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俱乐部及其旅馆建筑设计(附件)
毕业设计说明书中文毕业设计说明书中文通过对地形的分析发现整个地形被一条城市道路分割,我将整个山地俱乐部及其旅馆建筑设置在道路的南侧以此来满足建筑功能以及良好景观效果的需求。总体说来,在考虑建筑与地形的相互影响时,我充分考虑到了建筑所处的环境,在山地建筑设计中建筑空间的存在应当被当作山体形态构成的一个有机元素,是山地自然地貌的一种延续。从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生态环境等方面来进行山地建筑的创作其宗旨是为了创造一种更适合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高质量的城市空间环境,这是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的。关键词 山地建筑,形态构成,延续,城市空间环境目 录
1 引言 1
1.1 项目概况 1
1.2 设计依据 1
2 设计背景 1
2.1 城市概况 2
2.2 基地现状 2
2.3 设计理念 2
3 功能布局 2
3.1 功能分区 3
3.2 竖向设计 3
3.3 交通体系 3
4 风格造型 3
5 技术经济指标 4
结论 6
致谢 6
参考文献7
1 引言
此次我毕业设计的课题为山地俱乐部及其旅馆建筑设计方案。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城镇化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与保护有限耕地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此情况下,开发和利用城市周围的山地以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土地紧缺问题无疑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加之西安户外运动人群不断的增长,山地俱乐部及旅馆建筑也将必然满足人们享受自然的需求。山地俱乐部及其旅馆建筑是专门为人们提供亲近自然的综合性文化休闲活动建筑,其中设有不同规模、不同内容的活动厅室,如小型放映厅、讲演厅、多功能厅、、餐厅、茶室、小卖部等,这些功能之间相互独立但又相互配合共同形成一个开放、舒适、宜享的公共建筑。
1.1 项目概况
在西安郊区山地拟建一座山地俱乐部和山地旅馆,设计要求这两部分可分可合,可以做一座综合性单体建筑,也可分开两座单体,但要求两者之间要有联系。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其中俱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休闲活动建筑,其中设有不同规模、不同内容的活动厅室,如小型放映厅、讲演厅、多功能厅、、餐厅、茶室、小卖部等,这些功能之间相互独立但又相互配合共同形成一个开放、舒适、宜享的公共建筑。
1.1 项目概况
在西安郊区山地拟建一座山地俱乐部和山地旅馆,设计要求这两部分可分可合,可以做一座综合性单体建筑,也可分开两座单体,但要求两者之间要有联系。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其中俱乐部3000平方米,旅馆5000平方米。
设计依据
(1) 毕业设计任务书
(2) 《建筑设计资料集》
(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4)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5) 《旅游旅馆设计暂行标准》
(6)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7) 国家现行的相关法规、规范、规定
2 设计背景
2.1 城市概况
西安作为国务院首批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13个朝代在此建都,是世界上4大古都之一,曾经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1100多年。
西安市位于渭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东经107.40度~109.49度和北纬33.42度~34.45度之间,北临渭河和黄土高原,南临秦岭。西安市地质构造兼跨秦岭地槽褶皱带和华北地台两大单元,海拔高度差异悬殊位居全国各城市之冠,巍峨俊俏、群峰竞秀的秦岭山地与坦荡舒展、平畴沃野的渭河平原界限分明,构成西安市的地貌主体。
2.2 基地现状
基地处于西安市某郊区,整体地形高差较大且被一条城市道路分段。基地周边环境优美,东南边靠近海边具有良好的观景条件,在此建立一座山地俱乐部及旅馆建筑能够很好的运用周边环境资源,可以给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提供一个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平台,满足人们渴望自然环境的需求。
2.3设计理念
