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致汽车总装车间质量缺陷系统的应用与优化【字数:15831】
摘 要在汽车制造企业中,最重要的就是车间的质量信息管理,它也是质量管理的第一线,是必须存在的。本文就是对观致汽车整车制造厂总装车间在线质量的质量缺陷系统的构架进行研究分析,总装车间的质量缺陷系统也可以称为制造过程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它是由操作数据存储ODS(Operational Data Store),报表系统以及缺陷信息操作系统INQA这三部分构成的。文中以观致汽车尾灯的表面质量缺陷问题为例,从尾灯质量缺陷的产生,质量缺陷的信息记录,到最后质量缺陷问题的解决,对质量缺陷系统的实际应用进行具体分析,通过自己实际使用、员工反馈以及厂内使用现状,分析它的优劣情况,也提出了自己的的优化建议。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3
第2章 质量缺陷系统的构架及应用 4
2.1观致公司质量缺陷系统的构架 4
2.2观致汽车总装车间制造过程质量缺陷管理现状 6
2.3 质量缺陷系统在总装车间在线质量的应用以汽车尾灯为例 7
2.3.1 质量缺陷的发现 8
2.3.2质量缺陷信息的收集 9
2.3.3质量缺陷的报表汇总 12
2.3.4质量缺陷的产生分析 13
2.3.5质量缺陷的解决 15
第3章 质量缺陷系统的优劣分析 19
第4章 优化改进方案 23
第5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26
5.1全文总结 26
5.2全文展望 26
5.3工作遇到的问题与解决 26
参考文献 27
致谢 28
第1章 绪论
在现在这个高要求的时代,对于汽车,是有着更高的质量要求、质量保证的,对于一个汽车整车制造企业,最最基本的也就是保证质量,而质量管理能力的好坏,影响着是否能在残酷恶劣的市场中具有核心竞争力,所以一个优秀的汽车制造企业,肯定会投入巨大精力去建立一个完善且具有实际使用意义的的汽车质量管理体系,不仅能够提升市场竞争力,还可以保证自己生产的产品质量,有效的采集生产全过程中的质量检测数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实现对产品质量的监控以及追溯[1],让自己的产品符合现在市场的高标准,从基础上取得优势,赢得市场。观致汽车整车制造厂就建立了一套符合自己车间实际生产的制造过程质量信息管理系统,我们称之为质量缺陷系统。
1.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汽车的安全隐患对于驾乘人员是非常重要的,关乎性命。因此,顾客在购买汽车的时候,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安全性。而近几年来,各大汽车制造企业由于质量问题,不断采取了“汽车召回”的措施。所谓的“汽车召回”是指汽车制造企业对可能导致用户人身、财产造成危害的汽车,在保证相关管理部门和消费者充分知情权的同时,采取措施的召回行为。但对于现今的国内汽车企业来说,还存在着三个困难:一是没有办法确定召回质量问题车辆的使用群体;二是现在国内的汽车生制造厂没有对应的经济基础;三也是其中最大的问题,国内汽车制造厂在汽车制造过程中,没办法对零部件的使用以及现场的装配情况进行信息查询,没有依据。也就是说,在召回汽车的时候,没有具体的相关信息,也就没有相应的技术条件来支持工作。
前两个困难倒是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客户信息系统以及制度来解决。但是第三个困难,对每一个汽车制造厂来说,在考虑消费者利和自身利益两方面的要求下,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就是能否准确确定召回车辆批次范围,通过缩小范围,来减损止损。而汽车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主要有这两个:一个是设计上的原因,在汽车开发设计过程中对于安全性没有充分考虑[2];二是在制造过程中的原因,比如装配不到位等造成的一些安全隐患。分析这两点可以看到,第一个原因往往是发生在某一个车型,也可以是在某一个时间段中生产的某一个车型存在整体性的问题。在确定召回车辆范围时,这是比较简单方便的。但第二个原因,在制造过程出现的错误,如果没有详细的的状态记录,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会很难判断缺陷的发生过程,更无法确定缺陷车辆的批次范围,所以一旦发生问题就会无据可依。因此,作为汽车制造厂来说,建立一套完善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车辆制造过程信息管理系统是非常必要的,做到自己工厂生产的每一辆车都是一个属于自身的一个移动数据库,而这些信息都会记录在自身的车辆识别代号中以及制造厂的数据库。
