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县城南新区九年制学校设计方案一(附件)
毕业设计说明书中文毕业设计说明书中文 毕业设计的课题为九年制学校设计,在认真分析任务书和查阅资料后,从学校的功能、交通、环境和特色等方面进行本次设计。学校的功能和秩序,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学校中的功能分区和教学的秩序,才能做到有合理的设计和良好的规划。学校的交通组织,首要的是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根据教师、学生的心理及行为方式研究各种道路组织、形态和层次,创造一个满足校园使用者的物质和精神上要求的校园环境。学校的环境对于人心理的影响,都会产生物质的效应,良好的校园环境,使人精神振奋,这对教学、科研的作用虽是无形的,但肯定是有效的。校园建筑的单体设计应有校园建筑的特色,应探求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幼儿园的建筑单体又要区别于其他教学建筑,体现儿童心理,但整体来说,建筑形式应该是同一种求变化,变化中保持完整性。关键词 学校,功能,交通组织,环境,特色目 录
1 引言 1
2 规划 1
2.1 规划设计概况 1
2.2 规划设计原则 1
2.3 规划设计目标 2
2.4 规划设计整体框架 2
3 建筑 3
3.1 建筑人性化 3
3.2 文化空间 3
3.3 地域建筑 3
3.4 地方特色 3
4 结构选型 4
结论 5
致谢 6
参考文献 7
1 引言
教育事业是国家发展的百年大计,学校是实施教育和培育人才的重要部门,学校建筑是教育过程中的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学校的规模一般较大,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学校中的功能分区和教学的秩序,才能做到合理的设计和良好的规划。
2 规划
2.1 规划设计概况
2.1.1 规划设计概况
淮安,地处江苏省长江以北的核心地区,长三角城市群成员,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是长三角城市群22城市之一,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属于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带,地理条件优越,其邻江近海,是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区位优势独特。淮安是江苏省的重要交通枢纽交通,也是长三角北部地区的区域交通枢纽。历史上的淮安因水而兴盛,被冠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2.1 规划设计概况
2.1.1 规划设计概况
淮安,地处江苏省长江以北的核心地区,长三角城市群成员,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是长三角城市群22城市之一,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属于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带,地理条件优越,其邻江近海,是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区位优势独特。淮安是江苏省的重要交通枢纽交通,也是长三角北部地区的区域交通枢纽。历史上的淮安因水而兴盛,被冠之以“运河之都”的美誉,“南船北马”形象的描述了当年淮安的繁华之景。
2.1.2 项目基地概况
本次规划地段位于金湖县,金湖县是淮安市下辖县,位于江苏省中部,因境内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三湖环绕,拥有水面420平方千米,滩涂44平方千米,其名由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定名:“金湖”,象征资源丰富,日出斗金。境内水面广阔,河网密布,长堤环绕,绿树掩映,田园方整,稻谷飘香,荷荡连连,一派湖色水乡的自然风光。素有“荷花之乡”、“淮上明珠”之美誉。
金湖县城南新区九年制学校位于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北临城南干道,南临工三路,西临船塘路,东临黎城南路,基地规整方正。基地北侧为金融用地,西侧为行政办公和住宅,东侧和南侧均为住宅用地。
2.2 规划设计原则
2.2.1 合理的功能分区与组织结构。
这是一个规划成功的前提与基础,功能分区明确清晰,做到动静分离,疏密有致,内外有别。主要体现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水平方向上处理不同的功能分区,如教学、体育、后勤等,垂直方向主要表现在单体建筑上,如教学楼按年级的分层布置等。并在分区时注重要与基地周边的情况结合。
2.2.2 不同分区之间的独立性与完整性。