在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球上,山地面积远远大于平原面积。在中国山地面积更是占陆地面积的2/3。山地建筑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课题,它涉及建筑学、规划学、地理学、生态学、环境学及工程技术等学科的内容。
山地建筑不同于平地建筑,有着地形、地貌、经济、功能等各方面的约束。作为山地建筑要尽可能的保持地形原貌,不破环当地优美的自然环境,尽可能的减少土方量,然而最难的一点就在于如何将建筑与地形完美契合,也就是如何通过建筑设计达到再造自然的目的。本次课题设计地形高差较大,如何将建筑融入到环境之中比较困难,在前期收集资料研究发现垒梯田的处理方式能够将建筑与地形很好的结合同时又能利用到基地东南边的良好景观资源。
设计的目的是创造美好的生活空间,这个空间最终是供人居住的,在设计之中,实用和美观是同等重要的,而且往往是先考虑实用,再考虑造型。设计并不仅仅起到美化的作用,最终的目的是合理地利用空间。美化是设计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我首先是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考虑环境、空间等方面问题,完整地分配、布局。在这之后才进入美化的阶段,美化的理念也要根据客户的不同个案来进行调整,因此在设计上就要采取中庸之道,使进入这里的每个人都不会产生不舒适的感觉,尽量利用每一个空间,使之能合理化地分割,然后按不同功能,配衬上合适的设备和装置,并加以美化、修饰,营造出与之调和的氛围。当然,美化的程度有深有浅,更有不同的风格。
3 功能布局
本方案用地紧凑,平坦地段相对较少,整体地形高差较大建设相对困难需要进行大量的土方工程。整个建筑依照山势呈现“L”形,建筑布局较为集中,采用并联式空间组合形式。
3.1功能分布
整体建筑功能分区明确,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活动要求。各功能分区相对分散但又联系紧密,客房、餐厅、俱乐部之间通过走道联系。建筑设计时不仅考虑了整体建筑的功能分区,同时还注意了动静分区。在俱乐部分区内将不同的功能进行划分,动静分区明确,保证各个功能空间使用的合理性。辅助用房设置在建筑的底层避免了人流的交叉,同时又能方便对各个功能空间的管理。
总体上本次建筑设计将功能空间划分为客房区、俱乐部区、餐饮区及管理区这四个分区。
3.2竖向设计
依据地形与地貌建筑主体采用垒梯田的处理方式形成层层退减的空间关系,加上建筑立面采用天然石材与玻璃的结合,同时搭配灌木、乔木及地被植物整个建筑就像被“隐藏”在山体之中。
3.3交通体系
地形周边主要交通体系为一条城市道路,同时为了方便辅助用房交通的便利以及建筑消防环路的设置,设计时在基地的西边开辟了一条直通建筑底部的道路。沿着海边设置了主要的景观步道同时铺地都采用防滑材料。道路北边为次要景观步道道路两边布置景观绿化形成一定的景观空间。
4 风格造型
建筑风格造型设计首先考虑的是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建筑要融入环境而不是打破环境。地形既然为山地并且周边还
1 引言 1
1.1 项目概况 1
1.2 设计依据 1
2 设计背景 1
2.1 城市概况 2
2.2 基地现状 2
2.3 设计理念 2
3 功能布局 2
3.1 功能分区 3
3.2 竖向设计 3
3.3 交通体系 3
4 风格造型 3
5 技术经济指标 4
结论 6
致谢 6
参考文献7
1 引言
此次我毕业设计的课题为山地俱乐部及其旅馆建筑设计方案。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城镇化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与保护有限耕地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此情况下,开发和利用城市周围的山地以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土地紧缺问题无疑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加之西安户外运动人群不断的增长,山地俱乐部及旅馆建筑也将必然满足人们享受自然的需求。山地俱乐部及其旅馆建筑是专门为人们提供亲近自然的综合性文化休闲活动建筑,其中设有不同规模、不同内容的活动厅室,如小型放映厅、讲演厅、多功能厅、、餐厅、茶室、小卖部等,这些功能之间相互独立但又相互配合共同形成一个开放、舒适、宜享的公共建筑。
1.1 项目概况
在西安郊区山地拟建一座山地俱乐部和山地旅馆,设计要求这两部分可分可合,可以做一座综合性单体建筑,也可分开两座单体,但要求两者之间要有联系。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其中俱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休闲活动建筑,其中设有不同规模、不同内容的活动厅室,如小型放映厅、讲演厅、多功能厅、、餐厅、茶室、小卖部等,这些功能之间相互独立但又相互配合共同形成一个开放、舒适、宜享的公共建筑。
1.1 项目概况
在西安郊区山地拟建一座山地俱乐部和山地旅馆,设计要求这两部分可分可合,可以做一座综合性单体建筑,也可分开两座单体,但要求两者之间要有联系。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其中俱乐部3000平方米,旅馆5000平方米。
