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动中心建筑设计方案1(附件)
毕业设计说明书中文毕业设计说明书中文 方案选址新校区的北园学生食堂与宿舍的对面,总建筑面积在一万平方米左右。局部做到四层,标志塔的高度为27米。为了与食堂前活动广场和对岸的水景观取得良好的联系,建筑采用工字型的布局,将南北的空间紧密联系起来,建筑成功的融入了周边环境之中。关键词 大学生,活动中心,建筑,设计,景观,融合目 录
1 引言1
2 正文 1
2.1 概述 1
2.2 设计依据 1
2.3 设计构思 1
2.4 平面设计 2
2.5 空间设计 2
2.6 外墙设计 3
2.7经济技术指标3
结论 4
致谢 4
参考文献5
1 引言
大学生活动中心是为活跃校园文化,增进文化交流,改善校园环境,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而拟建的高品位、高质量、综合性的建筑,以满足现代学生文化活动和学术交流的需要。
2 正文
2.1概述
该大学生活动中心设计主要为新校区设计的,建设于规划新校区的交流广场, 四条校园主干道在此交汇,而且此处是校园景观主轴上重要的一个节点。基地西侧是教学区,南侧是大面积的湖面,西侧是教职工宿舍楼,北侧食堂和学生宿舍。该大学生活动中心基地外主要采用窗户与屋顶协作采光,主要材料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2. 2设计依据
《大学生活动设计任务书》
《设计规范》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空间设计》
2. 3设计构思
2. 3. 1 文化性
大学生活动中心是大学生观看文艺演出,进行高品质 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参与各项校园活动和进行交流的地方。因此,本方案体现的是一种高贵、典雅、富有戏剧性又极具个性的校园文化建筑的品质。方案造型简洁大方,显得宁静优雅而又不失动感,主入口位于建筑的南侧
2. 3. 2 运动性
大学生活动中心紧邻校区规划中的的校园交流广场, 在空间上应与校园的交流广场乃至校园进行场所上的交流与互动。因此,作为校区景观轴上的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品质 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参与各项校园活动和进行交流的地方。因此,本方案体现的是一种高贵、典雅、富有戏剧性又极具个性的校园文化建筑的品质。方案造型简洁大方,显得宁静优雅而又不失动感,主入口位于建筑的南侧
2. 3. 2 运动性
大学生活动中心紧邻校区规划中的的校园交流广场, 在空间上应与校园的交流广场乃至校园进行场所上的交流与互动。因此,作为校区景观轴上的一个重要节点的活动中心,与整个校园环境相匹配。活动中心的前广场与校园的交流广场形成开放、交流的空间关系。
2. 3. 3 开放性
大学生活动中心与校园交流广场形成空间上的交流 与互动,在这里,大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各种活动场所,活在交流广场上闲庭信步,或在活动中心前广场驻足观赏,或在剧场选择优秀的节目等。总之,这座建筑给大学生提供了进行各项开放的文化活动的选择。机会。
2. 3. 4 时代性
大学生活动中心是为活跃和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陶 冶大学生的情操,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大学生在学校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个人的爱好得到更好的发挥,而新建的校园文化活动基地,因此,活动中心的设计不仅反映了高等学府教书育人的文化气息,和优雅的环境,而且体现了个性化时代大学生追求个性的时代精神。方案通过对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以及建筑造型中直的表达了走在时代前沿的额的当代大学生的高尚人格,优雅的内涵,以及追求个新的特点。把大学生活动中心建设成为体现高技术含量,集艺术和科学于一体的高等学府的文化建筑。
2. 3. 4 地方性
该建筑主要适用于南方方的大部分地区,同时强调建 筑的节能设计,本设计主要采用外墙局采光和屋顶采光共同协作。
2.4平面设计
2. 4. 1 功能布局
建筑布局建筑本身功能比较复杂,大小空间 比较多,因此在设计中尽量将功能处理的更为合理,空间使用更有效率原则。主要功能及位置安排如下:分为四层,一层是公共的大空间,如展览、阅览、多动能厅。二层、三层是教室。学生会办公室安排在局部的四层。
2. 4. 2 交通组织
该基地呈规则状,交通发达。大学生活动中心又有一个主入口,一个次入口和两个侧入口,满足人流安全疏散需求。
