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新城医院设计方案住院部建筑设计(附件)
毕业设计说明书中文毕业设计说明书中文高挑的立体曲面如同帆船出航,住院楼作为医院对外联系最多的建筑,在设计理念上,既要继承苏州特有的人文风格,也要赋予现代建筑独特的魅力。设计赋予人灵感,现代建筑的最大魅力是她给人们带来的无限可能,医院的主要建筑源于古楼船茉莉花的形与意。在形体上,借鉴帆船的造型进行设计,再加入外围的蓝色中空玻璃幕墙将整个形态进行二次烘托,使立面得到现代化建筑艺术的升华。在意上,茉莉花的优雅给人一种诗情画意,这种诗情画意被运用到平面布局上,给外景造就出艺术性的氛围,横向如同花瓣一样的几幢建筑如茉莉盛开时,向外界辐射出花的芬芳。关键词 曲面,住院楼,人文,玻璃,形意目 录
1 引言 1
2 项目概况 1
3 设计依据 2
4 设计原则 2
5 建筑设计说明 3
5.1 总平面布局 3
5.1.1 建筑布局 3
5.1.2 出入口与交通组织 3
5.2 建筑单体设计 3
5.3 消防设计 3
5.4 节能设计 4
5.5 景观设计 4
5.6 结构设计 4
结论 5
致谢 6
参考文献71 引言
建筑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而医院建筑是供医疗、护理病人之用的公共建筑,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医疗建筑各个功能大致分为医疗部分、供应部分和管理部分,总平面布置原则是以医疗部分为主,使各部分既联系方便又互不干扰。综合医院有三种基本布局形式:分散式、集中式和半集中式。分散式是将各部门分别设于独立的建筑物中,以利于通风、采光,但联系不紧凑,占地多,管线长;集中式是将门诊、医疗、住院等和供应、管理各部分集中在一整体建筑物中,联系方便,用地省,管线少,但工程较为复杂;半集中式是将门诊、医疗、住院等部分集中在一起,而将供应、管理等部分分开。
住院部作为医疗建筑综合体上占据最大面积的建筑,是医院最具重要性的建筑之一,它是医生、护士、患者、患者家属,探病者最直接沟通的场所。除了在功能上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建筑物中,以利于通风、采光,但联系不紧凑,占地多,管线长;集中式是将门诊、医疗、住院等和供应、管理各部分集中在一整体建筑物中,联系方便,用地省,管线少,但工程较为复杂;半集中式是将门诊、医疗、住院等部分集中在一起,而将供应、管理等部分分开。
住院部作为医疗建筑综合体上占据最大面积的建筑,是医院最具重要性的建筑之一,它是医生、护士、患者、患者家属,探病者最直接沟通的场所。除了在功能上改善,还要保护患者的私密性要求,更需要将服务性加以深入考虑。因此,我认为住院部是医院建筑当中,最具有研究意义的建筑。
2 项目概况
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是苏州太湖新城医院设计住院部设计,本项目地块位于苏州市太湖新城启动区,南临天鹅荡路、西侧和北侧为城市绿化隔离带、东侧紧邻天鹅东路。苏州太湖新城是市委市政府“一核四城”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太湖新城总规划面积180平方公里,其中,苏州吴中太湖新城规划面积300平方公里,启动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
项目用地城梯形,扁平直长,,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22.8亩,总建筑面积约9.1万平方米,按三甲医院建设标准,结合综合医院建设标准,设置病床750张。结合苏州吴中太湖新城的三大发展目标:即以“文化传承”为核心。成为世界级文化传承与发扬的文化新城典范;以“服务创造”为核心,成为长三角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服务新城典范;以“城在江上,湖在城里”为核心,成为具有大苏州风范、世界级的太湖新城典范。设计一座具有地标性的医疗建筑。
3 设计依据
1、毕业设计任务书
2、《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10-2008)
3、《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2005版)
《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装备标准》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工程建筑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