设计依据
(1) 毕业设计任务书
(2) 《建筑设计资料集》
(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4)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5) 《旅游旅馆设计暂行标准》
(6)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7) 国家现行的相关法规、规范、规定
2 设计背景
2.1 城市概况
西安作为国务院首批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13个朝代在此建都,是世界上4大古都之一,曾经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1100多年。
西安市位于渭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东经107.40度~109.49度和北纬33.42度~34.45度之间,北临渭河和黄土高原,南临秦岭。西安市地质构造兼跨秦岭地槽褶皱带和华北地台两大单元,海拔高度差异悬殊位居全国各城市之冠,巍峨俊俏、群峰竞秀的秦岭山地与坦荡舒展、平畴沃野的渭河平原界限分明,构成西安市的地貌主体。
2.2 基地现状
基地处于西安市某郊区,整体地形高差较大且被一条城市道路分段。基地周边环境优美,东南边靠近海边具有良好的观景条件,在此建立一座山地俱乐部及旅馆建筑能够很好的运用周边环境资源,可以给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提供一个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平台,满足人们渴望自然环境的需求。
2.3设计理念
在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球上,山地面积远远大于平原面积。在中国山地面积更是占陆地面积的2/3。山地建筑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课题,它涉及建筑学、规划学、地理学、生态学、环境学及工程技术等学科的内容。
山地建筑不同于平地建筑,有着地形、地貌、经济、功能等各方面的约束。作为山地建筑要尽可能的保持地形原貌,不破环当地优美的自然环境,尽可能的减少土方量,然而最难的一点就在于如何将建筑与地形完美契合,也就是如何通过建筑设计达到再造自然的目的。本次课题设计地形高差较大,如何将建筑融入到环境之中比较困难,在前期收集资料研究发现垒梯田的处理方式能够将建筑与地形很好的结合同时又能利用到基地东南边的良好景观资源。
设计的目的是创造美好的生活空间,这个空间最终是供人居住的,在设计之中,实用和美观是同等重要的,而且往往是先考虑实用,再考虑造型。设计并不仅仅起到美化的作用,最终的目的是合理地利用空间。美化是设计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我首先是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考虑环境、空间等方面问题,完整地分配、布局。在这之后才进入美化的阶段,美化的理念也要根据客户的不同个案来进行调整,因此在设计上就要采取中庸之道,使进入这里的每个人都不会产生不舒适的感觉,尽量利用每一个空间,使之能合理化地分割,然后按不同功能,配衬上合适的设备和装置,并加以美化、修饰,营造出与之调和的氛围。当然,美化的程度有深有浅,更有不同的风格。
3 功能布局
本方案用地紧凑,平坦地段相对较少,整体地形高差较大建设相对困难需要进行大量的土方工程。整个建筑依照山势呈现“L”形,建筑布局较为集中,采用并联式空间组合形式。
3.1功能分布
整体建筑功能分区明确,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活动要求。各功能分区相对分散但又联系紧密,客房、餐厅、俱乐部之间通过走道联系。建筑设计时不仅考虑了整体建筑的功能分区,同时还注意了动静分区。在俱乐部分区内将不同的功能进行划分,动静分区明确,保证各个功能空间使用的合理性。辅助用房设置在建筑的底层避免了人流的交叉,同时又能方便对各个功能空间的管理。
总体上本次建筑设计将功能空间划分为客房区、俱乐部区、餐饮区及管理区这四个分区。
3.2竖向设计
依据地形与地貌建筑主体采用垒梯田的处理方式形成层层退减的空间关系,加上建筑立面采用天然石材与玻璃的结合,同时搭配灌木、乔木及地被植物整个建筑就像被“隐藏”在山体之中。
3.3交通体系
地形周边主要交通体系为一条城市道路,同时为了方便辅助用房交通的便利以及建筑消防环路的设置,设计时在基地的西边开辟了一条直通建筑底部的道路。沿着海边设置了主要的景观步道同时铺地都采用防滑材料。道路北边为次要景观步道道路两边布置景观绿化形成一定的景观空间。
4 风格造型
建筑风格造型设计首先考虑的是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建筑要融入环境而不是打破环境。地形既然为山地并且周边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jzx/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