既要把握小学部、中学部、幼儿园、生活区、运动区各部分的相对独立,避免因为不同年龄层次的作息不同而互相影响。又要注重相互之间的联系,既是独立个体又是整体中的一部分,要使整个规划设计呈现出一体的完整效果。
2.2.3 高校便捷的路网,适度的人车分流。
在确保安全要求下,明确主要出入口,并对小学、中学、幼儿园、后勤进行分开的出入口设置,避免人流的交叉,人流与车流适当分离,这有利于加强校园的信息交换与流通。
2.2.4 统一协调的建筑风格
校园的建筑应展示校园气息,表达学校的办学理念与人文素养和环境。展现淮安当地的特色与时代特点。强调整个规划建筑的统一完整性,坚持实用、经济、美观,强调得体的建筑设计。
2.3规划设计目标
九年一贯制学校是一个规模相对较大,综合性较强的项目,这需要在建筑设计中把握整体,所以首先要解决好整体规划的问题,注意幼儿园、小学部、初中部、生活区和活动区等各部分的流线关系。其次,单体建筑要满足使用功能,建筑造型富有校园特色,营造舒适、有趣的空间,利于学生学习,力求为学生、老师营造一个舒心的学习、工作环境。
2.4规划设计整体框架
2.4.1用地布局
小学部和中学部的出入口分设在工三路和船塘路,延两个出入口形成两条垂直轴线将整个基地划分成四个部分,东南部的运动区,西南部的小学区,东北部的生活区和幼儿园,西北部的中学区。
两条轴线交汇处设置综合楼,内置图书馆、报告厅、合班教室、办公等位于整个学校的中心,是学校对外形象的窗口,并且有利于联系小学部与中学部,缩短流线。
体育活动区以场地为主要功能形态,设置一个标准400米环形跑道和若干标准球场,以及风雨操场和看台,给师生提供体育活动场地。
2.4.2环境和公共空间
作为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校园,不单单是学习知识的场所,同时也是各种交流和生活的空间。在整体规划各个部分建筑关系同时,对环境空间进行相应的整合和细化,通过院落式的形态将环境空间细化,而且通过每层的公共活动空间等因素活跃环境,加强交流,力求改变单调的空间布局,使学校成为具有吸引力和学习乐趣的场所。
3 建筑
校园建筑应体现校园的风格,体现当地的文化传统,避免特色趋同。根据不同
的气候提出不同的要求,建筑功能组织模式、外观形态都会自内而外的体现差异性。
校园建筑基地的自然环境、生态条件都成为引导设计的因素。
3.1建筑人性化
教学楼组群相对集中,能在同一建筑群内实现多种教学活动,以及师生的日常交流时。建筑主体平面呈南北向布置大教室,连和附属用房,形成具有较强围合感的滞留空间。校园主要建筑群具有类似的空间单元牲,形成自身的显著牲和归属感。大部分的建筑控制在三、四层左右,使之充分满足教学活动的特点并有利于增强外活动的频率。
3.2文化空间
在各教学楼系统内部的教室之间,以及在两个系统之间都有开放的廊道、庭院和平台等各种灰空间,能够为教学之余的自由凉提供舒适的场地;这是现代教学中另一种极为重要的学习和锻炼思维的方式,知识与智慧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思辨交锋之中得到升华。
3.3地域建筑
结合淮安地域气候特点,夏季与东南风向为主导风向,建筑物的大面积形容均朝南北向,外墙出檐遮阳和局部采取遮阳措施,可以减少处墙吸热,同时屋顶采用遮阳构架,并由此形成校园建筑的统一风格。
3.4地方特色
建筑形态既充满个性,
1 引言 1
2 规划 1
2.1 规划设计概况 1
2.2 规划设计原则 1
2.3 规划设计目标 2
2.4 规划设计整体框架 2
3 建筑 3
3.1 建筑人性化 3
3.2 文化空间 3
3.3 地域建筑 3
3.4 地方特色 3
4 结构选型 4
结论 5
致谢 6
参考文献 7
1 引言
教育事业是国家发展的百年大计,学校是实施教育和培育人才的重要部门,学校建筑是教育过程中的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学校的规模一般较大,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学校中的功能分区和教学的秩序,才能做到合理的设计和良好的规划。
2 规划
2.1 规划设计概况
2.1.1 规划设计概况
淮安,地处江苏省长江以北的核心地区,长三角城市群成员,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是长三角城市群22城市之一,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属于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带,地理条件优越,其邻江近海,是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区位优势独特。淮安是江苏省的重要交通枢纽交通,也是长三角北部地区的区域交通枢纽。历史上的淮安因水而兴盛,被冠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2.1 规划设计概况
2.1.1 规划设计概况
