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附件)【字数:9742】

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最基本的材料,其性能的优劣会对整个建筑工程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在一直不断地进步,普通的混凝土开始不可以满足一些建筑工程的要求,因此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慢慢增多。高性能混凝土不但在其性能上有很大的优越性,并且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同时在市场上的利用前景也很广阔。本文通过分析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特点,研究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施工和设计方面的应用情况和使用要点,期望能够促进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为工程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目录
引言 1
一、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1
二、高性能混凝土概述 2
(一)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特性 2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2
(三)高性能混凝土的组成 3
1.水泥 3
2.集料 3
3.水 3
4.外加剂 3
5.掺合料 3
三、高性能混凝土在施工阶段的使用情况 4
(一)搅拌阶段 4
(二)运输阶段 4
(三)浇筑阶段 5
(四)养护阶段 5
四、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和施工要点 6
(一)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6
(二)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和注意要点 7
(三)高性能混凝土的裂缝控制 8
总结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引言
现阶段,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一向是土木工程范围里的火爆话题。区分于传统的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是采用当前高技术配制的混凝土,凭借较高的耐久性还有较低的水灰比等优势在许多建筑工程中,特别是在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例如武汉的绿地中心、成都的来福士广场。但在一些施工要点上仍然需要对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进行分析。同时在提倡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当今社会,高性能混凝土不仅可以节约材料,还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工程资金,促进了建筑这一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对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将是以后有关混凝土问题的主要方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研究背景
当人们创造出了混凝土,混凝土的强度也在不断地演变着。但即使如此混凝土结构仍然面对着很大的挑战。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也在改变着,所以超高层、大体积建筑的出现必将带来新技术的出现,但是以上混凝土工程的结构施工难度比较困难,产生问题后维修较困难并且需要投入巨额资金造成了资金的严重浪费。同时混凝土的使用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污染,破坏了自然资源,废旧工程拆除的混凝土也对环境引起危害。因此人们需要研发使用时间更久,性能更好,经济性更高的混凝土。也恰是在这种背景下高性能混凝土产生。
研究目的和意义
尽人皆知,如果把钢筋比作成工程建设的基本骨架,那么混凝土就是工程建设的基本内容。钻研高性能混凝土的目的就是在保证工程结构安全的基础上,提高建筑结构的强度以及耐久性。在气候恶劣,例如严寒或酷热的地区,普通混凝土的性能已经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特别是当前在西部大开发的国家政策背景下,建筑工程对高性能混凝土有很大的需求。同时绿色的高性能混凝土可以更好的节省资源和保护环境。
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首先,现今的社会一直在倡导低碳生活。现在各国都在强调低碳节能,中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碳排放量很高,通过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可以将一些废弃料再加以回收利用,了解废弃料对混凝土一些性能的影响,一旦研究有了成效,这些废弃料可以真正的得到利用。人们研究的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正是可以减缓这个情况。其次,混凝土的耐久性也是高性能混凝土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通过提高耐久性的办法,不仅可以增加使用的寿命,还可以减少因损坏而产生的维修费用。最后,很多的工程建设需要新型的混凝土材料。就拿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来说,这些地区人口众多,土地资源不足,为提高土地利用率而增加建筑高度,这些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物需要足够的结构强度,同时建筑物的自身重量又不能太高,往往在这些地区高性能混凝土就会发挥很大作用。
二、高性能混凝土概述
(一)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特性
20世纪80年代后期欧洲和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提出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可是人们仍然无法给高性能混凝土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而又辩证的思想。美国的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和美国混凝土协会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举办了一次有关高性能混凝土的讨论会,在这些人眼中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也就是采用严格的施工工艺,选取质量优良的建筑材料,方便与人们进行浇筑和振捣、不容易分离,早期混凝土的强度、韧性和体积稳定性都比较高等特点。欧洲的混凝土学会和国际预应力混凝土协会的解释是水胶比不大于0.4的混凝土定义为高性能混凝土[1]。外国的研究者们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还有很多不同的看法
再看我国的一些专家学者们对高性能混凝土的界说,在这其中闻名中国的混凝土科学家吴中伟教授认为:“高性能混凝土其实就是一种运用新的科学方法,再加上现代的技术制造出来的,以前期的普通混凝土为基础,提高混凝土的各项性能,主要是耐久性,然后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况和要求,确保混凝土的耐久性、适用性、工作性、强度、体积稳定性和经济合理性达到要求[2]。”除了吴中伟教授,我国的廉慧珍教授发现人们对高性能混凝土有误解,为此她还特别发表了一篇阐述高性能混凝土的论文。她认为高性能混凝土不应该一直强调这个名称,更为科学的做法应该是专注于研究不同工程的特点,考虑实际所需,使混凝土的性能能够满足不同工程的要求 [3]。所以也就是说,一味的强调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并不能体现出高性能混凝土的作用。不是每一个建筑工程的混凝土都需要很高的流动性,外加剂也不是使用的越多就越好,我们需要在实际的建筑工程中不断检验混凝土的各项性能。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jzx/25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