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器轴的加工

目录
引言 1
一、数控车床发展史 2
二、图纸图样的工艺分析 3
(一)毛坯的选择 3
(二)零件图的分析 3
(三)制定工艺路线 4
(四)加工设备的选用 4
三、刀具的选择 5
四、编制数控车床加工工艺 7
(一)零件粗加工 7
(二)零件精加工 9
(三)工艺卡片 9
五、编制程序 11
总结 16
谢辞 17
参考文献 18
引言
时间终将逝去,三年的大学生活也即将拉下帷幕,为了夯实大学三年的知识,毕业综合设计是最好的途径。在校期间,我们学习了许多专业课程:零件的二轴数控编程与加工、零件的三轴数控编程与加工、三坐标测量技术与应用以及AUTO CAD、NX CAD绘图软件,这次的毕业综合设计能够紧密的它们联系起来,从来达到一个巩固知识的目标。
本文选取的是编码器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的加工过程进行分析,确定加工内容以及工艺路线确保此零件能够正确的投入到日常生活中使用。
毕业综合设计的完成正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因为大学三年的知识全部运用起来,所以才会顺利完成这个产品的加工。
一、数控车床发展史
数控机床最早诞生于美国。1948年,美国帕森斯公司在研制加工直升机叶片轮廓检查用样板的机床时,提出了数控机床的设想,后受美国空军委托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于1952年试制了世界上第一台三坐标数控立式铣床,其数控系统采用电子管。1960年开始,德国、日本、中国等都陆续地开发、生产及使用数控机床,中国于1968年由北京第一机床厂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1974年微处理器直接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于数控机床,进一步促进了数控机床的普及应用和飞速发展。
由于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一直在不断更新,到目前为止已经历过以下几代变化:
第一代数控(1952~1959年):采用电子管构成的硬件数控系统;
第二代数控(1959~1965年):采用晶体管电路为主的硬件数控系统;
第三代数控(1965年开始):采用小、中规模集成电路的硬件数控系统;
第四代数控(1970年开始):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小型通用电子计算机数控系统;
第五代数控(1974年开始):采用微型计算机控制的数控系统;
第六代数控(1990年开始):采用工控PC机的通用CNC系统。
前三代为第一阶段,数控系统主要是由硬件联结构成,称为硬件数控;后三代称为计算机数控,其功能主要由软件完成。
近20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兴起和不断成熟,对数控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数控技术主要朝以下方向发展:
向高速度、高精度方向发展
向柔性化、功能集成化方向
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向高可靠性方向发展
向网络化方向发展
向标准化方向发展
向驱动并联化方向发展
二、图纸图样的工艺分析
(一)毛坯的选择
根据零件图样可知该零件为一个轴类零件,材料为45钢。根据零件图可知该零件的最大直径Ф38mm,而最终长度则为87mm。根据这些尺寸可以确定,这个零件的毛坯可以选择直径为Ф45mm长度为150mm的棒料。

图1-1 零件图
(二)零件图的分析
该零件主要由内螺纹、键槽、端面、沟槽、外圆、倒角特征组成,尺寸标注完整。零件材料为45钢,加工性能比较好。注:(Ф28.5的内孔上方的键槽则不需要加工。)
加工难点:Ф15的圆柱度、Ф25的圆柱度、外圆Ф38的圆柱度都比较难与保证精度,Ф38外圆的右边0.018的跳动度也有一定的难度,这样就要求程序的简洁性。该零件编码器轴主要加工内容见表2-1。
表2-1 加工内容
内容
要求
备注

Ф38
外圆直径为Ф38


Ф25h6
外圆直径为


Ф28.6
外圆直径为


Ф30
外圆直径为


M8-6H
内孔长25,内螺纹长20


退刀槽2X0.5
槽深0.5,高度为2


退刀槽3X0.5
槽宽3,深度为0.5


总长
87



(三)制定工艺路线
(1)备料:直径为40的45#钢棒料,长为150;
(2)车右端:三爪卡盘夹毛坯左端,车零件端面至光出;车Ф30js6外圆,单边留
0.2MM;车Ф38,单边留0.2MM。
(3)车外沟槽车:2X0.5,Ф38右边留0.2MM
打中心孔:预钻Ф15H7至Ф14.6,并在Ф30的左面留3X0.5空到槽工
车左端:粗车Ф25H6的外圆,车长45留单边余量0.2MM;车2X0.5,
Ф38左面留余量0.2MM
掉头装夹:软爪卡Ф30的外圆,车至Ф38,车150左端面至光出。
车左端:软抓卡Ф38外圆,车Ф25H6达到图纸尺寸
精车:精车Ф38端面使Ф38达到图纸尺寸、Ф30js6达到图纸尺寸:
车Ф15H7内孔达到尺寸以及Ф28.6。
(9)车铣螺纹:M8-6H
(四)加工设备的选用
选用的是苏州纽威的NL504SA机床作为加工设备,此机床卧式斜床身,矩形贴塑导轨,刚性高,无爬行。FANUC Oi-mate数控系统及AC纵横向伺服系统,进给可靠。高性能大功率变频主电机,扭矩大,切削能力强。高刚性主轴箱设计及进口主轴轴承,适合重切削加工。八工位液压刀架,端齿盘定位,精度高,自动就近换刀。尾架采用芯轴式顶尖结构,液压锁紧,刚性高。后置排屑器,减少占地面积.机床的性能指标和外形如表2-2所示。
表2-2 机床指标
主要技术参数
主轴最高转速(rpm)
3000


通孔/拉孔直径(mm)
56


刀位置数
8


数控系统
FANUC:oi-mate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mjsk/177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