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区赵集镇高家堰更新改造与设计方案二(附件)【字数:6773】
特色小镇作为一种新兴发展模式,在国内得到广泛的认可。各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推动这一模式的发展。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严峻,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越来越大,年轻人赡养老人负担日益增加。养老体系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医疗养护功能的分离困扰着许多家庭。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一方面,居家老人得不到护理与照顾。另一方面,城市中的养老院局限于地理位置与物价水平,无法为老人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本次设计将高家堰更新改造成养老型特色小镇,并选取当地的废弃小学更新改造成养老院以满足人们的养老需求。关键词 小镇,养老,医疗,改建
目 录
1 引言 1
2 设计依据 1
3 项目简介 1
3.1 项目概况 1
3.2 技术经济指标1
3.3 地形图2
4 小镇规划 2
4.1 规划理念 2
4.2 规划详情 3
5 养老院建筑设计说明 3
5.1 设计目的 3
5.2 设计理念 3
5.3 总平面布置4
5.4 养老院功能布局4
5.5 交通流线设计5
5.6 建筑单体设计5
5.7 景观设计6
5.8 无障碍设计6
结论 8
致谢 9
参考文献10
1 引言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严峻,养老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特色小镇作为一种新兴发展模式,得到了国内的广泛认可。将高家堰打造成养老型特色小镇,不仅能够发挥小镇的历史文化与社区功能优势,也能解决当地的留守老人问题。通过更新与改造当地的原有建筑,打造和谐宜居的生态养老之家。
2 设计依据
《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GB508672013)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12299)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52012)
其他相关的国家现行规范和规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3 项目简介
3.1 项目概况
本次课题项目位于淮安市赵集高家堰,距离淮安市区车程30分钟左右,毗邻洪泽湖,风景优美,历史人文底蕴丰富,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本次项目根据高家堰现状与发展需要,在保护历史建筑,发扬当地文化的基础上,将小镇更新与改造成养老型特色小镇。我选择当地一所废弃的小学为改造地址,以原来的废弃建筑为基础,新建一所老年养护院。
3.2 技术经济指标
小镇规划面积:407528 ㎡
养老院占地面积:25644㎡
建筑层数:综合楼部分三层,居住部分一层
建筑面积:老年人居住部分约1680㎡;公共服务部分约980㎡;辅助用房380㎡,总建筑面积3050㎡,上下浮动不超过5%,
停车位要求:机动车停车位67个,非机动车停车位50个。
绿化率:27%.
3.3 地形图
4 小镇规划
4.1 规划理念
4.1.1 确立小镇的产业定位
高家堰毗邻洪泽湖,水系丰富,历史文化悠久,但是处于市区与洪泽湖之间,旅游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高家堰留守老人现象严重。将养老服务业作为核心产业发展,依托当地的旅游资源,不断完善设施服务,发展高家堰的古堤文化,创建友善文明的生态养老年安居之所。不但可以缓解当地的情况,也能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4.1.2 促进地域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建筑相融合
高家堰的丰富历史文化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是打造特色养老小镇的基石。在尊重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有效利用当地的历史建筑与空间,不断完善设施服务。同时统筹考虑,对于高家堰的水网与路网重新规划设计。
4.1.3 以人为本,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诉求
养老型特色小镇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特性,小镇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无障碍设施的设立。考虑到老年人散步聊天的需要,小镇需要增设活动广场来为老年人。从护理老人的角度考虑,可以开设护理课程。从小镇布局出发,要考虑各个老年人服务设施之间的相互联系,车流与人流的组织。
4.2 规划详情
4.2.1 建筑风格统一
尊重和保留重要历史建筑形态和古街区,结合当地的建筑特色与文化底蕴,对废弃建筑进行风格,颜色,体量上的统一改造。
4.2.2 功能布局设计
经过充分调查当地的用地现状,对部分地块的功能进行重新规划安排。中心街道南侧的学校旧址改建为养老院,中心街道西北方的废弃医院则进行新建。小镇北侧有大批破旧的砖瓦房屋,因为年久失修,故难以再利用,因此将此地块用于新建同居式养老住宅,供给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居住。地块南侧的民居大部分功能保留完整,则加以修缮,让当地居民实现居家式养老。
4.2.3 道路交通组织
经过实地调研,小镇的道路需要进行改造,现将中心街道将改建为步行街,实现人车分流。在中心街道北侧布置两条横向柏油路和一条纵向的柏油路。为小镇居民铺设人行道以供通行。
4.2.4 废弃学校改造新建设计
将小镇定位为特色养老小镇后,将当地废弃学校更新与改造成养老院。结合街道对面的医院进行充分考虑。
5 养老院建筑设计说明
5.1 设计目的
熟悉建筑设计的内容与步骤,掌握养老院的相关规范。把握环境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合理分布功能区,理清交通流线。
5.2 设计理念
