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林湖小学建筑设计(附件)

毕业设计说明书中文毕业设计说明书中文通过对基地以及周边环境的分析,我将小学建筑作为一个整体,不同的功能分区用连廊连接,建筑设计体现活泼但不轻浮、端庄稳重却不呆板、色彩丰富而不杂乱的整体效果。着力展现现代校园规划中整体统一的形态营造,有序的空间组织,以及优雅、活泼的外部空间环境等各个方面,力求创造出多样的空间形态,以满足素质培养与现代教育的需求。校园内通过设置环路,既能较少人流压力,又可以充当消防通道。环路两边均为绿化带,给人以生机盎然的景象,充满生命力。关键词 整体,活泼,和谐目 录
1 引言 1
1.1 项目概况 1
1.2 设计依据 1
2 设计背景 1
2.1 城市概况 2
2.2 设计理念 2
3 功能布局 3
3.1 功能分区 3
3.2 疏散设计 3
3.3 交通体系 3
4 建筑单体设计4
4.1平面设计4
4.1立面设计4
5 技术经济指标 5
结论6
致谢 7
参考文献8
1 引言
此次我毕业设计的课题为南京市仙林湖小学建筑设计方案。学校建筑是育人的空间、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教育的承载体。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本研究将从教育学角度切入,研究教育理念的发展,探讨适合当代教育理念的教学空间的形态,并对未来教学空间的设计提出建议,使教育的软硬环境协调发展,以期望整个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
1.1 项目概况
仙林湖小学位于南京市仙林新市区,仙林新市区是1995年国务院批准《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确定的南京三大新市区之一。2001年通过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南京“一城三区”的城市发展战略,其中仙林新市区位于主城东部,规划西起绕城公路,东至栖霞区七乡河,北起312国道,南至沪宁高速公路,占地面积约80平方公里,是以发展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新市区。基地位于仙林新市区白象片区,北至学森路、西至学森路、南至纬地路、东至规划教育用地。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确定的南京三大新市区之一。2001年通过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南京“一城三区”的城市发展战略,其中仙林新市区位于主城东部,规划西起绕城公路,东至栖霞区七乡河,北起312国道,南至沪宁高速公路,占地面积约80平方公里,是以发展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新市区。基地位于仙林新市区白象片区,北至学森路、西至学森路、南至纬地路、东至规划教育用地。基地东南侧为仙林湖公园,周边为住宅小区。
设计依据
本次设计的设计依据主要是以下几点:
《南京市规划局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点(可研)通知书》中地块B、地块C的具体要求
《仙林湖社区服务中心及周边地块可行性研究》成果
《仙林湖社区中心及周边地块研究专家咨询会会议纪要》(第[2013]109号)
《城市道路交通规范设计规范》(GB50108-93)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TJ83-99)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GJ-2001)
2 设计背景
2.1 城市概况
仙林位于南京主城东部,是南京三个副城之一,仙林地区是21世纪江苏省发展高等教育产业的重点地区,主打高档社区和科研机构错落分布,借鉴国外高尚人文社区的规划,仙林以高起点,以绿色人文为主题的高发展为目标。
2.2设计理念
本项目充分考虑该地块的地形与周边现状情况,努力实现校园内功能布局合理、紧凑;交通流线方便、快捷。在满足规划要求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一个“阳光、健康、绿色、舒适” 的校园环境。
2.2.1以人为本、创造适宜的使用空间
充分考虑学生和教师的心理感受、设计空间及色彩注意明亮畅快,提供舒适的使用空间。
2.2.2设计新颖、富于特点的建筑
根据所处的位置和特点,立面用色注意使用一些明快清爽的色彩,造型上较轻盈雅致,区别于普通的建筑,设计一个有鲜明个性的建筑。
2.2.3建筑与自然紧密结合,创造优良的教学环境
作为城市的建筑,结合城市总体环境考虑,使建筑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建筑内外均考虑相应的环境绿化,建筑与环境相互融合。
2.2.4功能分区明确,流线畅通
学校功能相对较为简单,因此,设计时注意各个出入口分别设置,既分离又方便的联系,强调流线的合理与畅通。
2.2.5简洁务实设计,同时适当超前考虑
创建简洁,具有时代感的现代化建筑。本建筑群采用现代简洁的手法表达建筑,强调其简洁性,突出建筑的个性。注意利用建筑材料的配合,体现建筑的时代性,充分反映出建筑的气质。
3 功能布局
3.1功能分区
本方案用地宽松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建筑和操场分隔开,西区为操场,东区为教学和办公区域。两个功能区域为教学行政区、体育运动区。教学行政区位于整个用地的东侧,由三幢三层教学楼和一幢三层行政楼互相串联组成。体育运动区位于整个用地的西部,有一个200m跑道的运动场、两个篮球场组成,运动设施齐全。体育运动区与教学行政区分区明显,避免了噪音干扰,不会对其他教学活动产生影响。
3.2疏散设计
整个校园共有两个出入口,出入口位于基地东侧,次入口位于基地南侧。建筑周围有环路围绕,直接连接学校的出入口。每栋教学楼南侧为走廊,两侧有楼梯,方便疏散。办公楼以及体育器材室都拥有独立的出入口,办公楼楼下就是停车位,靠近学校主入口,方面职工上下班,同时不影响学生上下学。主入口设计的广场以及面积很大操场可以作为地面集散场地。
3.3交通体系
小学校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安全性,因为地块南侧、东侧为道路,车流量较大,所以人行的校园入口宜设在地块东侧。学校的主入口也是设于东侧,方便师生以及车辆出入。
而在场地的南侧设置次入口,校园内设置环路,环绕整个场地,既有效的实现了人车分流,同时为校区内各部分的使用提供了方便。
为形成校园空间意向的整体性和连续性,设计中将校园内的交通系统与景观网络相互结合,以疏为重。同时道路系统还连接了教学区和运动区,整体的景观广场和景观带贯穿步行系统。同时也考虑了车行线与停车位以及消防通道的要求。
校园主出入口位于基地东侧位置,是学生上下课的主要步行出入口和机动车入口,为了避免机动车流线对学生流线的干扰,停车位位于办公区域楼下,既避免了不良干扰又节约了学生活动空间。基地南侧设了一个次出入口,径直向北,西侧是运动区域,东侧是教学区域。内部空间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jzx/59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