《项目建议书》及批复
《可行研究报告》及批复
《医疗策划报告》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4.国家、地方颁布的医院建设相关文件、建设指导性意见;
4 设计原则
在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确保设计和工程质量。
充分合理的利用场地进行功能和流线的布局,布置医院各个属性的建筑,使其形成一个相互紧密联系的建筑群,创造一个良好的富有特色和标志性的建筑空间环境和基地内部整体的建筑景观环境。
重视当地的气候条件如同医院住院部这种重要的主体建筑南北朝向,可以得到良好的采光角度,最大限度的利用建筑的大面宽小进深来增进自然通风和扩大采光面,改善建筑室内环境的舒适感。
合理的布置基地内部建筑的布置和交通流线
通过基地的建筑主体,建造一个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室外布图。
5 建筑设计说明
5.1 总平面布局
5.1.1 建筑布局
本地块呈遍平梯形,根据规划部门的设计条件及满足建筑日照的要求,还有结合任务书要求,将基地内部分为六个重要布局 ,其中住院楼、门诊、急诊楼、行政办公楼采用茉莉花瓣形平面设计被串联在由东向西组成的弧形带上,医技楼在弧形正北方,与弧形带上的建筑形成散射式交通联系,医院食堂在医技楼的东侧,也就是基地的东北部,而对人体有危害性的放射科则单独放置在西南角落。这样的布局在平面交通联系上得到紧密的组织,并且有优美的总平面外观,大大增加了医院的观赏性。
5.1.2 出入口和交通组织
根据规划的要求,结合任务书和地形,将主入口放置在主干道正南边的天鹅荡路上,另外在天鹅荡路西段,开设行政楼工作人员入口,在主入口两端另设车行入口,而次入口在东侧的天鹅东路。在医院基地规划的交通流线上,采用环形交通流线,避免相互交叉,在建筑主体的南侧设地下停车场出入口,在基地北端另设一个出入口,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地下停车场的交通杂乱问题。
5.2 建筑单体设计
住院部是本项目中最重要的一栋建筑,是医院内外联系最紧密的中心,在单体的设计上的灵感来源于地处江南的苏州古楼船和茉莉花花瓣,傍边是门诊楼、急诊楼、行政楼横向串联。在外观上不仅借鉴了传统的人文文化,精神上是茉莉花的优雅。加之外部采用现代化的玻璃幕墙贴面,内部功能布局要求合理布置并且建筑主体面朝东南,充分保证各部分的采光通风。
在平面上和其他医疗建筑形成串联,使其在空间上有两个的横向交通路线,治疗是一条生命线,因此,缩短交通时间,能保障病人能够得到及时治疗。
5.3 消防设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jzx/565.html
1 引言 1
2 项目概况 1
3 设计依据 2
4 设计原则 2
5 建筑设计说明 3
5.1 总平面布局 3
5.1.1 建筑布局 3
5.1.2 出入口与交通组织 3
5.2 建筑单体设计 3
5.3 消防设计 3
5.4 节能设计 4
5.5 景观设计 4
5.6 结构设计 4
结论 5
致谢 6
参考文献71 引言
建筑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而医院建筑是供医疗、护理病人之用的公共建筑,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医疗建筑各个功能大致分为医疗部分、供应部分和管理部分,总平面布置原则是以医疗部分为主,使各部分既联系方便又互不干扰。综合医院有三种基本布局形式:分散式、集中式和半集中式。分散式是将各部门分别设于独立的建筑物中,以利于通风、采光,但联系不紧凑,占地多,管线长;集中式是将门诊、医疗、住院等和供应、管理各部分集中在一整体建筑物中,联系方便,用地省,管线少,但工程较为复杂;半集中式是将门诊、医疗、住院等部分集中在一起,而将供应、管理等部分分开。
住院部作为医疗建筑综合体上占据最大面积的建筑,是医院最具重要性的建筑之一,它是医生、护士、患者、患者家属,探病者最直接沟通的场所。除了在功能上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建筑物中,以利于通风、采光,但联系不紧凑,占地多,管线长;集中式是将门诊、医疗、住院等和供应、管理各部分集中在一整体建筑物中,联系方便,用地省,管线少,但工程较为复杂;半集中式是将门诊、医疗、住院等部分集中在一起,而将供应、管理等部分分开。
住院部作为医疗建筑综合体上占据最大面积的建筑,是医院最具重要性的建筑之一,它是医生、护士、患者、患者家属,探病者最直接沟通的场所。除了在功能上改善,还要保护患者的私密性要求,更需要将服务性加以深入考虑。因此,我认为住院部是医院建筑当中,最具有研究意义的建筑。
2 项目概况
