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d液体吸收法的汽车尾气净化装置的研究设计【字数:14463】

摘 要汽车尾气排放占大气污染的很大比重,因此汽车尾气的控制与净化意义重大。而汽车尾气排放的主要控制方式有燃烧控制和三元催化转化装置,三元催化装置作为尾气净化的重要关口,要求净化装置具有良好的催化转化性能,从而实现对排放污染气体的快速转化。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成分比较复杂,汽车尾气净化效率的快慢,跟尾气净化装置密切相关。本文针对汽车尾气净化装置,首先介绍了采用NHD液体吸收尾气的可行性。然后调研了相关技术要求的基础上,设计了由壳体、导气管、喷淋网等零部件组成的尾气净化装置。考虑到NHD液体的流动性,液体吸收气体的特性,采用尾气通过导管导入NHD液体中,液面上加装喷淋网来吸收逸出液面的有害气体,从而达到喷射对流,以此实现尾气的高效净化。此外,根据净化器排气管温度统计,设计了双弯曲形状的净化器连接排气管,使净化器的使用和更换更加方便,同时增加了NHD液体净化装置安装的便利性。
目录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1.1汽车尾气的排放 1
1.1.2汽车尾气的治理 2
1.2研究现状 4
1.2.1尾气排放现状 4
1.2.2尾气净化装置研究现状 5
1.3研究内容和意义 5
1.3.1研究内容 5
1.3.2研究意义 5
2.汽车尾气的净化方法 7
2.1汽车尾气的净化 7
2.2催化剂材料净化法 7
2.2.1贵金属催化剂 8
2.2.2稀土催化剂 8
2.3载体净化法 8
2.3.1蜂窝陶瓷载体 8
2.3.2金属载体 9
2.3.3活性氧化铝载体 9
2.4 NHD溶液净化法 9
2.4.1NHD溶液简介 9
2.4.2 NHD溶液的应用 10
2.4.3 NHD净化尾气的特点 10
3.净化装置的设计 12
3.1装置结构及工作要求 12
3.1.1装置结构 12
3.1.2工作要求 1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1.3技术要求 12
3.2装置工作原理 13
3.3装置各零部件的设计 14
3.3.1壳体的设计 14
3.3.2排气管的设计 15
3.4装置主要参数的计算 17
3.4.1装置净质量的计算 17
3.4.2装置容积的计算 17
3.5小结 18
4.总结 19
参考文献 20
致谢 21
1.引言
1.1研究背景
1.1.1汽车尾气的排放
汽车尾气排放导致的污染物严重的影响了我们日常生活和生活环境。汽车排放的废气对PM2.5有很大规模的影响,自从2017年6月开始,我国机动车的保有量在迅速的增长中,到现在我国机动车的保有量仅仅排在美国后面位列于全球第二。
我们国家在这个方面上通过全方面定制政策、通过一些公共活动鼓励人们支持新能源车辆和建立交通快速要道来压制住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1)通过调动汽车的购买与外出要求,大多城市的部分路段对于机动车采用取单双号的通行规定。(2)用供给补助的方式鼓励市民能够有资金购买新能源车辆(3)我国开始建立快速通道,有一些盈利类型机构有效的抓住市场需求采用App与交通工具相结合,为出行提供更多便利,在此同时也更有效率的减少了私家车的购买与单独出行[1]。
还有人工智能共享单车让小型汽车的短途出行量减少54%。通过我国政府与社会机构采取的措施,大幅度的减少了机动车的出行率与增长效率,不过仍有大约3亿机动车上道路行驶,而且会越来越多,汽车排放尾气污染问题依然存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现阶段各市政府部门以及社会上的购买及使用净化设备如洒水车等,通过这些手段来治理每天的排气污染问题。其实排放的问题在我国有很明显的差异化,但在国家排放标准出台后,我国的排放治理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
其实空气质量的影响是多样性的,它的优劣程度很大意义上影响着城市甚至国家的综合实力,它可以直接的影响到人民健康和国家安全。空气污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偏向于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也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所谓城市化的发展必然也离不开建筑的密集建造,但密集的建筑带来的必然是排气污染的扩散艰难,而汽车的排气污染随着汽车的普及也会越来越严重,这些问题集中起来使得排气污染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最主要来源。
在国家对柴油车实行交通限制的同时,国家对汽油和柴油的供应标准也进行了改善和提高,从原来的国四标准升到国五的标准,近两年来也更新了国六的标准,全面要求每个城市供应国六标准的汽油与柴油,更新汽车用油标准的措施从汽油和柴油辛烷值和硫含量上进行大幅度用量降低,实现了运用改变汽车燃油质量的方法降低尾气污染的排放。 表1.1我国汽车尾气排放占比
按排放标准分类车辆
车辆数占比(%)
排污总量占比
CO排量占比
HC排量占比
NOx排量占比
国I
0.55
0.49
2.47
0.18
0.52
国II
6.65
8.64
2.19
0.15
0.80
国III
14.13
15.77
1.63
0.08
0.49
国IV
20.36
22.72
1.24
0.05
0.29
国V
58.31
52.37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qcgc/44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