半拆型黄麻纤维后墙温室温度分布研究
摘要:本文以半拆型植物纤维温室为研究对象,以8米套6米塑料大棚为对照,通过对比研究室内外温度、湿度、室内土壤温度与作物生理指标,研究半拆型植物纤维温室对夏季通风效果与冬季保温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3月中旬到5月初期间,半拆型植物纤维温室内日平均温度与地温比大棚内的温度高,保温效果较好;而5月下旬到7月底期间,半拆型植物纤维温室室内温度较大棚温度低。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2
1.1实验材料 2
1.2试验处理及方法 2
测定方法2
1.3.1温度与湿度测定2
1.3.2产量确定2
1.4数据处理2
2 结果与分析3
2.1 温室内环境因子的分析3
2.1.1 温室内温度、土壤温度分部研究3
2.1.2 温室内外昼夜相对湿度6
3.1.3 典型天气条件下温室内外温湿度变化6
2.2番茄产量 8
3 讨论9
3.1 黄麻纤维用于温室围护结构材料的积极意义9
3.2 半拆型植物纤维温室与8m套6塑料大棚的对比结9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图1设施类型 2
图2不同设施类型温度变化比较3
图3不同设施类型典型天气条件下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日变化6
图4雨天3月25号不同设施类型湿度日变化6
图5不同设施类型典型天气下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日变化7
图6不同设施类型典型晴天下土壤温度日变化8
图7产量9
半拆型黄麻纤维后墙温室温度分布研究
引言
引言
我国设施栽培面临着数量较大,质量较差;设施种类齐全,内部功能较差;种植种类较多,栽培技术不规范;生产面积较大,社会化服务体系与市场发育不健全等问题。温室内作物的正常生产关键在于寒冷季节的保温性能和高温季节的通风降温性能。常见的种植作物如黄瓜[1]、茄子[2]、辣椒[3]等,番茄[4]和西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葫芦[5]在2℃5℃的低温下会出现冻害,西瓜[6]等受冻害临界温度为5℃一下。因此,探寻一种既能保证蔬菜正常生产,又节约资源的温室,是目前迫切研究的问题。番茄是喜温气候,不耐低温,白天生育适温在25℃左右,最高界限温度在35℃,最低界限5℃;地温适应在18℃左右,最低界限在13℃,最高界限在25℃;短时间霜冻就会造成极大的伤害[7]。当温室内温度超过35℃时,温室就不能正常生产。半拆型植物纤维[7]温室将黄麻植物纤维作为维护材料,具有较好的保温蓄热能力[8]。夏季,维护材料拆除,增大通风面积,可进行越夏生产。本文以8米套6米塑料大棚为对照,通过对比研究室内外温度、湿度、室内土壤温度与作物生理指标,研究半拆型植物纤维温室对夏季通风效果与冬季保温效果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
试验地点:江苏省常熟市董浜镇“常熟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
温室类型:半拆型植物纤维后墙温室;8米套6米双层塑料大棚。
a.半拆型温室 b. 双层棚
图1 温室类型
试验处理及方法
(1)温度、湿度测定: 采用美国HOBO U10003型温湿度记录仪于试验期间对室内外空气的温湿度进行测量。测点主要分布于各温室中间长度截面内,测点高度分别距地面0.5m、1.5m和2.0m。此外,在1/4和3/4长度中间跨度1.5m高度处,分别布置1个测点。室外测点设置在空旷无遮挡地区,距地高度1.5m,距温室前屋面2m。 测地温,采用测量仪器Insentek IST.HR GC35土壤墒情传感器于试验期间对室内外的土壤进行测量。测点分部于各温室中间长度截面内.
(2)于半拆型温室与塑料大棚内部各选取40株番茄,计算最终单果重量及产量。延着温室长度方向把番茄植株分成5等分,在每等份中,选取温室宽度方向的8珠植物,然后测量产量。
测定方法
5月17号的时候掀开大棚内层薄膜,把半拆型植物纤维后墙温室的后墙纤维板卸掉,目的是通风换气,然后再在各测点测量温室内外的温度、湿度及最终产量。
1.3.1 温度与湿度测定
按测定点摆放好HOBO U10003型温湿度记录仪[9],然后设定每10分钟记录一个数据,然后可以把数据导入电脑,为了最后数据分析。记录的数据是从开始试验到结束试验期间的数据,及3月13号7月31号期间的数据。
1.3.2 产量测定
番茄果实成熟后将商品果分批称重,统计果实数量和产量,并计算单果重。
数据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Excel 2007软件制作图表。
2 结果与分析
2.1 温室内环境因子的分析
2.1.1温室内 温度、土壤温度分布研究
不同温室中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变化(如图2 所示)。试验发现,3月13到5月12期间,半拆型植物纤维温室中空气日平均温度比8m套6m塑料大棚高, 在掀开膜前,也就是5月17号前,两温室的室内出现相等温度是在5月11号和5月12号两天(见图2 a)。试验期间,两种温室最低空气温度发生在 3月 13 日,半拆型植物纤维温室的室内温度16.7℃,8m套6m塑料大棚 的室内温度为9.2℃,当天室外空气温度为8℃,半拆型植物纤维温室的日平均最低温度比8m套6m塑料大棚的高7.5℃,可见,半拆型植物纤维温室的保温效果比8m套6m塑料大棚的明显。在夏季炎热季节,此时两种设施都已经通风换气,半拆型植物纤维温室的日平均温度比8m套6m塑料大棚的低(见图2b),且温室内的温度是相对于大棚更利于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
图2可以看出,两种温室内土壤的表层温度变化趋势与温室内空气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试验期间半拆型植物纤维温室内土壤的表层温度均高于番茄生长最低界限温度13℃[10](见图 2c和图2d)。两温室最低地表温度及其出现时间有所差别,半拆温室最低地表温度为 14.4℃(3月13号),大棚地面表层最低温为 9.8℃(3月14日)。
