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展览馆建筑设计
城乡规划展览馆建筑设计
城乡规划展览馆是一个城市自身规划和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展示窗口,也是市
民公众参与自己所生活城市建设发展互动的重要场所。城乡规划展览馆的定位应
以服务市民为主,体现亲民理念,鼓励公众参与,建成展示城市现状,描绘城市
未来远景的场所。本次毕业设计的目标为设计建造郑州城乡规划展览馆,我不仅
要将其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一种文化传播的平台,更要充分发挥深层次的展示互
动功能和社会影响能力,进行横向扩展和纵向延续,使其成为城市中的地标性景
观。
从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的观点出发,通过对郑州市城乡规划展览馆建筑设计的
解读,进而打造郑州城市历史与未来、城市规划及城市建设成果的展示平台和窗
口,以期展示郑州独有的城市精神气质和城市质量。
关键词:城市,规划展览馆,以人为本,和谐共生,地标性景观
1 引言 1
2 项目概况 1
3 设计依据 1
4 设计理念 2
4.1 有机处理建筑对城市的影响 2
4.2 协调生态化与人文化、高科技化的关系 2
4.3 确保使用功能合理 2
5 建筑设计说明 2
5.1 基地环境与利用 2
5.2 建筑设计特点 3
5.2.1 建筑平面设计 3
5.2.2 建筑立面设计 3
5.2.3 功能布局与交通流线 3
5.3 消防设计 3
5.4 节能设计 4
5.5 设计原则和要点 4
5.6 项目功能定位 5
结论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1 引言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强有力的崛起,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由此
而来的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的快速发展对于城市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城市要
吸引更多关注和投资;另一方面要构建一个开放的沟通平台吸引不同阶层的人群参与
到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来,通过集思广益来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和竞争力。基于以上原因,近些年来国内城市兴起了一股兴建城市规划展览馆的潮流,
城市规划展览馆已被视为提升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平台和营销媒介。
通过本次设计,我们需要通过查阅国内外展览馆设计资料,系统掌握大型“展览
馆”的设计方法,挖掘文化类建筑的内涵和性格特征,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
能,做到理论和实际践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具有创造性。尽
量结合地域文化特色,有效利用土地和空间,设计出特征明显、功能合理,使用方便、
环境怡人的建筑。
2 项目概况
本次毕业设计的基地位置位于河南郑州。郑州是河南省省会,地处中华腹地,九州
通衢,北临黄河,西依嵩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中华人文始祖
轩辕黄帝的故里;商朝开国君主商汤所建毫都之所在。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如
今的郑州,已成为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教育、科研、文化中心。郑州市城乡规划展
览馆作为郑州市的城市名片,应该全面系统地展示这座城市古老而又现代,魅力而又
神奇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本项目位于郑州市区东部新老城区的交接处郑州之林中,是新老城联系的重要纽
带。基地东临商务外环路,西靠中州大道,南面为商务西三街,总用地面积约为 1.6 万
m2,南北向的城市绿化景观带犹如缠绕在新城如意下的玉带,而基地就如同镶嵌在玉
带上的宝石,璀璨而夺目。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3 设计依据
a、毕业设计任务书。
b、《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 年版)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c、《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JGJ114-2001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20067-97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4 设计理念
4.1 有机处理建筑对城市的影响
作为城市空间组织的重要因素之一,展览馆建筑的结构布局、平面形 态、造型
特征、空间特征等对城市空间及社会生活影响很大,同时, 它所反映出来的文化品
味,是人们评价一座城市的重要参照物。因此 ,文化建筑对城市特征、社会发展的恰
当反映,对城市形象有很大的 提升作用。
4.2 协调生态化与人文化、高科技化的关系
随着人们对机械式、国际式的抨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曰益重视 协调建筑
的高科技化、人文化、生态化之间的关系。人们意识到人工 控制环境并非追求的最
终目的,未来建筑必然趋于生态化、人性化, 而结合地域文化特征与时代氛围的建
筑形式能给人富有情感体验的建 筑艺术享受,建筑的个性特征也随之而生。
4.3 确保使用功能合理
功能是建筑生成机制的主要控制因素,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是建筑设计 的至高原
则,以牺牲使用功能来换取简单的形式上的虚华是本末倒置 的做法。建筑应综合地
区发展,协调周边相关地段,合理确定功能布 局,建立方便的交通系统及完善的配
套设施,这都直接影响项目的开 发质量及经济收益。
5 建筑设计说明
5.1 基地环境与利用
通过对项目的分析,发现本地块位于新旧城区的交界处,郑州的老
城区与新区在城市肌理上有着比较大的差异。因此可以试图通过两种肌
参 考 文 献 1)李言伟.城市规划展览馆展示设计初探[D].中 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9. 2)吴骏莲.新形势下规划展示馆社会价值的体现 及发展趋势思考[J].江苏城市
规划,2011,(4):38-39. 3)上海风语筑展览有限公司.规划馆Ⅲ[M].上 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 4)张文忠,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 3 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日)森山和彦, 世界空间设计(1、2、3、4).第 1 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6)张庭伟.后新自由主义时代中国规划理论的范 式转变[J].城市规划学刊,2009, (5):11-12. 7)宋昆 ,汪江华. 形式主义建筑.第 1 版.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8)徐卫国,建筑非建筑——国际学生建筑设计作品集. 第 1 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06
9)(澳)Images 出版公司, 世界新建筑撷英 2.第 1 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10)刘先觉, 世界新建筑撷英 3.第 1 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1)(日)森山和彦, 世界空间设计(1、2、3、4).第 1 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城乡规划展览馆是一个城市自身规划和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展示窗口,也是市
