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方案设计(附件)
毕业设计说明书中文毕业设计说明书中文青少年中心作为一个社会娱乐中心,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拓展和延伸,是青少年自身个性发展的有益补充。服务内容是教育与娱乐,这决定了活动中心作为一个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根本性质。中心提供青少年发展他们的身体,社会,情感,认知能力和经验成果,领导,享受,友谊,和识别的机会。本建筑方案设计的设计准则是:在满足设计规范的前提下,将充分利用所给空间,合理布局,尽最大可能的创造出不同一般的青少年活动中心空间,给人一种不同的视觉感受;在总体设计上注重环境设计,使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进行有机结合,单体空间做到以人为本,将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的原则有机结合起来的同时使各个不同的功能空间各具特色,让人感到新颖而不显得单调而缺乏趣味性,以此来创造出其应有的社会价值。关键词 有机结合,玻璃膜墙,空间设计目 录
1 引言 1
2 项目简介 1
2.1项目背景 1
2.2项目概况 2
3 设计依据 2
4 设计原则 2
5 设计构想 3
5.1 以多元与均好实现核心价值 3
5.2以最优化的取舍利用空间资源 3
5.3将文化脉络融于建筑 3
6 规划与建筑设计 3
6.1总平面布局 3
6.2交通组织4
6.3 功能布局 4
6.4造型设计 4
6.5内部空间设计 5
结论 6 致谢 7
参考文献8
1 引言
青少年活动中心属于公共娱乐建筑,但它主要从事的任务是教育性培训。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形势要求转变中心工作职能,建立服务型青少年活动中心成为时代主题。目前,青少年文化历史的教育,以及创新技能的培养等方面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了重视。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一个知识信息触手可及的时代让青少年随时随地都能够获得海量信息,学到本领。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出了校园的青少年越来越渴望一种“乐学”的方式,即在轻松、娱乐的体验中达到增长知识技能等目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建筑所起的作用也在起着变化,不仅仅是教育性培训场所,也体现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文化教育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目前,青少年文化历史的教育,以及创新技能的培养等方面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了重视。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一个知识信息触手可及的时代让青少年随时随地都能够获得海量信息,学到本领。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出了校园的青少年越来越渴望一种“乐学”的方式,即在轻松、娱乐的体验中达到增长知识技能等目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建筑所起的作用也在起着变化,不仅仅是教育性培训场所,也体现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文化教育背景和城市形象问题,是广大青少年相互沟通、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地方。
青少年活动中心发展至今在不断变化中也存在一些问题。2012年,国内某城市在其当地的中小学进行了一项有关课外活动情况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40.6%的受调查青少年认为,影响他们参加课外活动的一部分原因是“可利用的活动场所太少”在大型城市情况如此。那么中小型的城市或地区,则更不容乐观。剖析近年青少年活动场可利用力低的原因,反应了以下两方面问题:其一,满足功能条件的场地空间有限,无法容纳大量的青少年活动。那么青少年可利用的场地就相对少了。其二,活动空间充足,但是无法提供足量的活动机会。也就是说可体验的机会少,可利用的价值小。本课题就基于这些冲突和矛盾,试图寻找出一个充分利用场地面积,多样化设计,合理解决活动空间利用率价值低效问题的方法。
2 项目简介
2.1 项目背景
淮安在近年的经济发展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发展,老城区、郊区、乡村都在进行着积极的发展改建中以积极适应城市的高速发展,然而再娱乐教育方面市内只存在几个有限的少年宫而且因为建造过早无论是建筑功能方面、场地环境方面、空间利用率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缺陷,这已经成为限制城市综合性发展阻碍的一部分,因此建造一个具有现代化、多样性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迫切需求。
2.2 项目概况
本设计为淮安市清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建筑方案设计。项目用地位于淮安市清河区漕运西路以北,总用地面积约1.4公顷。用地南临里运河;北有青少年宫,西侧为周恩来童年读书处(国家级文保单位)。用地周围学校众多,拟建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将为该市提供功能齐全、设施优良、环境舒适的现代化青少年活动基地。
