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研究生科学数据共享现状研究
摘要: 在科技创新和发展过程中,高等院校中的科学研究工作中产生的科学数据的数量和作用是不容小觑的,这些科学数据的保存和共享问题就成为影响科技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以高等院校中研究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高等院校中现有的科学数据共享情况入手,调查部分高校研究生对于科研工作中产生的科学数据的使用情况,并分析高校对于科学数据共享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得出调研结论以及对科学共享体系建设的建议。关键字:科学数据;共享;高校科研;数据管理University graduate in science data sharing research statusStudent majoring i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Zhang LeiTutor HE LinAbstract:I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number and function of scientific data to produc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pre eminent, save these scientific data sharing and problems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mainly in the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n the graduate group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literature method,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from the available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scientific data sharing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research university students to use some scientific data produced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scientific data sharing, thus draws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and sharing system construction proposal for science. “十一五”期间,我国高校新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41个;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项;全面参与国家16个重大专项研究任务,承担了50%以上的“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5年来高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数量占总数的65%[1]。科学研究在高等院校发展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在高校的科学研究过程中产生的科学数据也是具有很高的价值。而对这些科学数据进行合理处理、整合以及共享,才能体现这些科学数据的最大价值。现在在高校中,现在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科学数据数据库来对高校科研工作中产生的科学数据进行合理的整合,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者对科学数据的保存方法也参次不齐。这种存储、共享机制无异于降低了科学研究工作中产生的科学数据的利用率和价值。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本调研旨在为了更准确的了解研究高校中科学数据的共享现状,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对部分研究生进行基本情况调查,进而通过了解到的现状对科学数据共享体系进行更为深层次的分析,并探讨和研究针对现在高等院校科学数据共享机制的现状和缺点,最终通过数据结果对科学数据共享体系提出建议。二、科学数据的共享现状(一)国内对科学数据共享的研究现状在国家对科学数据共享的层面上,我国处于体系建设的中期阶段。对于高校的科学数据共享的层面上来看,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内高校系统内目前都未对科学数据的保存和共享制定相关的条例和规定。现在高校中对于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的主体还不够明确,所以导致即使科学数据和科学文献是属于高校机构科研总体的成果。但是,大部分科研数据仍处于各个科研人员或课题组中,无法实现良好的组织、共享和再利用[3]。国内对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的试点项目也早已开始,CALIS机构知识库项目是“CALIS三期机构知识库建设及推广”项目成果,它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重庆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以及厦门大学图书馆五个示范馆联合建设,并于2010年启动。北京大学机构知识库收集的文献类型包括期刊论文、会议论文、书籍、计划或蓝图、数据集和图片等,开始出现数据库和数据集,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数据。厦门大学机构知识库收集的目标文献类型有学术著作、期刊论文、工作文稿、会议论文、科研数据资料等,但目前限于人力、财力等诸多限制,以期刊论文、会议论文等易收集的数字资源为主。CALIS三期设立了科学数据管理预研项目,已着手开展高校科学数据管理相关问题研究[4]。国内科学数据共享体系的建设正进入高速发展的轨道,我国对于这方面的建设也有一定的基础,在未来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中,一方面要保证平台的正确走向,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建设的质量。(二)国外对科学数据共享的研究现状在国外高校科学数据共享机制的建立中,一般采取两种模式:一种是研究机构将日常研究工作中得到的数据建成结构化的数据集合,供大众共享。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图书馆建立的国家虚拟天文台(NVO)将积累的全球基于地面和空间望远镜的天文数据建成数据集合,使天文学研究者能够发现和分析这些数据[5]。另一种是数据管理平台或中心与政府、科研机构、高校等部门合作,鼓励其研究人员将数据文件上传到数据平台或数据中心加以共享。如美国国家地理数据中心与研究人员紧密合作,建立文件和可靠数据集,并与政府机构、非赢利机构、高校积极开展合作项目,鼓励数据交换[6]。在国外高校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上,其研究成果也已经达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主要原因是高校对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的重要性认知和政策比较积极。例如:康奈尔大学研究数据管理服务小组成立于2010年,发布了《满足基金会的数据政策:研究数据管理服务小组蓝皮书》,总结了数据管理计划中的元素,提出一种虚拟组织结构,构建校内各机构组织之间的合作[7]。此外,2011年5月爱丁堡大学也制定了“研究数据管理政策”作为对科研质量的承诺。