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图书馆微服务需求分析以某地区高校为例
在微环境下,图书馆微服务已成为图书馆服务研究热点。利用问卷调查与文献阅读、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大学生用户的图书馆微服务需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大学生对于图书馆微服务利用率未达显著,主要是利用微信、微博等微平台进行图书馆馆藏检索、图书借阅和自习室的预约等。其次,用户对于微服务的需求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基本服务需求,包括查询、借阅和信息推送等图书馆传统服务;二是个性化服务需求,包括个人订阅信息服务、数据库检索等内容。最后根据分析结果,针对图书馆微服务提出合理的改进策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2
一、图书馆微服务的研究综述和微平台使用现状 2
(一)图书馆微服务研究综述 2
(二)高校图书馆微服务平台使用现状 2
二、研究设计 3
三、调查数据与分析 3
(一)高校图书馆微服务使用的基本情况 3
(二)大学生用户对图书馆微服务的需求分析 4
1.基本功能服务需求分析 4
(1)信息推送服务需求 4
(2)查询服务需求 6
(3)借阅服务需求 6
2.个性化功能服务需求分析 7
(三)个人特征对微服务需求的影响 8
四、基于大学生图书馆微服务需求的服务策略 8
(一)加强微平台的应用 8
(二)丰富微服务资源 9
(三)组建专门的微服务人员 9
(四)微服务技术扩展 10
五、结语 10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附录 12
表1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 3
表2信息推送服务形式 6
图1使用图书馆微服务的原因 4
图2微服务平台推送服务的需求 4
图3公告通知的微服务需求 5
图4微阅读服务内容需求 5
图5推送信息服务的内容载体形式 6
图6查询服务需求 6
图7借阅服务需求 7
图8微平台提供知识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服务需求 7
图9微平台提供其他服务需求 8
大学生图书馆微服务需求分析
——以南京地区高校为例
引言
引言:随着互联网环境逐渐成熟、社交网络等移动服务的发展,图书馆服务已经进入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微服务时代。用微传播媒介,以短小精悍为特征的内容及形式的服务渐渐被大学生们所接受[1]。“微内容”是由网络易用性研究人员Jakob Nielsen提出的,他用这个词来描述网页上显示的超小文字段(micro content),如抬头、标题、关键字等。国内外学者纷纷对此进行分析研究,学者Cmswiki[2]和A.Leene[3]将之表述为最小的内容数据,形式微小、结构化、可定位、不可再分的信息碎片。国内对于微内容的研究最早是喻国明教授[4]。图书馆微服务主要是将微内容按照一定的结构、规则组织起来,形成有意义的信息结构,产生个性化的微知识资源,以碎片化地方式进行传播[5]。
一、图书馆微服务的研究综述和微平台使用现状
(一)图书馆微服务研究综述
在网络环境不断发展和读者需求的变化作用下,图书馆服务也跟着提出了新的服务模式,微服务就是其中一种。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以场馆服务为重心,而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读者已经不能满足于图书馆的服务,再者手机、平板等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率也越来越高,所以图书馆服务也向数字化、移动化和个性化发展。随着微信、微博等微平台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利用其方便、快捷的功能和庞大用户基础展开各种新的服务研究。
