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公路望东段d标一级公路初步设计(附件)
本设计课题是本次设计为沿江公路望东段D标一级公路初步设计,该公路担负重要的运输任务,给张家港人民带去各种便利。结合沿线自然条件与主要技术指标,进行路线比选,推荐最优方案,并进行详细设计,内容包括路线设计、平纵横设计、路基路面设计、排水设计。本公路设计设计速度为100km/h,设计桩号为K0+000-K3+000,全长3000m,路基宽为26m,结构层组合为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作为道路面层上层,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作为中面层, 6cm粗粒式沥青碎石作为下面层;36cm水泥稳定碎石作为基层;20cm12%石灰土作为底基层,路面厚度为71cm,超高的设计值为4%。全线设计1个平曲线,4个竖曲线,1座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关键词 平曲线、竖曲线、平面、纵横断面设计,路基路面设计。
目录
1 路线概况 1
1.1 设计原始资料 1
1.2 线路概况 1
1.3 地震烈度 1
1.4 水文情况 1
1.5 交通量资料 2
1.6 设计任务 2
1.7 道路技术指标与等级 2
2路线设计与选择 5
2.1 路线方案选择的目的 5
2.2 路线方案选择考虑的因素 5
2.2.1正确处理道路与农业的关系 5
2.2.2明确路线与城镇的联系 5
2.3 选线步骤 5
2.3.1 全面布局 5
2.3.2 逐段安排 5
2.3.3 具体定线 5
2.4 选线方法 6
2.5方案比选 8
2.5.1 方案比选的要求 8
2.5.2路线方案的比选 8
2.6平面线型设计 10
2.6.1 圆曲线设计 10
2.6.2 缓和曲线的设计 12
2.6.3 组合曲线类型及设计 13
3 纵断面线形设计 19
3.1 设计原则及要求 19
3.1.1 一般原则 19
3.1.2平、纵组合的设计原则 19
3.1.3平纵组合的基本要求 2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1.4平纵线形组合与景观的协调配合原则 20
3.1.5 坡度限制 20
3.1.6 坡长限制 21
3.1.7 竖曲线设计标准 21
3.2 纵坡设计 24
3.2.1 计算变坡点设计标高 26
3.3 平纵组合设计 31
3.3.1 纵断面设计成果展示 32
4 道路横断面设计 34
4.1道路横断面一般组成 34
4.2 中央分隔带形式及开口 39
4.3 路拱横坡 40
5 路基设计 41
5.1 路基设计要求 41
5.2 路基干湿类型的判定 42
5.3 路基边坡防护 42
5.4 路基护坡道 43
5.5 路基填料 43
5.6 路基施工的一般规定 44
5.7 土石方调配要求 44
5.8 土石方调配方法 45
5.9 土石方量计算 46
6 路面设计 47
6.1 交通量计算 47
6.2路面结构验算 51
6.3 路面结构方案比选 66
7 路面路基排水设计 68
7.1 路面排水 68
7.2 路基排水 68
7.3 桥梁 69
8 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 71
8.1 环境保护 71
8.1.1设计要点 71
8.2 景观设计 72
结 论 74
致 谢 76
参 考 文 献 77
1 路线概况
1.1 设计原始资料
本路段全长3000m,
起点:K0+000,坐标为(X=3532256.66532619,Y:572716.99161502);
终点:K3+000,坐标为(X=3529906.3805976,Y=574419.81403229);
1.2 线路概况
本工程位于张家港市东沙镇,沿线主要为老路、农田,局部为河道及居民地,地势较平坦,途经两条河流。地面高程在1.733.67m之间,地貌上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
勘测范围内为第四系全新统(Q4)沉积物,主要由粘性土、粉性土及粉砂组成。按其工程特性可从上到下分为7个主要层次,9个亚层;浅层有部分路段存在淤质亚粘土,工程性能较差,承载力95KPa。
1.3 地震烈度
此路段所经过的域从第四纪以来,依然会发生轻微新构造运动,但是其运动强度较小,区内存在着不是活动性断裂的隐伏断裂,不会对工程结构产生强烈的破坏作用。
该地区地震边锋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的周期为0.10,相对于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
1.4 水文情况