新的研究计划自采纳之日起必须包括数据管理计划或协议,大学提供培训、建议、指导和模板,并为数据资产的存储、备份、登记、托管、保留和获取提供配套机制和服务[8]。在高校对于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支持的基础上,也是国外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取得成功的一大原因。由此可以看出,国外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已经非常成熟了。一方面是因为国外对于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重要性有较高的理解,所以开展科学数据共享研究等方面的工作时间较早;另一方面,国外较成熟的科研环境也是国外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发展较好的一大原因。对于国外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我国在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发面要吸取他们成功的经验,努力推动我国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三、研究方法依据研究对象的特点,本文主要釆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一)文献调查法文献调查法是指查阅、收集所要研究对象的相关文献,并且进行鉴别和整理,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究,形成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认识,从而了解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研究方法。针对本调研报告,调研过程查阅了CNKI数据库内关于“国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建设”、“科学数据共享”、“高校中的科学研究”等文献50余篇。(二)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指以书面表达的形式,围绕研究目的而设计的一系列相关问题,被调查者作出相应的回答,然后对问卷的答案进行回收和整理并且作出分析,从而获取相关信息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1.调研内容本调研的主要内容是围绕高校中科学数据共享的基本情况和一些科学数据共享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做一些调查研究。其中选取的目标人群主要集中在研究生,他们在各自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中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回答也能充分的反应科学数据共享过程中的问题与现状。然后通过对研究生群体对于科学数据的处理和共享现状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整合处理、统计分析,由这些数据来反映当今高校中科学研究工作过程中科学数据的共享问题,最后对高校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2.问卷的设计在此次问卷的设计之前,我先了解到了我国高校中科学数据共享的大体情况,再针对性的设计一些对于高校科学数据共享有探索价值的问题。首先,问卷的题目设置有三种类型,单选题、多选题和主观题。其中单选题数目达到了8道,多选题的题目数量也是8道,最后主观题方面,考虑到受访者不愿过多的填写主观题的原因,所以只设置了一道比较具有调查意义的主观题。对于题目的设置,本调研主要考虑到受访者的调查意愿,最终认为将题目数量定为17道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数量。其次,在内容方面。这份调查问卷主要涵盖了四大方面的问题。它们分别是受访者的基本信息、实验室科学数据产生的基本情况、实验室科学数据保存的基本情况以及科研人员对科学数据共享的意愿和建议。具体来看,受访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实验室身份以及未来工作走向等三个问题;实验室科学数据的产生情况的内容包括科学数据的主要来源、产生频率、数据格式、科学数据的标准以及科学数据所有权的问题;再其次,实验室科学数据保存的基本情况包括数据丢失情况、数据保存的重要性、现有的保存方式、实验所能提供对于数据维护的功能等几个问题;最后,科研人员对科学数据共享的意愿和建议方面,主要探讨的是科研人员对于科学数据共享的意愿和对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期望和建议等方面。3.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在接下类的问卷发放过程中,由于人力物力的局限性,其所涉及到的主要高校5所,它们分别是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成都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以及四川大学。目标人群主要各个高校的研究生群体,其中含少量的博士后和科研导师。发放的主要方式是电子邮件。除此之外,还包括部分纸质问卷。本次问卷共发放近300份,最终通过整理统计得到有效问卷187份,能大体得到本次调查的有效结果。最后,整个问卷的发放和回收过程持续20余天。(三)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是指在范围、规模、程度、速度等数量关系上,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分析,认识事物之间的互相关系,进而揭示其变化规律、发展趋势,以期达到对事物正确的解释、预测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本调研通过对问卷得出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并利用spss等统计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处理分析,找出规律,并透过图表中的数据来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研究的目的。四、结果统计在本次调研过程中,针对187名科研人员的调查问卷的统计汇总,得到了调查结果:(一)被调查科研人员的基本信息在187份有效问卷中,受访人员中男性占比42.8%,女性占比为57.2%。他们在实验室的身份也有所不同,其中研究生占绝对多数,分布情况见图1。图1受访人员身份统计在此之外,在这些受访者中,再提及对未来工作走向时,他们中4%的科研人员会选择从事个人研究;20.3%会选择放弃目前的研究工作,选择其他工作;但其余的大部分受访者选择继续从事相关性的科学研究。(二)科学数据的作用科学研究过程中产生的科学数据主要有科研支撑、数据共享和科学普及等三大方面的作用,在此次调查结果中,也大概了解了一下在科研人员心目中科学数据的作用分布情况(图二),调查结果显示,科学数据在整个科学研究中比较重要的作用基本可以归纳为这三个方面,它们的比重占了总数量的80%以上,说明当前的科学研究环境下科学数据的作用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图2 科学数据的作用(三)科学数据的所有者对于科学研究过程中产生的科学数据的所有权也是一个比较具有讨论意义的问题。在对本次调查中的187份调查问卷的统计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科研人员认为科学数据应该为研究者自己或公共所有(图3),这个结果从一方面反应出了科研人员对于科学数据共享的意愿,意愿的分布情况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部分人员是归研究者所有,相对其略少人员认为其更应该归公共所有,反应出科研人员对科研数据还是具有较保守的心态。