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方案二(附件)

毕业设计说明书中文毕业设计说明书中文 图书馆是人类社会的记忆组织,是积累传播人类知识信息,提供给社会共享的机构,也是公众进行交流的场所。现代图书馆是现代社会的基本文化设施,是建设和谐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社会积累人类智慧成果、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机构,是为最广大社会成员提供知识、信息和各种文化服务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是教育机构。图书馆是社会交流系统的组成部分,是知识交流的殿堂,信息交流的枢纽,文化、艺术与学术交流的中介,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交流中心。图书馆是人与知识的交流场,是读者与馆员的交流场,是社会成员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场。在图书馆里,或者通过网络,进行着多种多样的交流活动。关键词 社会交流中心,记忆组织,图书馆,目 录
1 引言 1
2 建筑 1
2.1 项目概况 1
2.2 设计依据 1
2.3 总体目标 1
2.4 设计构思 1
2.4.1 基地分析 2
2.4.2 注意事项 2
2.4.3 功能布局 2
2.4.4 平面设计 3
2.4.5 立面设计 3
2.4.6 功能设计 4
2.4.7 空间特色 4
2.5 各层主要空间面积明细表 4
3 结构 5
3.1 自然概况 5
3.2 上部结构选型 5
3.3 地基基础 5
结论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1 引言
有人说“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的确,图书馆在大学的学术交流、知识传播、智力开发和人才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任何一所大学都不可或缺的核心机构之一。
2 建筑
2.1 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校园内,居校园自校门至教学主楼中轴线的校园中心绿化广场东侧。该地段四周环以校园道路,东侧隔绿化带为学生生活区,图书馆以南的校园中轴线两侧为教学区。该地段地势平坦,占地约1.5hm²。
2.2 设计依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传播、智力开发和人才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任何一所大学都不可或缺的核心机构之一。
2 建筑
2.1 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校园内,居校园自校门至教学主楼中轴线的校园中心绿化广场东侧。该地段四周环以校园道路,东侧隔绿化带为学生生活区,图书馆以南的校园中轴线两侧为教学区。该地段地势平坦,占地约1.5hm²。
2.2 设计依据
1. 该校区图书馆设计任务书及其相关资料。
2. 该校区总体规划。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规范、规定:“民用建筑通则”、“民用建筑防火规范”等。
2.3 总体目标
1. 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顺应教育内涵变化。高等教育的内涵,由传统的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以人的发展和素质培养为中心的开放式教育转化。
2. 以生态环境意识为指导,行为环境和形象环境有机结合,尊重自然,结合地形,以高起点的环境艺术及景观设计创造一个现代化的校园环境。
3. 以信息时代特征为指导,反映信息教育和教学智能化的特点,改善各系独立封闭的布置,把单幢布置与集中布局相结合,以适应学科交叉的教学科研模式,创造一个资源共享,联系便捷的智能型校园科研教学环境。
4. 形象标志性,反映当地悠久历史文脉,反映时代特色营造个性化的学院环境氛围,加强校园环境的整体性。
2.4 设计构思
二十一世纪的大学应承担怎样的职能,在商品经济年代一座经济类大学应如何取向,图书馆应面对怎样的挑战,是本方案设计中思考的问题。 从基地环境特征与该校图书馆的形象定位,共同构成了本方案构思的出发点。图书馆建成后将成为标志性的建筑。而今天,商品经济大潮下象牙塔中的莘莘学子,应以何种态度面对学术,面对这样一座图书馆?经济是一门学以致用的学科,然而,同样需要严谨的学术态度。今天,城市景观中充斥着的夸张炫技、令人目眩的建筑样式,绝不应出现在一座高等学府的学术核心地带。深色给人以稳重深沉的印象,使人联想起本质与事物的内核。而图书馆居校园自校门至教学主楼中轴线的校园中心绿化广场东侧。该地段四周环以校园道路,东侧隔绿化带为学生生活区,图书馆以南的校园中轴线两侧为教学区。
因此,图书馆采用了有强烈雕塑感的实体形态,而避免了形体的琐碎变化。
2.4.1 基地分析
1. 用地情况
用地方整,场地内没有限定条件,预示着总图布局自由度较大。
2. 周边情况
用地四周有道路,读者从四个方面进入用地都有可能。
用地西侧为校园中心区,有校园绿化广场、主楼、应该是校园主要轴线,因此用地西侧很重要,图书馆应主要面向西侧。
2.4.2 注意事项
1.总体布局要考虑与校园规划的对话关系,主要反映在对图书馆主要出入口的定位把握。
2.所有房间要保证自然通风、采光。
3.特别注意读者流线与书籍流线要避免相互交叉,为此要尽可能保证各阅览室与书库有直接联系,两者只能通过其结合部的出纳部分发生关系。
4.面向学生服务的空间(报告厅、自修室)其流线不应干扰各阅览室的读者流线。
5.书籍流线要负荷采购、编目到书库的流程。管理流线能方便与读者和业务办公的联系。
6.首先保证各阅览室为南北向。
7 .疏散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2.4.3功能布局
1.功能分布
主要功能区块围绕入口中庭、大面积阅览室、及主要书库、报告厅等设置在西侧,东侧以辅助空间、办公、研究为主,底层设置自修教室、读者餐厅、及书库、管理用房等。一层设置主入口大厅(含电脑目录检索),展示陈列及中、自修室、外图书阅览。二层设置期刊阅览、自修教室、教师阅览等。三层设置样本过刊、工具书阅览及办公管理区域。四层设置期刊库、多媒体视听室等。
2.交通流线体系
通过分开设置办公、读者学术报告及内部书库流线,保证了众多复杂的交通流线互不干扰,各司其职。读者主要从一层平台进入目录大厅,再分至各个阅览室。在书库一侧设置车行入口,设置货梯一部,可以保证书本进出图书馆,同时内部办公人员也使用这一出口。考虑到四层报告厅结构合理,便集中人流可能对阅鉴区形成一定程度的干扰,因此在底层设置独立的报告厅出入口。而平时各层也可使用这一电梯。通过较均匀地分布交通核及疏散楼梯体系,保证了高效、安全的交通及消防疏散体系。 室外交通体系人车分流,车行由东北角进入,在近建筑处形成小的回车及停车广场,保证中心广场的步行使用。
2.4.4 平面设计
保证所有阅览室均为合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jzx/52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