淮安,地处江苏省长江以北的核心地区,长三角城市群成员,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是长三角城市群22城市之一,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属于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带,地理条件优越,其邻江近海,是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区位优势独特。淮安是江苏省的重要交通枢纽交通,也是长三角北部地区的区域交通枢纽。历史上的淮安因水而兴盛,被冠之以“运河之都”的美誉,“南船北马”形象的描述了当年淮安的繁华之景。
2.1.2 项目基地概况
本次规划地段位于金湖县,金湖县是淮安市下辖县,位于江苏省中部,因境内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三湖环绕,拥有水面420平方千米,滩涂44平方千米,其名由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定名:“金湖”,象征资源丰富,日出斗金。境内水面广阔,河网密布,长堤环绕,绿树掩映,田园方整,稻谷飘香,荷荡连连,一派湖色水乡的自然风光。素有“荷花之乡”、“淮上明珠”之美誉。
金湖县城南新区九年制学校位于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北临城南干道,南临工三路,西临船塘路,东临黎城南路,基地规整方正。基地北侧为金融用地,西侧为行政办公和住宅,东侧和南侧均为住宅用地。
2.2 规划设计原则
2.2.1 合理的功能分区与组织结构。
这是一个规划成功的前提与基础,功能分区明确清晰,做到动静分离,疏密有致,内外有别。主要体现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水平方向上处理不同的功能分区,如教学、体育、后勤等,垂直方向主要表现在单体建筑上,如教学楼按年级的分层布置等。并在分区时注重要与基地周边的情况结合。
2.2.2 不同分区之间的独立性与完整性。
既要把握小学部、中学部、幼儿园、生活区、运动区各部分的相对独立,避免因为不同年龄层次的作息不同而互相影响。又要注重相互之间的联系,既是独立个体又是整体中的一部分,要使整个规划设计呈现出一体的完整效果。
2.2.3 高校便捷的路网,适度的人车分流。
在确保安全要求下,明确主要出入口,并对小学、中学、幼儿园、后勤进行分开的出入口设置,避免人流的交叉,人流与车流适当分离,这有利于加强校园的信息交换与流通。
2.2.4 统一协调的建筑风格
校园的建筑应展示校园气息,表达学校的办学理念与人文素养和环境。展现淮安当地的特色与时代特点。强调整个规划建筑的统一完整性,坚持实用、经济、美观,强调得体的建筑设计。
2.3规划设计目标
九年一贯制学校是一个规模相对较大,综合性较强的项目,这需要在建筑设计中把握整体,所以首先要解决好整体规划的问题,注意幼儿园、小学部、初中部、生活区和活动区等各部分的流线关系。其次,单体建筑要满足使用功能,建筑造型富有校园特色,营造舒适、有趣的空间,利于学生学习,力求为学生、老师营造一个舒心的学习、工作环境。
2.4规划设计整体框架
2.4.1用地布局
小学部和中学部的出入口分设在工三路和船塘路,延两个出入口形成两条垂直轴线将整个基地划分成四个部分,东南部的运动区,西南部的小学区,东北部的生活区和幼儿园,西北部的中学区。
两条轴线交汇处设置综合楼,内置图书馆、报告厅、合班教室、办公等位于整个学校的中心,是学校对外形象的窗口,并且有利于联系小学部与中学部,缩短流线。
体育活动区以场地为主要功能形态,设置一个标准400米环形跑道和若干标准球场,以及风雨操场和看台,给师生提供体育活动场地。
2.4.2环境和公共空间
作为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校园,不单单是学习知识的场所,同时也是各种交流和生活的空间。在整体规划各个部分建筑关系同时,对环境空间进行相应的整合和细化,通过院落式的形态将环境空间细化,而且通过每层的公共活动空间等因素活跃环境,加强交流,力求改变单调的空间布局,使学校成为具有吸引力和学习乐趣的场所。
3 建筑
校园建筑应体现校园的风格,体现当地的文化传统,避免特色趋同。根据不同
的气候提出不同的要求,建筑功能组织模式、外观形态都会自内而外的体现差异性。
校园建筑基地的自然环境、生态条件都成为引导设计的因素。
3.1建筑人性化
教学楼组群相对集中,能在同一建筑群内实现多种教学活动,以及师生的日常交流时。建筑主体平面呈南北向布置大教室,连和附属用房,形成具有较强围合感的滞留空间。校园主要建筑群具有类似的空间单元牲,形成自身的显著牲和归属感。大部分的建筑控制在三、四层左右,使之充分满足教学活动的特点并有利于增强外活动的频率。
3.2文化空间
在各教学楼系统内部的教室之间,以及在两个系统之间都有开放的廊道、庭院和平台等各种灰空间,能够为教学之余的自由凉提供舒适的场地;这是现代教学中另一种极为重要的学习和锻炼思维的方式,知识与智慧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思辨交锋之中得到升华。
3.3地域建筑
结合淮安地域气候特点,夏季与东南风向为主导风向,建筑物的大面积形容均朝南北向,外墙出檐遮阳和局部采取遮阳措施,可以减少处墙吸热,同时屋顶采用遮阳构架,并由此形成校园建筑的统一风格。
3.4地方特色
建筑形态既充满个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jzx/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