我国的汽车行业起步较晚,但结合行业发展需求,充分借鉴国外的汽车行业质量管理经验,在制造执行系统MES系统中的质量管理模块的基础上,开发了符合自己企业车间实际生产的质量缺陷系统,也可以说是车间内的制造过程质量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质量缺陷系统的建立,达成了对汽车制造过程中的质量信息的数字化管理,规范了过程制造质量控制流程,并为管理部门对于质量问题的解决及质量缺陷的整改提供了大量数据依据;同时也为工艺部门提供了缺陷数据依据;提高了工艺部门改造工艺流程的效率,并且将整个汽车制造厂各车间信息系统整合起来;达成了厂内的信息资源共享[3];更是提高了汽车制造企业信息化、数字化的管理水平[4],也为未来的发展构建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通过作者的实习经历,对观致汽车总装车间在线质量的质量缺陷系统的实际使用的研究分析,了解汽车在总装车间从零件到整车的制造过程质量,以汽车尾灯为例,系统的实际使用,分析缺陷的产生、发现、系统如何记录缺陷信息和返修信息、缺陷问题的最终解决。最后结合使用情况对此系统进行优劣分析,提出自己的优化建议。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首先开展关于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1983年feigenbaum讨论了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SPC)技术与自动化数据采集的连接问题, 使这种自动的质量信息反馈可以改善产品质量等级。J.W.Drewery 研究了基于SPC技术的计算机辅助质量控制技术。Nichols 分析了传统质量系统在小批量制造环境中的局限性,于1987年指出质量信息的反馈时间是影响质量控制的致命弱点。Graham指出在JIT(准时化生产)环境下,检验与其他制造功能的通讯连接是影响质量系统的有效性的关键,快速的质量信息反馈是提高质量水平的重要手段。1985 年,Uirich Rembold等人首先在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技术与系统》一书中提出了质量控制的系统观以及计算机支持的质量系统的概念。1987年,Tuttle总结了计算机辅助质量系统(Computer Aided Quality System,CAQ)的递阶结构和功能[5]。CAQ系统运用计算机实现质量数据采集、分析、处理、传递的自动化,实现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管理的自动化[6]。一些国际知名的大型企业如美国麦道飞机公司、福特汽车公司、DEC公司、德国弗利德里希哈芬公司(MTO)均由运行CM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7]。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3
第2章 质量缺陷系统的构架及应用 4
2.1观致公司质量缺陷系统的构架 4
2.2观致汽车总装车间制造过程质量缺陷管理现状 6
2.3 质量缺陷系统在总装车间在线质量的应用以汽车尾灯为例 7
2.3.1 质量缺陷的发现 8
2.3.2质量缺陷信息的收集 9
2.3.3质量缺陷的报表汇总 12
2.3.4质量缺陷的产生分析 13
2.3.5质量缺陷的解决 15
第3章 质量缺陷系统的优劣分析 19
第4章 优化改进方案 23
第5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26
5.1全文总结 26
5.2全文展望 26
5.3工作遇到的问题与解决 26
参考文献 27
致谢 28
第1章 绪论
在现在这个高要求的时代,对于汽车,是有着更高的质量要求、质量保证的,对于一个汽车整车制造企业,最最基本的也就是保证质量,而质量管理能力的好坏,影响着是否能在残酷恶劣的市场中具有核心竞争力,所以一个优秀的汽车制造企业,肯定会投入巨大精力去建立一个完善且具有实际使用意义的的汽车质量管理体系,不仅能够提升市场竞争力,还可以保证自己生产的产品质量,有效的采集生产全过程中的质量检测数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实现对产品质量的监控以及追溯[1],让自己的产品符合现在市场的高标准,从基础上取得优势,赢得市场。观致汽车整车制造厂就建立了一套符合自己车间实际生产的制造过程质量信息管理系统,我们称之为质量缺陷系统。
1.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汽车的安全隐患对于驾乘人员是非常重要的,关乎性命。因此,顾客在购买汽车的时候,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安全性。而近几年来,各大汽车制造企业由于质量问题,不断采取了“汽车召回”的措施。所谓的“汽车召回”是指汽车制造企业对可能导致用户人身、财产造成危害的汽车,在保证相关管理部门和消费者充分知情权的同时,采取措施的召回行为。但对于现今的国内汽车企业来说,还存在着三个困难:一是没有办法确定召回质量问题车辆的使用群体;二是现在国内的汽车生制造厂没有对应的经济基础;三也是其中最大的问题,国内汽车制造厂在汽车制造过程中,没办法对零部件的使用以及现场的装配情况进行信息查询,没有依据。也就是说,在召回汽车的时候,没有具体的相关信息,也就没有相应的技术条件来支持工作。
