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某人才公寓bim全建模及碰撞检测(附件)【字数:19473】
摘 要本设计主要是做BIM全专业建模及碰撞检测,工程为南京方山某人才公寓项目,地处南京江宁区,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通过熟悉图纸,了解工程基本情况,运用 Revit 软件完成人才公寓全专业的建模,通过Navisworks进行碰撞检查,针对整个建筑设计周期中的多专业协同设计,将不同专业的信息模型进行协调审查和碰撞分析。通过碰撞检查发现和解决建筑设计、结构设计、MEP(Mechanical,Electrical,Plumbing,即电气、暖通、给排水)中的问题和矛盾,优化工程设计,减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错误和返工可能性。项目设计、施工过程中,各项工作分工进行会存在不必要的误差,Navisworks软件完成管线碰撞检测在避免这些漏洞的同时还进行了优化,它将会是一个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选题的缘由 1
1.2 有关说明 2
第二章 BIM 概述 3
2.1 BIM的定义 3
2.2 BIM技术的优势 4
2.3 国内BIM标准体系 6
第三章 全专业建模 8
3.1 软件简介 8
3.2 结构专业 9
3.3 建筑专业 13
3.4 暖通专业 14
3.5 电气专业 17
3.6 给排水专业 18
第四章 碰撞检测+模拟动画 21
4.1 软件简介 21
4.2 模型整合 22
4.3 碰撞检测 23
4.4 碰撞优化 25
4.5 模拟动画 28
结束语 29
致 谢 30
参考文献 31
附录 32
附录A:碰撞报告 32
附录B:过程截图 42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由
BIM从2008年开始逐渐被广泛提及,直到现在BIM已然成为建筑行业内最炙手可热的词汇。本人刚开始接触BIM是大二暑假时学习了Revit这款软件,Revit作为一款搭载建筑信息的基础建模软件,是Autodesk工程建设软件集的核心。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开始学习Revit仅仅是因为感兴趣,觉得建筑从二维图纸变成三维模型的过程很有趣,而正是这份兴趣带着笔者一路走下去。
由于自身没有现场经验,对建筑的概念仅停留在图纸层面,而图纸有经常会有一定的错误存在,这对于模型的建立是有很大影响的。因此大三的生产实习本人选择了去工地上,去现场体验并学习现场的建筑工艺,从而对实际的建筑有个概念。在工地上的那段时间,通过图纸与现场进行比对,发现图纸与现场有不能对应的地方,包括墙和结构柱之间的距离不对,导致设备预留空间不够;预留孔洞位置不对,需要临时开孔;暖通风管净空高度达不到,需要重新安装;走廊净高到不到要求达不到要求,需要变更设计等。通过询问得知,施工图的变更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无法与施工直接对接,所以一般由现场的人员进行深化设计并施工,这就很容易导致沟通不及时导致的工期延误,而施工单位按照错误图纸继续施工,最后找甲方索赔也是家常便饭了。在施工前期解决图纸错误,消除碰撞问题变得尤为重要,这让笔者感觉到了应用BIM的重要性。
BIM技术工程师是本人毕业实习所从事的职业,实习的公司南京正华是欧特克公司在苏皖地区的经销商。在实习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了BIM从前期规划设计,到中期深化施工,再到后期运维管理的全过程。BIM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碰撞检测只是其中的一个小的应用点,而这里之所以选择碰撞检测作为课题研究,是因为碰撞检测是BIM技术应用前期边角容易实现和产生价值的一种直观的功能。利用软件将二维平面图纸转化成三维立体模型的过程,不但能够起到校对作用,从未而解决遗漏和缺失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更像是一个模拟实际施工的过程,通过建立实际尺寸的模型使得一些在图纸中容易被忽视的空间问题很轻易就暴露出来并及时解决错位和碰撞。这样的设计过程是一种精细化的过程,不仅能够提高设计的质量,还能够减少设计人员在现场指导协调的时间。当然,一个能和实际施工对的上的模型,对预算算量的量和度,都能有相应的把控,对于前期设计,中期施工,后期运维等,均有裨益。
BIM技术运用的核心是对于整个工程项目信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而BIM技术的基础是信息化模型的建立与运用。模型建立的准确性需要结合各专业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与软件的碰撞检测共同完成,模型的运用则需要相应的参与方相互沟通共同得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一个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涉及的专业多样而且又有着一定的联系,而BIM就是一个将各专业整合在一起的平台。BIM的全专业建模和碰撞检测就是笔者对BIM的探索的第一步。
1.2 有关说明
本次毕业设计单位工程为紫金方山特区公共租赁住房工程,建设地点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芝兰路与知行路东北侧地块,总建筑面积:4839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为4118.1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39617.49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8772.51平方米; 建筑类别为一类;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层数为地上24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为99m;建筑耐火等级为地上一级,地下一级;主要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屋面防水等级为Ⅰ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覆土顶板防水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功能为综合楼。
完成Revit模型建立后,通过Navisworks进行碰撞检查,针对整个建筑设计周期中的多专业协同设计,将不同专业的信息模型进行协调审查和碰撞分析.通过碰撞检查发现和解决建筑设计、结构设计、MEP(Mechanical,Electrical,Plumbing,即电气、暖通、给排水)中的问题和矛盾,优化工程设计,减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错误和返工可能性。
