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附件)【字数:9543】
日期2021.4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迅速发展,大型现代化技术设施或构筑物不断增多,大体积混凝土往往是构成其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如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普遍出现裂缝问题,为工程结构埋下严重安全和质量隐患。因此,大体积混凝土中应严格防治裂缝的产生和发展,以保证工程安全和质量。基于此,本课题以大体积混凝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大体积混凝土中出现的裂缝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提出解决措施,对保证工程安全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一、引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
二、大体积混凝土概述 2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概念 2
(二)大体积混凝土的特征 2
(三)大体积混凝土的优缺点 2
三、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3
(一)水化热原因 3
(二)施工原因 3
(三)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应力 3
(四)收缩变形 3
(五)混凝土养护不到位 3
(六)其他原因 3
四、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措施 5
(一)选用合理的材料 5
(二)采用合理的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 5
(三)采用合理的设计工艺 5
(四)加强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的控制 6
(五)做好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工作 6
(六)注意管理和环境方面的因素 6
五、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出现之后的控制措施 7
(一)表面处理法 7
(二)注浆法 7
(三)填补法 7
(四)仿生自愈合法 7
(五)结构加固法 7
(六)置换法 7
(七)工程实例分析 7
1.工程项目概况 7
2.防治措施 8
3.工程效果 8
六、结论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大体积混凝土是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土木材料之一,对于建筑行业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建筑行业也迅速发展,而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需求与日俱增。从目前建筑行业的总体发展情况看,大体积混凝土在现代房屋和高层建筑中应用广泛。为了使建筑结构更加安全,建筑物实体更加稳固,人们越来越重视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安全,对于常见的问题也及时做出应对,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问题,若处理不当,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引发事故。
国外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问题研究较早,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人们通过一项工程施工开始意识到大体积混凝土的水泥水化热现象,采取掺火山灰的方法减少水泥水化热的影响,从而减少开裂。结构物实体因缺水失衡产生裂缝时,采用喷雾、浇水等方法处理。但是对于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由于疏忽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造成事故的案例也很多,对于这些裂缝问题可采取的有效方法较少,只能采取一些比较传统的方法来进行处理。
与国外相对比,我国关于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研究起步较晚。我国对大体积混凝土研究不如西方国家多,而且在我国对钢筋混凝土进行研究的过程和计算中,主要的参考数据和参考资料也是来自于国外的内容,缺乏实际的经验,许多设计工程中的问题难以得到妥善解决。在1980年左右,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实行之后,由于我国建筑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大体积混凝土的研究也逐步走上了正轨,我国的一些高等院校也开始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研究,我国的技术人员根据大体积混凝土的相关特性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其全面分析,探索出设计、施工阶段各种裂缝的形成原因和防治措施,针对性的解决各自具体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问题。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现如今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推动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大体积混凝土成为工程建设的重要材料。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随着大体积混凝土应用的广泛,其裂缝问题愈发普遍。而裂缝问题对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造成许多不利影响。基于此,本文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研究,针对大体积混凝土自身特性,剖析其原材料选择、施工工艺、水泥水化热等多方面原因,根据防治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措施和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后的控制控制措施两大类具体研究,根据自身所学结合实际给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论文主要针对大体积混凝土中出现的裂缝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包括从设计、材料、施工现场等等各个方面,并结合实际提出解决措施,进行总结归纳。研究的方法有:观察法、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首先阅读国内外文献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将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二、大体积混凝土概述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概念
美国混凝土协会关于大体积混凝土明确规定,现场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其尺寸达到一定程度,务必采取相应措施解决水化热引起的体积变形等问题,以最大程度控制裂缝的产生。日本建筑协会将大体积混凝土定义为结构断面的最小尺寸达到80cm以上,与此同时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与外界温度因水化热现象相差超过25摄氏度的混凝土。而我国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中关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概念为: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大于等于1m的混凝土,或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导致温度改变和收缩而形成有害裂缝的混凝土。目前,较新的观点指出,大体积混凝土指的是最小断面尺寸不小于1m的混凝土结构物,其尺寸已经大到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处理温度差,妥善解决温度应力问题,防止裂缝形成。
(二)大体积混凝土的特征
现场浇筑施工以大区段为单位,其体积大、结构厚实,混凝土用量多,施工环境复杂,施工工艺要求高。
由于其表面系数相对较小,水泥的水化热较大,水化热所释放出的热量使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逐渐升高且热量不易散发,然而其外部散热相对较快,因此导致内外温度差较大。再者,与普通混凝土不同的是,大体积混凝土自身荷载较大,内部产生压应力,外部产生拉应力,由于较大的温度差值使得外部抗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最大抗拉强度,致使混凝土产生开裂,从而影响工程质量。
