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动中心建筑设计方案2(附件)

毕业设计说明书中文毕业设计说明书中文通过整体的白色烘托出整个建筑的独特,室内外相同景观的不同效果,玻璃的运用将这些完整的凸显出来。从最初的构思开始,主要依托场景里的宽阔的湖面。在平面上,用曲线来分割建筑。在总平面图上,建筑跟湖面相吻合。在功能分区上,整个建筑由五大部分组成。每一个单独的个体,通过通道相连。主入口主要分散参观人流;各个次入口分散学习活动人流。聚,人可以通过各个通道到达中心位置的茶座室,以水景营造出一份安静的环境。在立面造型上,通过类似波浪等形状,给整个建筑一种动感。在地域的局限性下,景观的局限性下,自己创造景观,无中生有不是一个贬义词。在有限的条件下,我们能够通过恰当的方式、方法。创造出属于建筑本身的美感。关键词 大学生活动中心,曲面,白色,聚散 目 录
1 引言 1
1.1 项目概况 1
1.2 设计依据 1
2 设计背景 1
2.1 城市概况 1
2.2 基地现状 2
2.3 设计理念 2
3 功能布局 2
3.1 功能分区 3
3.2 竖向设计 3
3.3 交通体系 3
4 风格造型 3
5 技术经济指标 4
结论 5
致谢 6
参考文献7
1 引言
这次毕业设计的课题为大学生活动中心建筑设计。大学生作为当今时代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应的教育建筑设施却没有能跟进时代的步伐。老式建筑的落后,现状的问题。为新式大学生教育建筑的设计提供了良好的背景。而活动中心建筑的设计是最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大学生活动中心作为公共建筑的一员。从定义其使用性质的开始,便扮演平衡各类元素的角色。从最初的分割“动”与“静”开始,提供临时性的活动休息的场所;到成为标志性的校园文化建筑,诠释一种文化体系的象征。在其设计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是满足于功能使用。能否充分满足公共性质需求,能否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在需求的刺激下,对设计的创新提出了更加高要求的标准。
1.1 项目概况
为了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大学生课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性质的开始,便扮演平衡各类元素的角色。从最初的分割“动”与“静”开始,提供临时性的活动休息的场所;到成为标志性的校园文化建筑,诠释一种文化体系的象征。在其设计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是满足于功能使用。能否充分满足公共性质需求,能否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在需求的刺激下,对设计的创新提出了更加高要求的标准。
1.1 项目概况
为了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大学生课外活动的需求,提供大学生自我实践和社会参与的机会,并为校学生会及其文化社团提供相应的活动场所,拟建一座大学生活动中心。 该项目位于新校区校园内,基地位于新校区内。
1.2 设计依据
(1) 毕业设计任务书
(2)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4)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 50763-2012
(5) 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
(6) 国家现行的相关法规、规范、规定
2 设计背景
2.1 城市概况
淮安位于江苏省中北部,江淮平原东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层城市。是古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点,市境内有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 泽湖。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级低碳试点城市。与扬州等为淮扬菜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为江淮流域古文化发源地之一。
淮安大学城又名淮安高教园区,位于主城区南部,行政上隶属于淮安经济开发区。现有、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每年都有大批的学生来此就学。同时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有用人才。学生生源丰富,为大学生活动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可能。
2.2 基地现状
基地处于枚乘校区北校区。规划面积20000m2,北侧临近学生宿舍楼。南侧与枚乘路相接,与东侧的大面积湖面相交。西侧则是学生的教学楼。周围环境优美、静谧。场地开阔、基础设施少。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同时,湖面为环境的景观性提供了广阔的发挥舞台。
2.3 设计理念
根据建筑设计之前的前期调研,可以得出三大结论。本次的设计就主要针对问题提出新的想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发挥自主创造性,做到本质上的创新。开放性弱。由于其本身的建筑性质。封闭与开放的选择上,大多数学校选择了封闭,建筑室内与室外的分隔,让室内活动仅仅属于室内,室外活动仅仅属于室外。大学生活动中心的日常管理和运营限制,在时间的安排上都是定期定点开放,其他时间由于成本的影响,从而大部分时间属于封闭状态。时间划分限制在长远意义上来说是对公共性的压缩。公共空间都由其适用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必然会被限制。在其活动意义上被强制约束。
大学生活动中心在空间开放性强化,较少的封闭空间与大量的开放性空间结合。同时有空间能够让人流直接通过进入建筑本身,却不影响建筑的日常管理。同时多设置一些公共空间,为建筑的功能多样性提供可能。
3 功能布局
本方案用地面积大、场地开阔。中部设置休息的庭院。整体布局以中庭为中心展开,采用以点带面的布局形式。从总图上来看,类似莲花。从花蕊到花瓣、次到主的。主入口跟次入口一起使用,合理分流。 3.1 功能分布
动静分区明确,很好地满足不同人群活动的要求。活动中心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动静分区,并注意了活动区的公共性和私密性。在空间处理上将动观、静观、群游与独处兼顾考虑,目的不同的人流合理分开,互不干扰。 总体上分为展览区、休闲茶座区、专业教室区、辅助用房区、多功能活动区。
3.2 竖向设计
依地形与湖面设计成高低起伏,收放有致的空间关系,搭配灌木、乔木及地被植物及草,形成高低错有致的优美的绿色天际轮廓线。同时五大部分的立面一起起伏变化。在原本没有景观的场地上创造出景观。无中生有。如重峦叠嶂,曲线起伏。
3.3 交通体系
主要有主次入口分开布置。主入口为西侧的大场地,靠近教学区。其他四部分的次入口分开布置。流线从四周向中心汇流。同时设置羊肠小道,漫步曲径。到达中心位置的茶座休闲区。道路平坦直接,周围有绿草悠悠,同时通透明亮。形成了由散到聚,聚而散开的布局。
4 风格造型
作为学校建筑,本方案在选择上选择现代风格的建筑。
由于新校区的始建的时间较短,因此在风格的参考上可以选择偏向于已有的建筑。已有的建筑参考的有逸夫教学楼、教务处楼、教学区楼、宿舍楼等。从建筑的新旧程度上来说,宿舍楼偏向于简单的造型。整个建筑为标准的方形体块。外表面没有任何的凹凸起伏。其他建筑在立面造型上或局部的凹凸,或整体的凹凸。富有现实的时代感。
本次的设计造型上由于湖面的范围较广。从总平面图上来看,属于弧形较多的地域。因此,平面图选择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jzx/56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