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修剪物对茶树根系有机酸分泌的影响初探

摘要:本试验以水培茶苗为研究对象,通过向其营养液中添加茶树修剪物水溶物和茶多酚,对比观察茶苗的各项生理指标,以探讨茶树修剪物对茶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营养液中添加适量茶树修剪物水溶物能够补充矿质营养,提高茶树K、Ca、Fe、Mn、Zn、Al的含量,促进生长,但同时也会诱导草酸、苹果酸、柠檬酸和琥珀酸的分泌,降低收集液pH值,而收集液pH值变化与有机酸分泌量变化显著相关,这可能就是导致植茶土壤酸化的一个重要机制。

茶树修剪物茶树修剪物的水浸出物还田对茶园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摘要:茶叶机采模式下产生大量修剪物,多数修剪物直接还田对茶园土壤酶活性产生影响。而土壤酶活性对分析土壤肥力状况有较好的指示作用。本实验将研究茶树修剪物还田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不同浓度的茶树修剪物和茶树修剪物的水浸出物处理土壤,测定其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土壤中的蔗糖酶、脲酶、多酚氧化酶活性明显上升。

茶树花粉cse1α基因的启动子

摘要:本研究采用CTAB法提取茶树花粉基因组DNA,根据E1α基因的cDNA设计并合成引物,通过TAIL-PCR扩增得到一片段,并连接至pMD18-T Vector上进行克隆测序。结果表明,该片段全长898 bp,重叠区域与相关序列完全匹配。启动子片段长336 bp,含有2个CAAT-box,2个TATA-box,2个GATA-box,1个LTR,1个G-box等相关元件。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CsE1α基因的表达调控奠定基础。

菊花及其近缘种属植物质膜na+h+逆向转

摘要:为了揭示SOS1s基因表达特性,从而明确SOS1s基因的特征,为菊花的耐盐性的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耐盐性强的牡蒿和对盐胁迫敏感的栽培菊花‘神马’为实验材料,在200mM NaCl浓度处理下,设置8个时间点(0h、1/2h、1h、2h、4h、8h、12h、24h),分别采集各时间点的牡蒿和‘神马’的不同组织器官(根、茎、顶芽),提取RNA,通过实时定量RT-PCR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量。实验结果表明,盐处理后SOS1s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比非盐胁迫下的有所上调,且逐步增加,12h到达顶峰,随后

不同基质类型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摘要:实验以“先锋一号”黄瓜为实验材料,通过控制其他植物生长环境一致,研究不同基质对黄瓜幼株生长的影响,设三组处理:处理一:叶菜类育苗基质;处理二:水稻育苗基质;处理三:珍珠岩:蛭石:泥炭:中药渣=1:1:1:1。露天栽培,各处理生长环境条件一致,互不干扰。经过测量表明处理三:珍珠岩:蛭石:泥炭:中药渣=1:1:1:1 条件下的黄瓜长势比另两种处理更加健壮,全株干鲜重、根系活力、色素含量均显著大于水稻基质配方和叶菜类基质配方处理下的植株,而硝酸盐含量显著小于水稻基质配方处理下的植株。综合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基质配方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摘要:本实验以“亚洲红冠”品种番茄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基质对番茄幼株生长的影响,以期获得最适合用于工厂化育苗的番茄幼苗生长的基质,实验分为三组处理:叶菜类育苗基质;水稻育苗基质和珍珠岩:蛭石:泥炭:中药渣=1:1:1:1配比的基质。露天栽培,各处理生长环境条件一致,避免其他因素干扰。结果表明:叶菜类育苗基质栽培出的番茄长势比另两种处理更加健壮,全株干鲜重、根系活力、色素含量均显著大于水稻基质配方和叶菜类基质配方处理下的植株,而硝酸盐含量显著小于水稻基质配方处理下的植株。可以说明叶菜类育苗基质可以满足植株生

不同基质配比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

摘要:为筛选出更好的番茄育苗基质,本实验以‘精选白果强丰’番茄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基质混配比例(蛭石:珍珠岩=2:1;草炭:蛭石:珍珠岩=1:3:2;草炭:蛭石:珍珠岩=1:1:1)对其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蛭石:珍珠岩=2:1(基质1)处理的幼苗株高、茎粗、干鲜重、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含量等明显优于其他处理,草炭:蛭石:珍珠岩=1:1:1(基质3)最差。

不同嫁接方法对番茄生长的影响

摘要:本试验以番茄品种‘江蔬番茄14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质、15目穴盘培养,接穗自根嫁接的方法,通过研究嫁接15天后番茄的成活率,嫁接40天后接穗地上部生长情况、砧木地下部生长情况以及植株的生物量,对在生产上常用的几种嫁接方法劈接、套管接和插接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于番茄品种‘江蔬番茄14号’而言,劈接处理具有更高的成活率,劈接、套管接幼苗株高高于插接;劈接、插接接穗茎粗高于套管接;插接幼苗地下部干重高于套管,同劈接无差异;三种嫁接方法对植株根构型参数影响无显著差异。说明番茄嫁接方法之中,劈接更加优于

不同定植期定植密度摘心次数 对滁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摘要:采用3种定植期、3种定植密度、3种摘心方案进行三因素共27个实验处理。定植期分别为5月22日(A1)、6月9日(A2)、7月15日(A3);定植密度分别为35×35cm(B1)、40×0cm(B2)、45×45cm(B3);摘心方案分别为摘心1次(C1)、摘心2次(C2)、摘心3次(C3)。分别于生长中期、现蕾期、盛花期测量株高、冠幅、分枝数、茎粗、地上部茎叶重,并记录花期。于盛花期分批采收,统计单株产量、单株花数、枯叶数、倒伏率,并测量单花鲜干重、花直径。结果表明:随着定植期的推移,花期并没受到显

不同成熟期的芍药种子芍药苷含量测定

不同施氮水平下菘蓝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