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馆建筑设计方案3(附件)
毕业设计说明书中文毕业设计说明书中文近年来高校体育活动发展迅猛,师生对体育健身展现了巨大的热情,但现有体育场馆设计已无法满足日常活动与日后发展的需求。本次设计恰好迎合师生的需求,力求在继承高校传统体育项目的同时,发展新兴体育项目,并且兼顾到服务社会,担负起全民健身的社会责任。本设计需要我对大跨度建筑有足够的认识对大跨度体育建筑规范十分熟悉。在满足各项设计规范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做到良好的使用体验,将经济、美观、适用等有机结合,创造出一个符合当下甚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可以满足要求的多功能体育馆。关键词 高校,体育建筑,大跨度,多功能目 录
1 引言 1
2 设计依据 1
3 项目简介 1
3.1 项目概况 1
3.2 项目要求 1
4 设计说明 2
4.1 设计思路 2
4.2 设计定位 3
4.3 设计目标 3
5 建筑设计说明 3
5.1 总平面布置 3
5.2 体育馆造型设计及材料 3
5.3 体育馆功能设计 4
5.4 视线与剖面设计 4
5.5 交通流线分析 4
5.6 无障碍设计 5
5.7 停车场设计 5
结论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和大学校园的建设,高校体育场馆的规划设计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从而受到人们的关注。本课题将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规划设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从其自身具有的特征入手探讨可能的发展方向,使规划设计的初衷能够在项目的建设、使用和经营中得到贯彻和体现,从而助于高校校园塑造和谐完整的空间环境,有利于高校校园有机地融入城市环境中,使高校体育场馆通过资源共用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时代的发展早已将高校体育场馆功能问题现实地提了出来,但目前我国对高校体育场馆研究重要性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事实上,高校体育场地、设施配套建设已经远远落后于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要求,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并成为制约高校体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目的建设、使用和经营中得到贯彻和体现,从而助于高校校园塑造和谐完整的空间环境,有利于高校校园有机地融入城市环境中,使高校体育场馆通过资源共用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时代的发展早已将高校体育场馆功能问题现实地提了出来,但目前我国对高校体育场馆研究重要性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事实上,高校体育场地、设施配套建设已经远远落后于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要求,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并成为制约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本次设计在如何更好地进行高校体育场馆建设,以适应高校体育改革这个重要问题上做出尝试。
2 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 31—200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3 项目简介
3.1项目概况
该体育馆建筑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某高校校园内,建筑用地面积约为34000㎡,体育馆定位为综合馆,包括3871座主馆(其中固定座位3043个,活动座位828个)与训练馆。总建筑面积11365㎡。
3.2项目要求
3.2.1. 用地范围:地形条件及场地周围环境见地形图,用地面积为34000㎡。
3.2.2. 退用地边界:建筑控制线退东、南道路红线各10m ,其余两边退用地红线3m。
3.2.3. 功能分析及流线:总平面中综合解决好功能分区、流线组织、停车位、道路、绿化、日照、消防疏散等问题。
3.2.4. 建筑造型美观、现代、新颖,体现人文环境的观赏性;体现绿色环保节能;体现安全可靠和耐久性。设计考虑建筑所处环境, 符合公共建筑的特点,注意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体育馆要求进行视线设计,同时馆内要有声学要求。