同时,随着观点的变化,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员认为这些科学数据应该归公共所有,反应出这一部分人员还是有较强的科学数据共享意愿的,也为科学数据共享的建设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改变那些认为科学数据应该归个人所有的人员观念也是科学数据共享体系建设的一个难点。图3 科学数据的所有者(四)科研人员对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的意见汇总 通过整理观察其他的统计结果,我还发现高校中科学数据共享中还存在以下几个特点。1.高校科学研究数据来源途径广在对高校科学研究人员的调查过程中,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国内高校科学研究由于不同学科领域对于数据来源方式的不同,导致国内高校科研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科学数据来源方式五花八门。下面是本次调研发现的高校科学数据来源的主要方式和分布(图4)。图4 科学数据的来源分布从图表来看,高校科研数据最主要的来源是实验室采集和购买或同行提供的方式,此外,社会调查和网络采集也是比较重要的来源方式,反应出高校科研工作中科学数据的来源还是较为丰富的,同时也是高校科学数据共享体系建设中数据整合的一个挑战。2.高校科学研究数据产生速度快,数量多在了解到我国拥有强大的科研集团基础上,本调研也基本了解了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科学数据的产生频率(图5)。图5 研究人员科学数据的产生频率众多科研人员反应出我国高校科学研究中数据量的庞大。不仅如此科学数据产生的高频率还预示着我国未来科学数据数量的增长量。随着众多的人员和高速的频率的带动,我国科学数据的容量必将大大提高。这些数据不仅从一方面告诉我们我国科学数据数量的庞大,预示我国科学的极速发展:而且也为我国高校科学数据共享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反应出我国建设高校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对我国科学研究发展的重要性,也反应出我们对于科学数据整合的紧迫性。3.高校科学研究数据格式各种各样当前我国高校科研过程中产生的科学数据除开来源广和总量大的两个特点,还存在另一个比较重要的特性,也是科学数据共享的一大难题。不同学科产生的科学数据来源不同,来源不同也意味着这些科学数据的格式也可能千差万别。本调研充分选取了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来了解他们科学数据的格式种类。具体分布情况见图6。图6 科学数据的格式分布从统计的结果来看,科学数据的格式的确多种多样,其分布也参次不齐。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本调研的局限性,其中可能有未包含其他科学数据的种类格式,因为可能我国高校科学研究过程中产生的科学数据种类是极其丰富的。4.没有统一的标准来约定科学数据的基本格式目前,虽然我国高校科研工作产生的数据有统一的国家标准,但是不同学校、不同学科对产生的科学数据仍然具有不一样的保存标准,这也给科学数据共享带来了一定的麻烦。针对这一点,本调研也涉及到了解实验室中科学数据保存的基本情况,见图7:图7 科学数据保存的标准使用分布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使用国家标准来保存科学数据的科研人员占比为30%,也就是70%的科学数据采用其他的不统一的标准来保存,另一方面这也导致了我国科研环境下科学数据的不统一性。5.科研人员的对科学数据共享体系的疑惑较大 在本次调研过程中,79.1的科研人员表示愿意共享自己的科研数据;但仍有20.8%的科研人员不愿意共享自己的科研数据。在对科学数据的共享方式和信任的机构调查来说,科研人员更注重保护自己科学数据的所有权和安全性。所以,本调研还了解到了科研人员能够接受的科学数据的共享方式(图8)和科研人员比较信任的科学机构(图9)。图8 科研人员更愿意接受科学数据的共享方式分布图9 科研人员信任的科学机构分布因此,从以上两个图片来看,科研人员一方面比较看重科学数据的所有权,另一方面也相信权威的科学数据管理机构来保证他们科学数据的安全性。五、结论及建议通过调研的结果来看,我国高校中科学数据共享的现状混乱,这方面并没有一个权威的机构或学校能够提供一个统一的科学数据管理平台,但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中国科学院启动了中国科学数据网格示范项目。这是中科院“十一五”数据应用环境建设与服务项目科学数据库建设子项目中的项目,目标是基于丰富的科学数据资源、海量存储环境和计算资源,利用网格技术,整合物理上分布的科学数据资源,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可靠、易用的数据服务平台,加速科学研究进程,推动我国科研水平的提升[10]。尽管如此,我国高校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仍在起步阶段,本文在调研的过程中还发现很多值得我国高校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注意的问题。(一)研究结论1.科学数据的来源广,数量多,全面汇总难度大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其拥有的高校数量也很庞大,而对于高校中科学研究工作中产生的科学数据更是不计其数。在统计结果中,由于学科的属性不同,工作的分工不同,高校科学研究中产生的科学数据的主要来源包括实验室采集、实地观测、社会调查、网络采集、建模和模拟、购买和同行提供以及其他一些途径。统计结果上显示,41.7%的受访者的数据来源于实验室采集,43.9%的受访者的数据来源于购买或同行提供;此外比例较大的还有社会调查和网络采集。可见,当下科学数据的来源方式多种多样。其次,在本次调研所研究的另一项工作中,也充分调研了科研人员科学数据的产生频率,他们科学数据的产生频率在每天、每周、每月和每季度不等。其中大多数受访者产生科学数据的频率在每季度。占所有受访者的36.9%。可以说,一份新的科学数据产生的频率是很快的。在我国高校中科研人员数量多的基础上,我国高校中科学数据的新增量也是极大的。正是一方面因为科学数据的来源广,而且数量大,所以对于我国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功能的考验也是很大的。这时就需要一份比较能够全面覆盖我国科学研究体系的数据共享平台,也给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提出一个挑战。2.科学数据的格式多,对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要求高对于科学数据的格式,通过本调研发现,其产生数据的格式种类包括非数字化文本/文档、手写笔记/草图、印刷品/图片、底片/幻灯片、录音/音频、数字文件/数据库、CD/DVD/光盘/磁带、生物有机/无机样品或样本以及数字基因格式。其中,科学数据格式较多的有非数字文本/文档、数字文件/数据库以及生物有机/无机样本,受访者中27.3%、37.4%以及25.1%的科研人员会产生以上三种格式的科学数据。在此看来,我国科研环境中产生的科学数据格式比较复杂,其分布也大体不同,这时,如何建立起一个比较能够反映当前科学数据权重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就尤为重要,而这些特点也为科学数据共享提出了另一项挑战。3.没有统一的科学数据标准,数据处理量大目前科研环境中存在的比较科学的标准有实验室自定标准、校级标准、学科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等5大标准。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科研人员使用的标准也不同,其中更广为使用的标准为实验室自定标准和国家标准,使用他们的科研人员分别占受访者的30.5%、31.6%。这个现象的存在未科学数据共享制造了不小的障碍,要成功的实现科学数据共享任务,必须要对这些不同标准的格式的科学数据进行整理,这无疑增加了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维护和使用的工作量。4.