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旅馆建筑设计
景区旅馆建筑设计
摘要:本次设计是一个景区的旅馆设计。
建筑设计在总体的规划前提下,根据任务书的要求,综合考虑基地环境、
人文、历史和气候等因素,解决建筑物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能够充分体现
出建筑的现代感、空间的灵动性、丰富的体块变化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完美融合,
最终确定设计方案。
其中,主要的设计要点如下:
一、必须依据旅馆规模、类型、等级、标准,根据旅馆基地环境条件及功
能要求,进行平面设计和空间的组合。
二、注重旅馆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公共活动、客房、后勤、餐饮、办公、
以及设备用房。
三、根据相关的设计规范,做好旅馆的安全设计。同时须注意残疾人的使
用及安全要求。
关键词 景区旅馆、现代、环境、空间
1 引言 1
1.1 项目概况 1
1.2 设计依据 1
2 设计背景 1
2.1 城市概况 2
2.2 基地现状 2
2.3 设计理念 2
3 功能布局 2
3.1 功能分区 3
3.2 竖向设计 3
3.3 交通体系 3
4 风格造型 3
5 技术经济指标 4
结论 6
致谢 6
1 引言
此次我毕业设计的课题为常熟市尚湖风景区旅馆建筑设计方案。旅馆在我国历史
悠久,根据历史记载。早在商朝有“驿站”当时是供官方传递文书和往来宾客居住的
外所。到近现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再是只给旅客提供住宿
饮食“驿站”,更加舒适、温馨。功能更加丰富,科技含量高,更富有人文气息。可
以称得上是旅客临时性的“家”。说到旅馆我们更容易想到的是酒店、宾馆。但旅馆
有时并不是低等级的同义词,关键是看品牌,个别甚至达到和超过四星级酒店标准。
现在我们对旅馆有了全新的诠释和理解。
1.1 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常熟尚湖风景区内,虞山之南,周围环境优美。北临虞山南路,南近
常熟西三环。尚湖景区地处长三角中心地带,距离上海、苏州、无锡只需半小时内即
可到达,距南京、杭州、也仅需一小时,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捷。
1.2 设计依据
(1) 毕业设计任务书
(2) 《城市旅馆客房设计研究》
(3) 《建筑中庭的声环境极其控制研究》
(4) 《旅馆空间的多样性研究》
(5) 《信息时代我国旅馆建筑的发展》
(6)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7) 《旅馆建筑设计》
(8) 《酒店设计-发展与规划》
(9) 《建筑空间组合论》
(10) 《旅游心理学》
2 设计背景
2.1 城市概况
常熟,简称“虞”,因“土壤肥沃,岁无水旱之灾”得名“常熟”。常熟市东北濒
长江,与南通市隔江相望,东南太仓,南姐昆山市、苏州市,西连江阴市、无锡市锡
山区,西北与张家港市接壤,交通发达。
常熟人文荟萃,素有“江南福地”的美誉,是吴文化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史文
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
2.2 基地现状
基地地处常熟城区西部,南临常熟西三环,被临虞山南路,靠近钓鱼渚公寓和荷
香洲公园,周围环境优美。常熟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尚湖新景,挖掘尚湖内涵,对
尚湖进行了扩建。这座旅馆的新建将为尚湖的发展带来契机。
2.3 设计理念
根据调研研究我国的旅馆建筑发展有有以下几种发展趋势:1.多功能与综合性。
2.个性化与独创性。3.冲击力与新奇性。4.生态化与智能化。作为旅馆,其有着自己
独特的空间组成。首先它和其他公共建筑一样,具有一套交通集散、公共会客空间。
每个空间都具有独特的特点,有的高大,有的亲切,有的灵动,有的宁静。主要考虑
到现代旅馆个性化、冲击力还有生态化的发展趋势,对此次的旅馆设计有三个设计愿
景:现代建筑、灵动空间、绿色节能。
一个高档次的旅馆的设计,无论重要部位或细小部落,都必须有一种文化始终贯
