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方案一(附件)
毕业设计说明书中文毕业设计说明书中文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里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在今天,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有了巨大发展,而高校图书馆文化气息厚重,功能复杂,体量较大,在高校教学与科研中承担重要任务。本设计以此为基点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设计创作,并以希望创造出一个在达到图书馆基本要求的同时,能够体现以人为本、舒适,能够达到功能的合理配置,能够使同学们在此得到精神上的升华。本设计以此为初衷,在认真分析了基地后,通过吸收周边环境因子,与本设计建筑体块交融,最后得以升华生长。以达到建筑物与校园环境良好地融合、呼应,又将人本的观念时刻把握,同时方便师生们的使用。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综合运用,整体规划,适地性,人本目 录
1 引言 1
2 项目概况 1
2.1 项目介绍 1
2.2 基地概况 1
2.3 设计概述2
3 设计依据 2
4 设计背景 2
4.1 高校图书馆解读 2
4.2 实例分析 2
5 设计解读 3
5.1 基地分析 3
5.2 理念构思 3
5.3 平面分析 4
5.4 建筑布局 5
5.5 界面材质 5
结论 6
致谢 7
参考文献8
1 引言
“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在高等院校里,其作为“学术性机构”和“文献信息中心”,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国家将图书馆与教师队伍、实验设备列为办好现代化大学的三大支柱。新时代,高校图书馆即承担提高学校整体文化品位,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的重担,又负责提供专业的科研服务。高校图书馆作为师生们学习和学术研究活动,以及学校施教的重要场所,是教师备课的后盾,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和文化是否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 所以高校图书馆设计,是校园规划里至关重要的一节。
2 项目概况
2.1 项目介绍
某高校为适应教育事业发展,扩大办学规模,完善教学环境,征得有关部门批准,决定异地兴建新校区。根据校园规划,拟在校区中心建图书馆一座,规模为藏书62万册。建筑面积为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教的重要场所,是教师备课的后盾,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和文化是否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 所以高校图书馆设计,是校园规划里至关重要的一节。
2 项目概况
2.1 项目介绍
某高校为适应教育事业发展,扩大办学规模,完善教学环境,征得有关部门批准,决定异地兴建新校区。根据校园规划,拟在校区中心建图书馆一座,规模为藏书62万册。建筑面积为9600㎡。
2.2 基地现状
该项目位于校园内(见图1),居校园自校门至教学主楼中轴线的校园中心绿化广场东侧。该地段四周环以校园道路,东侧隔绿化带为学生生活区,图书馆以南的校园中轴线两侧为教学区。该地段地势平坦,占地约1.5hm2。规划建筑退让西侧道路红线不得小于18m,退让东侧道路红线不得小于9m,退让南、北两侧道路红线各不得小于12m(见图2)。
图1 项目基地 图2 基地分析图
2.3 设计概述
本设计要求建筑高度不大于24米,容积率不大于1,建筑覆盖率不大于40%,小汽车停车位48-96辆,自行车位约144辆。要求合理安排人、车流线,充分考虑盲道及无障碍设计,处理好道路、停车、出入口间的关系。本高校图书馆分为五大部分,分别是建筑书库区、阅览区、采编区及办公区、读者服务区和公共辅助部分。总建筑面积为9600 m2,允许面积误差增减960 m2。
所以在设计中,我们要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包括城市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备等相关知识,处理好大规模、大体量、多空间、复杂功能的图书馆空间。
3 设计依据
