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主楼建筑设计方案
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主楼建筑设计方案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办公建筑发展迅速,并充分利用了现代技术和城市最优越的基础设施,把高效率办公空间的构成方法和高质量办公环境创造策略加以研究。企业的结构日渐完善,关于建筑方面,一个能彰显企业形象、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而又独具特色的办公楼是一个企业所不能缺少的。卫生服务中心是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他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国家宏观政策和法律体系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合理配置服务机构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卫生资源,并使卫生服务资源利用得到最大化。该课题正是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拟定于楚州区山阳大道路口建立一栋卫生服务中心的综合性办公大楼,之所以做中心,也是顺应当下办公集团化的趋势。因而,该项目是又一个与卫生服务中心并无太大关系的高层办公建筑。
关键词 高效率,办公空间,办公楼,综合性,办公建筑
1 引言 1
2 项目概况1
3 设计依据1
4 设计规模和项目组成2
5 总平面布置 2
5.1 功能分区 2
5.2 景观分析 3
6 建筑单体设计 3
6.1 建筑物标准 3
6.2 功能分区 4
6.3 层高设计 4
6.4 建造型设计 4
7 其他 4
结论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1 引言
卫生服务中心是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他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国家宏观政策和法律体系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合理配置服务机构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卫生资源,并使卫生服务资源利用得到最大化。该课题正是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拟定于楚州区山阳大道路口建立一栋卫生服务中心的综合性办公大楼,之所以做中心,也是顺应当下办公集团化的趋势。因而,该项目是又一个与卫生服务中心并无太大关系的高层办公建筑。
淮安市市委、市政府为了贯彻省委省政府“拉大城市框架,加快城市化进程,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指示精神,做出了进行了楚州区开发建设的战略部署,完善医疗设施,改善城市面貌,集中办公人群,在地势开阔的山阳大道南侧建立一栋综合性办公大楼。
建设一栋综合性办公大楼既能丰富城市面貌,又能解决办公需求。该设计从整体规模、高度及立面造型等方面能否打造成楚州区地标型建筑具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2 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楚州区(现名淮安区),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故乡,现属江苏省淮安市,位于江苏中北部,江淮平原东北部、里下河平原北部,淮安市东南部。境内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这里保存着最完整的淮安历史,最传统的淮安文化习俗,孕育着原始地道的淮安人。该项目地块就位于该区梁红玉路东侧,山阳大道南侧,总体较规整,面积为23486平方米。经实地调研发现该地块地势平坦,与淮中,淮安区人民法院、淮城医院为邻。此次基地不仅设计一栋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办公主楼,还有一座妇幼保健楼。我所做的便是与妇幼保健相邻的办公主楼。
3 设计依据
毕业设计任务书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年版)江苏省建设厅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GB50045-95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20067-97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现场勘查记录(现场地形地貌、场地周边状况、市政公共设施)