部分科研人员不愿意共享科研成果,不信任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在本次调研中,79.1%表示愿意接受将自己科学数据进行共享合作,但仍有20.8%的受访者表示不太愿意共享自己的科学数据。在另一项意愿调研中,83.4%的受访者表示更希望自己能够拥有自己科学数据的知识产权;另有41.7%的受访者更注重在科学数据共享过程中隐藏参与研究内容人员的机密信息。本调研还涉及到科研人员信任的实体机构调查,其中86.6%和57.2%更愿意信任学科数据库和其他研究中心或大学。高校科研人员对现有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还是不够信任,部分科研人员担心自己得到的科研成果被窃取盗用。所以对高校科研人员的观念改变和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推广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总的来说,我国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正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国内也有很多高校意识到科学数据共享的重要性,并展开相应的研究。(二)对策建议本文通过对部分高校研究生的问卷调查以及部分文献调研,现就对我国高校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提出几点观点:1.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于推动高校间科学研究的数据共享问题,其基本保障是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相关法律制度是实现科学数据共享的基本保障。一方面,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是对科学数据共享行为的一种约束;另一方面也是更大程度上的保障高校间科学数据共享的发展。2.权威机构发布统一的科学数据标准 在本次调研过程中,我发现高校科学研究过程中产生的科学数据的标准也普遍不同。如果就将这些数据放在共享平台上肯定会出现数据难以理解的情况。在此基础上,为了增加科学数据的利用率以及合理性,就需要一个比较权威的机构发布一些科学数据的存储标准。各个高校科研工作中产生的科学数据通过这个标准统一存储在高校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上,不仅有效的规范了科学数据的形式,也是科学数据共享行为更为方便。3.高校之间加强沟通协作,共同商议共赢的建设方案高校中的科学数据共享是介于国家千所高校科学研究工作之间的,它是涉及一个多机构、多个领域的合作项目。本调研从学校科学研究数据的管理模式的资料以及部分高校科研工作者的问卷调查中了解到,科学数据的特点是数据来源广、数量庞大、格式混杂等特点。正是因为科学数据存在这样的特点,各个高校科学研究中产生的数据也千差万别,这个时候就需要高校之间做好沟通交流工作,在此基础上研究总结出较为合理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推动国家科学研究的进步。4.改变部分研究人员不愿意共享数据的思维部分科研人员不愿意将自己的科研数据放在科学共享平台上,一方面是由于科研人员对科学数据共享体系的不信任,另一方面也是科研人员不愿意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公布于众。在国外,科学数据共享体系已经达到很发达的水平。不仅仅是因为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比我国早,更是国外科研人员更愿意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数据与大家共享。所以对于我国科学数据共享的发展,还离不开对科研人员的观点培养,创造出一个共赢的科研环境。对于我国科学数据共享的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参考文献:[1] 教育部.高等学校"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EB/OL].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578/201203/xxgk_133135.html,2015-1-14.[2] 张先恩.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J].科学中国人,2010(3):11.[3] 谢春枝,燕今伟.国内外高校科学数据管理和机制建设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6):15[4] 钱鹏.高校科学数据管理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2:65.[5] US National Virtual Observatory. What is the NVO.[EB/OL]. http://www.us-vo.org/what.cfm.,2015-3-24[6] National Geophysical Data Center.About NGDC.[EB/OL]. http://www.ngdc.noaa.gov/ngdcinfo/aboutngdc.html, 2015-3-24.[7] Cornell University.The research data management service group[EB/OL]. https://confluence.cornell.edu/display/rdmsgweb/About,2015-3-24[8]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Research data management policy[EB/OL]. http:/www.ed.ac.uk/schoolsdepartments/information-services/about/policies-and-regulations/research-data-policy, 2015-3-24.[9] 苏力. 数量与质量——中国研究生教育的问题和回应[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22-132.[10] 张晶.科技部拟继续推动科技计划数据汇交[J].科学数据通讯,2010(5):16.附录:关于实验室科学数据共享情况的调查问卷同学,你好:你的性别:_________①男 ②女你在实验室中的角色:_________①教员 ②首席研究员 ③博士后 ④研究生你对自己未来事业走向:_________人研究 ②参与相关性工作 ③放弃目前研究,找其他工作实验室中,你收集的科学数据的主要来源是(多选):_________①实验室采集 ②实地观测 ③社会调查 ④网络采集 ⑤建模或模拟 ⑥购买或同行提供 ⑦其他你所做项目的科学数据产生的频率:_________每日 ②每周 ③每月 ④每季度你所产生的数据的格式包括(多选):_________①非数字化文本/文档 ②手写笔记/草图 ③印刷品/图片 ④底片/幻灯片 ⑤录音/音频 ⑥数字文件/数据库 ⑦CD/DVD/光盘/磁带 ⑧生物有机/无机样品或样本 ⑨数字基因序列你所产生数据的格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_________实验室自定标准 ②校级标准 ③学科标准 ④国家标准 ⑤国际标准你认为科学数据在科研过程中发挥以下哪些作用(多选):_________科研支撑 ②数据共享 ③科学普及 ④其他你认为产生的数据应该归谁所有(多选): _________①研究者 ②研究机构 ③基金资助机构 ④政府 ⑤公共所有在实验室中是否有过丢失数据,丢失数据的频率:_________①偶尔 ②经常 ③从未发生认为数据保存是否必要、数据保存的重要性:_________有必要 ②无所谓 ③没必要你现在产生的数据保存方式是(多选):_________你所在的实验室所具备程序,支持以下哪些功能(多选):_________①数据筛选 ②数据描述 ③数据质量控制 ④数据长期保存 ⑤数据许可 ⑥建立数据库 ⑦数据管理 ⑧数据共享/交叉合作你对现有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了解程度。_________①基本都了解 ②听说过,但不太了解 ③完全不了解你是否愿意共享你的科研数据? _________愿意 ②不愿意如果数据共享,会选择哪种方式(多选):_________①隐藏参与研究内容人员的机密信息 ②研究者拥有知识产权 ③通过公共仓储机构共享④无限制公开 ⑤其他_________允许以下那些实体机构进行数据储存(多选):_________①学科数据库 ②出版社 ③其他研究中心或大学 ④公共仓储库 ⑤不允许任何机构储存你对现有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有什么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Abstract2
