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异同【字数:13707】
摘 要现如今,我国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而短期内大部分资源和能源很难再生,因此在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同时也必须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资源或能源的浪费,尤其是要做到资源或能源的高效利用。因此,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节能建筑”“生态建筑”的呼声和需求逐渐增加,并形成了成熟的市场,但是这两个概念间的差异依然是研究者争相讨论的焦点。本文主要阐述了国内外对“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重视性;“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概念;国内外现状、典型的建筑住房与未来的发展;并分别国家政策以及节能的建筑和发展时间、效益、特征、要求等方面对其异同进行分析。
Similarity; Difference;目 录
第一章 “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简介 1
1.1“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概念 1
1.2“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发展 1
1.3“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国内外研究现状 3
第二章 “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异同 5
2.1“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相同性 5
2.2“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不同性 6
第三章 “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国内外典型的案例 8
3.1“生态建筑”国内典型的案例 8
3.2“生态建筑”国外典型的案例 9
3.3“节能建筑”国内典型的案例 9
3.4“节能建筑”国外典型的案例 9
第四章 我国“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未来发展趋势 10
4.1“生态建筑”未来发展趋势 10
4.2“节能建筑”未来发展趋势 10
结束语 12
致 谢 13
参考文献 14
“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简介
1.1“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概念
1.1.1“生态建筑”的概念
生态建筑又被称作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低碳建筑,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能源和环境的领先设计”,生态建筑就是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试图利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某种因素解决建筑中的生态问题,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能有秩序地自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我循环的一种方法,从而获得一种无污染、生态平衡的生活环境。它的理想状态是在小范围达到自我循环,不影响环境,从而满足人们的生活居住,使人、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生态建筑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同时也注意节约土地、能源,尽量选择可再生、可循环的能源,减少污染。
生态建筑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之一,不仅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更有利于社会的永续发展[1]。
1.1.2“节能建筑”的概念
节能建筑就是按建筑节能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在使用的过程中从而降低能耗,能节约能源,达到节能的效果。一个低耗、标准的节能建筑要遵守许多条例,比如,气候设计、节能的基本方法、节能材料的合理使用等。同时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分区、分群体和单体、观察建筑物的朝向、风向、间距等。节能建筑涉及7大节能技术,包括外墙、通风、门窗、屋面等。国家为了实行节能减排政策,鼓励发展节能汽车,也给人们进行补贴以此来减少排放量,积极使用新能源。
在节能这个方面,建筑行业是最应该重视的。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如果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未按照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进行规定的,将会接受警告和罚款。
1.2 “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发展
1.2.1“生态建筑”的发展
在20世纪60年代一位美籍意大利建筑师鲍罗索勒里首次将生态和建筑学结合在一起,提出了一个新理念“生态建筑”,从此人们对建筑有了新的认识、生态理念因此产生。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更让人们意识到生态的重要性,想要更好的城市建设发展就必须重视生态环境,其中建筑行业更应该重视,以身作则。
1976年,施耐德在德国成立了建筑生物与生态学会,呼吁人们使用天然材料时要利用通风、采光等方式,是一种有利于人类健康发展的一种方式。
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 中首次使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主要目标是,促进各国通过保护生物资源的途径和方法,比较快速的达到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的目的,以助于持续不断的发展。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长篇调查报告。报告指出“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选择。报告一经问世,得到了不同群体的共识,成为解决问题的根本思想。
1992年,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这次会议的召开是继1972年6月瑞典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之后,环境与发展领域中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一次国际会议。会议围绕环境与发展这一主题,最后通过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21世纪议程》和《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3项文件。本届大会的会徽是一只巨手托着插着一支鲜嫩树枝的地球,仿佛在告诉人们地球在我们手中,想要更好的发展只有保持生态环境,不破坏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保护和平。这也是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绿色理念。
进入21世纪后,生态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截止2010年,全球的绿色评估体系已达20多个,生态建筑已兴起。
然而,我国环保事业则从上世纪50、60年代开始。
1973年8月,我国首部环保性的文件《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由国务院颁布执行,这个文件也是我国环保事业开始的第一步。
197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使我国在环境保护上更上一层楼,同时也加快了环境保护的工作。
