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宿舍与科研综合楼总体规划设计方案
食堂、宿舍与科研综合楼总体规划设计方案
随着校园扩招,中国校园已经在过去几年经历了建设的大潮。在现阶段强调
具有较大的数量,更广泛的范围,更短的施工周期,更加庞大尺寸—“现代化,
信息化,生态化,区域化,园林式和可持续性”的校园建设。规划布局也发生了
从强调有序、功能分区模式变为重视多聚集和多中心生态化的校园变化。
伴随着知识经济和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改革的到来,深化社会改革引起了
高等教育观念的改革。首先,学校是从原来的“传授知识”的地方变成“教育、
研究和社区服务”的一个综合体,成为社会组织中心之一。其次,教育的方法是
从专业技能培训转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除此之外,学习的活动已经超越了校
园边界的约束,可以与社区建立伙伴关系,并享受与社会的不同部分的密切联系。
关键词 校园规划 特点 反思 展望
引言 1
2 项目概况 1
3 设计依据 1
4 设计理念 2
4.1 “以人为本”的总设计理念 2
4.2 凸显现代气息 2
4.3 生态性与可持续性相结合 2
5 建筑设计说明 2
5.1 平面布局 2
5.2 建筑设计 3
5.3 交通组织 3
5.4 绿化景观 3
5.5 立面设计 3
5.6 生态环保设计 4
5.7 无障碍设计 4
5.8 经济技术指标 4
6 结构设计说明 5
6.1 本工程采用的主要规范、规程5
6.2 自然条件 5
6.3 主要设计参数 5
结论 6
参考文献7
致谢 8
1 引言
学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校建筑是公共建筑中最常见的设计任务之
一。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为宿迁洋河高级中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二——教学与
行政综合楼,其目的是通过一个完整的建筑方案设计来检验学生所学过的基础理论和
专业知识,并且在设计过程中锻炼学生运用理论实践知识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工
程实际问题的水平,熟悉建筑方案设计的内容和程序,强化建筑设计及表达能力。
近些年来,我国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因此,大批学校建筑
应运而生,这就大大提高了相关人员对学校建筑设计的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
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学校建筑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建筑形式存在
于建筑行业。因此,一个好的学校建筑,不仅能代表一个时代的象征,更能代表着未
来的希望。为此,作为从事建筑行业的我们,有义务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为这个行
业而努力。
2 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宿迁市洋河高级中学新校区规划设计方案,项目地址位于宿迁市新区
发展大道东北侧,经十二路东南侧,经十一路西北侧,纬五路西南侧。项目占地 73423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38572 平方米。为三轨制、45 班规模的高级中学。项目为多层框
架结构。包含教学楼、行政楼、实验综合楼、科技综合楼、食堂体育馆、大报告厅、
学生宿舍及室外体育场地、校园绿化等设施。是一座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学校建筑。
3 设计依据
1 涂慧君.大学校园整体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张伶伶、孟浩. 场地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 严建伟,王笑寒. 生长中的大学校园规划[J],建筑学报,2005
4 王文卿.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5 张泽蕙、曹丹庭、张荔.中小学校建筑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
6 许美琪.中小学校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指导丛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7.7
