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居住社区改造设计方案3(附件)

毕业设计说明书中文毕业设计说明书中文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伴随着城市面貌的迅速变化,城市中心区的大批旧式住宅被拆除,大量居民在拆迁中不得不迁往城市边缘地区,很多城市中心城区的人文景观正发生着急速地转变。同时,旧区改造的大规模推进,来自于建设资金的高强度投入,随着城市建设成本的不断增高,中心居住城区改造难、动迁难等建设瓶颈渐渐凸显。 首先,本文对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进行深刻剖析,指出了老社区改造的必然性。然后将国内外先进的改造理念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理论,比如:共享,生态化,人文化,社区化,有机化,科技化等。最终综合出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指导思想。接下来,通过查阅资料、访问调查等方法,本文研究和分析了典型的老社区——徐汇区湖南社区旧居住区改造的历程及现状。通过研究其基础设施、历史文脉、物业管理方等方面,提出了平改坡的方案,增设卫生设施和基础设施等多项解决方案。然后,对本次老旧居住区改造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包括总平面、建筑单体分析,场地、道路、景观分析。最后,结合这两个实例总结出了目前居住区改造进展缓慢的原因:缺乏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性研究;缺乏宏观眼光,对旧居住区改造的目标不明确、不坚定;缺乏人文关怀。关键词 旧居住区, 改造 ,可持续发展目 录
1 绪论1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1
2 旧居住区改造设计方探究 1
2.1 设计理念的探究1
2.2 设计主题的探究2
3 老旧居住区改造实例探究3
3.1 项目概况 3
3.2 存在问题 3
3.3 建设对策 4
4 淮安老旧居住区改造方案探究5
4.1 项目概况 5
4.2 项目建筑设计6
4.3 项目规划设计分析6
5 技术经济指标7
结论 8
致谢9
参考文献10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建设和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越来越多学者,研究人员开始关注老居住区改造带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 项目建筑设计6
4.3 项目规划设计分析6
5 技术经济指标7
结论 8
致谢9
参考文献10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建设和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越来越多学者,研究人员开始关注老居住区改造带来的诸多问题。一方面,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这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城市在开放初期建设的低档次住房,无论是从经济集约化发展角度,还是从城市建设档次角度看,均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因此,老居住区改造成了城市“改头换面”的重中之重。
1.1.2 选题的意义
老居住区是城市文化之“源”,发展之“根”。只有文化之“源”不断,才有文化江河奔流,才能保住城市特色和魅力。只有城市之“根”茁壮,才有城市之“叶”繁茂。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城市竞争之中处于不败之地。在高速发展的今天,老居住区见证了城市的曲折发展的历程,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影响力。在发展战略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改造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前景和地区面貌。
2 旧居住区改造设计方法探究
2.1 设计理念的探究
2.1.1 共享与独享
现代居住区改造强调的不仅是“居住单位”这些组成单元,更重要的是“区”的概念,即环境资源共享与独享之间的平衡点。共享的内容是社区保持活力的重要保证,共享即公共空间的利用。小区里共享的比重达到适当的比例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共享内容和独享比例必须理顺才能达到“共享”与“独享”“共存”的目的。规划布局充分利用景观资源,注重均好性。
2.1.2 生态化
优越的自然环境是高尚居住区的重要特征,建筑与环境应是相辅相成的联体关系,一方面建筑形成应是景观重要组成元素,同时景观特色亦是建筑自身的环境特色。所以自然环境的生态化是社区持久发展的重要内容,设计中需特别注意绿化、水系等元素的应用。
2.1.3 人文化
社区活力的重要保证是创造住区独特的人文氛围,对于高档住宅更是需要考虑这一点,这种独特品味要求全方面、各角度地去创造。概况来讲,居民需要的是三种空间:第一是室内空间,第二是室外社区环境空间,第三是视力、听力所及的一切空间。居民在三种空间都要获得最大的享受。居所建设应将三种空间整合融在一起,使其具有思想内容和反映文化意识,其建筑已经超越了艺术的范围而更多的体现出某种居住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住房需求已逐步转向质量型,住宅早已不再是档风蔽雨的栖身场所,而是安居乐业的幸福的精神乐园。他们希望通过对住宅的重新改造找回社区原创性和文化,达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1.4 社区化
更多内涵在于管理的社区化,从整个小区到各组团,采取分级的方式,即整体统一,又各自完整的独立。以创造适居环境为原则,综合处理架空层空间、停车、小区环境以及交通问题。
2.1.5 有机化
指的是空间的组织上的有机化,使居民的活动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既有紧密联系的空间又有相对分离的界线。
2.1.6 科技化
科技时代给城市居民以最大的便利,以借阅更多时间和能耗,无论从管理上还是设施配置上,科技化在改造中要有所体现。
设计中我们必须把各项原则理解、理顺,以求达到最完美的结合和体现。
设计主题的探究
在满足上述原则的条件下,最终确定改造的指导思想是可持续发展。
具体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2.2.1 尊重历史文脉
历史文化建筑或景观见证了社区发展过程,是社区的灵魂,应重点保护,不能用于商业开发。
2.2.2 与时俱进
在保护社区重要建筑或景观的同时也要不断更新基础设施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让社区时刻充满活力。
2.2.3 以人为本
社区改造应符合人的审美标准和满足人的舒适感,力求营造亲切的居住环境,决不能为了追求现代化而过于机械、呆板。
3 老旧居住区改造方实例探究
--以上海市湖南社区居住区改造为例
3.1 项目概况
湖南社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中心区域,处徐汇区北端,分别与卢湾、静安 和长宁三区交界。东至陕西南路,西达兴国路,南临复兴中路,淮海中路,北接 长乐路,华山路,面积 1.73 平方公里,户籍人口 5.5 万人。社区绿地总面积达 26.65 公顷,绿化覆盖率高达 38%,700 多幢风格各异的花园住宅构成了特有的 社区建筑风貌,是上海市屈指可数的“世界万国建筑博览”缩影之一。湖南社区 是上海中西文化碰撞发生最早、最激烈和最具特点的区域之一,也是上海有名的 历史风貌保护区域。这样优越的地理环境,经过历史的沉淀和改革开放的飞速发 展, 使得湖南地区既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又有朝气蓬勃的现代化城市的特点.
3.2 存在问题
3.2.1 基础配套设施的不足
据统计,湖南社区仍1000多户居民无卫生设施(需要拎马桶)、1万多平方米的直管公房需近进行成套改造、近18万平方米的直管公房需进行综合整修。 同时,由于历史原因,旧城区的配套设施先天不足,并且随着近年的一些市政规划和市政动迁,社区在和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用设施方面略显不够。这些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配套设施的缺乏,也给湖南社区的城市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2.2 对历史风貌建筑和风格的破坏
湖南社区地属“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跨徐汇、卢湾、静安、长宁四个区,面积775公顷,其中核心保护区用地面积233公顷,是中心城区最大的风貌保护区。衡山路-复兴路历史风貌区原为法租界内的A型住宅区,是上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jzx/53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