气象条件:楚州区位于江苏中北部,江淮平原东北部、里下河平原北部,淮安市东南部,处于淮、扬、盐三市交界地带,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热同季,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光能充足,热量富裕。全市年太阳辐射总量在110千卡/平方厘米—119千卡/平方厘米之间,全市分布为北多南少;全市年日照时数在2136小时—2411小时之间,日照时数分布也是北多南少。年平均气温为14.1℃ —14.8℃ ,年降水量多年平均在906毫米~l007毫米之间,以偏东风和西南风为主。
4 设计规模和项目组成
本工程为二类办公建筑,总建筑面积18489㎡,其中地上15017㎡,地下3472㎡。主要由办事大厅和办公两部分组成。该项目设地下一层,半地下一层,地上17层,高63米。其中一层为三个办事大厅(合作医疗结报大厅、行政许可大厅、财务审批结报大厅)以及一个容纳300人次的会议中心组成。二层到八层为卫生监督所,九层至十二层为卫生局机关,十三层以上分别设爱卫办、红十字会、合管办、应急指挥中心,十四层为空调机房和库房。
5 总平面布置
5.1功能分区
建筑物布置在场地的北半部分,南半部分规划为妇幼保健院,高层办公塔楼平面尺寸40m*17m。居中坐北朝南布置,以争取良好的日照、景观朝向和自然通风。底部一层抬高距地面两米,一楼为办事大厅和会议中心,层高4.5米,二楼三楼裙房部分设置办公,为了突出体块,从四楼开始做办公塔楼。
办事大厅入口在梁红玉路上建筑退地界24m,形成对外服务区,属于开放性空间。办公入口开向北面山阳大道上,建筑物面对的是一个多钟景观综合的静谧绿色氛围,
办公及办事人群人流车流将受控,便于安全管理。
两个功能区均结合建筑物入口布置地面停车位,方便使用。建筑物东西两侧消防
环道宽6m。
5.2 景观分析
本次设计时景观不仅要考虑与办公主楼相协调,还得照顾到妇幼保健楼,营造一个以人为本的绿色生态空间是时代的主流,因此,在该设计中,我充分利用了裙房周围的空地,布置了以主楼为中轴对称的景观节点,此外,基地四周布置停车场,停车场与绿色景观带相结合,使得整个基地不至于单调,对于人流量比较大的南侧入口,布置了广场,三杆国旗不仅是神圣的象征,更是一道风景线,使得整个办公建筑更加端庄、肃穆。基地四周均为绿地,灌木种植时考虑到与周边环境的结合。
6 建筑单体设计
6.1 建筑物标准
消防:一类消防办公楼,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下室耐火等级为一级。室内消防系统指安装在室内,用以扑灭发生在建筑物内初起的火灾的设施系统。它主要有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消防系统、水雾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卤代烷灭火系统、干粉灭火系统、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及气溶胶灭火系统等。根据火灾统计资料证明,安装室内消防系统是有效的和必要的安全措施。消防工作是预防和扑灭火灾工作的总称。我国消防工作实施“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方针是人们多年来与火灾做斗争的实践总结。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当中,做好预防火灾发生是设计的重点。本次设计从疏散楼梯到耐火材料等各方面都得满足规范。裙房部分设散步防烟疏散楼梯,满足东区、西区、南区三大块的疏散要求,塔楼部分则两部疏散楼梯,两部楼梯足够满足疏散要求,因此在裙房部分撤掉一部。
建筑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类别丙类,设计正常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适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采用结构的房屋墙体不承重,仅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一般用预制的加
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空心砖或多孔砖、浮石、蛭石、陶粒等轻质板材等材料砌筑
或装配而成。其主要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能够较大程度地满足建筑使用的要求。
但框架结构的侧移刚度小,水平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较差,在强震下结构顶点水平
位移与层间相对水平位移都较大。为了同时满足承载能力和侧移刚度的要求,柱子截面往往很大,很不经济,也减少了使用面积。所以在地震区的框架结构不宜太高。但本次设计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非地震带,因此,框架剪力墙结构在这个年代,这个地区已经是一种普及。
6.2 功能分区