7 张宗尧、李志民.建筑设计指导丛书--中小学建筑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 2000.6
8 张宗尧.中小学建筑实录集萃,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9
9 全国获奖教育建筑设计作品集编委会编,全国获奖教育建筑设计作品集,北京: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
10 罗伯特.鲍威尔.学校建筑-新一代校园,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10
11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12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4 设计理念
4.1 通过项目建设,提升新区行政教育办公形象及功能;
4.2 创造简洁、大方的现代中式风格建筑群,丰富地区城市空间形象。
4.3 与周边住宅区相协调,并配套部分公共服务设施、体育活动设施。在社区中起到
功能聚集的作用,形成有效的互动。
5 建筑设计说明
5.1 平面布局
平面布局,东侧规划为体育场地,西侧布置教学区建筑群。教学区包括教学楼、
实验综合楼、行政楼、图书馆大报告厅组成,同样采用半院落式围合空间的处理手法。
建筑群中部的南北向开敞广场是建筑群的中心轴。建筑群的主入口位于中心轴西南
侧,面向入口广场。行政楼位于中心轴西北侧,由连廊连至教学楼及实验综合楼,形
成四个半围合式院落。科研综合楼位于中心轴东南侧,包括辅助用房及风雨操场,并
与室外运动场地相结合。生活区位于中心轴东北侧尽端,由宿舍楼及食堂组成,食堂
及宿舍楼也形成对称布局,而宿舍楼也采用院落式围合布局,体现中式特色。
5.2 建筑设计
教学楼主体为 5 层,层高均为 3.9 米。每栋楼每层设置 3 间普通教室,共计 45
间普通教室,楼层西侧设置厕所及清洁室。行政办公楼主体 5 层,局部 2 层,作为校
史展示厅。实验楼为 5 层,培训综合楼为 6 层,图书馆为 2 层,层高均为 3.9 米,三
者巧妙相连。报告厅为挑高设计,层高 7.2 米,可容纳 400 名学生。女生宿舍楼为 5
层,分普通宿舍及套间两种,层高均为 3.9 米。男生宿舍楼为 6 层,层高均为 3.9 米。
食堂为 3 层,首层为学生超市,二三层为学生教师用餐,层高均为 3.9 米。科研综合
楼,辅助用房部分为两层,层高均为 3.9 米,科研中心为 6 层,层高均为 3.9 米,风
雨操场 1 层,层高 9 米。各建筑内的楼梯、出入口经设计计算,其疏散距离及宽度均
满足防火要求。建筑结构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为主,体育馆因内部空间需要,
考虑采用大跨度钢结构屋面。其他用房根据需要设计合理的柱网尺寸。
5.3 交通组织
充分考虑建筑物的主要朝向和入口位置,将基地的西南侧作为人行的主要入口,
与城市道路衔接,形成对外开放的城市广场,也提供面向市民的展示空间。大气磅礴、
中轴对称、景观桥联系是城市广场的主要特点和要素。音乐喷泉提供灵动性和情趣感,
是艺术文化内涵的体现。
5.4 绿化景观
积极利用东侧的滨河绿带,将水乡的理念引入场地的设计中,努力营造舒适、宜
人、自由、开放、完整、美观的景观空间,为提升地域的城市景观品质做出贡献。
滨河绿化作为基地室外活动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和活动类
型,人们可以沿河散步,可以静坐观赏,可以三五成群谈天说地,是室外活动放松之
地。
5.5 立面设计
建筑立面设计蕴含中式园林人文特色,立面采用现代中式风格,强调建筑与环
境的融合和共生。南方地区传统的坡屋顶能够较好的解决排水问题,热功能性也得到
良好的体现。平屋顶的使用显示了与当代环境的融合,体现现代感。建筑屋面采用传
统的坡屋顶建筑形式,同时搭配部分平屋面进行处理,丰富了第五立面,使建筑起伏
抑扬,形体变化丰富,配以大面积的富有变化的窗洞,形成极富韵律的外立面形象。
根据江南粉墙黛瓦的建筑色彩特点,屋面采用深灰色瓦,外墙为大面积的白色涂料,
局部采用深灰色涂料饰面,建筑形象极富中式建筑神韵。大面积玻璃窗搭配浅灰色格
栅,突出建筑的生态特色,展现现代教育建筑的人文特点。
5.6 生态环保设计
本方案注重生态环保方面的设计,总体布局及建筑单体的设计,都将绿色生态、
节能环保的概念融入到设计方案之中。校园内设置大量绿地,室外绿化向建筑内部空
间渗透;外墙设计垂直绿化,外挂的花池将建筑掩映于一片葱荣之中;连廊内的中庭
空间,底层设计花池形成绿岛。设计选用一些环保型可回收利用的材料作为建筑材料,
注重对光能、太阳能、雨水、风等自然资源的利用,采用一些减少能源消耗及环境污
染的技术措施,最终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设计把生态环保理念植入到日常学习生活