Key words2
一、引言3
二、科学数据的共享现状3
(一)国内对科学数据共享的研究现状3
(二)国外对科学数据共享的研究现状3
三、研究方法介绍4
四、结果统计5
五、结论及建议10
致谢12
参考文献12
附录: 调查问卷13
高校研究生科学数据共享现状研究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张磊
引言
引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scientific data sharing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research university students to use some scientific data produced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scientific data sharing, thus draws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and sharing system construction proposal for science. “十一五”期间,我国高校新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41个;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项;全面参与国家16个重大专项研究任务,承担了50%以上的“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5年来高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数量占总数的65%[1]。科学研究在高等院校发展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在高校的科学研究过程中产生的科学数据也是具有很高的价值。而对这些科学数据进行合理处理、整合以及共享,才能体现这些科学数据的最大价值。现在在高校中,现在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科学数据数据库来对高校科研工作中产生的科学数据进行合理的整合,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者对科学数据的保存方法也参次不齐。这种存储、共享机制无异于降低了科学研究工作中产生的科学数据的利用率和价值。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本调研旨在为了更准确的了解研究高校中科学数据的共享现状,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对部分研究生进行基本情况调查,进而通过了解到的现状对科学数据共享体系进行更为深层次的分析,并探讨和研究针对现在高等院校科学数据共享机制的现状和缺点,最终通过数据结果对科学数据共享体系提出建议。二、科学数据的共享现状(一)国内对科学数据共享的研究现状在国家对科学数据共享的层面上,我国处于体系建设的中期阶段。对于高校的科学数据共享的层面上来看,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内高校系统内目前都未对科学数据的保存和共享制定相关的条例和规定。现在高校中对于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的主体还不够明确,所以导致即使科学数据和科学文献是属于高校机构科研总体的成果。但是,大部分科研数据仍处于各个科研人员或课题组中,无法实现良好的组织、共享和再利用[3]。国内对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的试点项目也早已开始,CALIS机构知识库项目是“CALIS三期机构知识库建设及推广”项目成果,它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重庆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以及厦门大学图书馆五个示范馆联合建设,并于2010年启动。北京大学机构知识库收集的文献类型包括期刊论文、会议论文、书籍、计划或蓝图、数据集和图片等,开始出现数据库和数据集,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数据。厦门大学机构知识库收集的目标文献类型有学术著作、期刊论文、工作文稿、会议论文、科研数据资料等,但目前限于人力、财力等诸多限制,以期刊论文、会议论文等易收集的数字资源为主。CALIS三期设立了科学数据管理预研项目,已着手开展高校科学数据管理相关问题研究[4]。国内科学数据共享体系的建设正进入高速发展的轨道,我国对于这方面的建设也有一定的基础,在未来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中,一方面要保证平台的正确走向,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建设的质量。(二)国外对科学数据共享的研究现状在国外高校科学数据共享机制的建立中,一般采取两种模式:一种是研究机构将日常研究工作中得到的数据建成结构化的数据集合,供大众共享。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图书馆建立的国家虚拟天文台(NVO)将积累的全球基于地面和空间望远镜的天文数据建成数据集合,使天文学研究者能够发现和分析这些数据[5]。另一种是数据管理平台或中心与政府、科研机构、高校等部门合作,鼓励其研究人员将数据文件上传到数据平台或数据中心加以共享。如美国国家地理数据中心与研究人员紧密合作,建立文件和可靠数据集,并与政府机构、非赢利机构、高校积极开展合作项目,鼓励数据交换[6]。在国外高校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上,其研究成果也已经达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主要原因是高校对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的重要性认知和政策比较积极。例如:康奈尔大学研究数据管理服务小组成立于2010年,发布了《满足基金会的数据政策:研究数据管理服务小组蓝皮书》,总结了数据管理计划中的元素,提出一种虚拟组织结构,构建校内各机构组织之间的合作[7]。此外,2011年5月爱丁堡大学也制定了“研究数据管理政策”作为对科研质量的承诺。新的研究计划自采纳之日起必须包括数据管理计划或协议,大学提供培训、建议、指导和模板,并为数据资产的存储、备份、登记、托管、保留和获取提供配套机制和服务[8]。在高校对于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支持的基础上,也是国外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取得成功的一大原因。由此可以看出,国外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已经非常成熟了。一方面是因为国外对于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重要性有较高的理解,所以开展科学数据共享研究等方面的工作时间较早;另一方面,国外较成熟的科研环境也是国外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发展较好的一大原因。