本工程主要包含办事大厅和办公区两个部分功能,裙房部分一楼为三个办事大厅以及一个会议中心组合而成,二楼至十六楼为办公区,设一个半地下室车库,一个地下室为设备用房及人防工程。
一楼西侧设会议中心会场,容纳300次,以及一个会议准备室。东侧则将合作医疗结报大厅、行政许可大厅、财务审批结报大厅三者组合布置在一起,并设置等候区。南北门厅各一个,本区设电梯两部(其中一部兼做消防电梯),疏散楼梯三部。
二、三楼为卫生监督所的部分办公区,依旧两部电梯散步疏散楼梯。
四~十六层塔楼部分撤掉一部疏散楼梯,办公区大部分在南侧,八层以上可尽览周边诗画般的景色。
十七层为机房和库房楼层,两侧空出地块为上人屋面,空调机房至于顶楼通风有隔音,不影响办公人群办公。
6.3 层高设计
地下室层高4.5米,半地下室车库4,5米,一楼4.5米,二~十六层3.6米,十七层机房楼4.5米。裙房部分13.7米,塔楼部分51.3米,总体地上层高65米。其中为了造型设计,屋顶还采用价高的素混凝土浇筑造型柱,为整体建筑营造一个大的建筑体块。
6.4 造型设计
立面以简洁、现代、自然为设计理念,以石材、玻璃、铝板为建筑外饰基本素材三者之间有机结合形成外观端庄典雅、风格统一又极富变化的建筑形象。外装饰采用幕墙结构。
十七层的高度占据了楚州区城市轮廓线的制高点,其南侧为建成区,在可预见的
未来不会有太高的建筑物遮挡,建筑翔宇大道开敞式的城市空间,该建筑建成以后,
必将成为楚州区的标志性建筑。
7 其他
地下室防水:按防水等级二级设防,防水砼抗渗等级为S6,外防水采用高分子柔性卷材(如三元乙丙等)。无地下室部分一层部分做防潮处理。地下室外墙做完外防水后,贴70毫米厚聚苯板作为保护层(兼外保温层),回填土应分层夯实。
屋面防水:本工程的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为15年,二道防水设防,材料选用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节能:屋面采用55mm厚挤塑型聚苯板外保温;外墙采用25mm~40mm厚挤塑型聚苯板外保温;外窗采用单框双玻璃保温窗,6+9+6 Low-E中空玻璃,PA隔热铝合金框。
人防:有建设单位进一步落实配套人防设施建设事宜。
暖通、空调、动力:地下室设机械送风、排风系统。防烟楼梯间和前室设正压送风系统。地下室设中央制冷机房,冷却塔设于主楼顶,热源待定。三个大厅,会议中心各一套全空气系统。
电气:照明及插座系统(含应急照明);动力配电系统 (含消防动力);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楼宇监控系统;有线电视接收系统;公共广播系统。负荷分类:本建筑为一类高层建筑(防火分类)。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办公建筑发展迅速,并充分利用了现代技术和城市最优越的基础设施,把高效率办公空间的构成方法和高质量办公环境创造策略加以研究。企业的结构日渐完善,关于建筑方面,一个能彰显企业形象、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而又独具特色的办公楼是一个企业所不能缺少的。卫生服务中心是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他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国家宏观政策和法律体系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合理配置服务机构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卫生资源,并使卫生服务资源利用得到最大化。该课题正是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拟定于楚州区山阳大道路口建立一栋卫生服务中心的综合性办公大楼,之所以做中心,也是顺应当下办公集团化的趋势。因而,该项目是又一个与卫生服务中心并无太大关系的高层办公建筑。
关键词 高效率,办公空间,办公楼,综合性,办公建筑
1 引言 1
2 项目概况1
3 设计依据1
4 设计规模和项目组成2
5 总平面布置 2
5.1 功能分区 2
5.2 景观分析 3
6 建筑单体设计 3
6.1 建筑物标准 3
6.2 功能分区 4
6.3 层高设计 4
6.4 建造型设计 4
7 其他 4
结论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1 引言
卫生服务中心是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他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国家宏观政策和法律体系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合理配置服务机构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卫生资源,并使卫生服务资源利用得到最大化。该课题正是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拟定于楚州区山阳大道路口建立一栋卫生服务中心的综合性办公大楼,之所以做中心,也是顺应当下办公集团化的趋势。因而,该项目是又一个与卫生服务中心并无太大关系的高层办公建筑。