a.3月13至5月16 空气温度
a. On March 13 to May 16 Air temperature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2
1.1实验材料 2
1.2试验处理及方法 2
测定方法2
1.3.1温度与湿度测定2
1.3.2产量确定2
1.4数据处理2
2 结果与分析3
2.1 温室内环境因子的分析3
2.1.1 温室内温度、土壤温度分部研究3
2.1.2 温室内外昼夜相对湿度6
3.1.3 典型天气条件下温室内外温湿度变化6
2.2番茄产量 8
3 讨论9
3.1 黄麻纤维用于温室围护结构材料的积极意义9
3.2 半拆型植物纤维温室与8m套6塑料大棚的对比结9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图1设施类型 2
图2不同设施类型温度变化比较3
图3不同设施类型典型天气条件下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日变化6
图4雨天3月25号不同设施类型湿度日变化6
图5不同设施类型典型天气下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日变化7
图6不同设施类型典型晴天下土壤温度日变化8
图7产量9
半拆型黄麻纤维后墙温室温度分布研究
引言
引言
我国设施栽培面临着数量较大,质量较差;设施种类齐全,内部功能较差;种植种类较多,栽培技术不规范;生产面积较大,社会化服务体系与市场发育不健全等问题。温室内作物的正常生产关键在于寒冷季节的保温性能和高温季节的通风降温性能。常见的种植作物如黄瓜[1]、茄子[2]、辣椒[3]等,番茄[4]和西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葫芦[5]在2℃5℃的低温下会出现冻害,西瓜[6]等受冻害临界温度为5℃一下。因此,探寻一种既能保证蔬菜正常生产,又节约资源的温室,是目前迫切研究的问题。番茄是喜温气候,不耐低温,白天生育适温在25℃左右,最高界限温度在35℃,最低界限5℃;地温适应在18℃左右,最低界限在13℃,最高界限在25℃;短时间霜冻就会造成极大的伤害[7]。当温室内温度超过35℃时,温室就不能正常生产。半拆型植物纤维[7]温室将黄麻植物纤维作为维护材料,具有较好的保温蓄热能力[8]。夏季,维护材料拆除,增大通风面积,可进行越夏生产。本文以8米套6米塑料大棚为对照,通过对比研究室内外温度、湿度、室内土壤温度与作物生理指标,研究半拆型植物纤维温室对夏季通风效果与冬季保温效果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
试验地点:江苏省常熟市董浜镇“常熟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
温室类型:半拆型植物纤维后墙温室;8米套6米双层塑料大棚。
a.半拆型温室 b. 双层棚
图1 温室类型
试验处理及方法
(1)温度、湿度测定: 采用美国HOBO U10003型温湿度记录仪于试验期间对室内外空气的温湿度进行测量。测点主要分布于各温室中间长度截面内,测点高度分别距地面0.5m、1.5m和2.0m。此外,在1/4和3/4长度中间跨度1.5m高度处,分别布置1个测点。室外测点设置在空旷无遮挡地区,距地高度1.5m,距温室前屋面2m。 测地温,采用测量仪器Insentek IST.HR GC35土壤墒情传感器于试验期间对室内外的土壤进行测量。测点分部于各温室中间长度截面内.
(2)于半拆型温室与塑料大棚内部各选取40株番茄,计算最终单果重量及产量。延着温室长度方向把番茄植株分成5等分,在每等份中,选取温室宽度方向的8珠植物,然后测量产量。
测定方法
5月17号的时候掀开大棚内层薄膜,把半拆型植物纤维后墙温室的后墙纤维板卸掉,目的是通风换气,然后再在各测点测量温室内外的温度、湿度及最终产量。
1.3.1 温度与湿度测定
按测定点摆放好HOBO U10003型温湿度记录仪[9],然后设定每10分钟记录一个数据,然后可以把数据导入电脑,为了最后数据分析。记录的数据是从开始试验到结束试验期间的数据,及3月13号7月31号期间的数据。
1.3.2 产量测定
番茄果实成熟后将商品果分批称重,统计果实数量和产量,并计算单果重。
数据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Excel 2007软件制作图表。
2 结果与分析
2.1 温室内环境因子的分析
2.1.1温室内 温度、土壤温度分布研究
不同温室中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变化(如图2 所示)。试验发现,3月13到5月12期间,半拆型植物纤维温室中空气日平均温度比8m套6m塑料大棚高, 在掀开膜前,也就是5月17号前,两温室的室内出现相等温度是在5月11号和5月12号两天(见图2 a)。试验期间,两种温室最低空气温度发生在 3月 13 日,半拆型植物纤维温室的室内温度16.7℃,8m套6m塑料大棚 的室内温度为9.2℃,当天室外空气温度为8℃,半拆型植物纤维温室的日平均最低温度比8m套6m塑料大棚的高7.5℃,可见,半拆型植物纤维温室的保温效果比8m套6m塑料大棚的明显。在夏季炎热季节,此时两种设施都已经通风换气,半拆型植物纤维温室的日平均温度比8m套6m塑料大棚的低(见图2b),且温室内的温度是相对于大棚更利于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
图2可以看出,两种温室内土壤的表层温度变化趋势与温室内空气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试验期间半拆型植物纤维温室内土壤的表层温度均高于番茄生长最低界限温度13℃[10](见图 2c和图2d)。两温室最低地表温度及其出现时间有所差别,半拆温室最低地表温度为 14.4℃(3月13号),大棚地面表层最低温为 9.8℃(3月14日)。
a.3月13至5月16 空气温度
a. On March 13 to May 16 Air temperature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swgc/smkx/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