前两个困难倒是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客户信息系统以及制度来解决。但是第三个困难,对每一个汽车制造厂来说,在考虑消费者利和自身利益两方面的要求下,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就是能否准确确定召回车辆批次范围,通过缩小范围,来减损止损。而汽车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主要有这两个:一个是设计上的原因,在汽车开发设计过程中对于安全性没有充分考虑[2];二是在制造过程中的原因,比如装配不到位等造成的一些安全隐患。分析这两点可以看到,第一个原因往往是发生在某一个车型,也可以是在某一个时间段中生产的某一个车型存在整体性的问题。在确定召回车辆范围时,这是比较简单方便的。但第二个原因,在制造过程出现的错误,如果没有详细的的状态记录,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会很难判断缺陷的发生过程,更无法确定缺陷车辆的批次范围,所以一旦发生问题就会无据可依。因此,作为汽车制造厂来说,建立一套完善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车辆制造过程信息管理系统是非常必要的,做到自己工厂生产的每一辆车都是一个属于自身的一个移动数据库,而这些信息都会记录在自身的车辆识别代号中以及制造厂的数据库。
我国的汽车行业起步较晚,但结合行业发展需求,充分借鉴国外的汽车行业质量管理经验,在制造执行系统MES系统中的质量管理模块的基础上,开发了符合自己企业车间实际生产的质量缺陷系统,也可以说是车间内的制造过程质量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质量缺陷系统的建立,达成了对汽车制造过程中的质量信息的数字化管理,规范了过程制造质量控制流程,并为管理部门对于质量问题的解决及质量缺陷的整改提供了大量数据依据;同时也为工艺部门提供了缺陷数据依据;提高了工艺部门改造工艺流程的效率,并且将整个汽车制造厂各车间信息系统整合起来;达成了厂内的信息资源共享[3];更是提高了汽车制造企业信息化、数字化的管理水平[4],也为未来的发展构建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通过作者的实习经历,对观致汽车总装车间在线质量的质量缺陷系统的实际使用的研究分析,了解汽车在总装车间从零件到整车的制造过程质量,以汽车尾灯为例,系统的实际使用,分析缺陷的产生、发现、系统如何记录缺陷信息和返修信息、缺陷问题的最终解决。最后结合使用情况对此系统进行优劣分析,提出自己的优化建议。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首先开展关于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1983年feigenbaum讨论了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SPC)技术与自动化数据采集的连接问题, 使这种自动的质量信息反馈可以改善产品质量等级。J.W.Drewery 研究了基于SPC技术的计算机辅助质量控制技术。Nichols 分析了传统质量系统在小批量制造环境中的局限性,于1987年指出质量信息的反馈时间是影响质量控制的致命弱点。Graham指出在JIT(准时化生产)环境下,检验与其他制造功能的通讯连接是影响质量系统的有效性的关键,快速的质量信息反馈是提高质量水平的重要手段。1985 年,Uirich Rembold等人首先在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技术与系统》一书中提出了质量控制的系统观以及计算机支持的质量系统的概念。1987年,Tuttle总结了计算机辅助质量系统(Computer Aided Quality System,CAQ)的递阶结构和功能[5]。CAQ系统运用计算机实现质量数据采集、分析、处理、传递的自动化,实现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管理的自动化[6]。一些国际知名的大型企业如美国麦道飞机公司、福特汽车公司、DEC公司、德国弗利德里希哈芬公司(MTO)均由运行CM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7]。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qcgc/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