淮安市市委、市政府为了贯彻省委省政府“拉大城市框架,加快城市化进程,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指示精神,做出了进行了楚州区开发建设的战略部署,完善医疗设施,改善城市面貌,集中办公人群,在地势开阔的山阳大道南侧建立一栋综合性办公大楼。
建设一栋综合性办公大楼既能丰富城市面貌,又能解决办公需求。该设计从整体规模、高度及立面造型等方面能否打造成楚州区地标型建筑具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2 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楚州区(现名淮安区),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故乡,现属江苏省淮安市,位于江苏中北部,江淮平原东北部、里下河平原北部,淮安市东南部。境内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这里保存着最完整的淮安历史,最传统的淮安文化习俗,孕育着原始地道的淮安人。该项目地块就位于该区梁红玉路东侧,山阳大道南侧,总体较规整,面积为23486平方米。经实地调研发现该地块地势平坦,与淮中,淮安区人民法院、淮城医院为邻。此次基地不仅设计一栋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办公主楼,还有一座妇幼保健楼。我所做的便是与妇幼保健相邻的办公主楼。
3 设计依据
毕业设计任务书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年版)江苏省建设厅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GB50045-95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20067-97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现场勘查记录(现场地形地貌、场地周边状况、市政公共设施)
气象条件:楚州区位于江苏中北部,江淮平原东北部、里下河平原北部,淮安市东南部,处于淮、扬、盐三市交界地带,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热同季,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光能充足,热量富裕。全市年太阳辐射总量在110千卡/平方厘米—119千卡/平方厘米之间,全市分布为北多南少;全市年日照时数在2136小时—2411小时之间,日照时数分布也是北多南少。年平均气温为14.1℃ —14.8℃ ,年降水量多年平均在906毫米~l007毫米之间,以偏东风和西南风为主。
4 设计规模和项目组成
本工程为二类办公建筑,总建筑面积18489㎡,其中地上15017㎡,地下3472㎡。主要由办事大厅和办公两部分组成。该项目设地下一层,半地下一层,地上17层,高63米。其中一层为三个办事大厅(合作医疗结报大厅、行政许可大厅、财务审批结报大厅)以及一个容纳300人次的会议中心组成。二层到八层为卫生监督所,九层至十二层为卫生局机关,十三层以上分别设爱卫办、红十字会、合管办、应急指挥中心,十四层为空调机房和库房。
5 总平面布置
5.1功能分区
建筑物布置在场地的北半部分,南半部分规划为妇幼保健院,高层办公塔楼平面尺寸40m*17m。居中坐北朝南布置,以争取良好的日照、景观朝向和自然通风。底部一层抬高距地面两米,一楼为办事大厅和会议中心,层高4.5米,二楼三楼裙房部分设置办公,为了突出体块,从四楼开始做办公塔楼。
办事大厅入口在梁红玉路上建筑退地界24m,形成对外服务区,属于开放性空间。办公入口开向北面山阳大道上,建筑物面对的是一个多钟景观综合的静谧绿色氛围,
办公及办事人群人流车流将受控,便于安全管理。
两个功能区均结合建筑物入口布置地面停车位,方便使用。建筑物东西两侧消防
环道宽6m。
5.2 景观分析
本次设计时景观不仅要考虑与办公主楼相协调,还得照顾到妇幼保健楼,营造一个以人为本的绿色生态空间是时代的主流,因此,在该设计中,我充分利用了裙房周围的空地,布置了以主楼为中轴对称的景观节点,此外,基地四周布置停车场,停车场与绿色景观带相结合,使得整个基地不至于单调,对于人流量比较大的南侧入口,布置了广场,三杆国旗不仅是神圣的象征,更是一道风景线,使得整个办公建筑更加端庄、肃穆。基地四周均为绿地,灌木种植时考虑到与周边环境的结合。
6 建筑单体设计
6.1 建筑物标准
