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的优缺点与发展建议研究(附件)【字数:7600】

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具有节能环保、质量可靠、施工工期短、施工受天气影响较小等优点,是顺应我国建筑行业工业化、智能化产业升级趋势的一种新型建筑建筑模式。本文主要分析装配式建筑较传统建筑的的优点与缺点及在未来的发展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通过查阅资料和广泛的调查研究,结合自身的思考,针对装配式建筑在发展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Keywords: Assembled building; Prefabrication; BIM 目录
一、引言 1
(一)装配式建筑的概念与发展 1
(二)国外装配式建筑发展历程与相关政策 1
(三)新中国的建筑发展历程与相关规划 3
二、装配式建筑的优点分析 3
(一)工厂化生产、机械化施工有助于提高效率 3
(二)有利于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4
(三)有利于工地人员管理,降低人工成本 4
(四)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4
(五)有利于减少施工过程的危险因素,保障工人生命安全 4
三、 装配式建筑的缺点分析 5
(一)前期投入较大,短期内收益低 5
(二)服务半径较小导致运输成本上升 5
(三)技术积累与科技研发较薄弱,缺少经验丰富的生产施工人员 5
(四)产业管理不完善,缺乏监督机制 6
(五)造价部门未能及时跟进,造成厂家独大现象 6
(六)装配式建筑在相同条件下较传统建筑而言,使用面积减少 6
(七)无外架施工存在安全隐患 6
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建议 6
(一)国家宏观调控作用 6
(二)推动建设单位在市场中的主体决定作用 6
(三)社会宣传方面 7
(四)人才储备,科技研发方面 7
五、总结与展望 7
(一)装配式建筑优缺点总结 7
(二)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展望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9
一、引言
(一)装配式建筑的概念与发展
所谓装配式建筑,其实质是在工厂中将施工项目所需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构件提前生产,并将其运送到施工现场加以装配,最后完成建筑施工的一种工作方式。
我国古代建筑以技艺精湛的木结构闻名于世,其筑理念属于装配式施工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其木建筑(如图11所示)体系已经趋于完善。古代木建筑所用的构件,严格遵循设计要求,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17世纪随着新大陆的发现越来越多人涌向美洲移民,大量的木质拼装房屋应运而生。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最为著名的装配式建筑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场馆水晶宫(如图12所示)莫属。水晶宫诞生于1851年的英国伦敦,建筑主体以钢铁骨架为基础,创造性的镶嵌透明玻璃,是英国自工业革命以来,综合国力的实际体现。
/ /
图11 我国古代木建筑 图12 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场馆水晶宫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常年战争导致全球范围内劳动力减少和大量建筑被破坏,为迫切解决实际用房需求,装配式建筑凭借建造速度快且劳动力占用较少、节约资源以及整体质量更好等优势在六十年代被广泛推广,逐渐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二)国外装配式建筑发展历程与相关政策
装配式建筑在欧美日等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了。装配式建筑凭借着产业链完善、施工经验丰富等优点已经成为建筑产业的主体。在技术与设计理念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装配式建筑逐渐发展为可以满足各种需求的的建筑类型。
北美以美国等为代表。美国的装配式建筑受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在20世纪30年代得到了迅速发展。美国的装饰建筑主要基于各个自治州的存在的客观差异,着眼发挥区域优势,凭借着美国制造业长期位居世界第一,工业体系完善等优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装配式建筑。美国目前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百分之90%以上,以混凝土装配式结构和钢结构装配式结构为主,在偏远地区则以轻钢结构、木结构为主,是世界上装配式建筑应用最为广泛的国家。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在相同条件下,装配式建筑成本仅为传统建筑的一半。装配式建筑凭借性价比极高的特点,在低收入、无福利购房者中受到了广泛青睐。
亚洲以日本、新加坡等为代表。日本由于是二战战败国,房屋受损严重,劳动力大量缺失。据统计,20世纪40年代时期日本约有420万户缺少房屋,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为了实现战后经济的迅速复兴,解决住房问题,日本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工业化生产住宅的方法缓解住房压力。经过了70多年的发展,日本装配式建筑(如图13所示)在亚洲地区已近达到顶尖水平。新加坡的装配式建筑预制化率达到70%以上。新加坡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得益于在政府建设的公共组屋建设中大力推行建筑工业化,尤其是一些如达士岭组屋(如图14所示)这样享誉世界的典范项目中,证明了装配式建筑同样可以达到美观与实用性共存。
/ /
图13 日本中银胶囊大厦 图14 新加坡达士岭组屋
预制建筑在欧洲之所以流行,是因为欧洲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建筑破坏严重;另一方面北欧地区冬季时间较长,如采用现浇混凝土的传统作业方法,施工周期较长,所以不得不全面发展装配式建筑。目前欧洲大型公共建筑及6层以上的住宅低层住宅采用装配式达到70%,工业厂房达到95%以上,低层住宅达到35%左右。同时大量的测试也通过了欧盟的认证,可靠性较高[1]。
结合以上国家的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阶段,:
第一阶段:为了满足迫切的实际需求,装配式建筑凭借其自身优势走向历史舞台。此阶段初步形成相应的产业规模与技术积累,为后期的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打下基础。第二阶段:装配式建筑逐渐发展成熟,开始对其相关的施工规范、法律法规进行完善。第三阶段:装配式建筑到发展到极限,开始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与个性化的定制,追求绿色健康发展与个性化发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jzx/15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