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健康中心基坑支护设计(附件)【字数:18784】
指导教师 于清泉 郝柏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南京某健康中心基坑支护进行了支护结构设计和监测。包括工程简介、设计方案、设计计算等。重点部分是计算书以及方案选取部分。研究分析在不同环境下下如何选取合理的支护形式。计算主要为 1)支护体系选型;2)支护系统上的荷载计算;3)考虑不同工况下的支护系统的内力计算与分析;4)支护与支撑的结构设计;5)软件建模进行支护系统的断面与整体内力与变形分析;6)基坑监测方案设计;7)基坑支护方案施工图绘制。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基本信息 2
1.2 地质条件 4
1.4 基坑桩的方案选取 4
1.5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4
1.6地下水 5
1.7浅部土层渗透性 5
1.8特殊性岩土 6
1.9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用 7
第二章 荷载计算 8
2.1 HAB段剖面计算 8
2.2 HJKB段剖面计算 11
2.3 BCDEFGH段剖面计算 15
2.4 围护设计计算 18
2.5 极限状态验算 22
2.6 单桩承载力计算 31
第三章 结构计算 31
3.1双轴深层搅拌桩设计 32
3.2冠梁设计 33
3.3围檩 34
3.4内支撑设计 35
3.5降水井设计 36
第四章 基坑检测 36
4.1基坑监测内容及监测点布置要求 37
4.2基坑周边环境监测 38
4.3监测要求 38
第五章 基坑设计图纸 38
结束语 39
致谢 40
参考文献 41
附录 42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介绍
此毕业设计以南京国际健康城生命健康创新中心的基坑支护方案设计为课题,我国的基坑支护定义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侧壁及周边 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支护工程设计中应包括支护体系选型、围护结 构的承载力、变形计算、场地内外土体稳定性、降水要求、挖土要求、监测内容等, 应注意避免“工况”和计算内容之间可能出现的“漏项”,从而导致基坑失误。在施工 过程中,尤其在软土地区中施工时,应该认真研究合理安排好挖土的方法,以及支 撑与挖土的配合,将会显著地减少基坑变形和基坑支护事故的发生。根据不同工况 选择好支护类型后,计算各个支护的内力荷载以及安全性,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支 护设计,接着建模进行断面与整体内力与变形分析,基坑监测设计,最后 cad 进行 绘图。
1.2 基本信息
拟建南京某健康创新中心建设项目位于,项目总用地面积约为30000m2,总建筑面积约为35000m2,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300000m2,地下总建筑面积600m2,场地整平标高约为8.50~8.65m。建筑为连体建筑,采用框架结构,单柱最大荷载约为6000KN,±0.00标高为9m。东北角处下设一层地下室,底板标高为4.35m,开挖深度为4.6m。
1.3 桩基础的选择
根据场地岩土层结构、分布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结合拟建建筑物结构、层次及荷载要求。建议拟建科研楼和会务中心为连体建筑,高5层,局部1层~4层,上述建筑,采用框架结构,单柱最大荷载约为6000KN,荷载较大,拟建场地浅部无良好持力层,建议采用桩基础,宜选用钻孔灌注桩。
1.4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位于南京市浦口区,濒临长江,属长江漫滩地貌单元,拟建场区周边河道、支流均隶属长江水系。周边水系较为发达,河流纵横密布,场地内零星分布有沟塘。场地南侧距长江约3500m,现河道宽约50.00m左右,最终汇入长江。
1.5地下水
1.5.1地下水类型
孔隙潜水,弱承压水,基岩裂隙水是地下水主要类型。
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表层①层填土和②层新近沉积土之中,场地人工填土厚度一般,由于密实度差,其间的大孔隙往往成为地下水的赋存空间,且连通性较好,富水性及透水性较好,属弱透水层,雨季水量较丰富;②层新近沉积土主要为黏性土,以大气蒸发排泄为主,对工程施工影响较大。
弱(微)承压含水层分为三层,第一层为②a粉砂夹粉土层,为微承压含水层,该层呈层状及透镜体状分布于②层淤泥质粉质粘土中;第二层为③1粉砂夹粉土层,为弱承压含水层,②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由于透水性弱,与砂土层渗透性差异性大,为相对隔水层,可视为上述承压含水层的隔水层顶(底)板,②a和③1粉砂夹粉土层含水层富水性好,透水性强,属透水层~强透水层,但厚度相对较小;第三含水层为场地下部的④层粉砂夹粉土和⑤层含砾中粗砂层中,该含水层富水性好,透水性强,厚度较大,水量丰富,属中透水层~强透水层。弱承压水水位变化主要长江水的受侧向迳流补给和大气降水渗入影响。由于长江潮差较大,在江水高潮位或洪水期时,江水水位高出沿江地区的地下水位,从而对地下水进行侧向补给,补给量十分可观。
强风化岩层的风化裂隙中、中风化岩层节理、裂隙中含少量地下水,但透水性、富水性差,水量较贫乏,对工程影响小。
1.5.2地下水水位
本地区地下水位最高一般在7~8月份,最低多出现在旱季12月份至翌年3月份。本次野外勘探时间为2017年12月,勘察期间无降雨,勘察期间量测的潜水水位及承压水水头分别为:
