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系系馆改建工程设计方案2(附件)

毕业设计说明书中文毕业设计说明书中文 设计的创造是以综合为手段,以创新为目标的高级的、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设计的教学是以认知为基础,以应用为目标的启发、诱导的知识传授途径。与其他科学不同,在建筑设计的教学中,教学空间作为学生最经常接触的一个环境,对学生设计知识的获取和设计逻辑的形成起到潜在但是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抽象的理论或是乏味的数字,还可以看到、摸到、感受到真实的设计。这种教学的空间和空间的教学之间的转换互动是建筑学学科特点所决定的,也是普通意义上的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取代的。正是通过这样一个课题把建筑的技术与艺术的双重属性体现在建筑系系馆的改扩建设计当中,从而有助于学生在对该建筑的认知过程中,建立较为科学的逻辑思维及形象思维。通过整体与各种细节的处理,让学生获得更多该建筑以外的启发。关键词 建筑系馆,改建设计,建筑形态,立面设计目 录
1 引言 1
2 选题 1
2.1选题背景 1
2.2选题目的 1
3 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3
3.1国内外对旧建筑更新建筑保护利用的研究 3
3.2 国外对建筑系馆设计的研究及发展趋势 3
3.2 国内对建筑系馆设计的研究及发展趋势 3
4 系馆实例 4
结论 5
致谢 6
参考文献 7
1 引言
改革开饭以来,建筑学科的意义日益增大,建筑设计类型增加,人们对于不同建筑空间设计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思路开阔,专业基础扎实的青年建筑师亟需被培养。建筑系馆作为建筑系学子的学习生活大本营,是其成长的要素之一。建筑系馆的空间设计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它会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体制的改进和使用者心理行为的变化而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需要不断的探讨更新。
我国在七八十年代营建的一批建筑,虽至今仍结构完好,具备基本使用功能,但因其历时性不长,缺乏文物价值;又在光洁明丽,富有个性,空间层次丰富的现代新建筑旁丧失了神采,显得缺乏吸引力,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对它们的改造和扩建,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能让它们继续精神十足地履行职能使命。
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进步、教育体制的改进和使用者心理行为的变化而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需要不断的探讨更新。
我国在七八十年代营建的一批建筑,虽至今仍结构完好,具备基本使用功能,但因其历时性不长,缺乏文物价值;又在光洁明丽,富有个性,空间层次丰富的现代新建筑旁丧失了神采,显得缺乏吸引力,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对它们的改造和扩建,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能让它们继续精神十足地履行职能使命。
2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2.1.1 选题目的
我国建筑教育的发展正处在与世界接轨的转折点,对建筑人才的要求更加全面化,建筑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产生了较大的转变。国内许多院校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原有的教学空间已不能适应新的需要。作为本次建筑改建设计任务的北京路校区建筑工程系系馆即是如此。系馆已有三十多年历史,初建时还渗用当时在国内算新潮先进的包豪斯设计理念,但时过境迁,部分绘图室和办公室空间狭窄拥挤,采光不利;教学互动和评图展览的空间缺乏;外部形象略显厚重呆板,缺乏建筑系馆应有的特色;入口标志性不强,和邻近的艺术学院相比甚至稍显逊色;内部空间缺乏张力,不能充分发挥建筑在学生成才中的非语言教化作用,也难以增加学生的归属感和创造力。建筑系系馆期待一个新的面貌。
2.1.2 选题意义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能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练习。毕业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较长时间和较大难度的课题研究与设计,总结深化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项目,使自己能够符合未来实际工作要求。同时可以查漏补缺,弥补自己在某些方面学习的不足。
3.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3.1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外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70年代起,从工业时代走向后工业时代,城市功能改变,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大量闲置厂房等成了第一批被改建的对象。国外重视旧建筑改
建设计并积累大量经验,政府也不遗余力对建筑改建保护项目给予扶持,如法国就是其中佼佼者,经典案例有:保留原火车站特色的奥赛博物馆设计、麦涅巧克力工厂的保护性改造、具有创意的弗雷斯诺艺术中心改造等。随着时间的发展,中国对旧建筑的保护性再利用愈加重视,出现了大量研究成果和优秀案例。如北京的798艺术区、嘉铭桐城会所项目,上海的八号桥改扩建项目,徐州的中国矿业大学锅炉房改建项目等。
3.2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战前后,现代主义风格深入影响中国,五十年代初诞生了一批非常优秀的本土现代建筑,同济大学建筑系突破“民族形式,社会主义内容”的制约,设计我国最早的典型的包豪斯风格的建筑——文远楼,它是信奉现代主义的结晶。改革开放以来,顺应现代主义之后对文化多样性、复杂性的追求,一批研究行建筑师在世界各地默默耕耘,将学校建筑人文内涵的探索及其表现提升到新的高度。如湖南大学建筑系新馆使用了立体派的手法以强化建筑系馆的形象特征,侄释崭新时空观。在立面的选材上运用水刷石,从色泽到质感皆与众不同,这是注重地方文化特色的结果。设计者联想到湘江的黄砂、麓山的红枫、长沙的红土,而棕黄色的水刷石可以把这切红上地的情感包含在内,恰如其分地反映出场所精神。2.2.3 高校便捷的路网,适度的人车分流。
在确保安全要求下,明确主要出入口,并对小学、中学、幼儿园、后勤进行分开的出入口设置,避免人流的交叉,人流与车流适当分离,这有利于加强校园的信息交换与流通。
4系馆实例
建筑系系馆的建造不泛许多优秀的范例,东南大学与同济大学的建筑系系馆的设计发人深思。
东南大学前工院是由普通教学楼改造成建筑系馆的。熟悉不同材料的特性并且利用这些特性将材料通过建造过程加以结合,并最终保持建造信息的可阅读性,是东南大学前工院改造的重要思想。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新建的系馆,具有明显时代特性。无论在空间的塑造上还是材料的应用上都是新兴的校园建筑。
东南大学与同济大学的系馆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点那就是时刻传递着建造的信息,作为建筑类学生的学习场所具有重要教学意义。
结 论
通过此次设计,使我对学校旧建筑改扩建和建筑系馆设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尊重原来的空间格局,充分利用原有建筑,并使其新的功能和建筑外观要求。
在此基础之上,细化建筑的功能,流线,空间,尺度等,让使用者受用,做到以人为本。校园的各个部分是相对独立却又相互联系的,要做到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给人以完整的感受。
此次设计是一个由概念到实际,由粗到细的过程,让我对旧建筑的改扩建手法、学校建筑的要求规范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致 谢
经过半年的忙碌和工作,本次毕业设计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本科生,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除了敬佩老师的专业水平外,她的因材施教和开放求实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其次要感谢我的同学对我无私的帮助,感谢自己生活在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jzx/56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