多专业的综合碰撞包含暖通风管、电缆桥架、给排水管道等之间的以及机电专业与结构、建筑之间的碰撞,为了能够快速准确的得出分析结果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一栋建筑物内所拥有的的管道数量众多,管线排布交错复杂,如果一次性将这些内容全部进行碰撞检测,软件运行速度和显示都非常被拖慢,而为了达到比较高质量的显示效果和运行速度的目的,就需要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实体的显示数量,比如可以以楼层为单位。第二,考虑到各专业设计的绘图习惯,还要能同时体现出相邻楼层之间的管道设备之间的空间关系。基于BIM模型的碰撞检查重要工作分为以下5个阶段: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选题的缘由 1
1.2 有关说明 2
第二章 BIM 概述 3
2.1 BIM的定义 3
2.2 BIM技术的优势 4
2.3 国内BIM标准体系 6
第三章 全专业建模 8
3.1 软件简介 8
3.2 结构专业 9
3.3 建筑专业 13
3.4 暖通专业 14
3.5 电气专业 17
3.6 给排水专业 18
第四章 碰撞检测+模拟动画 21
4.1 软件简介 21
4.2 模型整合 22
4.3 碰撞检测 23
4.4 碰撞优化 25
4.5 模拟动画 28
结束语 29
致 谢 30
参考文献 31
附录 32
附录A:碰撞报告 32
附录B:过程截图 42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由
BIM从2008年开始逐渐被广泛提及,直到现在BIM已然成为建筑行业内最炙手可热的词汇。本人刚开始接触BIM是大二暑假时学习了Revit这款软件,Revit作为一款搭载建筑信息的基础建模软件,是Autodesk工程建设软件集的核心。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开始学习Revit仅仅是因为感兴趣,觉得建筑从二维图纸变成三维模型的过程很有趣,而正是这份兴趣带着笔者一路走下去。
由于自身没有现场经验,对建筑的概念仅停留在图纸层面,而图纸有经常会有一定的错误存在,这对于模型的建立是有很大影响的。因此大三的生产实习本人选择了去工地上,去现场体验并学习现场的建筑工艺,从而对实际的建筑有个概念。在工地上的那段时间,通过图纸与现场进行比对,发现图纸与现场有不能对应的地方,包括墙和结构柱之间的距离不对,导致设备预留空间不够;预留孔洞位置不对,需要临时开孔;暖通风管净空高度达不到,需要重新安装;走廊净高到不到要求达不到要求,需要变更设计等。通过询问得知,施工图的变更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无法与施工直接对接,所以一般由现场的人员进行深化设计并施工,这就很容易导致沟通不及时导致的工期延误,而施工单位按照错误图纸继续施工,最后找甲方索赔也是家常便饭了。在施工前期解决图纸错误,消除碰撞问题变得尤为重要,这让笔者感觉到了应用BIM的重要性。
BIM技术工程师是本人毕业实习所从事的职业,实习的公司南京正华是欧特克公司在苏皖地区的经销商。在实习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了BIM从前期规划设计,到中期深化施工,再到后期运维管理的全过程。BIM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碰撞检测只是其中的一个小的应用点,而这里之所以选择碰撞检测作为课题研究,是因为碰撞检测是BIM技术应用前期边角容易实现和产生价值的一种直观的功能。利用软件将二维平面图纸转化成三维立体模型的过程,不但能够起到校对作用,从未而解决遗漏和缺失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更像是一个模拟实际施工的过程,通过建立实际尺寸的模型使得一些在图纸中容易被忽视的空间问题很轻易就暴露出来并及时解决错位和碰撞。这样的设计过程是一种精细化的过程,不仅能够提高设计的质量,还能够减少设计人员在现场指导协调的时间。当然,一个能和实际施工对的上的模型,对预算算量的量和度,都能有相应的把控,对于前期设计,中期施工,后期运维等,均有裨益。
BIM技术运用的核心是对于整个工程项目信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而BIM技术的基础是信息化模型的建立与运用。模型建立的准确性需要结合各专业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与软件的碰撞检测共同完成,模型的运用则需要相应的参与方相互沟通共同得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一个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涉及的专业多样而且又有着一定的联系,而BIM就是一个将各专业整合在一起的平台。BIM的全专业建模和碰撞检测就是笔者对BIM的探索的第一步。
1.2 有关说明
本次毕业设计单位工程为紫金方山特区公共租赁住房工程,建设地点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芝兰路与知行路东北侧地块,总建筑面积:4839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为4118.1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39617.49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8772.51平方米; 建筑类别为一类;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层数为地上24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为99m;建筑耐火等级为地上一级,地下一级;主要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屋面防水等级为Ⅰ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覆土顶板防水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功能为综合楼。
完成Revit模型建立后,通过Navisworks进行碰撞检查,针对整个建筑设计周期中的多专业协同设计,将不同专业的信息模型进行协调审查和碰撞分析.通过碰撞检查发现和解决建筑设计、结构设计、MEP(Mechanical,Electrical,Plumbing,即电气、暖通、给排水)中的问题和矛盾,优化工程设计,减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错误和返工可能性。
多专业的综合碰撞包含暖通风管、电缆桥架、给排水管道等之间的以及机电专业与结构、建筑之间的碰撞,为了能够快速准确的得出分析结果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一栋建筑物内所拥有的的管道数量众多,管线排布交错复杂,如果一次性将这些内容全部进行碰撞检测,软件运行速度和显示都非常被拖慢,而为了达到比较高质量的显示效果和运行速度的目的,就需要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实体的显示数量,比如可以以楼层为单位。第二,考虑到各专业设计的绘图习惯,还要能同时体现出相邻楼层之间的管道设备之间的空间关系。基于BIM模型的碰撞检查重要工作分为以下5个阶段: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tmgc/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