(1)潜水
孔隙潜水初见水位埋深0.00~2.00m,稳定水位埋深0.30~2.50m,稳定水位标高为6.33~6.46m(吴淞高程系)。水位受季节性变化及附近河水位影响较大,年变化幅度一般在1.0m左右。
(2)承压水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基本信息 2
1.2 地质条件 4
1.4 基坑桩的方案选取 4
1.5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4
1.6地下水 5
1.7浅部土层渗透性 5
1.8特殊性岩土 6
1.9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用 7
第二章 荷载计算 8
2.1 HAB段剖面计算 8
2.2 HJKB段剖面计算 11
2.3 BCDEFGH段剖面计算 15
2.4 围护设计计算 18
2.5 极限状态验算 22
2.6 单桩承载力计算 31
第三章 结构计算 31
3.1双轴深层搅拌桩设计 32
3.2冠梁设计 33
3.3围檩 34
3.4内支撑设计 35
3.5降水井设计 36
第四章 基坑检测 36
4.1基坑监测内容及监测点布置要求 37
4.2基坑周边环境监测 38
4.3监测要求 38
第五章 基坑设计图纸 38
结束语 39
致谢 40
参考文献 41
附录 42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介绍
此毕业设计以南京国际健康城生命健康创新中心的基坑支护方案设计为课题,我国的基坑支护定义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侧壁及周边 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支护工程设计中应包括支护体系选型、围护结 构的承载力、变形计算、场地内外土体稳定性、降水要求、挖土要求、监测内容等, 应注意避免“工况”和计算内容之间可能出现的“漏项”,从而导致基坑失误。在施工 过程中,尤其在软土地区中施工时,应该认真研究合理安排好挖土的方法,以及支 撑与挖土的配合,将会显著地减少基坑变形和基坑支护事故的发生。根据不同工况 选择好支护类型后,计算各个支护的内力荷载以及安全性,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支 护设计,接着建模进行断面与整体内力与变形分析,基坑监测设计,最后 cad 进行 绘图。
1.2 基本信息
拟建南京某健康创新中心建设项目位于,项目总用地面积约为30000m2,总建筑面积约为35000m2,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300000m2,地下总建筑面积600m2,场地整平标高约为8.50~8.65m。建筑为连体建筑,采用框架结构,单柱最大荷载约为6000KN,±0.00标高为9m。东北角处下设一层地下室,底板标高为4.35m,开挖深度为4.6m。
1.3 桩基础的选择
根据场地岩土层结构、分布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结合拟建建筑物结构、层次及荷载要求。建议拟建科研楼和会务中心为连体建筑,高5层,局部1层~4层,上述建筑,采用框架结构,单柱最大荷载约为6000KN,荷载较大,拟建场地浅部无良好持力层,建议采用桩基础,宜选用钻孔灌注桩。
1.4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位于南京市浦口区,濒临长江,属长江漫滩地貌单元,拟建场区周边河道、支流均隶属长江水系。周边水系较为发达,河流纵横密布,场地内零星分布有沟塘。场地南侧距长江约3500m,现河道宽约50.00m左右,最终汇入长江。
1.5地下水
1.5.1地下水类型
孔隙潜水,弱承压水,基岩裂隙水是地下水主要类型。
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表层①层填土和②层新近沉积土之中,场地人工填土厚度一般,由于密实度差,其间的大孔隙往往成为地下水的赋存空间,且连通性较好,富水性及透水性较好,属弱透水层,雨季水量较丰富;②层新近沉积土主要为黏性土,以大气蒸发排泄为主,对工程施工影响较大。
弱(微)承压含水层分为三层,第一层为②a粉砂夹粉土层,为微承压含水层,该层呈层状及透镜体状分布于②层淤泥质粉质粘土中;第二层为③1粉砂夹粉土层,为弱承压含水层,②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由于透水性弱,与砂土层渗透性差异性大,为相对隔水层,可视为上述承压含水层的隔水层顶(底)板,②a和③1粉砂夹粉土层含水层富水性好,透水性强,属透水层~强透水层,但厚度相对较小;第三含水层为场地下部的④层粉砂夹粉土和⑤层含砾中粗砂层中,该含水层富水性好,透水性强,厚度较大,水量丰富,属中透水层~强透水层。弱承压水水位变化主要长江水的受侧向迳流补给和大气降水渗入影响。由于长江潮差较大,在江水高潮位或洪水期时,江水水位高出沿江地区的地下水位,从而对地下水进行侧向补给,补给量十分可观。
强风化岩层的风化裂隙中、中风化岩层节理、裂隙中含少量地下水,但透水性、富水性差,水量较贫乏,对工程影响小。
1.5.2地下水水位
本地区地下水位最高一般在7~8月份,最低多出现在旱季12月份至翌年3月份。本次野外勘探时间为2017年12月,勘察期间无降雨,勘察期间量测的潜水水位及承压水水头分别为:
(1)潜水
孔隙潜水初见水位埋深0.00~2.00m,稳定水位埋深0.30~2.50m,稳定水位标高为6.33~6.46m(吴淞高程系)。水位受季节性变化及附近河水位影响较大,年变化幅度一般在1.0m左右。
(2)承压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tmgc/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