随着校园扩招,中国校园已经在过去几年经历了建设的大潮。在现阶段强调
具有较大的数量,更广泛的范围,更短的施工周期,更加庞大尺寸—“现代化,
信息化,生态化,区域化,园林式和可持续性”的校园建设。规划布局也发生了
从强调有序、功能分区模式变为重视多聚集和多中心生态化的校园变化。
伴随着知识经济和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改革的到来,深化社会改革引起了
高等教育观念的改革。首先,学校是从原来的“传授知识”的地方变成“教育、
研究和社区服务”的一个综合体,成为社会组织中心之一。其次,教育的方法是
从专业技能培训转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除此之外,学习的活动已经超越了校
园边界的约束,可以与社区建立伙伴关系,并享受与社会的不同部分的密切联系。
关键词 校园规划 特点 反思 展望
引言 1
2 项目概况 1
3 设计依据 1
4 设计理念 2
4.1 “以人为本”的总设计理念 2
4.2 凸显现代气息 2
4.3 生态性与可持续性相结合 2
5 建筑设计说明 2
5.1 平面布局 2
5.2 建筑设计 3
5.3 交通组织 3
5.4 绿化景观 3
5.5 立面设计 3
5.6 生态环保设计 4
5.7 无障碍设计 4
5.8 经济技术指标 4
6 结构设计说明 5
6.1 本工程采用的主要规范、规程5
6.2 自然条件 5
6.3 主要设计参数 5
结论 6
参考文献7
致谢 8
1 引言
学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校建筑是公共建筑中最常见的设计任务之
一。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为宿迁洋河高级中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二——教学与
行政综合楼,其目的是通过一个完整的建筑方案设计来检验学生所学过的基础理论和
专业知识,并且在设计过程中锻炼学生运用理论实践知识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工
程实际问题的水平,熟悉建筑方案设计的内容和程序,强化建筑设计及表达能力。
近些年来,我国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因此,大批学校建筑
应运而生,这就大大提高了相关人员对学校建筑设计的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
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学校建筑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建筑形式存在
于建筑行业。因此,一个好的学校建筑,不仅能代表一个时代的象征,更能代表着未
来的希望。为此,作为从事建筑行业的我们,有义务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为这个行
业而努力。
2 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宿迁市洋河高级中学新校区规划设计方案,项目地址位于宿迁市新区
发展大道东北侧,经十二路东南侧,经十一路西北侧,纬五路西南侧。项目占地 73423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38572 平方米。为三轨制、45 班规模的高级中学。项目为多层框
架结构。包含教学楼、行政楼、实验综合楼、科技综合楼、食堂体育馆、大报告厅、
学生宿舍及室外体育场地、校园绿化等设施。是一座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学校建筑。
3 设计依据
1 涂慧君.大学校园整体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张伶伶、孟浩. 场地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 严建伟,王笑寒. 生长中的大学校园规划[J],建筑学报,2005
4 王文卿.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5 张泽蕙、曹丹庭、张荔.中小学校建筑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
6 许美琪.中小学校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指导丛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7.7
7 张宗尧、李志民.建筑设计指导丛书--中小学建筑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 2000.6