3 设计依据
A、毕业设计任务书。
B、《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年版)江苏省建设厅
C、《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T 41-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6年版)GB50016-2006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
4 设计原则
在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确保设计和工程质量。
充分合理的利用场地进行功能和流线的布局,相对独立的布置基地内的建筑,即主要活动空间、餐饮娱乐活动场所、辅助用房,并且基地内建筑整体风格统一,塑造活动中心的主体形象,创造一个良好的富有特色和标志性的建筑空间环境和基地内部整体的建筑景观环境。
重视当地的气候条件,在活动中心总平面布局中主体建筑倾斜西北角朝向,而且适时的布置大型的中庭景观,最大限度的利用建筑的大面宽小进深来增进自然通风和扩大采光面,改善建筑室内环境的舒适感。
合理的布置基地内部建筑的各项功能和内部流线。
通过基地中央的中心大景观带动基地四周的环境,基地内部建筑由中央面对里运河的通透大景观为主向四周发散,形成整体、统一的基地景观,充分表达建筑与环境共融的景观环境形象。
5 设计构想
5.1 以多元与服务实现核心价值
多样性的功能满足、多元化的环境设置、现代化的空间布置,服务性设施运用、达成在物质、精神等多方面的满足,实现本项目的核心目标价值。
5.2 已最优化的取舍利用空间资源
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资源的利用应当最优化。最优化利用资源,就是目标价值的最大化。这就要求在方案设计过程中以最优方式利用每一块土地,将自然资源的价值作为进行展览馆布局的重要因素,让最有价值的设施占据最有增值潜力的空间,以最优化利用资源为基础,最终实现娱乐、展览、教育方的三方有机结合最大化,使三者在最佳点上取得平衡。
5.3 将文化脉络融于建筑
建筑是有生命的,这生命来自于本地区历史文化背景,来自于周边坏境的有效利用有机结合,来自于周边商业建筑、公共建筑民用建筑的相互承托,来自于本身建筑说展现的精神,正是这四种基调构成了建筑构思的四种思考对象,对建筑的后期成型占有主导性成分,是文化,是地域,亦或是人性。把这些要素熟练运用这些品质,并和谐地成为整个城市空间形态的组成部分。
6 规划与建筑设计
6.1 总平面布局
本方案充分考虑到与周围建筑的呼应关系。首先,将主入口设在河北西路,与场地南侧的里运河成呼应关系,次入口设在北侧与少年宫淮安市小学相邻场相互呼应,从而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其次,在场地的西侧为周恩来童年读书处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相衬托,在主次入口预留广场,为的就是与青少年更为广泛的活动空间同时与北侧里运河风景形成延续呼应,引导人群流动,并在建筑四层在西北侧设屋顶花园,拥有良好的视线。第三,为与东侧商业街形成联系,在建筑东侧也设立了一个次入口用来运输和辅助出入口使用,第四,在主次入口皆有一个停车场地方便游客停车。第五,在建筑东北侧是一块活动运动场地位于普通教室后方既不影响整体环境也与室内空间有机结合。
6.2 交通组织
本
1 引言 1
2 项目简介 1
2.1项目背景 1
2.2项目概况 2
3 设计依据 2
4 设计原则 2
5 设计构想 3
5.1 以多元与均好实现核心价值 3
5.2以最优化的取舍利用空间资源 3
5.3将文化脉络融于建筑 3
6 规划与建筑设计 3
6.1总平面布局 3
6.2交通组织4
6.3 功能布局 4
6.4造型设计 4
6.5内部空间设计 5
结论 6 致谢 7
参考文献8
1 引言
青少年活动中心属于公共娱乐建筑,但它主要从事的任务是教育性培训。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形势要求转变中心工作职能,建立服务型青少年活动中心成为时代主题。目前,青少年文化历史的教育,以及创新技能的培养等方面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了重视。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一个知识信息触手可及的时代让青少年随时随地都能够获得海量信息,学到本领。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出了校园的青少年越来越渴望一种“乐学”的方式,即在轻松、娱乐的体验中达到增长知识技能等目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建筑所起的作用也在起着变化,不仅仅是教育性培训场所,也体现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文化教育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目前,青少年文化历史的教育,以及创新技能的培养等方面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了重视。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一个知识信息触手可及的时代让青少年随时随地都能够获得海量信息,学到本领。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出了校园的青少年越来越渴望一种“乐学”的方式,即在轻松、娱乐的体验中达到增长知识技能等目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建筑所起的作用也在起着变化,不仅仅是教育性培训场所,也体现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文化教育背景和城市形象问题,是广大青少年相互沟通、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地方。