对于国外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我国在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发面要吸取他们成功的经验,努力推动我国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三、研究方法依据研究对象的特点,本文主要釆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一)文献调查法文献调查法是指查阅、收集所要研究对象的相关文献,并且进行鉴别和整理,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究,形成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认识,从而了解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研究方法。针对本调研报告,调研过程查阅了CNKI数据库内关于“国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建设”、“科学数据共享”、“高校中的科学研究”等文献50余篇。(二)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指以书面表达的形式,围绕研究目的而设计的一系列相关问题,被调查者作出相应的回答,然后对问卷的答案进行回收和整理并且作出分析,从而获取相关信息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1.调研内容本调研的主要内容是围绕高校中科学数据共享的基本情况和一些科学数据共享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做一些调查研究。其中选取的目标人群主要集中在研究生,他们在各自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中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回答也能充分的反应科学数据共享过程中的问题与现状。然后通过对研究生群体对于科学数据的处理和共享现状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整合处理、统计分析,由这些数据来反映当今高校中科学研究工作过程中科学数据的共享问题,最后对高校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2.问卷的设计在此次问卷的设计之前,我先了解到了我国高校中科学数据共享的大体情况,再针对性的设计一些对于高校科学数据共享有探索价值的问题。首先,问卷的题目设置有三种类型,单选题、多选题和主观题。其中单选题数目达到了8道,多选题的题目数量也是8道,最后主观题方面,考虑到受访者不愿过多的填写主观题的原因,所以只设置了一道比较具有调查意义的主观题。对于题目的设置,本调研主要考虑到受访者的调查意愿,最终认为将题目数量定为17道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数量。其次,在内容方面。这份调查问卷主要涵盖了四大方面的问题。它们分别是受访者的基本信息、实验室科学数据产生的基本情况、实验室科学数据保存的基本情况以及科研人员对科学数据共享的意愿和建议。具体来看,受访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实验室身份以及未来工作走向等三个问题;实验室科学数据的产生情况的内容包括科学数据的主要来源、产生频率、数据格式、科学数据的标准以及科学数据所有权的问题;再其次,实验室科学数据保存的基本情况包括数据丢失情况、数据保存的重要性、现有的保存方式、实验所能提供对于数据维护的功能等几个问题;最后,科研人员对科学数据共享的意愿和建议方面,主要探讨的是科研人员对于科学数据共享的意愿和对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期望和建议等方面。3.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在接下类的问卷发放过程中,由于人力物力的局限性,其所涉及到的主要高校5所,它们分别是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成都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以及四川大学。目标人群主要各个高校的研究生群体,其中含少量的博士后和科研导师。发放的主要方式是电子邮件。除此之外,还包括部分纸质问卷。本次问卷共发放近300份,最终通过整理统计得到有效问卷187份,能大体得到本次调查的有效结果。最后,整个问卷的发放和回收过程持续20余天。(三)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是指在范围、规模、程度、速度等数量关系上,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分析,认识事物之间的互相关系,进而揭示其变化规律、发展趋势,以期达到对事物正确的解释、预测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本调研通过对问卷得出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并利用spss等统计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处理分析,找出规律,并透过图表中的数据来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研究的目的。四、结果统计在本次调研过程中,针对187名科研人员的调查问卷的统计汇总,得到了调查结果:(一)被调查科研人员的基本信息在187份有效问卷中,受访人员中男性占比42.8%,女性占比为57.2%。他们在实验室的身份也有所不同,其中研究生占绝对多数,分布情况见图1。图1受访人员身份统计在此之外,在这些受访者中,再提及对未来工作走向时,他们中4%的科研人员会选择从事个人研究;20.3%会选择放弃目前的研究工作,选择其他工作;但其余的大部分受访者选择继续从事相关性的科学研究。(二)科学数据的作用科学研究过程中产生的科学数据主要有科研支撑、数据共享和科学普及等三大方面的作用,在此次调查结果中,也大概了解了一下在科研人员心目中科学数据的作用分布情况(图二),调查结果显示,科学数据在整个科学研究中比较重要的作用基本可以归纳为这三个方面,它们的比重占了总数量的80%以上,说明当前的科学研究环境下科学数据的作用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图2 科学数据的作用(三)科学数据的所有者对于科学研究过程中产生的科学数据的所有权也是一个比较具有讨论意义的问题。在对本次调查中的187份调查问卷的统计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科研人员认为科学数据应该为研究者自己或公共所有(图3),这个结果从一方面反应出了科研人员对于科学数据共享的意愿,意愿的分布情况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部分人员是归研究者所有,相对其略少人员认为其更应该归公共所有,反应出科研人员对科研数据还是具有较保守的心态。同时,随着观点的变化,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员认为这些科学数据应该归公共所有,反应出这一部分人员还是有较强的科学数据共享意愿的,也为科学数据共享的建设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改变那些认为科学数据应该归个人所有的人员观念也是科学数据共享体系建设的一个难点。图3 科学数据的所有者(四)科研人员对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的意见汇总 通过整理观察其他的统计结果,我还发现高校中科学数据共享中还存在以下几个特点。1.高校科学研究数据来源途径广在对高校科学研究人员的调查过程中,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国内高校科学研究由于不同学科领域对于数据来源方式的不同,导致国内高校科研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科学数据来源方式五花八门。下面是本次调研发现的高校科学数据来源的主要方式和分布(图4)。图4 科学数据的来源分布从图表来看,高校科研数据最主要的来源是实验室采集和购买或同行提供的方式,此外,社会调查和网络采集也是比较重要的来源方式,反应出高校科研工作中科学数据的来源还是较为丰富的,同时也是高校科学数据共享体系建设中数据整合的一个挑战。