穿其中,必须尽可能完美的满足旅客的生活需要,使每一个曾来过这里的人都不想离
去。
3 功能布局
本方案采用发散式的平面布局方式。以餐饮部分为整个建筑的中心,住宿部分分
散在两边,中间以交通空间相互连接。以点带面,形成一个标志性的中心体系,有主
有次,富有韵律。分散在两边的住宿空间获得了良好的景观视觉效果,更加契合景区
旅馆建筑的性质。
3.1 功能分布
动静分区明确,餐饮空间与住宿空间由交通空间相连接,连而不断,隔而不分。
既满足住宿空间对噪音的控制,又使其不孤立于建筑,与其他空间形成整体。
在二层的一个大休闲平台更是融于室外环境,将建筑与环境拉近,给人以更为亲
切的自然体验。
餐饮部分的设计将厨房置于地下,各式餐厅则面向景观,让人们在进餐的同时
也能体验到周围环境的优美。餐饮空间顶层班开放的设计为每一个旅客提供了更为广
阔的视野。
在室外三个人工的水池很好的和基地外的湖面相呼应,大型落地窗拉近室内外
空间,与建筑完美的融合为一体。
3.2 竖向设计
餐饮空间部分与分散在两边的住宿部分将整个建筑分成三个主要部分,个有高
差,在立面上形成错落起伏,高低起伏的空间关系。立面上个性的阳台也更加丰富了
立面的效果,体现出现代感。
3.3 交通体系
路网的设计充分考虑建筑的外轮廓线,利用相应的几何元素,是建筑与道路融
合,成为一体。消防车道环绕地形,形成安全体系。局部的室外景观小路曲折多变,
富裕变化。
4 风格造型
作为景区的旅馆建筑,本方案从设计的概念阶段就始终追求者一个理念——现代
化与个性化。常熟作为中国大陆经济最强县之一,位于中国县域经济、文化、金融、
商贸、会展和航运中心的前列,再也没有一种建筑风格比现代风格和富有冲击力的造
型更适合常熟了。
现代建筑空间的几个主要特征无不体现在这个方案上:1.强调新技术,强调空间,
反对装饰。建筑外立面材质只采用清水混凝土,因此外表显得特别简洁明快,少去了
装饰的冗杂。2.既有共同性,又有各种特征 3.以空间特征作为线索。建筑内部的空间
富于变化,尤其是中间的核心筒部分,连接餐饮与住宿,但是又没有将两者隔开。4.
自由的空间。餐饮部分形成了多个半开敞的空间,拉近建筑与室外空间,使得空间之
间的关系经过丰富的连接方式,来使人体验,视觉变化相当丰富。在建筑后面的室外
参考文献7
摘要:本次设计是一个景区的旅馆设计。
建筑设计在总体的规划前提下,根据任务书的要求,综合考虑基地环境、
人文、历史和气候等因素,解决建筑物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能够充分体现
出建筑的现代感、空间的灵动性、丰富的体块变化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完美融合,
最终确定设计方案。
其中,主要的设计要点如下:
一、必须依据旅馆规模、类型、等级、标准,根据旅馆基地环境条件及功
能要求,进行平面设计和空间的组合。
二、注重旅馆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公共活动、客房、后勤、餐饮、办公、
以及设备用房。
三、根据相关的设计规范,做好旅馆的安全设计。同时须注意残疾人的使
用及安全要求。
关键词 景区旅馆、现代、环境、空间
1 引言 1
1.1 项目概况 1
1.2 设计依据 1
2 设计背景 1
2.1 城市概况 2
2.2 基地现状 2
2.3 设计理念 2
3 功能布局 2
3.1 功能分区 3
3.2 竖向设计 3
3.3 交通体系 3
4 风格造型 3
5 技术经济指标 4
结论 6
致谢 6
1 引言
此次我毕业设计的课题为常熟市尚湖风景区旅馆建筑设计方案。旅馆在我国历史
悠久,根据历史记载。早在商朝有“驿站”当时是供官方传递文书和往来宾客居住的
外所。到近现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再是只给旅客提供住宿
饮食“驿站”,更加舒适、温馨。功能更加丰富,科技含量高,更富有人文气息。可
以称得上是旅客临时性的“家”。说到旅馆我们更容易想到的是酒店、宾馆。但旅馆
有时并不是低等级的同义词,关键是看品牌,个别甚至达到和超过四星级酒店标准。
现在我们对旅馆有了全新的诠释和理解。
1.1 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常熟尚湖风景区内,虞山之南,周围环境优美。北临虞山南路,南近
常熟西三环。尚湖景区地处长三角中心地带,距离上海、苏州、无锡只需半小时内即