青少年活动中心发展至今在不断变化中也存在一些问题。2012年,国内某城市在其当地的中小学进行了一项有关课外活动情况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40.6%的受调查青少年认为,影响他们参加课外活动的一部分原因是“可利用的活动场所太少”在大型城市情况如此。那么中小型的城市或地区,则更不容乐观。剖析近年青少年活动场可利用力低的原因,反应了以下两方面问题:其一,满足功能条件的场地空间有限,无法容纳大量的青少年活动。那么青少年可利用的场地就相对少了。其二,活动空间充足,但是无法提供足量的活动机会。也就是说可体验的机会少,可利用的价值小。本课题就基于这些冲突和矛盾,试图寻找出一个充分利用场地面积,多样化设计,合理解决活动空间利用率价值低效问题的方法。
2 项目简介
2.1 项目背景
淮安在近年的经济发展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发展,老城区、郊区、乡村都在进行着积极的发展改建中以积极适应城市的高速发展,然而再娱乐教育方面市内只存在几个有限的少年宫而且因为建造过早无论是建筑功能方面、场地环境方面、空间利用率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缺陷,这已经成为限制城市综合性发展阻碍的一部分,因此建造一个具有现代化、多样性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迫切需求。
2.2 项目概况
本设计为淮安市清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建筑方案设计。项目用地位于淮安市清河区漕运西路以北,总用地面积约1.4公顷。用地南临里运河;北有青少年宫,西侧为周恩来童年读书处(国家级文保单位)。用地周围学校众多,拟建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将为该市提供功能齐全、设施优良、环境舒适的现代化青少年活动基地。
3 设计依据
A、毕业设计任务书。
B、《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年版)江苏省建设厅
C、《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T 41-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6年版)GB50016-2006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
4 设计原则
在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确保设计和工程质量。
充分合理的利用场地进行功能和流线的布局,相对独立的布置基地内的建筑,即主要活动空间、餐饮娱乐活动场所、辅助用房,并且基地内建筑整体风格统一,塑造活动中心的主体形象,创造一个良好的富有特色和标志性的建筑空间环境和基地内部整体的建筑景观环境。
重视当地的气候条件,在活动中心总平面布局中主体建筑倾斜西北角朝向,而且适时的布置大型的中庭景观,最大限度的利用建筑的大面宽小进深来增进自然通风和扩大采光面,改善建筑室内环境的舒适感。
合理的布置基地内部建筑的各项功能和内部流线。
通过基地中央的中心大景观带动基地四周的环境,基地内部建筑由中央面对里运河的通透大景观为主向四周发散,形成整体、统一的基地景观,充分表达建筑与环境共融的景观环境形象。
5 设计构想
5.1 以多元与服务实现核心价值
多样性的功能满足、多元化的环境设置、现代化的空间布置,服务性设施运用、达成在物质、精神等多方面的满足,实现本项目的核心目标价值。
5.2 已最优化的取舍利用空间资源
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资源的利用应当最优化。最优化利用资源,就是目标价值的最大化。这就要求在方案设计过程中以最优方式利用每一块土地,将自然资源的价值作为进行展览馆布局的重要因素,让最有价值的设施占据最有增值潜力的空间,以最优化利用资源为基础,最终实现娱乐、展览、教育方的三方有机结合最大化,使三者在最佳点上取得平衡。
5.3 将文化脉络融于建筑
建筑是有生命的,这生命来自于本地区历史文化背景,来自于周边坏境的有效利用有机结合,来自于周边商业建筑、公共建筑民用建筑的相互承托,来自于本身建筑说展现的精神,正是这四种基调构成了建筑构思的四种思考对象,对建筑的后期成型占有主导性成分,是文化,是地域,亦或是人性。把这些要素熟练运用这些品质,并和谐地成为整个城市空间形态的组成部分。
6 规划与建筑设计
6.1 总平面布局
本方案充分考虑到与周围建筑的呼应关系。首先,将主入口设在河北西路,与场地南侧的里运河成呼应关系,次入口设在北侧与少年宫淮安市小学相邻场相互呼应,从而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其次,在场地的西侧为周恩来童年读书处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相衬托,在主次入口预留广场,为的就是与青少年更为广泛的活动空间同时与北侧里运河风景形成延续呼应,引导人群流动,并在建筑四层在西北侧设屋顶花园,拥有良好的视线。第三,为与东侧商业街形成联系,在建筑东侧也设立了一个次入口用来运输和辅助出入口使用,第四,在主次入口皆有一个停车场地方便游客停车。第五,在建筑东北侧是一块活动运动场地位于普通教室后方既不影响整体环境也与室内空间有机结合。
6.2 交通组织
本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jzx/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