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明中小学校建筑设计方案四(附件)【字数:7206】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开展,社会越来越注重人性化的学习理念,重视孩子全方位的发展方向。我国经过施行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方式,加大力度普及素质教育,十分有利于中小学生的自我成长,但同时也对中小学校的布局设计提出了更高规格的要求。伴随着城市的迅猛发展,我国城市中小学建设正进入一个全面的发展时期,但是,处于高密度城市环境下的中小学校正面临着严峻的情形,城市规划用地的缺乏,适龄学生入学规模一直壮大,校园周边城市环境改变复杂等,这些问题都极大的限制了中小学校的规划与发展。由此可知,在有限的规划用地和资源条件情况下,如何体现高效、合理的功能分区以及空间设计,使其迎合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既能满足当前社会教育需求,又能适应未来城市发展要求,这就是对城市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提出的问题和挑战。关键词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可持续,绿色环保,功能分区
目 录
1 引言 1
2 项目概况 1
3 设计依据 3
4 设计原则 4
5 建筑设计说明 5
5.1 总体规划 5
5.2 建筑设计 6
5.3 景观设计7
5.4 结构设计7
结论 8
致谢 9
参考文献10
1 引言
当今中国处于经济和社会文化的迅猛转型期,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也随之进入新的时代,从以往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获取逐步转变为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综合全方位发展。这对中小学校建筑的现状以及将来形式提出了新要求,所以如何顺应新时期教育革新需求早就成为了亟需处理的难题。同时作为存在于城市以及乡村中的大批量建造的一般建筑体,中小学校建筑设计通常会遭遇诸多影响因素的制约与限制,所以社会对于建筑设计基础性矛盾的关注也更为重要。
21 世纪,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急剧进步,我国对于优秀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由此可知,在21世纪,最抢手的资源就是人才。为了培养更多的,更全面的人才,我国对于中小学校的建设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同时,当代社会也进入到了一个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时期,为了与当今这个学习型社会接轨,与此同时进一步学习和巩固所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并在科学实践中加深和完善所学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理论知识。获取从事设计工作中的初步训练,早就独立工作、独立思索和综合利用已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尤其应该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才能。初步掌握建筑设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理论,造就文件编辑、文字陈述、文献索引、专业计算机软件应用、工具书使用等基本的实际工作能力。建立将世界先进理论和自身实际国情相交互的思想和观点。形成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探索、以及善于合作的优良作风。
2 项目概况
拟在淮安市开明地区建造一座九年一贯制中小学。要求在设计中全面考虑使用对象的心理、生理以及对使用空间的不同需求,要求做到功能分区明确、空间规划合理、造型大气、明快,由此来营造一个符合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良好校园环境。学校是按九年一贯制规模来设计,规模总共为36个教学班。其中小学六个年级总共6x3=18班,初中三个年级总共3x6=18班。学生人数总共达到18x45+18x50=1710人。住校学生人口考虑小学六年级学生及初中三个年级学生,共1000人左右(男女各一半)。新建校区中的教学区、宿舍生活区、户外运动区要求分区鲜明,满足整体安全、满足使用需求,建筑具有学校建筑特点、使用方便,建筑外观美观大方。建筑总体布局合理。包括功能分区,主次出入口的位置。还应该做到功能分区合理,布局灵活自由,空间层次复杂多变。使用空间的尺度合适,合理布置各类家具。形态优美,尺度亲切,具有良好的室内外空间交互关系,具有鲜明的学校建筑特色以及学校特有的气息。与此同时符合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学校作为中小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的空间,中小学校园的规划方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群体的特定需求,并且应兼顾校园与周边环境的融合以及未来校园向外扩展的规划,所以,在规划过程中应遵循“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整体性的设计原则。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他们在学校中度过大部分的时间,在这里学习文化知识,养成各类学习技能,因此考虑学生学习生活上的需要,努力营造出适合中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校园是学校设计师在设计时要关注的重点。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要注重人性化的学习环境的设计,依据建筑美学和学生行为心理学综合分析,进行校园规划,无论从大的校园环境,还是从教学空间环境到局部的细节,都要遵循迎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建造出有利于中小学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长的校园建筑。
可持续发展原则中,小学校园发展建设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学校校园规划以及建设的方面,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首先,校园的整体规划要重视对原有基地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其次在校园建造和运营过程之中要注重资源节约、资源再利用、节能环保等方面因素。其次,校园规划应针对校园发展的特点着眼于长远发展。校园规划建设应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使其体现出一种可增长的、灵活的状态,能够适应未来教学需求和学生规模成长的需要,为未来的发展留有余量。最后,在校园规划的设计与建设实施中,要将校园的合理性、有序性与环境进行有机的融合,形成丰富而协调、有机且有富有弹性的体系。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的最最基本的需求,而建筑就是用来解决人类“住”的问题的。对于建筑,它不仅仅要为人们提供一个实际使用的空间,而且要为人们创造出一个有组织的空间环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迎合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需要。成功的建筑有时堪比一首诗、一幅画,或者是一段音乐。建筑设计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而大家的建筑师之梦就从一个好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开始。
