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杆模板的数控加工

连杆模板的数控加工[20200123182948]
【摘要】
本毕业综合实践设计是以连杆模板的数控加工为课题进行的。连杆在现在工业上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以连杆模板的数控加工为例,一方面展示数控技术的优势,另一方面解析零件数控加工的全过程,再现加工细节。该产品是用LY12材料制成的,经过电脑绘图与编程,数控铣床的加工,后处理得到的。
本设计主要从此零件的结构及工艺分析入手,对机床的选择、夹具的选择、加工工序的划分、每道加工工序的选刀、走刀路径、切削参数、余量选择及加工过程中的注意点进行分析。参考技术资料、咨询相关技术人员及深入研究制订出了一套完整的加工方案,加工出符合各项要求的零件。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数控机床,车削加工工艺,工艺分析,尺寸公差
引言 1
一、图纸的分析及工艺处理 2
(一)工艺分析 2
(二)选择机床 2
(三)确定装夹方案 3
(四)定位基准的选择及原则 4
(五)确定加工顺序 5
(六)确定走刀路线 6
(七)刀具的选择 7
(八)切削用量的选择 7
二、零件的程序编制、输入、模拟 7
(一)零件的UG NX绘图。 7
(二)UG CAM模拟加工。 8
(三)导出程序 9
三、零件的实际加工 12
(一)零件加工 12
(二)后处理 12
总结 13
参考文献 14
谢辞 15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制造业开始了根本性变革,各工业发达国家投入巨资,对现代制造技术进行研究开发,提出了全新的制造模式,从而产生数控技术。数控技术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测量技术、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技术,是现代机床装备的灵魂和核心,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期间一个重要的综合型实验教学环节,是一份总结性的大作业。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本专业的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拓宽和深化学生的知识;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设计构思和创新思维,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规范和方法,准确使用技术资料、国家标准等手册、图册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数据处理,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调查研究,面向实际,面向生产,向工人和技术人员学习的基本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通过两年多来对数控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一段时间的实习,在一定程度上积累相关验和方法,可以设计出一般性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和程序的生成以及数控机床的运用,利用这次毕业设计的机会可以更好的锻炼自己的才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并解决遗留下来的问题,弥补知识缺陷,这样就达到了自己预期设定的目标。
本课题结合数控专业培养目标,是生产实际应用中中等复杂的盘类零件,其结构由外圆弧面、内圆弧面、台阶、通孔、沟槽、凸台、内螺纹等以不同的方式组成。此类零件用于数控铣削加工工艺分析与编程,难易程度适中,符合毕业设计大纲要求,能使数控技业学生得到较充分的锻炼。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毕业设计说明书是高等院校毕业生提交的一篇论文,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标志性作业,是对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和检阅,是在教师指导下所取得的实际成果的文字记录,也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长我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一份综合答卷。
因为是初次设计,所以其中难免会有疏漏和错误,恳请老师帮助指正。
一、图纸的分析及工艺处理
(一)工艺分析
画零件CAD图,分析图纸。如图1-1
图1-1 连杆模板零件图
从结构形状、尺寸和技术要求、定位基准及毛坯等方面对零件图进行工艺分析。该零件的加工表面由平面、圆弧和2个Ф10的孔组成。尺寸标注完整,几何条件充分;零件全部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为Ra1.6。2个Ф10孔与地面有垂直度度要求,四个表面与地面有垂直度要求。零件材料为LY12,切屑加工性能较好,便于加工。
(二)选择机床
1. 该零件结构形状简单,精度要求较高。零件表面可采用粗铣,精铣两个阶段完成,2个Ф10孔采取钻、铰的方法加工。由于零件结构形状简单,可选用CH3650卧式加工中心。系统为FANUC系统。如图1-2
图1-2 CH3650加工中心
2. 数控铣床加工的工艺特点
数控铣床加工与普通车床加工在许多方面遵循的原则是一致的。但数控车床加工自动化程度高,控制功能强,设备费用高,因此也就相应形成了数控车床加工工艺的自身特点。
3. 数控铣削床加工工艺内容
1) 选择并确定适合在数控铣床上加工的零件并确定工序内容
2) 分析被加工零件图纸的数控加工工艺,明确加工内容与技术要求
3) 确定零件加工方案,制定数控加工工艺路线,如划分工序、安排加工顺序等
4) 设计数控铣削加工工序,制定定位装夹方案,划分工步,规划走刀路线,选择刀具,确定切屑用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等
5) 数控铣削加工专用技术文件的编写
(三)确定装夹方案
数控加工的特点对夹具提出了两个基本要求:一是保证夹具的坐标方向与机床的坐标方向相对固定;二是要能协调零件与机床坐标系的尺寸。除此之外,重点考虑以下几点:
1. 单件小批量生产时,优先选用组合夹具、可调夹具和其他通用夹具,以缩短生产准备时间和节省生产费用。
2. 成批生产时才考虑采用专用夹具,并力求结构简单。
3. 零件的装卸要快速、方便、可靠,以缩短机床的停顿时间。
4. 夹具上各零部件应不妨碍机床对零件各表面的加工,即夹具要敞开,其定位、夹紧机构元件不能影响加工中的走刀(如产生碰撞等)。为提高数控加工的效率,批量较大的零件加工可以采用多工位、气动或液压夹具。
由于零件结构形状简单,加工六个面时,可采用划线赵正的方法定位,用机用平口钳装夹。在数控铣床上用底面积相邻两侧面定位,压板压紧即可。如图1-3。
(a) (b)
图1-3 (a)平口钳(b)划线尺
(四)定位基准的选择及原则
选择工件的定位基准,实际上确定工件的定位基面。根据选定的基面加工与否,又将定位基准分为粗基准和精基准。在起始工序中,只能选择未经加工的毛坯表面作定位基准,这种基准称为粗基准。用加工过的表面作定位基准,则称为精基准。
1.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1)基准重合原则 直接选择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为定位基准,称为基准重合原则。采用基准重合原则可以避免由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定位误差(基准不重合误差 )。
(2)基准统一原则 同一零件的多道工序尽可能选择同一个定位基准,称为基准统一原则。这样既可保证各加工表面问的相互位置精度,避免或减少困基准转换而引起的误差,而且简化了夹具的设计与制造工作,降低了成本,缩短了生产准备周期。
(3)自为基准原则 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要求余量小而均匀,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称为自为基准原则。
(4)互为基准原则 为使各加工表面之间具有较高的位置精度,或为使加工表面具有均匀的加工余量,可采取两个加工表面互为基准反复加工的方法,称为互为基准原则。
(5)便于装夹原则 所选精基准应能保证工件定位准确稳定,装夹方便可靠,夹具结构简单适用,操作方便灵活。同时,定位基准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以承受较大的切削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mjsk/221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