在实际工程施工中,不能使用一般的施工方式,而应采取相应施工技术和措施,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度差以防治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同时提高混凝土各方面性能,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和质量。
目录
一、引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
二、大体积混凝土概述 2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概念 2
(二)大体积混凝土的特征 2
(三)大体积混凝土的优缺点 2
三、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3
(一)水化热原因 3
(二)施工原因 3
(三)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应力 3
(四)收缩变形 3
(五)混凝土养护不到位 3
(六)其他原因 3
四、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措施 5
(一)选用合理的材料 5
(二)采用合理的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 5
(三)采用合理的设计工艺 5
(四)加强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的控制 6
(五)做好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工作 6
(六)注意管理和环境方面的因素 6
五、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出现之后的控制措施 7
(一)表面处理法 7
(二)注浆法 7
(三)填补法 7
(四)仿生自愈合法 7
(五)结构加固法 7
(六)置换法 7
(七)工程实例分析 7
1.工程项目概况 7
2.防治措施 8
3.工程效果 8
六、结论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大体积混凝土是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土木材料之一,对于建筑行业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建筑行业也迅速发展,而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需求与日俱增。从目前建筑行业的总体发展情况看,大体积混凝土在现代房屋和高层建筑中应用广泛。为了使建筑结构更加安全,建筑物实体更加稳固,人们越来越重视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安全,对于常见的问题也及时做出应对,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问题,若处理不当,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引发事故。
国外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问题研究较早,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人们通过一项工程施工开始意识到大体积混凝土的水泥水化热现象,采取掺火山灰的方法减少水泥水化热的影响,从而减少开裂。结构物实体因缺水失衡产生裂缝时,采用喷雾、浇水等方法处理。但是对于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由于疏忽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造成事故的案例也很多,对于这些裂缝问题可采取的有效方法较少,只能采取一些比较传统的方法来进行处理。
与国外相对比,我国关于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研究起步较晚。我国对大体积混凝土研究不如西方国家多,而且在我国对钢筋混凝土进行研究的过程和计算中,主要的参考数据和参考资料也是来自于国外的内容,缺乏实际的经验,许多设计工程中的问题难以得到妥善解决。在1980年左右,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实行之后,由于我国建筑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大体积混凝土的研究也逐步走上了正轨,我国的一些高等院校也开始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研究,我国的技术人员根据大体积混凝土的相关特性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其全面分析,探索出设计、施工阶段各种裂缝的形成原因和防治措施,针对性的解决各自具体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问题。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现如今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推动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大体积混凝土成为工程建设的重要材料。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随着大体积混凝土应用的广泛,其裂缝问题愈发普遍。而裂缝问题对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造成许多不利影响。基于此,本文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研究,针对大体积混凝土自身特性,剖析其原材料选择、施工工艺、水泥水化热等多方面原因,根据防治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措施和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后的控制控制措施两大类具体研究,根据自身所学结合实际给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论文主要针对大体积混凝土中出现的裂缝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包括从设计、材料、施工现场等等各个方面,并结合实际提出解决措施,进行总结归纳。研究的方法有:观察法、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首先阅读国内外文献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将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二、大体积混凝土概述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概念
美国混凝土协会关于大体积混凝土明确规定,现场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其尺寸达到一定程度,务必采取相应措施解决水化热引起的体积变形等问题,以最大程度控制裂缝的产生。日本建筑协会将大体积混凝土定义为结构断面的最小尺寸达到80cm以上,与此同时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与外界温度因水化热现象相差超过25摄氏度的混凝土。而我国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中关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概念为: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大于等于1m的混凝土,或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导致温度改变和收缩而形成有害裂缝的混凝土。目前,较新的观点指出,大体积混凝土指的是最小断面尺寸不小于1m的混凝土结构物,其尺寸已经大到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处理温度差,妥善解决温度应力问题,防止裂缝形成。
(二)大体积混凝土的特征
现场浇筑施工以大区段为单位,其体积大、结构厚实,混凝土用量多,施工环境复杂,施工工艺要求高。
由于其表面系数相对较小,水泥的水化热较大,水化热所释放出的热量使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逐渐升高且热量不易散发,然而其外部散热相对较快,因此导致内外温度差较大。再者,与普通混凝土不同的是,大体积混凝土自身荷载较大,内部产生压应力,外部产生拉应力,由于较大的温度差值使得外部抗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最大抗拉强度,致使混凝土产生开裂,从而影响工程质量。
在实际工程施工中,不能使用一般的施工方式,而应采取相应施工技术和措施,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度差以防治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同时提高混凝土各方面性能,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和质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tmgc/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