养老院不同于其他建筑类型,作为一个为老年人群体服务的建筑,有许多特殊要求。设计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是管理部分,需要专门为护理和管理人员,老年人家属提供场所;其次是居住部分,要注重无障碍设计,方便残疾与高龄老人的活动;最后是医疗部分,为老人提供包括医疗,养护,保健等多种护理服务。在整体环境上要让老人的生活动、静区域与后勤服务部分分离,并保证老年人的生活的私密性。不仅仅满足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在老年人社会交往,休闲放松与亲情等方面渴望,创建友善文明的生态养老年安居之所。
目 录
1 引言 1
2 设计依据 1
3 项目简介 1
3.1 项目概况 1
3.2 技术经济指标1
3.3 地形图2
4 小镇规划 2
4.1 规划理念 2
4.2 规划详情 3
5 养老院建筑设计说明 3
5.1 设计目的 3
5.2 设计理念 3
5.3 总平面布置4
5.4 养老院功能布局4
5.5 交通流线设计5
5.6 建筑单体设计5
5.7 景观设计6
5.8 无障碍设计6
结论 8
致谢 9
参考文献10
1 引言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严峻,养老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特色小镇作为一种新兴发展模式,得到了国内的广泛认可。将高家堰打造成养老型特色小镇,不仅能够发挥小镇的历史文化与社区功能优势,也能解决当地的留守老人问题。通过更新与改造当地的原有建筑,打造和谐宜居的生态养老之家。
2 设计依据
《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GB508672013)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12299)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52012)
其他相关的国家现行规范和规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3 项目简介
3.1 项目概况
本次课题项目位于淮安市赵集高家堰,距离淮安市区车程30分钟左右,毗邻洪泽湖,风景优美,历史人文底蕴丰富,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本次项目根据高家堰现状与发展需要,在保护历史建筑,发扬当地文化的基础上,将小镇更新与改造成养老型特色小镇。我选择当地一所废弃的小学为改造地址,以原来的废弃建筑为基础,新建一所老年养护院。
3.2 技术经济指标
小镇规划面积:407528 ㎡
养老院占地面积:25644㎡
建筑层数:综合楼部分三层,居住部分一层
建筑面积:老年人居住部分约1680㎡;公共服务部分约980㎡;辅助用房380㎡,总建筑面积3050㎡,上下浮动不超过5%,
停车位要求:机动车停车位67个,非机动车停车位50个。
绿化率:27%.
3.3 地形图
4 小镇规划
4.1 规划理念
4.1.1 确立小镇的产业定位
高家堰毗邻洪泽湖,水系丰富,历史文化悠久,但是处于市区与洪泽湖之间,旅游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高家堰留守老人现象严重。将养老服务业作为核心产业发展,依托当地的旅游资源,不断完善设施服务,发展高家堰的古堤文化,创建友善文明的生态养老年安居之所。不但可以缓解当地的情况,也能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4.1.2 促进地域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建筑相融合
高家堰的丰富历史文化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是打造特色养老小镇的基石。在尊重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有效利用当地的历史建筑与空间,不断完善设施服务。同时统筹考虑,对于高家堰的水网与路网重新规划设计。
4.1.3 以人为本,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诉求
养老型特色小镇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特性,小镇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无障碍设施的设立。考虑到老年人散步聊天的需要,小镇需要增设活动广场来为老年人。从护理老人的角度考虑,可以开设护理课程。从小镇布局出发,要考虑各个老年人服务设施之间的相互联系,车流与人流的组织。
4.2 规划详情
4.2.1 建筑风格统一
尊重和保留重要历史建筑形态和古街区,结合当地的建筑特色与文化底蕴,对废弃建筑进行风格,颜色,体量上的统一改造。
4.2.2 功能布局设计
经过充分调查当地的用地现状,对部分地块的功能进行重新规划安排。中心街道南侧的学校旧址改建为养老院,中心街道西北方的废弃医院则进行新建。小镇北侧有大批破旧的砖瓦房屋,因为年久失修,故难以再利用,因此将此地块用于新建同居式养老住宅,供给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居住。地块南侧的民居大部分功能保留完整,则加以修缮,让当地居民实现居家式养老。
4.2.3 道路交通组织
经过实地调研,小镇的道路需要进行改造,现将中心街道将改建为步行街,实现人车分流。在中心街道北侧布置两条横向柏油路和一条纵向的柏油路。为小镇居民铺设人行道以供通行。
4.2.4 废弃学校改造新建设计
将小镇定位为特色养老小镇后,将当地废弃学校更新与改造成养老院。结合街道对面的医院进行充分考虑。
5 养老院建筑设计说明
5.1 设计目的
熟悉建筑设计的内容与步骤,掌握养老院的相关规范。把握环境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合理分布功能区,理清交通流线。
5.2 设计理念
养老院不同于其他建筑类型,作为一个为老年人群体服务的建筑,有许多特殊要求。设计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是管理部分,需要专门为护理和管理人员,老年人家属提供场所;其次是居住部分,要注重无障碍设计,方便残疾与高龄老人的活动;最后是医疗部分,为老人提供包括医疗,养护,保健等多种护理服务。在整体环境上要让老人的生活动、静区域与后勤服务部分分离,并保证老年人的生活的私密性。不仅仅满足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在老年人社会交往,休闲放松与亲情等方面渴望,创建友善文明的生态养老年安居之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jzx/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