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城区某小区2#住宅楼结构设计(附件)
剪力墙结构是用钢筋混凝土墙板取代框架结构中的梁和柱,以承受各种负载的内力,对水平力的控制效果显著。钢筋混凝土墙板呈垂直和水平的结构体系,当墙处于建筑物内的适当位置,它们可形成一个能够克服水平力的结构系统,同时可以分隔空间。本文以相城某小区18层高层住宅楼为对象,该建筑高度50.75米,18层,标准楼层高度2.9米,上部17层,地下1层。结构设计使用寿命为50年,安全等级为2,基础设计等级为A级,抗震设防强度为7度,抗震设防等级为C级,抗震等级为3级。根据提供的建筑施工图、岩土调查报告和其他材料进行结构设计,包括结构系统的合理选择、结构平面布置、结构垂直设计、基本形式选择、结构构件尺寸初步估算等,应用PKPM建立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结构分析。
目录
引言 1
一、剪力墙结构设计分析 1
(一)高层住宅研究背景 1
(二)剪力墙的抗震设计 1
二、剪力墙结构设计分析 2
(一)剪力墙结构体系布置原则 2
(二)剪力墙构件设计原则 3
(三)剪力墙抗震分析 3
三、工程概况 4
(一)工程概况 4
(二)工程地质概况 7
(三)设计依据 7
(四)设计目的 8
四、结构平面布置和建模分析 8
(一)结构模型建立 8
(二)结构平面布置 8
(三)材料的选择 8
(四)结构几何尺寸 9
(五)荷载的确定 10
(六)分析模型 11
(七)基础形式的选择 17
(八)结构分析 17
六、施工图设计 25
(一)绘图软件 25
(二)施工图绘制 25
总结 25
致谢 26
参考文献 27
引言
房屋住宅给人们提供了庇护,也是人们的精神寄托,在它身上能看到人类的进步踪迹,也能看到时代的兴盛衰败,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从露天的洞穴、木房、土房、砖瓦房,到多层高楼林立,对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人类生命和技术的进步。现代高层建筑已经解决了产业化、商品化的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题,解决人口与有限土地之间的矛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
剪力墙结构是指建筑中在纵向和横向方向上主要承重的结构。当墙处于建筑物内的适当位置,它们可形成一个结构系统,该系统克服水平作用力,墙体的竖直方向长度与房屋建筑高度大致相同,宽度取决于建筑物。相对来说,它的非常薄,200?300毫米足以满足正常需求。墙身内抗侧移刚度很大,而其墙身平面外刚度却很小,一般可以忽略不计[1]。建筑物上大部分的水平作用或水平剪力通常被分配到结构墙上,这也是剪力墙名称的由来[2]。
一、剪力墙结构设计分析
(一)高层住宅研究背景
我国从古代开始就出现了高层建筑,但是这些建筑基本都是木质结构和石质砌块结构,且没有应用在人们居住的房屋上,这些建筑都饱经沧桑,仍然站在中国的土地上,其设计理念非常新颖。例如,在山西大同,悬空寺是一个典型的古代木结构,由木头支撑在悬崖上,展馆框架结构本身也是由木梁柱支持,这是我们建筑史上珍贵的财富。世界上第一座现代化高层建筑拥有11层楼, 高度达55米,它使用金属框架作为承载结构,标志着一个新系统的诞生,不同于传统的砖石结构。在19世纪末,高层建筑已经发展到使用钢结构和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水平。在20世纪初,高层钢结构大都建在美国,美国在数量和高度上遥遥领先。帝国大厦是高层建筑的重要代表,保持其作为20世纪40年代最高建筑的记录。在1950年早期,外部围护结构使用了新型材料,新现代主义建筑风格诞生了。中国高层建筑发展较晚,1960年左右,个别城市建造了高层建筑。 20世纪晚期,高层建筑在中国各个角落生根发芽。在最近几年,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解决了建设用地不足的问题。相比低层建筑,在相同的占地面积下,高层建筑的建筑面积增加了,保证了户型的多样性,同样的建筑可以有不同的户型,不同的空间尺寸,满足了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
(二)剪力墙的抗震设计
1. 抗震设计的目标和方法
在地震期间,由地震波的作用而产生的地面运动,影响上部结构,从而产生该结构的动态效果,这是地震作用。地震并不经常发生,而且有对强震的机会更少。一般地震时间短,但强烈的地震具有很强的破坏性。针对这一特点,抗震设计的目标分为三个级别,一般将它们总结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2. 剪力墙边缘构件的构造要求
(1)约束边缘构件
暗柱、端柱和翼墙都是剪力墙的边缘构件。边缘的特征值应符合表11的要求。
表11约束边缘构件范围及其配箍特征值
项目
一级(9度)
一级(7、8度)
二级
0.2
0.2
0.2
(暗柱)
0.25
0.20
0.20
(由翼墙或端柱)
0.20
0.15
0.15
(2)构造边缘构件
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应满足下表要求。
