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及质量控制分析(附件)【字数:6497】
目前,我国建筑业正处于优化升级时期,新型建筑结构和施工技术也处于加速发展阶段。装配式建筑因其施工周期短、造价低、节能环保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针对装配式建筑生产和安装两个方面,对预制构件生产技术和施工工艺进行分析,并对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希望本文为今后类似装配式建筑提供一定的参考。 Ⅰ
目录
ABSTRACT Ⅰ
一、引言 1
二、预制构件生产技术要点 1
2.1生产范围 1
2.2设备 2
2.3工厂生产施工 2
三、 装配式建筑施工 4
3.1施工流程 4
3.2构件加固 4
3.3吊装 4
3.4灌浆 5
四、 装配式建筑质量控制 6
4.1 常见质量问题问题 6
4.2 质量控制措施 7
五、结语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9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装配式建筑发展空间很大,房屋建造也可以像机械零件的生产一样进行标准化和大规模生产。装配式建筑只需将在加工厂中生产的预制构件(包括:预制梁、预制柱、预制剪力墙、叠合板和预制阳台等)运输到施工现场,现场根据工程图纸再进行拼装,以形成房屋建筑。由此可见,建筑工程可以像“积木游戏”一样组装。目前,预制构件已经实现了大规模的生产和制造,这不仅保证了预制构件的标准化质量,节省了原材料,同时也缩短了整个施工周期,确保施工不受气候干扰。随着对美好生活追求目标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前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生产施工时严格遵循质量验收标准。
只有把好质量关,建筑物足够安全舒适,才能确保装配式建筑技术可持续发展。装配式建筑连接节点是否合理,关系到结构的安全和抗震性能,节点的连接可靠关系着结构荷载传递路径和使用寿命。很多预制构件质量不好,要求不达标。给装配式建筑及预制构件的的推广应用带来了障碍。当前,由于我国的施工技术、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技术管理水平还不完全成熟,施工单位操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还不够高,导致装配式建筑的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量问题普遍存在。由于我国的施工技术还未形成统一标准,技术管理水平尚未完全成熟,作业人员员的整体素质还不够高,从而导致了预制建筑物中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
本文将结合本人实习工程背景,以装配式建筑作为研究对象,对预制构件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关键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以期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预制构件生产技术要点
2.1生产范围
常见预制构件主要包括预制梁、预制柱、预制剪力墙、叠合板和预制阳台等。
2.2设备
预制工厂常见设备有搅拌机、振动器、钢模、搅拌车、吊车、养护设备等。
2.3工厂生产施工
预制构件详图是在原施工设计图纸的基础上进行深化设计,主要包括模板图、配筋图、预埋图等。预制构件的制作工艺包括:安装模具、安装预埋件和钢筋笼、浇筑混凝土、养护脱模、储存、运输等,相关工艺流程见表1所示。
/
图1 预制构件的制作工艺
2.3.1模具制作
模具表面应整光洁,安装前涂抹隔离剂,模具材料本身徉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模具的安装形式,竖立或水平置放,应事先结合具体构件严谨分析。安装固定后严格要求其严密、不出现漏浆现象。
2.3.2钢筋工程
加工前,整批钢筋应加工成半成品,如切断或为半成品钢条。加工时,按设计图纸下料并严格控制每根钢筋尺寸。钢筋接头的加工形式应满足设计及验收规程,同时钢筋原材料及接头应在正式生产前送到相关检测部门检测。对于保护层厚度较小的预制墙、叠合板等,应采用特殊的保护层垫块,以保证钢筋骨架尺寸的准确性。如预制梁配筋图见图2所示。
/
图2 预制梁配筋图
2.3.3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施工前应对模具和钢筋骨架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验收过程中应形成书面材料,有真实的隐蔽工程验收单。浇筑过程中应确保振捣密实。
2.3.4混凝土养护
预制构件的养护应在浇护成型后运往的工厂蒸汽养护车间进行。蒸养温度过程如下:在构件静停开始,2h后升温,2h后恒温,此后8h后降温。当周围环境低于15℃时,应延长升温时间。
2.3.5拆模
预制构件模具在拆模起吊前应检验其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50%方可拆模起吊。应根据模具结构按序拆除模具,不得使用振动构件方式拆模。预制构件起吊前,应确认构件与模具间的连接部分拆除后方可起吊。预制构件起吊的吊点设置除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外,还应满足预制构件平稳起吊的要求。复杂节点,如窗台下方滴水线处,构件厂应该提供合理可行的脱模方案。应按设计和规范要求留置标养和同条件养护试块,在拆模、吊模前应进行强度检查,达到设计强度的50%后方可进行。吊装预制构件前,应确认构件与模具的连接部位已拆除后方可吊装。吊装预制构件吊点的设置,既要满足设计要求,又要满足预制构件顺利吊装的要求。对于窗台下滴水线等复杂接缝,构件厂应提供合理可行的脱模方案。
2.3.6运输