2. 4. 2 室外环境设计
大学生活动中心南边为大面积湖泊,北边为食堂前的活动广场,西边为教学楼,东边为教职工宿舍。在不同的总图布局间创造一个完美的联系。
2.5空间设计
在空间上本方案强调“开放”与“封闭”相统一间的设计理念,开放是与环境的开放,封闭式对内部空间的封闭。将门厅处理成通透的大公共空间,在不同的方位打开,迎向人流的同时,向景观开放。屋顶有大面积的平台,没有什么可以遮挡住环境的面貌。
2.6外墙设计
南北边主要为玻璃幕墙,东西两侧和采用开窗采光,以及通过屋顶采光相结合,和
自然通风的措施。
2.7经济技术指标
基地面积4500m2
建筑面积 2578m2
其中多功能厅300m2
展览 厅110m2剧场225m2
建筑密度 0.39 容积率 0.84 绿化率 34%
结 论
该设计主要用以丰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在有限的 基础上保证大学生能够在心理与身体进一步获得提升,保证大学生在短暂的四年本科生涯里,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感受人生,保证他们在未来的生活里能够身体力行,成为一个有用的成功人士。
参 考 文 献
1 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2郑锐锋.大学校园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 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3 卫大可,刘德明,晁军.建筑形态的结构逻辑[J].湖北:华中建筑杂志 社,2006(1)
4 成少伟.建筑空间构成[J].湖北:华中建筑杂志社,1999(1)
5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学报》[J].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2)(4)
6 《建筑师》编辑部.《建筑师》[J].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1(9)
7 杨阳,胡维平.以人为本的弹性空间设计[A]. 浙江:2004年工业设计国际会 议论文集[C],2004
8 李恕建.中庭空间发展的研究分析与启迪[D].安徽:合肥工业大学,2005
9 陈育和.当今世界建筑工程的七大奇迹[J]. 北京:中国青年科技杂志 社,1996(Z2)
1 引言1
2 正文 1
2.1 概述 1
2.2 设计依据 1
2.3 设计构思 1
2.4 平面设计 2
2.5 空间设计 2
2.6 外墙设计 3
2.7经济技术指标3
结论 4
致谢 4
参考文献5
1 引言
大学生活动中心是为活跃校园文化,增进文化交流,改善校园环境,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而拟建的高品位、高质量、综合性的建筑,以满足现代学生文化活动和学术交流的需要。
2 正文
2.1概述
该大学生活动中心设计主要为新校区设计的,建设于规划新校区的交流广场, 四条校园主干道在此交汇,而且此处是校园景观主轴上重要的一个节点。基地西侧是教学区,南侧是大面积的湖面,西侧是教职工宿舍楼,北侧食堂和学生宿舍。该大学生活动中心基地外主要采用窗户与屋顶协作采光,主要材料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2. 2设计依据
《大学生活动设计任务书》
《设计规范》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空间设计》
2. 3设计构思
2. 3. 1 文化性
大学生活动中心是大学生观看文艺演出,进行高品质 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参与各项校园活动和进行交流的地方。因此,本方案体现的是一种高贵、典雅、富有戏剧性又极具个性的校园文化建筑的品质。方案造型简洁大方,显得宁静优雅而又不失动感,主入口位于建筑的南侧
2. 3. 2 运动性
大学生活动中心紧邻校区规划中的的校园交流广场, 在空间上应与校园的交流广场乃至校园进行场所上的交流与互动。因此,作为校区景观轴上的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品质 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参与各项校园活动和进行交流的地方。因此,本方案体现的是一种高贵、典雅、富有戏剧性又极具个性的校园文化建筑的品质。方案造型简洁大方,显得宁静优雅而又不失动感,主入口位于建筑的南侧
2. 3. 2 运动性