表12 抗震墙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要求
底部加强部位
其他部位
抗震等级
纵向钢筋最小配筋量
箍筋
纵向钢筋最小配筋量
拉筋
最小直径(mm)
最大竖向间距(mm)
最小直径(mm)
最大竖向间距(mm)
一级
Max(0.010 ,616)
8
100
6 16
8
150
二级
目录
引言 1
一、剪力墙结构设计分析 1
(一)高层住宅研究背景 1
(二)剪力墙的抗震设计 1
二、剪力墙结构设计分析 2
(一)剪力墙结构体系布置原则 2
(二)剪力墙构件设计原则 3
(三)剪力墙抗震分析 3
三、工程概况 4
(一)工程概况 4
(二)工程地质概况 7
(三)设计依据 7
(四)设计目的 8
四、结构平面布置和建模分析 8
(一)结构模型建立 8
(二)结构平面布置 8
(三)材料的选择 8
(四)结构几何尺寸 9
(五)荷载的确定 10
(六)分析模型 11
(七)基础形式的选择 17
(八)结构分析 17
六、施工图设计 25
(一)绘图软件 25
(二)施工图绘制 25
总结 25
致谢 26
参考文献 27
引言
房屋住宅给人们提供了庇护,也是人们的精神寄托,在它身上能看到人类的进步踪迹,也能看到时代的兴盛衰败,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从露天的洞穴、木房、土房、砖瓦房,到多层高楼林立,对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人类生命和技术的进步。现代高层建筑已经解决了产业化、商品化的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题,解决人口与有限土地之间的矛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
剪力墙结构是指建筑中在纵向和横向方向上主要承重的结构。当墙处于建筑物内的适当位置,它们可形成一个结构系统,该系统克服水平作用力,墙体的竖直方向长度与房屋建筑高度大致相同,宽度取决于建筑物。相对来说,它的非常薄,200?300毫米足以满足正常需求。墙身内抗侧移刚度很大,而其墙身平面外刚度却很小,一般可以忽略不计[1]。建筑物上大部分的水平作用或水平剪力通常被分配到结构墙上,这也是剪力墙名称的由来[2]。
一、剪力墙结构设计分析
(一)高层住宅研究背景
我国从古代开始就出现了高层建筑,但是这些建筑基本都是木质结构和石质砌块结构,且没有应用在人们居住的房屋上,这些建筑都饱经沧桑,仍然站在中国的土地上,其设计理念非常新颖。例如,在山西大同,悬空寺是一个典型的古代木结构,由木头支撑在悬崖上,展馆框架结构本身也是由木梁柱支持,这是我们建筑史上珍贵的财富。世界上第一座现代化高层建筑拥有11层楼, 高度达55米,它使用金属框架作为承载结构,标志着一个新系统的诞生,不同于传统的砖石结构。在19世纪末,高层建筑已经发展到使用钢结构和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水平。在20世纪初,高层钢结构大都建在美国,美国在数量和高度上遥遥领先。帝国大厦是高层建筑的重要代表,保持其作为20世纪40年代最高建筑的记录。在1950年早期,外部围护结构使用了新型材料,新现代主义建筑风格诞生了。中国高层建筑发展较晚,1960年左右,个别城市建造了高层建筑。 20世纪晚期,高层建筑在中国各个角落生根发芽。在最近几年,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解决了建设用地不足的问题。相比低层建筑,在相同的占地面积下,高层建筑的建筑面积增加了,保证了户型的多样性,同样的建筑可以有不同的户型,不同的空间尺寸,满足了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
(二)剪力墙的抗震设计
1. 抗震设计的目标和方法
在地震期间,由地震波的作用而产生的地面运动,影响上部结构,从而产生该结构的动态效果,这是地震作用。地震并不经常发生,而且有对强震的机会更少。一般地震时间短,但强烈的地震具有很强的破坏性。针对这一特点,抗震设计的目标分为三个级别,一般将它们总结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2. 剪力墙边缘构件的构造要求
(1)约束边缘构件
暗柱、端柱和翼墙都是剪力墙的边缘构件。边缘的特征值应符合表11的要求。
表11约束边缘构件范围及其配箍特征值
项目
一级(9度)
一级(7、8度)
二级
0.2
0.2
0.2
(暗柱)
0.25
0.20
0.20
(由翼墙或端柱)
0.20
0.15
0.15
(2)构造边缘构件
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应满足下表要求。
表12 抗震墙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要求
底部加强部位
其他部位
抗震等级
纵向钢筋最小配筋量
箍筋
纵向钢筋最小配筋量
拉筋
最小直径(mm)
最大竖向间距(mm)
最小直径(mm)
最大竖向间距(mm)
一级
Max(0.010 ,616)
8
100
6 16
8
150
二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jzx/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