为施工现场作业难度,预制构件在运输时尽量采用垂直运输的方式,首先在运输车辆上安置吊装架以此固定预制构件,将预制构件之间还应采用软隔离的方整体固定,预制构件底边应放置垫层。如果构件采用水平叠放次序,其叠放高度必须满足运输限高要求。运输路线事先应做好规划,运输车辆应缓慢开启,匀速前进,变道时需减速,防止墙板侧翻。
2.3.7堆场
目录
ABSTRACT Ⅰ
一、引言 1
二、预制构件生产技术要点 1
2.1生产范围 1
2.2设备 2
2.3工厂生产施工 2
三、 装配式建筑施工 4
3.1施工流程 4
3.2构件加固 4
3.3吊装 4
3.4灌浆 5
四、 装配式建筑质量控制 6
4.1 常见质量问题问题 6
4.2 质量控制措施 7
五、结语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9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装配式建筑发展空间很大,房屋建造也可以像机械零件的生产一样进行标准化和大规模生产。装配式建筑只需将在加工厂中生产的预制构件(包括:预制梁、预制柱、预制剪力墙、叠合板和预制阳台等)运输到施工现场,现场根据工程图纸再进行拼装,以形成房屋建筑。由此可见,建筑工程可以像“积木游戏”一样组装。目前,预制构件已经实现了大规模的生产和制造,这不仅保证了预制构件的标准化质量,节省了原材料,同时也缩短了整个施工周期,确保施工不受气候干扰。随着对美好生活追求目标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前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生产施工时严格遵循质量验收标准。
只有把好质量关,建筑物足够安全舒适,才能确保装配式建筑技术可持续发展。装配式建筑连接节点是否合理,关系到结构的安全和抗震性能,节点的连接可靠关系着结构荷载传递路径和使用寿命。很多预制构件质量不好,要求不达标。给装配式建筑及预制构件的的推广应用带来了障碍。当前,由于我国的施工技术、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技术管理水平还不完全成熟,施工单位操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还不够高,导致装配式建筑的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量问题普遍存在。由于我国的施工技术还未形成统一标准,技术管理水平尚未完全成熟,作业人员员的整体素质还不够高,从而导致了预制建筑物中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
本文将结合本人实习工程背景,以装配式建筑作为研究对象,对预制构件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关键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以期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预制构件生产技术要点
2.1生产范围
常见预制构件主要包括预制梁、预制柱、预制剪力墙、叠合板和预制阳台等。
2.2设备
预制工厂常见设备有搅拌机、振动器、钢模、搅拌车、吊车、养护设备等。
2.3工厂生产施工
预制构件详图是在原施工设计图纸的基础上进行深化设计,主要包括模板图、配筋图、预埋图等。预制构件的制作工艺包括:安装模具、安装预埋件和钢筋笼、浇筑混凝土、养护脱模、储存、运输等,相关工艺流程见表1所示。
/
图1 预制构件的制作工艺
2.3.1模具制作
模具表面应整光洁,安装前涂抹隔离剂,模具材料本身徉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模具的安装形式,竖立或水平置放,应事先结合具体构件严谨分析。安装固定后严格要求其严密、不出现漏浆现象。
2.3.2钢筋工程
加工前,整批钢筋应加工成半成品,如切断或为半成品钢条。加工时,按设计图纸下料并严格控制每根钢筋尺寸。钢筋接头的加工形式应满足设计及验收规程,同时钢筋原材料及接头应在正式生产前送到相关检测部门检测。对于保护层厚度较小的预制墙、叠合板等,应采用特殊的保护层垫块,以保证钢筋骨架尺寸的准确性。如预制梁配筋图见图2所示。
/
图2 预制梁配筋图
2.3.3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施工前应对模具和钢筋骨架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验收过程中应形成书面材料,有真实的隐蔽工程验收单。浇筑过程中应确保振捣密实。
2.3.4混凝土养护
预制构件的养护应在浇护成型后运往的工厂蒸汽养护车间进行。蒸养温度过程如下:在构件静停开始,2h后升温,2h后恒温,此后8h后降温。当周围环境低于15℃时,应延长升温时间。
2.3.5拆模
预制构件模具在拆模起吊前应检验其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50%方可拆模起吊。应根据模具结构按序拆除模具,不得使用振动构件方式拆模。预制构件起吊前,应确认构件与模具间的连接部分拆除后方可起吊。预制构件起吊的吊点设置除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外,还应满足预制构件平稳起吊的要求。复杂节点,如窗台下方滴水线处,构件厂应该提供合理可行的脱模方案。应按设计和规范要求留置标养和同条件养护试块,在拆模、吊模前应进行强度检查,达到设计强度的50%后方可进行。吊装预制构件前,应确认构件与模具的连接部位已拆除后方可吊装。吊装预制构件吊点的设置,既要满足设计要求,又要满足预制构件顺利吊装的要求。对于窗台下滴水线等复杂接缝,构件厂应提供合理可行的脱模方案。
2.3.6运输
为施工现场作业难度,预制构件在运输时尽量采用垂直运输的方式,首先在运输车辆上安置吊装架以此固定预制构件,将预制构件之间还应采用软隔离的方整体固定,预制构件底边应放置垫层。如果构件采用水平叠放次序,其叠放高度必须满足运输限高要求。运输路线事先应做好规划,运输车辆应缓慢开启,匀速前进,变道时需减速,防止墙板侧翻。
2.3.7堆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jzx/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