消防:一类消防办公楼,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下室耐火等级为一级。室内消防系统指安装在室内,用以扑灭发生在建筑物内初起的火灾的设施系统。它主要有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消防系统、水雾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卤代烷灭火系统、干粉灭火系统、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及气溶胶灭火系统等。根据火灾统计资料证明,安装室内消防系统是有效的和必要的安全措施。消防工作是预防和扑灭火灾工作的总称。我国消防工作实施“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方针是人们多年来与火灾做斗争的实践总结。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当中,做好预防火灾发生是设计的重点。本次设计从疏散楼梯到耐火材料等各方面都得满足规范。裙房部分设散步防烟疏散楼梯,满足东区、西区、南区三大块的疏散要求,塔楼部分则两部疏散楼梯,两部楼梯足够满足疏散要求,因此在裙房部分撤掉一部。
建筑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类别丙类,设计正常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适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采用结构的房屋墙体不承重,仅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一般用预制的加
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空心砖或多孔砖、浮石、蛭石、陶粒等轻质板材等材料砌筑
或装配而成。其主要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能够较大程度地满足建筑使用的要求。
但框架结构的侧移刚度小,水平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较差,在强震下结构顶点水平
位移与层间相对水平位移都较大。为了同时满足承载能力和侧移刚度的要求,柱子截面往往很大,很不经济,也减少了使用面积。所以在地震区的框架结构不宜太高。但本次设计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非地震带,因此,框架剪力墙结构在这个年代,这个地区已经是一种普及。
6.2 功能分区
本工程主要包含办事大厅和办公区两个部分功能,裙房部分一楼为三个办事大厅以及一个会议中心组合而成,二楼至十六楼为办公区,设一个半地下室车库,一个地下室为设备用房及人防工程。
一楼西侧设会议中心会场,容纳300次,以及一个会议准备室。东侧则将合作医疗结报大厅、行政许可大厅、财务审批结报大厅三者组合布置在一起,并设置等候区。南北门厅各一个,本区设电梯两部(其中一部兼做消防电梯),疏散楼梯三部。
二、三楼为卫生监督所的部分办公区,依旧两部电梯散步疏散楼梯。
四~十六层塔楼部分撤掉一部疏散楼梯,办公区大部分在南侧,八层以上可尽览周边诗画般的景色。
十七层为机房和库房楼层,两侧空出地块为上人屋面,空调机房至于顶楼通风有隔音,不影响办公人群办公。
6.3 层高设计
地下室层高4.5米,半地下室车库4,5米,一楼4.5米,二~十六层3.6米,十七层机房楼4.5米。裙房部分13.7米,塔楼部分51.3米,总体地上层高65米。其中为了造型设计,屋顶还采用价高的素混凝土浇筑造型柱,为整体建筑营造一个大的建筑体块。
6.4 造型设计
立面以简洁、现代、自然为设计理念,以石材、玻璃、铝板为建筑外饰基本素材三者之间有机结合形成外观端庄典雅、风格统一又极富变化的建筑形象。外装饰采用幕墙结构。
十七层的高度占据了楚州区城市轮廓线的制高点,其南侧为建成区,在可预见的
未来不会有太高的建筑物遮挡,建筑翔宇大道开敞式的城市空间,该建筑建成以后,
必将成为楚州区的标志性建筑。
7 其他
地下室防水:按防水等级二级设防,防水砼抗渗等级为S6,外防水采用高分子柔性卷材(如三元乙丙等)。无地下室部分一层部分做防潮处理。地下室外墙做完外防水后,贴70毫米厚聚苯板作为保护层(兼外保温层),回填土应分层夯实。
屋面防水:本工程的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为15年,二道防水设防,材料选用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节能:屋面采用55mm厚挤塑型聚苯板外保温;外墙采用25mm~40mm厚挤塑型聚苯板外保温;外窗采用单框双玻璃保温窗,6+9+6 Low-E中空玻璃,PA隔热铝合金框。
人防:有建设单位进一步落实配套人防设施建设事宜。
暖通、空调、动力:地下室设机械送风、排风系统。防烟楼梯间和前室设正压送风系统。地下室设中央制冷机房,冷却塔设于主楼顶,热源待定。三个大厅,会议中心各一套全空气系统。
电气:照明及插座系统(含应急照明);动力配电系统 (含消防动力);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楼宇监控系统;有线电视接收系统;公共广播系统。负荷分类:本建筑为一类高层建筑(防火分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jzx/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