3.2.5. 结构形式:建筑结构形式根据使用功能确定,主体可采用框架结构或钢结构,功能合理,流线清晰,注意各用房与比赛厅的衔接,处理好大空间的建筑与结构的有机结合,符合防火疏散安全设计的要求。层数原则上不大于三层。
3.2.6. 场馆规模:此馆为乙级中型体育馆,按举行篮球、排球等小型运动项目的练习和比赛为主设计,兼作文艺表演、集会、展览等多功能用途。看台座椅为排椅,设置4000±5%座,球场一侧设主席台,设条桌及软座椅。比赛场地设弹力木地板。建筑面积为10000±10%。
4 设计说明
4.1设计思路
淮安,即淮水安澜之意。地处苏北平原中部,京杭大运河穿镜而过,洪泽湖镶嵌其间,素有“壮丽东南第一州”的美誉。
淮安民间体育项目开展十分活跃,种类也十分丰富。包括:太极拳、扇子舞、踢毽子等项目。既锻炼身体又继承传统,
发扬民族文化。另外,古老的淮安也紧跟时代的步伐,于2014年承办了 江苏省第十八界运动会,秉持“筑梦省运,跃动江苏”目标,力图将运动的梦想扎根于百姓心中,将“中国梦”注入人民的血液之中。
本方案也借鉴“筑梦”元素,传承淮楚文化“刚健自强”,激发竞技体育“不断拼搏”的精神。取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意境设计。象征知识海洋的浩瀚无边、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并有凭海临风、天地浩然之义。通过体育运动使学生“筑梦”心中,从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追逐自己的“中国梦”。
4.2设计定位
本体育馆作为大型高校体育馆,首先定位于满足大型国内国际赛事需要。同时,作为高校体育馆,也应该很好的满足学校非赛时举行大型会议、演出及平时学生体育健身的要求。
4.3设计目标
4.3.1完善的赛时功能保证。
4.3.2充分的非赛时利用规划。
4.3.3按照“经济实用,功能齐全,新颖美观”的总体要求,针对高校体育建筑特点,进行总平面规划和单体设计。
5 建筑设计说明
5.1总平面布置
体育馆功能复合复杂,规模较大。在总平面布局中我们首先注重平面的紧凑合理性。通过对区位及体育馆功能定位的深入分析,我将建筑主体置于场地中央偏东的位置,场地主入口面向东边道路,并留出了面积较大的馆前集散广场,这样的布局,有利于在举行大型比赛或全校会议时其他校区的大量人流进入和疏散,也利于体育馆承办校外大型比赛。
5.2体育馆造型设计及材料
作为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建筑的造型是我研究的重点。通过对淮安的历史与文化的研究,我认为,淮安位于南北交接之处,是京杭大运河上的漕运的重要城市,所以我借鉴船只的造型结合建筑的平面,引入“舟行千里,破浪而行”的理念并通过深灰色铝镁锰合金板作为建筑屋顶材料,线条流畅,富有力度,酷似船舶甲板。建筑场馆立面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与石材虚实结合体现现代感,寓意继承传统体育项目与发展新兴体育项目。
1 引言 1
2 设计依据 1
3 项目简介 1
3.1 项目概况 1
3.2 项目要求 1
4 设计说明 2
4.1 设计思路 2
4.2 设计定位 3
4.3 设计目标 3
5 建筑设计说明 3
5.1 总平面布置 3
5.2 体育馆造型设计及材料 3
5.3 体育馆功能设计 4
5.4 视线与剖面设计 4
5.5 交通流线分析 4
5.6 无障碍设计 5
5.7 停车场设计 5
结论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和大学校园的建设,高校体育场馆的规划设计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从而受到人们的关注。本课题将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规划设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从其自身具有的特征入手探讨可能的发展方向,使规划设计的初衷能够在项目的建设、使用和经营中得到贯彻和体现,从而助于高校校园塑造和谐完整的空间环境,有利于高校校园有机地融入城市环境中,使高校体育场馆通过资源共用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时代的发展早已将高校体育场馆功能问题现实地提了出来,但目前我国对高校体育场馆研究重要性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事实上,高校体育场地、设施配套建设已经远远落后于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要求,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并成为制约高校体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目的建设、使用和经营中得到贯彻和体现,从而助于高校校园塑造和谐完整的空间环境,有利于高校校园有机地融入城市环境中,使高校体育场馆通过资源共用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时代的发展早已将高校体育场馆功能问题现实地提了出来,但目前我国对高校体育场馆研究重要性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事实上,高校体育场地、设施配套建设已经远远落后于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要求,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并成为制约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本次设计在如何更好地进行高校体育场馆建设,以适应高校体育改革这个重要问题上做出尝试。