8 张宗尧.中小学建筑实录集萃,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9
9 全国获奖教育建筑设计作品集编委会编,全国获奖教育建筑设计作品集,北京: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
10 罗伯特.鲍威尔.学校建筑-新一代校园,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10
11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12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4 设计理念
4.1 通过项目建设,提升新区行政教育办公形象及功能;
4.2 创造简洁、大方的现代中式风格建筑群,丰富地区城市空间形象。
4.3 与周边住宅区相协调,并配套部分公共服务设施、体育活动设施。在社区中起到
功能聚集的作用,形成有效的互动。
5 建筑设计说明
5.1 平面布局
平面布局,东侧规划为体育场地,西侧布置教学区建筑群。教学区包括教学楼、
实验综合楼、行政楼、图书馆大报告厅组成,同样采用半院落式围合空间的处理手法。
建筑群中部的南北向开敞广场是建筑群的中心轴。建筑群的主入口位于中心轴西南
侧,面向入口广场。行政楼位于中心轴西北侧,由连廊连至教学楼及实验综合楼,形
成四个半围合式院落。科研综合楼位于中心轴东南侧,包括辅助用房及风雨操场,并
与室外运动场地相结合。生活区位于中心轴东北侧尽端,由宿舍楼及食堂组成,食堂
及宿舍楼也形成对称布局,而宿舍楼也采用院落式围合布局,体现中式特色。
5.2 建筑设计
教学楼主体为 5 层,层高均为 3.9 米。每栋楼每层设置 3 间普通教室,共计 45
间普通教室,楼层西侧设置厕所及清洁室。行政办公楼主体 5 层,局部 2 层,作为校
史展示厅。实验楼为 5 层,培训综合楼为 6 层,图书馆为 2 层,层高均为 3.9 米,三
者巧妙相连。报告厅为挑高设计,层高 7.2 米,可容纳 400 名学生。女生宿舍楼为 5
层,分普通宿舍及套间两种,层高均为 3.9 米。男生宿舍楼为 6 层,层高均为 3.9 米。
食堂为 3 层,首层为学生超市,二三层为学生教师用餐,层高均为 3.9 米。科研综合
楼,辅助用房部分为两层,层高均为 3.9 米,科研中心为 6 层,层高均为 3.9 米,风
雨操场 1 层,层高 9 米。各建筑内的楼梯、出入口经设计计算,其疏散距离及宽度均
满足防火要求。建筑结构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为主,体育馆因内部空间需要,
考虑采用大跨度钢结构屋面。其他用房根据需要设计合理的柱网尺寸。
5.3 交通组织
充分考虑建筑物的主要朝向和入口位置,将基地的西南侧作为人行的主要入口,
与城市道路衔接,形成对外开放的城市广场,也提供面向市民的展示空间。大气磅礴、
中轴对称、景观桥联系是城市广场的主要特点和要素。音乐喷泉提供灵动性和情趣感,
是艺术文化内涵的体现。
5.4 绿化景观
积极利用东侧的滨河绿带,将水乡的理念引入场地的设计中,努力营造舒适、宜
人、自由、开放、完整、美观的景观空间,为提升地域的城市景观品质做出贡献。
滨河绿化作为基地室外活动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和活动类
型,人们可以沿河散步,可以静坐观赏,可以三五成群谈天说地,是室外活动放松之
地。
5.5 立面设计
建筑立面设计蕴含中式园林人文特色,立面采用现代中式风格,强调建筑与环
境的融合和共生。南方地区传统的坡屋顶能够较好的解决排水问题,热功能性也得到
良好的体现。平屋顶的使用显示了与当代环境的融合,体现现代感。建筑屋面采用传
统的坡屋顶建筑形式,同时搭配部分平屋面进行处理,丰富了第五立面,使建筑起伏
抑扬,形体变化丰富,配以大面积的富有变化的窗洞,形成极富韵律的外立面形象。
根据江南粉墙黛瓦的建筑色彩特点,屋面采用深灰色瓦,外墙为大面积的白色涂料,
局部采用深灰色涂料饰面,建筑形象极富中式建筑神韵。大面积玻璃窗搭配浅灰色格
栅,突出建筑的生态特色,展现现代教育建筑的人文特点。
5.6 生态环保设计
本方案注重生态环保方面的设计,总体布局及建筑单体的设计,都将绿色生态、
节能环保的概念融入到设计方案之中。校园内设置大量绿地,室外绿化向建筑内部空
间渗透;外墙设计垂直绿化,外挂的花池将建筑掩映于一片葱荣之中;连廊内的中庭
空间,底层设计花池形成绿岛。设计选用一些环保型可回收利用的材料作为建筑材料,
注重对光能、太阳能、雨水、风等自然资源的利用,采用一些减少能源消耗及环境污
染的技术措施,最终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设计把生态环保理念植入到日常学习生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jzx/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