在当今充满挑战的社会背景之下,我国的基础教育理念正历经着全新的变化,中小学校建筑从规范标准到设计实践都面临着适应新时期教学需求的新问题。同时中小学校作为中小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大量的存在于城市乡村中,面对日趋复杂多样的矛盾,如何有效的解决设计中的基本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近几年,我国的中小学校设计实践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一些学校的建筑设计方案试图突破现有的标准,以此寻求适应新时期的教学空间,校园环境。但是对于中小学校这类大量性的建造,日常生活中必要的场所,少数的设计实践探索,不能大量用于推广。
目 录
1 引言 1
2 项目概况 1
3 设计依据 3
4 设计原则 4
5 建筑设计说明 5
5.1 总体规划 5
5.2 建筑设计 6
5.3 景观设计7
5.4 结构设计7
结论 8
致谢 9
参考文献10
1 引言
当今中国处于经济和社会文化的迅猛转型期,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也随之进入新的时代,从以往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获取逐步转变为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综合全方位发展。这对中小学校建筑的现状以及将来形式提出了新要求,所以如何顺应新时期教育革新需求早就成为了亟需处理的难题。同时作为存在于城市以及乡村中的大批量建造的一般建筑体,中小学校建筑设计通常会遭遇诸多影响因素的制约与限制,所以社会对于建筑设计基础性矛盾的关注也更为重要。
21 世纪,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急剧进步,我国对于优秀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由此可知,在21世纪,最抢手的资源就是人才。为了培养更多的,更全面的人才,我国对于中小学校的建设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同时,当代社会也进入到了一个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时期,为了与当今这个学习型社会接轨,与此同时进一步学习和巩固所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并在科学实践中加深和完善所学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理论知识。获取从事设计工作中的初步训练,早就独立工作、独立思索和综合利用已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尤其应该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才能。初步掌握建筑设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理论,造就文件编辑、文字陈述、文献索引、专业计算机软件应用、工具书使用等基本的实际工作能力。建立将世界先进理论和自身实际国情相交互的思想和观点。形成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探索、以及善于合作的优良作风。
2 项目概况
拟在淮安市开明地区建造一座九年一贯制中小学。要求在设计中全面考虑使用对象的心理、生理以及对使用空间的不同需求,要求做到功能分区明确、空间规划合理、造型大气、明快,由此来营造一个符合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良好校园环境。学校是按九年一贯制规模来设计,规模总共为36个教学班。其中小学六个年级总共6x3=18班,初中三个年级总共3x6=18班。学生人数总共达到18x45+18x50=1710人。住校学生人口考虑小学六年级学生及初中三个年级学生,共1000人左右(男女各一半)。新建校区中的教学区、宿舍生活区、户外运动区要求分区鲜明,满足整体安全、满足使用需求,建筑具有学校建筑特点、使用方便,建筑外观美观大方。建筑总体布局合理。包括功能分区,主次出入口的位置。还应该做到功能分区合理,布局灵活自由,空间层次复杂多变。使用空间的尺度合适,合理布置各类家具。形态优美,尺度亲切,具有良好的室内外空间交互关系,具有鲜明的学校建筑特色以及学校特有的气息。与此同时符合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学校作为中小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的空间,中小学校园的规划方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群体的特定需求,并且应兼顾校园与周边环境的融合以及未来校园向外扩展的规划,所以,在规划过程中应遵循“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整体性的设计原则。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他们在学校中度过大部分的时间,在这里学习文化知识,养成各类学习技能,因此考虑学生学习生活上的需要,努力营造出适合中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校园是学校设计师在设计时要关注的重点。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要注重人性化的学习环境的设计,依据建筑美学和学生行为心理学综合分析,进行校园规划,无论从大的校园环境,还是从教学空间环境到局部的细节,都要遵循迎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建造出有利于中小学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长的校园建筑。
可持续发展原则中,小学校园发展建设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学校校园规划以及建设的方面,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首先,校园的整体规划要重视对原有基地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其次在校园建造和运营过程之中要注重资源节约、资源再利用、节能环保等方面因素。其次,校园规划应针对校园发展的特点着眼于长远发展。校园规划建设应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使其体现出一种可增长的、灵活的状态,能够适应未来教学需求和学生规模成长的需要,为未来的发展留有余量。最后,在校园规划的设计与建设实施中,要将校园的合理性、有序性与环境进行有机的融合,形成丰富而协调、有机且有富有弹性的体系。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的最最基本的需求,而建筑就是用来解决人类“住”的问题的。对于建筑,它不仅仅要为人们提供一个实际使用的空间,而且要为人们创造出一个有组织的空间环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迎合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需要。成功的建筑有时堪比一首诗、一幅画,或者是一段音乐。建筑设计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而大家的建筑师之梦就从一个好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开始。
在当今充满挑战的社会背景之下,我国的基础教育理念正历经着全新的变化,中小学校建筑从规范标准到设计实践都面临着适应新时期教学需求的新问题。同时中小学校作为中小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大量的存在于城市乡村中,面对日趋复杂多样的矛盾,如何有效的解决设计中的基本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近几年,我国的中小学校设计实践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一些学校的建筑设计方案试图突破现有的标准,以此寻求适应新时期的教学空间,校园环境。但是对于中小学校这类大量性的建造,日常生活中必要的场所,少数的设计实践探索,不能大量用于推广。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jzx/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