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微信平台开发与应用研究

摘 要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移动终端逐渐成为互联网入口的主力军。2011年1月微信诞生以来,由原来的“通讯App”,到今天已经涵盖社会生活、日常消费的方方面面,进化成了一种蕴含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驱动力的“现象产品”。这其中不得不归功于微信平台的推出,其API接口一经开放,引领了WebApp概念的升级,使得HTML5流行开来,掀起了IT界新潮流,积极响应“互联网+”计划,给个人、企业和组织提供了业务服务与用户管理能力的全新服务平台。论文通过文献研究及访谈法研究微信平台开发与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技术层面上讨论微信平台的开发,以及对编辑模式和开发者模式介绍,微信平台的实现方法与途径以及在开发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和注意事项,深入探讨如何才能解决微信平台运维的问题,运用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思想结合微信平台开发与设计的特点,开发游戈青年户外微信平台。研究发现,微信平台的推出需要像ERP实施一样,需要企业全员参与,需要有强大的执行力和专业能力作为支撑,这样,微信平台才能留住用户。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研究现状 1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2
1.3.1 研究目标 2
1.3.2 研究内容 2
第2章 中小企业微信平台应用及发展现状 4
2.1 微信及其相关概念 4
2.2发展历程 4
2.3微信平台的特点 6
2.3.1微信公众号分类 6
2.3.2平台特点 7
2.3.3微信平台与其他同类平台对比分析 7
2.4微信平台的应用 8
2.4.1应用类型及现状 8
2.4.2应用存在的问题 9
第3章 中小企业微信平台开发及发展现状 11
3.1微信平台开发模式介绍 11
3.1.1模式介绍 11
3.1.2两种模式对比 11
3.2实现方法及途径 12
3.2.1开发原则 12
3.2.2开发流程 13
3.3微信开发维护注意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项 16
3.3.1客户管理 16
3.3.2排版要求 16
3.3.3记录微信带单变化 17
第4章 游戈青年户外微信平台开发与应用实例 18
4.1需求分析 18
4.1.1企业介绍 18
4.1.2项目概述 18
4.1.3可行性分析 19
4.1.4功能分析 19
4.1.5业务流程图 20
4.2微信平台设计 20
4.2.1项目管理甘特图 20
4.2.2菜单设计 21
4.2.3微官网架构图 22
4.2.4数据流程图 22
4.2.5 ER图及数据字典 24
4.2.6模块设计 25
4.3平台测试 27
4.3.1黑盒测试 27
4.3.2稳定性测试 28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29
参考文献 30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智能机的普及,互联网入口由PC渠道逐渐转化为智能终端。由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到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49亿,这一年内共计共增网民数量达到3117万,其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达到85.8%,手机端即时通信的使用保持稳步增长趋势,使用率为91.2%。其中,腾讯一家独大,QQ与微信领跑市场,2014年Q3财报显示,微信月活跃用户达4.86亿,总量仅次于QQ,增长速度比QQ快。
2011年1月微信诞生以来,由原来的“通讯App”,到今天已经涵盖社会生活、日常消费的方方面面,进化成了一种蕴含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驱动力的“现象产品”。这其中不得不归功于微信平台的推出,其API接口一经开放,引领了WebApp概念的升级,使得HTML5流行开来,掀起了IT界新潮流,积极响应“互联网+”计划,给个人、企业和组织提供了业务服务与用户管理能力的全新服务平台。
研究社交商务下网络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因素的意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就理论意义而言:在对社交商务、电子商务信任概念理解的基础之上,创新性的提出了“网络口碑、社交好友推荐”两个因素也是影响社交商务网络消费者信任的因素,完善并丰富了网络消费者信任影响因素模型。
就现实意义而言:社交化电子商务是传统电子商务的一种衍生模式,本文以社交商务为背景,从网络消费者的角度进行分析,分类研究了影响网络消费者信任的因素,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假设,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提升网络消费者信任的策略,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现状
从早期的MSN、QICQ开始,国内外对即时通讯工具的研究已经较多。
陈硕(2003)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即时通讯工具的现状与问题;贾宁(2007)深入分析即时通讯广告的未来;马良(2012)通过对“动机——行为”理论的研究,构建了社交通讯软件用户使用动机与使用行为之间的关系模型。李勇(2014)通过对微信多元价值的分析,探讨了微信现有及未来可能开创的盈利模式。王千(2014)提出维护多方利益平衡发展,打造一个多方合作共赢的平台生态圈。阚子毅(2014)通过对微信信息传播特点的分析,提出利用微信平台进行有偿精细化内容推送。王千(2014)阐述微信若要持续高效运营,需要处理好平台上多边群体的关系,维护多方利益,打造合作共赢的平台生态圈。黎翠霞(2014)通过对微信平台缴费场景人机互融的设计方法,对现有缴费方式、竞争产品和微信缴费场景的可行性做深入剖析,研究使用场景、目标用户、用户需求、设计突破点和用户使用意愿的评价做了详细的说明,实现了用户目标与商业目标。徐爱珍(2014)通过微信平台的功能和特点完善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实时、交互获取,推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转变和创新。郭兴(2014)结合“湿世界”理论,基于国内私家财产保险公司微信平台的实践经验,提出公共平台设计方案,方案围绕设计理念、设计条件,重点突出社交营销模式、承保客户服务模式、理赔服务模式三方面进行具体设计。强调用户消费习惯的培养,用户数据安全性分析、新型社交软件的冲击三个方面并提出应对措施。
微信作为近来异军突起的一款即时通讯工具,历史较短,而微信平台又比微信诞生更晚,综上所述,存在以下现状:论文主要从传播学、营销学的角度分析微信的传播特点及以及从心理学及社会学分析了对人和社会的影响。缺乏从研发技术角度阐述微信平台的开发及应用现状。研究的方法比较单一,主要采用描述性的文本分析法,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结论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xxaq/77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