近年来,专家学者对于图书馆微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服务,微知识的基础理论、用户需求的特点、 环境的构建、服务模式、存在问题及技术提升等方面。赵发珍[6]、黎明[7]、侯瑞芳[8]等学者提出了图书馆微服务是以读者为中心,借助新媒体平台,展现图书馆特有的文献资源服务优势,为读者提供的内容及形式,灵活、细微化、个体化、差异化的全方位信息服务。使图书馆服务更加契合读者的阅读习惯,更好的与传统图书馆服务结合。图书馆微服务注重的是对碎片化、即时信息的收集、梳理和发布,以线上服务模式,使得读者满意度呈现最大化。勒艳华[9]、刘丽萍[10]、赵雅馨[11]等学者分析了图书馆微服务用户的需求特点,主要是用户需求具有信息多元化、多层化及全球化;时间上零散化和内容上碎片化;信息传播及时,接收方式移动化;服务过程强调互动性等特点。郭文丽[12]等学者对微服务环境进行探究,提出微信息生态环境是由人、微内容和微信息技术构成的,包括微型、数字、虚拟化的服务内容层、智能、个性、及时互动性的服务支持层和物理、虚拟和网络等接口的服务表现层。对于服务方式的探究,综合胡永强[13]、宋志博[14]、詹自强[15]、桑琰云[16]、费庶[17]等人对图书馆微知识服务的研究观点来看,图书馆的微服务主要集中在微阅读、参考咨询、信息推送、导读等服务。高兵[18]等学者的研究表明,图书馆微服务中存在认识不足、信息不能保存、内容单调、范围有限服务深度不足及用户信息安全等问题。杨艳妮[19]、白明凤[20]、林丽[21]等学者提出针对提升图书馆微服务质量的策略。优化其服务策略有明确定位、加强微应用平台的利用、资源的编辑和推广、以用户为中心和服务团队的培训等内容。在提升微服务技术方面,侯志江[22]将问答式网站扩展到微服务中,构建微知识库。郭文丽[23]利用 Android 客户端技术构建图书馆“微服务”系统的主要设计思路与关键模块的实现。翟晓娟[24][25]运用面向服务的分析方法构建图书馆编目模型,设计具有松散耦合、独立自治等特性的编目微服务,及运用SOA分析方法架构采访微服务模型。
(二)高校图书馆微服务平台使用现状
高校图书馆微服务主要是利用微信、微博新媒体平台开展的,实现信息服务、自我宣传、互动学习等功能。现在图书馆开展微服务使用最多的平台是微信和微博。在叶佩珍[26]的调查结果中显示有159个高校图书馆开通微信服务公众号共175个 。杨丽[27]针对新浪微博中高校图书馆进行检索,有210个有效注册用户。从以上微平台的使用情况看,高校图书馆大多都已经开展了微服务,只是服务内容形式不够全面,本研究就是从大学生用户需求出发,对高校图书馆的微服务提出符合大学生个性的服务内容和形式。
二、研究设计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2
一、图书馆微服务的研究综述和微平台使用现状 2
(一)图书馆微服务研究综述 2
(二)高校图书馆微服务平台使用现状 2
二、研究设计 3
三、调查数据与分析 3
(一)高校图书馆微服务使用的基本情况 3
(二)大学生用户对图书馆微服务的需求分析 4
1.基本功能服务需求分析 4
(1)信息推送服务需求 4
(2)查询服务需求 6
(3)借阅服务需求 6
2.个性化功能服务需求分析 7
(三)个人特征对微服务需求的影响 8
四、基于大学生图书馆微服务需求的服务策略 8
(一)加强微平台的应用 8
(二)丰富微服务资源 9
(三)组建专门的微服务人员 9
(四)微服务技术扩展 10
五、结语 10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附录 12
表1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 3
表2信息推送服务形式 6
图1使用图书馆微服务的原因 4
图2微服务平台推送服务的需求 4
图3公告通知的微服务需求 5
图4微阅读服务内容需求 5
图5推送信息服务的内容载体形式 6
图6查询服务需求 6
图7借阅服务需求 7
图8微平台提供知识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服务需求 7
图9微平台提供其他服务需求 8
大学生图书馆微服务需求分析
——以南京地区高校为例
引言