大学生活动中心紧邻校区规划中的的校园交流广场, 在空间上应与校园的交流广场乃至校园进行场所上的交流与互动。因此,作为校区景观轴上的一个重要节点的活动中心,与整个校园环境相匹配。活动中心的前广场与校园的交流广场形成开放、交流的空间关系。
2. 3. 3 开放性
大学生活动中心与校园交流广场形成空间上的交流 与互动,在这里,大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各种活动场所,活在交流广场上闲庭信步,或在活动中心前广场驻足观赏,或在剧场选择优秀的节目等。总之,这座建筑给大学生提供了进行各项开放的文化活动的选择。机会。
2. 3. 4 时代性
大学生活动中心是为活跃和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陶 冶大学生的情操,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大学生在学校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个人的爱好得到更好的发挥,而新建的校园文化活动基地,因此,活动中心的设计不仅反映了高等学府教书育人的文化气息,和优雅的环境,而且体现了个性化时代大学生追求个性的时代精神。方案通过对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以及建筑造型中直的表达了走在时代前沿的额的当代大学生的高尚人格,优雅的内涵,以及追求个新的特点。把大学生活动中心建设成为体现高技术含量,集艺术和科学于一体的高等学府的文化建筑。
2. 3. 4 地方性
该建筑主要适用于南方方的大部分地区,同时强调建 筑的节能设计,本设计主要采用外墙局采光和屋顶采光共同协作。
2.4平面设计
2. 4. 1 功能布局
建筑布局建筑本身功能比较复杂,大小空间 比较多,因此在设计中尽量将功能处理的更为合理,空间使用更有效率原则。主要功能及位置安排如下:分为四层,一层是公共的大空间,如展览、阅览、多动能厅。二层、三层是教室。学生会办公室安排在局部的四层。
2. 4. 2 交通组织
该基地呈规则状,交通发达。大学生活动中心又有一个主入口,一个次入口和两个侧入口,满足人流安全疏散需求。
2. 4. 2 室外环境设计
大学生活动中心南边为大面积湖泊,北边为食堂前的活动广场,西边为教学楼,东边为教职工宿舍。在不同的总图布局间创造一个完美的联系。
2.5空间设计
在空间上本方案强调“开放”与“封闭”相统一间的设计理念,开放是与环境的开放,封闭式对内部空间的封闭。将门厅处理成通透的大公共空间,在不同的方位打开,迎向人流的同时,向景观开放。屋顶有大面积的平台,没有什么可以遮挡住环境的面貌。
2.6外墙设计
南北边主要为玻璃幕墙,东西两侧和采用开窗采光,以及通过屋顶采光相结合,和
自然通风的措施。
2.7经济技术指标
基地面积4500m2
建筑面积 2578m2
其中多功能厅300m2
展览 厅110m2剧场225m2
建筑密度 0.39 容积率 0.84 绿化率 34%
结 论
该设计主要用以丰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在有限的 基础上保证大学生能够在心理与身体进一步获得提升,保证大学生在短暂的四年本科生涯里,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感受人生,保证他们在未来的生活里能够身体力行,成为一个有用的成功人士。
参 考 文 献
1 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2郑锐锋.大学校园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 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3 卫大可,刘德明,晁军.建筑形态的结构逻辑[J].湖北:华中建筑杂志 社,2006(1)
4 成少伟.建筑空间构成[J].湖北:华中建筑杂志社,1999(1)
5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学报》[J].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2)(4)
6 《建筑师》编辑部.《建筑师》[J].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1(9)
7 杨阳,胡维平.以人为本的弹性空间设计[A]. 浙江:2004年工业设计国际会 议论文集[C],2004
8 李恕建.中庭空间发展的研究分析与启迪[D].安徽:合肥工业大学,2005
9 陈育和.当今世界建筑工程的七大奇迹[J]. 北京:中国青年科技杂志 社,1996(Z2)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jzx/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