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是苏州太湖新城医院设计住院部设计,本项目地块位于苏州市太湖新城启动区,南临天鹅荡路、西侧和北侧为城市绿化隔离带、东侧紧邻天鹅东路。苏州太湖新城是市委市政府“一核四城”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太湖新城总规划面积180平方公里,其中,苏州吴中太湖新城规划面积300平方公里,启动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
项目用地城梯形,扁平直长,,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22.8亩,总建筑面积约9.1万平方米,按三甲医院建设标准,结合综合医院建设标准,设置病床750张。结合苏州吴中太湖新城的三大发展目标:即以“文化传承”为核心。成为世界级文化传承与发扬的文化新城典范;以“服务创造”为核心,成为长三角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服务新城典范;以“城在江上,湖在城里”为核心,成为具有大苏州风范、世界级的太湖新城典范。设计一座具有地标性的医疗建筑。
3 设计依据
1、毕业设计任务书
2、《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10-2008)
3、《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2005版)
《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装备标准》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工程建筑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
《项目建议书》及批复
《可行研究报告》及批复
《医疗策划报告》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4.国家、地方颁布的医院建设相关文件、建设指导性意见;
4 设计原则
在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确保设计和工程质量。
充分合理的利用场地进行功能和流线的布局,布置医院各个属性的建筑,使其形成一个相互紧密联系的建筑群,创造一个良好的富有特色和标志性的建筑空间环境和基地内部整体的建筑景观环境。
重视当地的气候条件如同医院住院部这种重要的主体建筑南北朝向,可以得到良好的采光角度,最大限度的利用建筑的大面宽小进深来增进自然通风和扩大采光面,改善建筑室内环境的舒适感。
合理的布置基地内部建筑的布置和交通流线
通过基地的建筑主体,建造一个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室外布图。
5 建筑设计说明
5.1 总平面布局
5.1.1 建筑布局
本地块呈遍平梯形,根据规划部门的设计条件及满足建筑日照的要求,还有结合任务书要求,将基地内部分为六个重要布局 ,其中住院楼、门诊、急诊楼、行政办公楼采用茉莉花瓣形平面设计被串联在由东向西组成的弧形带上,医技楼在弧形正北方,与弧形带上的建筑形成散射式交通联系,医院食堂在医技楼的东侧,也就是基地的东北部,而对人体有危害性的放射科则单独放置在西南角落。这样的布局在平面交通联系上得到紧密的组织,并且有优美的总平面外观,大大增加了医院的观赏性。
5.1.2 出入口和交通组织
根据规划的要求,结合任务书和地形,将主入口放置在主干道正南边的天鹅荡路上,另外在天鹅荡路西段,开设行政楼工作人员入口,在主入口两端另设车行入口,而次入口在东侧的天鹅东路。在医院基地规划的交通流线上,采用环形交通流线,避免相互交叉,在建筑主体的南侧设地下停车场出入口,在基地北端另设一个出入口,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地下停车场的交通杂乱问题。
5.2 建筑单体设计
住院部是本项目中最重要的一栋建筑,是医院内外联系最紧密的中心,在单体的设计上的灵感来源于地处江南的苏州古楼船和茉莉花花瓣,傍边是门诊楼、急诊楼、行政楼横向串联。在外观上不仅借鉴了传统的人文文化,精神上是茉莉花的优雅。加之外部采用现代化的玻璃幕墙贴面,内部功能布局要求合理布置并且建筑主体面朝东南,充分保证各部分的采光通风。
在平面上和其他医疗建筑形成串联,使其在空间上有两个的横向交通路线,治疗是一条生命线,因此,缩短交通时间,能保障病人能够得到及时治疗。
5.3 消防设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jzx/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