引言:随着互联网环境逐渐成熟、社交网络等移动服务的发展,图书馆服务已经进入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微服务时代。用微传播媒介,以短小精悍为特征的内容及形式的服务渐渐被大学生们所接受[1]。“微内容”是由网络易用性研究人员Jakob Nielsen提出的,他用这个词来描述网页上显示的超小文字段(micro content),如抬头、标题、关键字等。国内外学者纷纷对此进行分析研究,学者Cmswiki[2]和A.Leene[3]将之表述为最小的内容数据,形式微小、结构化、可定位、不可再分的信息碎片。国内对于微内容的研究最早是喻国明教授[4]。图书馆微服务主要是将微内容按照一定的结构、规则组织起来,形成有意义的信息结构,产生个性化的微知识资源,以碎片化地方式进行传播[5]。
一、图书馆微服务的研究综述和微平台使用现状
(一)图书馆微服务研究综述
在网络环境不断发展和读者需求的变化作用下,图书馆服务也跟着提出了新的服务模式,微服务就是其中一种。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以场馆服务为重心,而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读者已经不能满足于图书馆的服务,再者手机、平板等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率也越来越高,所以图书馆服务也向数字化、移动化和个性化发展。随着微信、微博等微平台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利用其方便、快捷的功能和庞大用户基础展开各种新的服务研究。
近年来,专家学者对于图书馆微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服务,微知识的基础理论、用户需求的特点、 环境的构建、服务模式、存在问题及技术提升等方面。赵发珍[6]、黎明[7]、侯瑞芳[8]等学者提出了图书馆微服务是以读者为中心,借助新媒体平台,展现图书馆特有的文献资源服务优势,为读者提供的内容及形式,灵活、细微化、个体化、差异化的全方位信息服务。使图书馆服务更加契合读者的阅读习惯,更好的与传统图书馆服务结合。图书馆微服务注重的是对碎片化、即时信息的收集、梳理和发布,以线上服务模式,使得读者满意度呈现最大化。勒艳华[9]、刘丽萍[10]、赵雅馨[11]等学者分析了图书馆微服务用户的需求特点,主要是用户需求具有信息多元化、多层化及全球化;时间上零散化和内容上碎片化;信息传播及时,接收方式移动化;服务过程强调互动性等特点。郭文丽[12]等学者对微服务环境进行探究,提出微信息生态环境是由人、微内容和微信息技术构成的,包括微型、数字、虚拟化的服务内容层、智能、个性、及时互动性的服务支持层和物理、虚拟和网络等接口的服务表现层。对于服务方式的探究,综合胡永强[13]、宋志博[14]、詹自强[15]、桑琰云[16]、费庶[17]等人对图书馆微知识服务的研究观点来看,图书馆的微服务主要集中在微阅读、参考咨询、信息推送、导读等服务。高兵[18]等学者的研究表明,图书馆微服务中存在认识不足、信息不能保存、内容单调、范围有限服务深度不足及用户信息安全等问题。杨艳妮[19]、白明凤[20]、林丽[21]等学者提出针对提升图书馆微服务质量的策略。优化其服务策略有明确定位、加强微应用平台的利用、资源的编辑和推广、以用户为中心和服务团队的培训等内容。在提升微服务技术方面,侯志江[22]将问答式网站扩展到微服务中,构建微知识库。郭文丽[23]利用 Android 客户端技术构建图书馆“微服务”系统的主要设计思路与关键模块的实现。翟晓娟[24][25]运用面向服务的分析方法构建图书馆编目模型,设计具有松散耦合、独立自治等特性的编目微服务,及运用SOA分析方法架构采访微服务模型。
(二)高校图书馆微服务平台使用现状
高校图书馆微服务主要是利用微信、微博新媒体平台开展的,实现信息服务、自我宣传、互动学习等功能。现在图书馆开展微服务使用最多的平台是微信和微博。在叶佩珍[26]的调查结果中显示有159个高校图书馆开通微信服务公众号共175个 。杨丽[27]针对新浪微博中高校图书馆进行检索,有210个有效注册用户。从以上微平台的使用情况看,高校图书馆大多都已经开展了微服务,只是服务内容形式不够全面,本研究就是从大学生用户需求出发,对高校图书馆的微服务提出符合大学生个性的服务内容和形式。
二、研究设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xxaq/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