2 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 31—200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3 项目简介
3.1项目概况
该体育馆建筑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某高校校园内,建筑用地面积约为34000㎡,体育馆定位为综合馆,包括3871座主馆(其中固定座位3043个,活动座位828个)与训练馆。总建筑面积11365㎡。
3.2项目要求
3.2.1. 用地范围:地形条件及场地周围环境见地形图,用地面积为34000㎡。
3.2.2. 退用地边界:建筑控制线退东、南道路红线各10m ,其余两边退用地红线3m。
3.2.3. 功能分析及流线:总平面中综合解决好功能分区、流线组织、停车位、道路、绿化、日照、消防疏散等问题。
3.2.4. 建筑造型美观、现代、新颖,体现人文环境的观赏性;体现绿色环保节能;体现安全可靠和耐久性。设计考虑建筑所处环境, 符合公共建筑的特点,注意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体育馆要求进行视线设计,同时馆内要有声学要求。
3.2.5. 结构形式:建筑结构形式根据使用功能确定,主体可采用框架结构或钢结构,功能合理,流线清晰,注意各用房与比赛厅的衔接,处理好大空间的建筑与结构的有机结合,符合防火疏散安全设计的要求。层数原则上不大于三层。
3.2.6. 场馆规模:此馆为乙级中型体育馆,按举行篮球、排球等小型运动项目的练习和比赛为主设计,兼作文艺表演、集会、展览等多功能用途。看台座椅为排椅,设置4000±5%座,球场一侧设主席台,设条桌及软座椅。比赛场地设弹力木地板。建筑面积为10000±10%。
4 设计说明
4.1设计思路
淮安,即淮水安澜之意。地处苏北平原中部,京杭大运河穿镜而过,洪泽湖镶嵌其间,素有“壮丽东南第一州”的美誉。
淮安民间体育项目开展十分活跃,种类也十分丰富。包括:太极拳、扇子舞、踢毽子等项目。既锻炼身体又继承传统,
发扬民族文化。另外,古老的淮安也紧跟时代的步伐,于2014年承办了 江苏省第十八界运动会,秉持“筑梦省运,跃动江苏”目标,力图将运动的梦想扎根于百姓心中,将“中国梦”注入人民的血液之中。
本方案也借鉴“筑梦”元素,传承淮楚文化“刚健自强”,激发竞技体育“不断拼搏”的精神。取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意境设计。象征知识海洋的浩瀚无边、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并有凭海临风、天地浩然之义。通过体育运动使学生“筑梦”心中,从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追逐自己的“中国梦”。
4.2设计定位
本体育馆作为大型高校体育馆,首先定位于满足大型国内国际赛事需要。同时,作为高校体育馆,也应该很好的满足学校非赛时举行大型会议、演出及平时学生体育健身的要求。
4.3设计目标
4.3.1完善的赛时功能保证。
4.3.2充分的非赛时利用规划。
4.3.3按照“经济实用,功能齐全,新颖美观”的总体要求,针对高校体育建筑特点,进行总平面规划和单体设计。
5 建筑设计说明
5.1总平面布置
体育馆功能复合复杂,规模较大。在总平面布局中我们首先注重平面的紧凑合理性。通过对区位及体育馆功能定位的深入分析,我将建筑主体置于场地中央偏东的位置,场地主入口面向东边道路,并留出了面积较大的馆前集散广场,这样的布局,有利于在举行大型比赛或全校会议时其他校区的大量人流进入和疏散,也利于体育馆承办校外大型比赛。
5.2体育馆造型设计及材料
作为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建筑的造型是我研究的重点。通过对淮安的历史与文化的研究,我认为,淮安位于南北交接之处,是京杭大运河上的漕运的重要城市,所以我借鉴船只的造型结合建筑的平面,引入“舟行千里,破浪而行”的理念并通过深灰色铝镁锰合金板作为建筑屋顶材料,线条流畅,富有力度,酷似船舶甲板。建筑场馆立面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与石材虚实结合体现现代感,寓意继承传统体育项目与发展新兴体育项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jzx/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