《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建筑设计资料集(7)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
5.图书馆设计任务书
4 设计背景
4.1 高校图书馆理解
高校图书馆建筑,是高校的代表性建筑,是师生们课余之外学习的殿堂,是人进步的阶梯。在近、现代世界各国新建的大学校园,建筑艺术形象异彩纷呈。多元取向开拓了建筑艺术创作的广阔天地,极大的丰富了校园的建筑形象。因此,无论是单体建筑还是整体的环境都要做到,以符合功能为基点,在注重使用舒适性、便捷性的同时达到对文化与人文精神的追求,达到符合校园高文化的品格文雅得体的气质,达到以人为本,达到与校园整体环境的完美融合。
4.2 实例分析
高校图书馆建筑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范例,比如我们的图书馆:以及日本的武藤艺术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和亮点工程之一。其位于新校区南苑中轴线上,正对校园大门。其开放性强、流线便捷、平面布局清晰合理。并且读书区设有阳台方便同学们休憩、电话,且设有天井使得整个读书区明亮且空间宽敞通透。这种功能上的合理配置,以及人本思想的体现值得我在本次设计中学习借鉴。
武藤艺术大学图书馆则是将图书馆的精神直接赋予在建筑的表皮之上,将书、书架、光线和阅读空间,这些组成了建筑本身的元素融合为一体。图书馆的主体是被螺旋形式分布的书架包围的空间,书架与分隔出来的空间构成,将书架元素带到建筑的外表皮,让人们一眼便识别出这是图书馆。
5 设计解读
5.1 基地分析
基地居于校园自校门至教学主楼中轴线东侧。四周环校园道路,南侧为校园主干道。东北侧为生活区,东南侧为教学区。该基地地形规整,基本为矩形,东南角为规整弧形。东西长152.4m,南北长101.2m,东南角弧形半径为55m。
规整矩形为设计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也对如何体现校园文化及与周边环境关系提出了要求。所以在设计时要注意与校园自主入口相呼应同时使宿舍区、教学区需方便使用。
所以为了呼应校园规划,将图书馆的主轴线置于宿舍教学区与校园主入口轴线上,与其重合,从而使建筑主入口、主立面与校园主入口相对应,同时也在近宿教区一侧设置次入口,方便师生使用。
5.2 理念构思
将建筑与复杂多变得地形环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设计,并将之升华为“建筑与环境的对话”层面进行关注与分析。让环境激发形象构思、空间引导和功能分区,以场所精神作为本方案设计的基本思想原则。
所以本设计的第一步是吸收(见图3),即基地周边是西南角为校园主入口,南侧、西北侧为校园主景观东侧、东北侧为宿教区,各种环境因子指向建筑,最终创造一个空间来吸收消化。
本设计的第二步是交融,即高校图书馆主要为在校师生服务,则将校园主入口、宿教区与本图书馆相连与一条轴线,产生出建筑
1 引言 1
2 项目概况 1
2.1 项目介绍 1
2.2 基地概况 1
2.3 设计概述2
3 设计依据 2
4 设计背景 2
4.1 高校图书馆解读 2
4.2 实例分析 2
5 设计解读 3
5.1 基地分析 3
5.2 理念构思 3
5.3 平面分析 4
5.4 建筑布局 5
5.5 界面材质 5
结论 6
致谢 7
参考文献8
1 引言
“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在高等院校里,其作为“学术性机构”和“文献信息中心”,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国家将图书馆与教师队伍、实验设备列为办好现代化大学的三大支柱。新时代,高校图书馆即承担提高学校整体文化品位,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的重担,又负责提供专业的科研服务。高校图书馆作为师生们学习和学术研究活动,以及学校施教的重要场所,是教师备课的后盾,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和文化是否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 所以高校图书馆设计,是校园规划里至关重要的一节。
2 项目概况
2.1 项目介绍
某高校为适应教育事业发展,扩大办学规模,完善教学环境,征得有关部门批准,决定异地兴建新校区。根据校园规划,拟在校区中心建图书馆一座,规模为藏书62万册。建筑面积为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教的重要场所,是教师备课的后盾,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和文化是否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 所以高校图书馆设计,是校园规划里至关重要的一节。