2.高校科学研究数据产生速度快,数量多在了解到我国拥有强大的科研集团基础上,本调研也基本了解了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科学数据的产生频率(图5)。图5 研究人员科学数据的产生频率众多科研人员反应出我国高校科学研究中数据量的庞大。不仅如此科学数据产生的高频率还预示着我国未来科学数据数量的增长量。随着众多的人员和高速的频率的带动,我国科学数据的容量必将大大提高。这些数据不仅从一方面告诉我们我国科学数据数量的庞大,预示我国科学的极速发展:而且也为我国高校科学数据共享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反应出我国建设高校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对我国科学研究发展的重要性,也反应出我们对于科学数据整合的紧迫性。3.高校科学研究数据格式各种各样当前我国高校科研过程中产生的科学数据除开来源广和总量大的两个特点,还存在另一个比较重要的特性,也是科学数据共享的一大难题。不同学科产生的科学数据来源不同,来源不同也意味着这些科学数据的格式也可能千差万别。本调研充分选取了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来了解他们科学数据的格式种类。具体分布情况见图6。图6 科学数据的格式分布从统计的结果来看,科学数据的格式的确多种多样,其分布也参次不齐。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本调研的局限性,其中可能有未包含其他科学数据的种类格式,因为可能我国高校科学研究过程中产生的科学数据种类是极其丰富的。4.没有统一的标准来约定科学数据的基本格式目前,虽然我国高校科研工作产生的数据有统一的国家标准,但是不同学校、不同学科对产生的科学数据仍然具有不一样的保存标准,这也给科学数据共享带来了一定的麻烦。针对这一点,本调研也涉及到了解实验室中科学数据保存的基本情况,见图7:图7 科学数据保存的标准使用分布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使用国家标准来保存科学数据的科研人员占比为30%,也就是70%的科学数据采用其他的不统一的标准来保存,另一方面这也导致了我国科研环境下科学数据的不统一性。5.科研人员的对科学数据共享体系的疑惑较大 在本次调研过程中,79.1的科研人员表示愿意共享自己的科研数据;但仍有20.8%的科研人员不愿意共享自己的科研数据。在对科学数据的共享方式和信任的机构调查来说,科研人员更注重保护自己科学数据的所有权和安全性。所以,本调研还了解到了科研人员能够接受的科学数据的共享方式(图8)和科研人员比较信任的科学机构(图9)。图8 科研人员更愿意接受科学数据的共享方式分布图9 科研人员信任的科学机构分布因此,从以上两个图片来看,科研人员一方面比较看重科学数据的所有权,另一方面也相信权威的科学数据管理机构来保证他们科学数据的安全性。五、结论及建议通过调研的结果来看,我国高校中科学数据共享的现状混乱,这方面并没有一个权威的机构或学校能够提供一个统一的科学数据管理平台,但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中国科学院启动了中国科学数据网格示范项目。这是中科院“十一五”数据应用环境建设与服务项目科学数据库建设子项目中的项目,目标是基于丰富的科学数据资源、海量存储环境和计算资源,利用网格技术,整合物理上分布的科学数据资源,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可靠、易用的数据服务平台,加速科学研究进程,推动我国科研水平的提升[10]。尽管如此,我国高校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仍在起步阶段,本文在调研的过程中还发现很多值得我国高校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注意的问题。(一)研究结论1.科学数据的来源广,数量多,全面汇总难度大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其拥有的高校数量也很庞大,而对于高校中科学研究工作中产生的科学数据更是不计其数。在统计结果中,由于学科的属性不同,工作的分工不同,高校科学研究中产生的科学数据的主要来源包括实验室采集、实地观测、社会调查、网络采集、建模和模拟、购买和同行提供以及其他一些途径。统计结果上显示,41.7%的受访者的数据来源于实验室采集,43.9%的受访者的数据来源于购买或同行提供;此外比例较大的还有社会调查和网络采集。可见,当下科学数据的来源方式多种多样。其次,在本次调研所研究的另一项工作中,也充分调研了科研人员科学数据的产生频率,他们科学数据的产生频率在每天、每周、每月和每季度不等。其中大多数受访者产生科学数据的频率在每季度。占所有受访者的36.9%。可以说,一份新的科学数据产生的频率是很快的。在我国高校中科研人员数量多的基础上,我国高校中科学数据的新增量也是极大的。正是一方面因为科学数据的来源广,而且数量大,所以对于我国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功能的考验也是很大的。这时就需要一份比较能够全面覆盖我国科学研究体系的数据共享平台,也给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提出一个挑战。2.科学数据的格式多,对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要求高对于科学数据的格式,通过本调研发现,其产生数据的格式种类包括非数字化文本/文档、手写笔记/草图、印刷品/图片、底片/幻灯片、录音/音频、数字文件/数据库、CD/DVD/光盘/磁带、生物有机/无机样品或样本以及数字基因格式。其中,科学数据格式较多的有非数字文本/文档、数字文件/数据库以及生物有机/无机样本,受访者中27.3%、37.4%以及25.1%的科研人员会产生以上三种格式的科学数据。在此看来,我国科研环境中产生的科学数据格式比较复杂,其分布也大体不同,这时,如何建立起一个比较能够反映当前科学数据权重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就尤为重要,而这些特点也为科学数据共享提出了另一项挑战。3.没有统一的科学数据标准,数据处理量大目前科研环境中存在的比较科学的标准有实验室自定标准、校级标准、学科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等5大标准。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科研人员使用的标准也不同,其中更广为使用的标准为实验室自定标准和国家标准,使用他们的科研人员分别占受访者的30.5%、31.6%。这个现象的存在未科学数据共享制造了不小的障碍,要成功的实现科学数据共享任务,必须要对这些不同标准的格式的科学数据进行整理,这无疑增加了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维护和使用的工作量。4.部分科研人员不愿意共享科研成果,不信任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在本次调研中,79.1%表示愿意接受将自己科学数据进行共享合作,但仍有20.8%的受访者表示不太愿意共享自己的科学数据。在另一项意愿调研中,83.4%的受访者表示更希望自己能够拥有自己科学数据的知识产权;另有41.7%的受访者更注重在科学数据共享过程中隐藏参与研究内容人员的机密信息。本调研还涉及到科研人员信任的实体机构调查,其中86.6%和57.2%更愿意信任学科数据库和其他研究中心或大学。高校科研人员对现有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还是不够信任,部分科研人员担心自己得到的科研成果被窃取盗用。所以对高校科研人员的观念改变和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推广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总的来说,我国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正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国内也有很多高校意识到科学数据共享的重要性,并展开相应的研究。