1983年12月至1984年1月,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国环境保护的总方针、总政策,即“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2001年,我国第一部生态住宅评估标准《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出台,一经出台并开始实施。同年,我国正式开始施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004年9月,原建设部“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启动,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
Similarity; Difference;目 录
第一章 “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简介 1
1.1“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概念 1
1.2“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发展 1
1.3“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国内外研究现状 3
第二章 “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异同 5
2.1“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相同性 5
2.2“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不同性 6
第三章 “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国内外典型的案例 8
3.1“生态建筑”国内典型的案例 8
3.2“生态建筑”国外典型的案例 9
3.3“节能建筑”国内典型的案例 9
3.4“节能建筑”国外典型的案例 9
第四章 我国“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未来发展趋势 10
4.1“生态建筑”未来发展趋势 10
4.2“节能建筑”未来发展趋势 10
结束语 12
致 谢 13
参考文献 14
“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简介
1.1“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概念
1.1.1“生态建筑”的概念
生态建筑又被称作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低碳建筑,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能源和环境的领先设计”,生态建筑就是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试图利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某种因素解决建筑中的生态问题,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能有秩序地自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我循环的一种方法,从而获得一种无污染、生态平衡的生活环境。它的理想状态是在小范围达到自我循环,不影响环境,从而满足人们的生活居住,使人、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生态建筑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同时也注意节约土地、能源,尽量选择可再生、可循环的能源,减少污染。
生态建筑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之一,不仅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更有利于社会的永续发展[1]。
1.1.2“节能建筑”的概念
节能建筑就是按建筑节能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在使用的过程中从而降低能耗,能节约能源,达到节能的效果。一个低耗、标准的节能建筑要遵守许多条例,比如,气候设计、节能的基本方法、节能材料的合理使用等。同时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分区、分群体和单体、观察建筑物的朝向、风向、间距等。节能建筑涉及7大节能技术,包括外墙、通风、门窗、屋面等。国家为了实行节能减排政策,鼓励发展节能汽车,也给人们进行补贴以此来减少排放量,积极使用新能源。
在节能这个方面,建筑行业是最应该重视的。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如果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未按照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进行规定的,将会接受警告和罚款。
1.2 “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发展
1.2.1“生态建筑”的发展
在20世纪60年代一位美籍意大利建筑师鲍罗索勒里首次将生态和建筑学结合在一起,提出了一个新理念“生态建筑”,从此人们对建筑有了新的认识、生态理念因此产生。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更让人们意识到生态的重要性,想要更好的城市建设发展就必须重视生态环境,其中建筑行业更应该重视,以身作则。
1976年,施耐德在德国成立了建筑生物与生态学会,呼吁人们使用天然材料时要利用通风、采光等方式,是一种有利于人类健康发展的一种方式。
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 中首次使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主要目标是,促进各国通过保护生物资源的途径和方法,比较快速的达到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的目的,以助于持续不断的发展。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长篇调查报告。报告指出“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选择。报告一经问世,得到了不同群体的共识,成为解决问题的根本思想。
1992年,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这次会议的召开是继1972年6月瑞典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之后,环境与发展领域中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一次国际会议。会议围绕环境与发展这一主题,最后通过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21世纪议程》和《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3项文件。本届大会的会徽是一只巨手托着插着一支鲜嫩树枝的地球,仿佛在告诉人们地球在我们手中,想要更好的发展只有保持生态环境,不破坏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保护和平。这也是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绿色理念。
进入21世纪后,生态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截止2010年,全球的绿色评估体系已达20多个,生态建筑已兴起。
然而,我国环保事业则从上世纪50、60年代开始。
1973年8月,我国首部环保性的文件《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由国务院颁布执行,这个文件也是我国环保事业开始的第一步。
197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使我国在环境保护上更上一层楼,同时也加快了环境保护的工作。
1983年12月至1984年1月,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国环境保护的总方针、总政策,即“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2001年,我国第一部生态住宅评估标准《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出台,一经出台并开始实施。同年,我国正式开始施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004年9月,原建设部“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启动,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tmgc/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