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南朝陈郡谢氏的道教信仰
内容摘要:东晋南朝时期,由于政治需要、精神需求和自身疾病的需要,陈郡谢氏有着大量信奉道教的行为,如占卜解梦、归诚道教养生、祈祷求仙、与奉道世家交往和婚媾等。道教信仰对陈郡谢氏的家学门风和生活方式有比较深刻的影响。具体表现为,道教的神仙世界刺激了谢氏子弟的文学想象力以及吸收了原始宗教自然崇拜的道教对山水诗的影响。除此之外,道教信仰还引发了陈郡谢氏大量的“山泽之游”。
人教版、华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比较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选取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两版初中历史教材中“冷战”相关内容为研究对象,以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从教材的编写思想、体系结构、内容呈现方式、课程目标的实现方式等方面对两版教材中关于“冷战”这一课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对比,从而得出教材编写的最优化原则,进而发挥新课标教材的优势,更好地实施新课程,顺应并推进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同时,为初中历史教科书的修订提供有效的参考性建议,更直接地反映笔者关于初中历史教材的设计理念。
从《妇女城》看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女性的家庭地位
内容摘要:法国女作家克里斯蒂娜·德·皮桑在15世纪初完成了《妇女城》这本著作。她在书中中描绘和赞美了很多女性形象,但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对女性角色的定位主要是家庭中的身份,即未婚少女、妻子和母亲。即使皮桑给予了这三种身份的女性很高的评价,赞美她们孝顺、忠贞于丈夫和家庭、热爱孩子等美德,但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文化及现实来看,这三种身份的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并不高。
从《妇女城》看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女性的家庭地位
内容摘要:法国女作家克里斯蒂娜·德·皮桑在15世纪初完成了《妇女城》这本著作。她在书中中描绘和赞美了很多女性形象,但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对女性角色的定位主要是家庭中的身份,即未婚少女、妻子和母亲。即使皮桑给予了这三种身份的女性很高的评价,赞美她们孝顺、忠贞于丈夫和家庭、热爱孩子等美德,但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文化及现实来看,这三种身份的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并不高。
从《晋书·载记》看唐代的民族观
内容摘要:唐太宗贞观年间所修的《晋书》记载了两晋时期的历史,并创设“载记”这一体例用来记述与两晋约略同时存在的五胡十六国政权的史实。这一时期正值南北民族大融合时期,各少数民族首领在建立政权的同时,其汉化和封建化的程度也逐步加深。李唐王朝的建立本就打上民族融合的印记,唐初的统治者对于周边的少数民族颇能恪守民族平等的观念。《晋书·载记》的修编,一方面仍“以晋为正统”反映出李唐皇室的大一统思想;另一方面,其体例和内容上的独创性体现了唐朝淡化了“夷夏之辨”的观念,转而形成了“胡越一家”的民族观。
从会饮看古希腊的性别关系
内容摘要:会饮是古希腊主要的社会活动之一,在古希腊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古希腊人在会饮中玩乐,谈论政治、军事和文化。但会饮由男性主导,被称为“男人的世界”,有身份的女性不得出现在会饮之中。会饮中的女性一般为供男性娱乐所用,不得参与谈论。而会饮中参与者的言谈举止和使用的器具也都或多或少地透露出对女性的轻视和对男性的崇尚。这都表现出古希腊社会男性主导、女性从属的性别关系和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
从支遁的社会交游看东晋佛教玄学化
内容摘要:支遁在《世说新语》之中出现了49则,是魏晋时期名僧与名士社会交游的典型人物。他不仅当世的世族名士们保持了密切的联系,而且皇族与其他僧侣同他交往也十分频繁。通过与名士们进行人物品题与清谈这样的社会交游方式,支遁充分汲取了当时玄学的理论,用玄学的语言去认识、理解佛教,并借助玄学思想发展了佛教理论。依靠社会交游,佛教在名士们之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并且以支遁为代表的僧侣们借助社会交游之中所学习的玄学理论将佛教经典玄学化,实现了佛教中国化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