(二)对策建议本文通过对部分高校研究生的问卷调查以及部分文献调研,现就对我国高校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提出几点观点:1.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于推动高校间科学研究的数据共享问题,其基本保障是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相关法律制度是实现科学数据共享的基本保障。一方面,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是对科学数据共享行为的一种约束;另一方面也是更大程度上的保障高校间科学数据共享的发展。2.权威机构发布统一的科学数据标准 在本次调研过程中,我发现高校科学研究过程中产生的科学数据的标准也普遍不同。如果就将这些数据放在共享平台上肯定会出现数据难以理解的情况。在此基础上,为了增加科学数据的利用率以及合理性,就需要一个比较权威的机构发布一些科学数据的存储标准。各个高校科研工作中产生的科学数据通过这个标准统一存储在高校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上,不仅有效的规范了科学数据的形式,也是科学数据共享行为更为方便。3.高校之间加强沟通协作,共同商议共赢的建设方案高校中的科学数据共享是介于国家千所高校科学研究工作之间的,它是涉及一个多机构、多个领域的合作项目。本调研从学校科学研究数据的管理模式的资料以及部分高校科研工作者的问卷调查中了解到,科学数据的特点是数据来源广、数量庞大、格式混杂等特点。正是因为科学数据存在这样的特点,各个高校科学研究中产生的数据也千差万别,这个时候就需要高校之间做好沟通交流工作,在此基础上研究总结出较为合理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推动国家科学研究的进步。4.改变部分研究人员不愿意共享数据的思维部分科研人员不愿意将自己的科研数据放在科学共享平台上,一方面是由于科研人员对科学数据共享体系的不信任,另一方面也是科研人员不愿意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公布于众。在国外,科学数据共享体系已经达到很发达的水平。不仅仅是因为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比我国早,更是国外科研人员更愿意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数据与大家共享。所以对于我国科学数据共享的发展,还离不开对科研人员的观点培养,创造出一个共赢的科研环境。对于我国科学数据共享的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参考文献:[1] 教育部.高等学校"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EB/OL].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578/201203/xxgk_133135.html,2015-1-14.[2] 张先恩.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J].科学中国人,2010(3):11.[3] 谢春枝,燕今伟.国内外高校科学数据管理和机制建设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6):15[4] 钱鹏.高校科学数据管理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2:65.[5] US National Virtual Observatory. What is the NVO.[EB/OL]. http://www.us-vo.org/what.cfm.,2015-3-24[6] National Geophysical Data Center.About NGDC.[EB/OL]. http://www.ngdc.noaa.gov/ngdcinfo/aboutngdc.html, 2015-3-24.[7] Cornell University.The research data management service group[EB/OL]. https://confluence.cornell.edu/display/rdmsgweb/About,2015-3-24[8]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Research data management policy[EB/OL]. http:/www.ed.ac.uk/schoolsdepartments/information-services/about/policies-and-regulations/research-data-policy, 2015-3-24.[9] 苏力. 数量与质量——中国研究生教育的问题和回应[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22-132.[10] 张晶.科技部拟继续推动科技计划数据汇交[J].科学数据通讯,2010(5):16.附录:关于实验室科学数据共享情况的调查问卷同学,你好:你的性别:_________①男 ②女你在实验室中的角色:_________①教员 ②首席研究员 ③博士后 ④研究生你对自己未来事业走向:_________人研究 ②参与相关性工作 ③放弃目前研究,找其他工作实验室中,你收集的科学数据的主要来源是(多选):_________①实验室采集 ②实地观测 ③社会调查 ④网络采集 ⑤建模或模拟 ⑥购买或同行提供 ⑦其他你所做项目的科学数据产生的频率:_________每日 ②每周 ③每月 ④每季度你所产生的数据的格式包括(多选):_________①非数字化文本/文档 ②手写笔记/草图 ③印刷品/图片 ④底片/幻灯片 ⑤录音/音频 ⑥数字文件/数据库 ⑦CD/DVD/光盘/磁带 ⑧生物有机/无机样品或样本 ⑨数字基因序列你所产生数据的格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_________实验室自定标准 ②校级标准 ③学科标准 ④国家标准 ⑤国际标准你认为科学数据在科研过程中发挥以下哪些作用(多选):_________科研支撑 ②数据共享 ③科学普及 ④其他你认为产生的数据应该归谁所有(多选): _________①研究者 ②研究机构 ③基金资助机构 ④政府 ⑤公共所有在实验室中是否有过丢失数据,丢失数据的频率:_________①偶尔 ②经常 ③从未发生认为数据保存是否必要、数据保存的重要性:_________有必要 ②无所谓 ③没必要你现在产生的数据保存方式是(多选):_________你所在的实验室所具备程序,支持以下哪些功能(多选):_________①数据筛选 ②数据描述 ③数据质量控制 ④数据长期保存 ⑤数据许可 ⑥建立数据库 ⑦数据管理 ⑧数据共享/交叉合作你对现有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了解程度。_________①基本都了解 ②听说过,但不太了解 ③完全不了解你是否愿意共享你的科研数据? _________愿意 ②不愿意如果数据共享,会选择哪种方式(多选):_________①隐藏参与研究内容人员的机密信息 ②研究者拥有知识产权 ③通过公共仓储机构共享④无限制公开 ⑤其他_________允许以下那些实体机构进行数据储存(多选):_________①学科数据库 ②出版社 ③其他研究中心或大学 ④公共仓储库 ⑤不允许任何机构储存你对现有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有什么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Abstract2
Key words2
一、引言3
二、科学数据的共享现状3
(一)国内对科学数据共享的研究现状3
(二)国外对科学数据共享的研究现状3
三、研究方法介绍4
四、结果统计5
五、结论及建议10
致谢12
参考文献12
附录: 调查问卷13
高校研究生科学数据共享现状研究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张磊
引言
引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xxaq/1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