2 项目概况
2.1 项目介绍
某高校为适应教育事业发展,扩大办学规模,完善教学环境,征得有关部门批准,决定异地兴建新校区。根据校园规划,拟在校区中心建图书馆一座,规模为藏书62万册。建筑面积为9600㎡。
2.2 基地现状
该项目位于校园内(见图1),居校园自校门至教学主楼中轴线的校园中心绿化广场东侧。该地段四周环以校园道路,东侧隔绿化带为学生生活区,图书馆以南的校园中轴线两侧为教学区。该地段地势平坦,占地约1.5hm2。规划建筑退让西侧道路红线不得小于18m,退让东侧道路红线不得小于9m,退让南、北两侧道路红线各不得小于12m(见图2)。
图1 项目基地 图2 基地分析图
2.3 设计概述
本设计要求建筑高度不大于24米,容积率不大于1,建筑覆盖率不大于40%,小汽车停车位48-96辆,自行车位约144辆。要求合理安排人、车流线,充分考虑盲道及无障碍设计,处理好道路、停车、出入口间的关系。本高校图书馆分为五大部分,分别是建筑书库区、阅览区、采编区及办公区、读者服务区和公共辅助部分。总建筑面积为9600 m2,允许面积误差增减960 m2。
所以在设计中,我们要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包括城市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备等相关知识,处理好大规模、大体量、多空间、复杂功能的图书馆空间。
3 设计依据
《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建筑设计资料集(7)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
5.图书馆设计任务书
4 设计背景
4.1 高校图书馆理解
高校图书馆建筑,是高校的代表性建筑,是师生们课余之外学习的殿堂,是人进步的阶梯。在近、现代世界各国新建的大学校园,建筑艺术形象异彩纷呈。多元取向开拓了建筑艺术创作的广阔天地,极大的丰富了校园的建筑形象。因此,无论是单体建筑还是整体的环境都要做到,以符合功能为基点,在注重使用舒适性、便捷性的同时达到对文化与人文精神的追求,达到符合校园高文化的品格文雅得体的气质,达到以人为本,达到与校园整体环境的完美融合。
4.2 实例分析
高校图书馆建筑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范例,比如我们的图书馆:以及日本的武藤艺术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和亮点工程之一。其位于新校区南苑中轴线上,正对校园大门。其开放性强、流线便捷、平面布局清晰合理。并且读书区设有阳台方便同学们休憩、电话,且设有天井使得整个读书区明亮且空间宽敞通透。这种功能上的合理配置,以及人本思想的体现值得我在本次设计中学习借鉴。
武藤艺术大学图书馆则是将图书馆的精神直接赋予在建筑的表皮之上,将书、书架、光线和阅读空间,这些组成了建筑本身的元素融合为一体。图书馆的主体是被螺旋形式分布的书架包围的空间,书架与分隔出来的空间构成,将书架元素带到建筑的外表皮,让人们一眼便识别出这是图书馆。
5 设计解读
5.1 基地分析
基地居于校园自校门至教学主楼中轴线东侧。四周环校园道路,南侧为校园主干道。东北侧为生活区,东南侧为教学区。该基地地形规整,基本为矩形,东南角为规整弧形。东西长152.4m,南北长101.2m,东南角弧形半径为55m。
规整矩形为设计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也对如何体现校园文化及与周边环境关系提出了要求。所以在设计时要注意与校园自主入口相呼应同时使宿舍区、教学区需方便使用。
所以为了呼应校园规划,将图书馆的主轴线置于宿舍教学区与校园主入口轴线上,与其重合,从而使建筑主入口、主立面与校园主入口相对应,同时也在近宿教区一侧设置次入口,方便师生使用。
5.2 理念构思
将建筑与复杂多变得地形环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设计,并将之升华为“建筑与环境的对话”层面进行关注与分析。让环境激发形象构思、空间引导和功能分区,以场所精神作为本方案设计的基本思想原则。
所以本设计的第一步是吸收(见图3),即基地周边是西南角为校园主入口,南侧、西北侧为校园主景观东侧、东北侧为宿教区,各种环境因子指向建筑,最终创造一个空间来吸收消化。
本设计的第二步是交融,即高校图书馆主要为在校师生服务,则将校园主入口、宿教区与本图书馆相连与一条轴线,产生出建筑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jzx/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