民公众参与自己所生活城市建设发展互动的重要场所。城乡规划展览馆的定位应
以服务市民为主,体现亲民理念,鼓励公众参与,建成展示城市现状,描绘城市
未来远景的场所。本次毕业设计的目标为设计建造郑州城乡规划展览馆,我不仅
要将其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一种文化传播的平台,更要充分发挥深层次的展示互
动功能和社会影响能力,进行横向扩展和纵向延续,使其成为城市中的地标性景
观。
从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的观点出发,通过对郑州市城乡规划展览馆建筑设计的
解读,进而打造郑州城市历史与未来、城市规划及城市建设成果的展示平台和窗
口,以期展示郑州独有的城市精神气质和城市质量。
关键词:城市,规划展览馆,以人为本,和谐共生,地标性景观
1 引言 1
2 项目概况 1
3 设计依据 1
4 设计理念 2
4.1 有机处理建筑对城市的影响 2
4.2 协调生态化与人文化、高科技化的关系 2
4.3 确保使用功能合理 2
5 建筑设计说明 2
5.1 基地环境与利用 2
5.2 建筑设计特点 3
5.2.1 建筑平面设计 3
5.2.2 建筑立面设计 3
5.2.3 功能布局与交通流线 3
5.3 消防设计 3
5.4 节能设计 4
5.5 设计原则和要点 4
5.6 项目功能定位 5
结论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1 引言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强有力的崛起,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由此
而来的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的快速发展对于城市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城市要
吸引更多关注和投资;另一方面要构建一个开放的沟通平台吸引不同阶层的人群参与
到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来,通过集思广益来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和竞争力。基于以上原因,近些年来国内城市兴起了一股兴建城市规划展览馆的潮流,
城市规划展览馆已被视为提升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平台和营销媒介。
通过本次设计,我们需要通过查阅国内外展览馆设计资料,系统掌握大型“展览
馆”的设计方法,挖掘文化类建筑的内涵和性格特征,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
能,做到理论和实际践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具有创造性。尽
量结合地域文化特色,有效利用土地和空间,设计出特征明显、功能合理,使用方便、
环境怡人的建筑。
2 项目概况
本次毕业设计的基地位置位于河南郑州。郑州是河南省省会,地处中华腹地,九州
通衢,北临黄河,西依嵩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中华人文始祖
轩辕黄帝的故里;商朝开国君主商汤所建毫都之所在。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如
今的郑州,已成为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教育、科研、文化中心。郑州市城乡规划展
览馆作为郑州市的城市名片,应该全面系统地展示这座城市古老而又现代,魅力而又
神奇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本项目位于郑州市区东部新老城区的交接处郑州之林中,是新老城联系的重要纽
带。基地东临商务外环路,西靠中州大道,南面为商务西三街,总用地面积约为 1.6 万
m2,南北向的城市绿化景观带犹如缠绕在新城如意下的玉带,而基地就如同镶嵌在玉
带上的宝石,璀璨而夺目。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3 设计依据
a、毕业设计任务书。
b、《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 年版)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c、《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JGJ114-2001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20067-97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4 设计理念
4.1 有机处理建筑对城市的影响
作为城市空间组织的重要因素之一,展览馆建筑的结构布局、平面形 态、造型
特征、空间特征等对城市空间及社会生活影响很大,同时, 它所反映出来的文化品
味,是人们评价一座城市的重要参照物。因此 ,文化建筑对城市特征、社会发展的恰
当反映,对城市形象有很大的 提升作用。
4.2 协调生态化与人文化、高科技化的关系
随着人们对机械式、国际式的抨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曰益重视 协调建筑
的高科技化、人文化、生态化之间的关系。人们意识到人工 控制环境并非追求的最
终目的,未来建筑必然趋于生态化、人性化, 而结合地域文化特征与时代氛围的建
筑形式能给人富有情感体验的建 筑艺术享受,建筑的个性特征也随之而生。
4.3 确保使用功能合理
功能是建筑生成机制的主要控制因素,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是建筑设计 的至高原
则,以牺牲使用功能来换取简单的形式上的虚华是本末倒置 的做法。建筑应综合地
区发展,协调周边相关地段,合理确定功能布 局,建立方便的交通系统及完善的配
套设施,这都直接影响项目的开 发质量及经济收益。
5 建筑设计说明
5.1 基地环境与利用
通过对项目的分析,发现本地块位于新旧城区的交界处,郑州的老
城区与新区在城市肌理上有着比较大的差异。因此可以试图通过两种肌
参 考 文 献 1)李言伟.城市规划展览馆展示设计初探[D].中 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9. 2)吴骏莲.新形势下规划展示馆社会价值的体现 及发展趋势思考[J].江苏城市
规划,2011,(4):38-39. 3)上海风语筑展览有限公司.规划馆Ⅲ[M].上 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 4)张文忠,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 3 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日)森山和彦, 世界空间设计(1、2、3、4).第 1 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6)张庭伟.后新自由主义时代中国规划理论的范 式转变[J].城市规划学刊,2009, (5):11-12. 7)宋昆 ,汪江华. 形式主义建筑.第 1 版.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8)徐卫国,建筑非建筑——国际学生建筑设计作品集. 第 1 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06
9)(澳)Images 出版公司, 世界新建筑撷英 2.第 1 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10)刘先觉, 世界新建筑撷英 3.第 1 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1)(日)森山和彦, 世界空间设计(1、2、3、4).第 1 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jzx/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