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从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及管理对策研究(附件)【字数:8382】

日期 2021.4.1 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从业人员在进行生产操作时违反安全生产客观规律有可能直接导致事故的行为,可分为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如果施工单位没有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明确界定哪些是安全行为哪些是不安全行为,建筑施工人员在进行生产操作时该干什么或者不该干什么以及怎么干,那么,从业人员在进行这些生产操作时,因为没有标准、没有行为规范,就会“想当然、随心所欲” 去操作。从业人员这些生产操作行为就极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每个建筑单位必须制定合理、完善、系统的安全生产流程,以此来明确规定施工人员在进行生产时哪些是正确的做法以及哪些是错误不可行的做法,最为重要的就是让施工从业人员有章可循,明白不安全行为的危险性,这就是控制施工从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主要措施。《安全生产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 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筑行业作为高危行业之一,最典型的是存在较多特种工种,其从事的生产作业均有较大的专业性、危险性。如架子工,电焊工、电工、塔吊工等。本文根据各种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研究,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和文献,总结了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关键因素,并对这些关键因素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政策。最后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得出结论,能够给建筑施工从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及管理对策一个合理的参考意见。
目录
一、引言 1
(一)研究目的 1
(二)研究意义 1
二、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1
(一)不安全行为的含义 1
(二)不安全行为的分类 2
(三)建筑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原因 2
1. 虚假安全 2
2. 安全意识薄弱 2
3. 施工人员对机器、设备的依赖性太强 3
4. 管理人员的监督力度不够 3
5. 施工人员的生理和心理存在一定的缺陷 4
6. 施工现场的环境太差 4
三、典型安全事故事例分析 4
(一)事故经过及应急处置情况 4
(二)事故原因分析和事故性质认定 4
1. 直接原因 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2. 间接原因 5
3. 事故性质? 5
(三)事故整改和防范措施建议? 6
1. 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6
2. 做好事故警示教育工作 6
(四)安全事故的警示 6
四、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治理对策 6
五、结论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8
一、引言
(一)研究目的
建筑施工从业人员是工程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这也是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只有减少或者规避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才能够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人们对安全事故的研究只是在表层层次来研究如何让施工从业人员实施安全行为,虽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作用微乎其微,工人并没有发自内心的要做到自我安全,而是为了安全而安全。所以本文从微观着手研究建筑施工从业人员不安全行为,根据事故发生的种种原因以及事实例子来探索出不安全行为的干预和方法,为建设施工安全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二)研究意义
从过去到现在,大部分的建筑公司在建筑施工的现场存在很多关于安全管理方面的漏洞,主要是缺少有效的治理方法对策。因此本文着重研究建筑施工从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发生的规律机理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可以为以后指导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工作做铺垫,从而可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并减轻安全事故所造成的经济等各方面损失,大大提高了安全可行性。第二方面,本次研究的意义不单单是体现在经济方面的进步,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强烈激发起社会上各行各业对建筑施工人员这一弱势群体的关注。建筑施工从业人员是引起安全事故的主要人员,但同时也是最直接的受害者。所以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都与建筑施工人员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施工人员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和贡献,因此施工人员的安全、健康问题必须得到相应的保障。
二、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一)不安全行为的含义
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指的是现场生产人员在进行工作时操作方法不当违反安全生产的指令并且导致事故产生的行为。目前有很多理论表示:人主要通过大脑来判断周围的环境以及突发的状况,若人能够快速、正确地理解认知,并且积极做出判断及采取行动,就很有可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如果人不能及时察觉、判断出所面临的危险,无法在第一时间做出最正确的反应,那么危害不可估量。人是一个自由的个体,有些时候人的行为也不完完全全受大脑的控制,在危险来临之际人很容易做出本能的反应,但也极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心理、生理的双重影响导致行为的不稳定性,安全可靠性大大降低。再加上施工过程中各种不利的巧合存在,经常性的一些偶然不可控因素相结合,彻底的导致了难以预料的后果发生。
(二)不安全行为的分类
1. 按从业人员对不安全行为的意识分
根据建筑施工从业人员在实施行动之前是否能够意识此次行为的危险程度,大致能将不安全行为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无意识不安全行为,指的是非故意的,未意识到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原因是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由于感知的错误、判断不准确和反应迟缓所导致的,人对信息的认知有一定的接收时间,往往在这期间犹豫了一下危险就发生了。
第二类是有意识的不安全行为,指的是有目的、有意识、明知故犯的不安全行为,如施工人员在做出行动之前就已经认识到了此次行动所存在的危害性,但是不考虑后果坚持采取该行动,造成严重不可逆的后果。这种行为主要是由人的心理缺陷导致的,根本原因是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太差。可以通过加强培训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使施工人员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将不安全行为得到有效控制。
2. 按事故发生原因分
根据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不同,可以将不安全行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行为,另一类是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行为。
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行为比如建筑施工人员在进行工作时不听从安全指挥违反安全规定,这就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就比如说施工人员进入工地现场后不戴上安全帽。
间接导致事故的不安全行为比如建筑施工人员消极懒散的工作态度,其他工人有难处时不帮忙、不能够及时地完成当前管理者交予的任务、不听从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活动、自己遇到麻烦时也不上报寻求帮助及等等一系列问题。间接导致事故的不安全行为可能不会直接导致事故的发生,但确是一种很严重的诱因。
(三)建筑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原因
1. 虚假安全
很多的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分析出一种典型的案例,如一个人经过长时间的精神高度集中后,万一外界的精神刺激突然撤销,那么这个人的心里面就会发生一种无法解释、不可控制的心理放松倾向。比如说“温水煮青蛙”这个典型的案例,将一只活蹦乱跳的青蛙扔进温水里,一开始青蛙以为是温暖的水池感觉很舒服,完全放松了警惕,可后来逐渐将水温升高,青蛙再做任何反抗都无动于衷了,由此可见虚假安全所带来的危害是多么的严重,特别是建设工地过程中施工人员的知识面不够完善,更加容易出现虚假安全的现象,因此施工人员必须要每时每刻对虚假安全保持一颗警惕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jzx/6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