拟建场地浅层沿线地下水为赋存于粘性土中和亚砂土、粉砂层中的微承压水,稳定水位标高0.32~2.06米。浅层地下水主要受地表迳流及大气降水补给,排泄于河流。地下水位年变幅在1.00米左右。据现场调查,场地附近无地下水污染源,地表水及地下水均未受环境污染,根据张家港市水文地质资料,场区地下水和地表水对砼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1.5 交通量资料
该路段交通量平均年增长率为6.5%。交通车辆的详细资料见下表1.1。
表1.1 各类型车辆的平均交通量
车辆类型
交通量(量/日)
680
黄河JN253
目录
1 路线概况 1
1.1 设计原始资料 1
1.2 线路概况 1
1.3 地震烈度 1
1.4 水文情况 1
1.5 交通量资料 2
1.6 设计任务 2
1.7 道路技术指标与等级 2
2路线设计与选择 5
2.1 路线方案选择的目的 5
2.2 路线方案选择考虑的因素 5
2.2.1正确处理道路与农业的关系 5
2.2.2明确路线与城镇的联系 5
2.3 选线步骤 5
2.3.1 全面布局 5
2.3.2 逐段安排 5
2.3.3 具体定线 5
2.4 选线方法 6
2.5方案比选 8
2.5.1 方案比选的要求 8
2.5.2路线方案的比选 8
2.6平面线型设计 10
2.6.1 圆曲线设计 10
2.6.2 缓和曲线的设计 12
2.6.3 组合曲线类型及设计 13
3 纵断面线形设计 19
3.1 设计原则及要求 19
3.1.1 一般原则 19
3.1.2平、纵组合的设计原则 19
3.1.3平纵组合的基本要求 2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1.4平纵线形组合与景观的协调配合原则 20
3.1.5 坡度限制 20
3.1.6 坡长限制 21
3.1.7 竖曲线设计标准 21
3.2 纵坡设计 24
3.2.1 计算变坡点设计标高 26
3.3 平纵组合设计 31
3.3.1 纵断面设计成果展示 32
4 道路横断面设计 34
4.1道路横断面一般组成 34
4.2 中央分隔带形式及开口 39
4.3 路拱横坡 40
5 路基设计 41
5.1 路基设计要求 41
5.2 路基干湿类型的判定 42
5.3 路基边坡防护 42
5.4 路基护坡道 43
5.5 路基填料 43
5.6 路基施工的一般规定 44
5.7 土石方调配要求 44
5.8 土石方调配方法 45
5.9 土石方量计算 46
6 路面设计 47
6.1 交通量计算 47
6.2路面结构验算 51
6.3 路面结构方案比选 66
7 路面路基排水设计 68
7.1 路面排水 68
7.2 路基排水 68
7.3 桥梁 69
8 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 71
8.1 环境保护 71
8.1.1设计要点 71
8.2 景观设计 72
结 论 74
致 谢 76
参 考 文 献 77
1 路线概况
1.1 设计原始资料
本路段全长3000m,
起点:K0+000,坐标为(X=3532256.66532619,Y:572716.99161502);
终点:K3+000,坐标为(X=3529906.3805976,Y=574419.81403229);
1.2 线路概况
本工程位于张家港市东沙镇,沿线主要为老路、农田,局部为河道及居民地,地势较平坦,途经两条河流。地面高程在1.733.67m之间,地貌上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
勘测范围内为第四系全新统(Q4)沉积物,主要由粘性土、粉性土及粉砂组成。按其工程特性可从上到下分为7个主要层次,9个亚层;浅层有部分路段存在淤质亚粘土,工程性能较差,承载力95KPa。
1.3 地震烈度
此路段所经过的域从第四纪以来,依然会发生轻微新构造运动,但是其运动强度较小,区内存在着不是活动性断裂的隐伏断裂,不会对工程结构产生强烈的破坏作用。
该地区地震边锋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的周期为0.10,相对于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
1.4 水文情况
拟建场地浅层沿线地下水为赋存于粘性土中和亚砂土、粉砂层中的微承压水,稳定水位标高0.32~2.06米。浅层地下水主要受地表迳流及大气降水补给,排泄于河流。地下水位年变幅在1.00米左右。据现场调查,场地附近无地下水污染源,地表水及地下水均未受环境污染,根据张家港市水文地质资料,场区地下水和地表水对砼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1.5 交通量资料
该路段交通量平均年增长率为6.5%。交通车辆的详细资料见下表1.1。
表1.1 各类型车辆的平均交通量
车辆类型
交通量(量/日)
680
黄河JN253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tmgc/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