可到达,距南京、杭州、也仅需一小时,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捷。
1.2 设计依据
(1) 毕业设计任务书
(2) 《城市旅馆客房设计研究》
(3) 《建筑中庭的声环境极其控制研究》
(4) 《旅馆空间的多样性研究》
(5) 《信息时代我国旅馆建筑的发展》
(6)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7) 《旅馆建筑设计》
(8) 《酒店设计-发展与规划》
(9) 《建筑空间组合论》
(10) 《旅游心理学》
2 设计背景
2.1 城市概况
常熟,简称“虞”,因“土壤肥沃,岁无水旱之灾”得名“常熟”。常熟市东北濒
长江,与南通市隔江相望,东南太仓,南姐昆山市、苏州市,西连江阴市、无锡市锡
山区,西北与张家港市接壤,交通发达。
常熟人文荟萃,素有“江南福地”的美誉,是吴文化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史文
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
2.2 基地现状
基地地处常熟城区西部,南临常熟西三环,被临虞山南路,靠近钓鱼渚公寓和荷
香洲公园,周围环境优美。常熟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尚湖新景,挖掘尚湖内涵,对
尚湖进行了扩建。这座旅馆的新建将为尚湖的发展带来契机。
2.3 设计理念
根据调研研究我国的旅馆建筑发展有有以下几种发展趋势:1.多功能与综合性。
2.个性化与独创性。3.冲击力与新奇性。4.生态化与智能化。作为旅馆,其有着自己
独特的空间组成。首先它和其他公共建筑一样,具有一套交通集散、公共会客空间。
每个空间都具有独特的特点,有的高大,有的亲切,有的灵动,有的宁静。主要考虑
到现代旅馆个性化、冲击力还有生态化的发展趋势,对此次的旅馆设计有三个设计愿
景:现代建筑、灵动空间、绿色节能。
一个高档次的旅馆的设计,无论重要部位或细小部落,都必须有一种文化始终贯
穿其中,必须尽可能完美的满足旅客的生活需要,使每一个曾来过这里的人都不想离
去。
3 功能布局
本方案采用发散式的平面布局方式。以餐饮部分为整个建筑的中心,住宿部分分
散在两边,中间以交通空间相互连接。以点带面,形成一个标志性的中心体系,有主
有次,富有韵律。分散在两边的住宿空间获得了良好的景观视觉效果,更加契合景区
旅馆建筑的性质。
3.1 功能分布
动静分区明确,餐饮空间与住宿空间由交通空间相连接,连而不断,隔而不分。
既满足住宿空间对噪音的控制,又使其不孤立于建筑,与其他空间形成整体。
在二层的一个大休闲平台更是融于室外环境,将建筑与环境拉近,给人以更为亲
切的自然体验。
餐饮部分的设计将厨房置于地下,各式餐厅则面向景观,让人们在进餐的同时
也能体验到周围环境的优美。餐饮空间顶层班开放的设计为每一个旅客提供了更为广
阔的视野。
在室外三个人工的水池很好的和基地外的湖面相呼应,大型落地窗拉近室内外
空间,与建筑完美的融合为一体。
3.2 竖向设计
餐饮空间部分与分散在两边的住宿部分将整个建筑分成三个主要部分,个有高
差,在立面上形成错落起伏,高低起伏的空间关系。立面上个性的阳台也更加丰富了
立面的效果,体现出现代感。
3.3 交通体系
路网的设计充分考虑建筑的外轮廓线,利用相应的几何元素,是建筑与道路融
合,成为一体。消防车道环绕地形,形成安全体系。局部的室外景观小路曲折多变,
富裕变化。
4 风格造型
作为景区的旅馆建筑,本方案从设计的概念阶段就始终追求者一个理念——现代
化与个性化。常熟作为中国大陆经济最强县之一,位于中国县域经济、文化、金融、
商贸、会展和航运中心的前列,再也没有一种建筑风格比现代风格和富有冲击力的造
型更适合常熟了。
现代建筑空间的几个主要特征无不体现在这个方案上:1.强调新技术,强调空间,
反对装饰。建筑外立面材质只采用清水混凝土,因此外表显得特别简洁明快,少去了
装饰的冗杂。2.既有共同性,又有各种特征 3.以空间特征作为线索。建筑内部的空间
富于变化,尤其是中间的核心筒部分,连接餐饮与住宿,但是又没有将两者隔开。4.
自由的空间。餐饮部分形成了多个半开敞的空间,拉近建筑与室外空间,使得空间之
间的关系经过丰富的连接方式,来使人体验,视觉变化相当丰富。在建筑后面的室外
参考文献7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jzx/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