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法的高校初次投稿动机及影响因素探究(附件)
目录
摘要 1
引言
引言:投稿者从决定发表论文到发表成功期间会受到不同动机的推动和各种因素的影响。投稿动机指能够引起并推动作者维持投稿这一活动的心理活动或内在动力[1]。作者的投稿动机对其创作起决定性作用,同时间接影响着期刊的质量与价值。通过对自身稿件的评估和对期刊进行对比,投稿者会选择合适的期刊进行投稿,这一过程中便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其投稿的因素。
高校学生作为初次投稿者群体中的重要部分,在投稿时会有诸多主观与客观上的考虑。对于投稿动机的研究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出发已经比较成熟,即通过分析已发表的文献来研究投稿者的群体特征。其重点在于由结果分析原因,由现象追溯动机。这一方式简便快捷,但研究结果常带有研究者主观想法,一定程度上会削减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及多面性。采取半结构化访谈法直接接触投稿者,能较全面灵活的获取他们投稿时的主观考虑及起到推动作用的客观条件,了解影响作者选择期刊的各种因素。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有以下两点:
(1)准确地探寻作者投稿行为的驱动因素,系统的归纳初次投稿者这一群体的特征、目标和需求。
(2)提出一定的建议以帮助期刊开发优秀作者资源,对稿件内容进行优化与控制,从而提高期刊质量,使期刊能够更好的为读者服务,同时也对投稿者产生一定的启示。
一、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投稿者的研究大概被分为投稿动机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作者的投稿原因包括从产生想法到与文章投出的心理及行为;影响作者投稿的因素包括作者所处的环境和期刊、编辑等的情况。
2002年沈芸[1]将作者的投稿动机大致列为源自创作灵感、创造性思维、自我实现的需要和为外部刺激所激发,指出作者与编辑系统是一种双向选择的关系,这也决定了稿件的优化可以从选题、编辑或二者同步等方面进行。2005年周志新[2]等人提出研究生初次投稿存在的问题,认为大多数研究生作为初次投稿者存在缺乏科研精神、选题不合理、不熟悉科技论文写作规范等问题。2009年张红[3]等人将这一部分高校群体的投稿动机分为自我实现型、学术切磋型、社会公益型和个人功利型。
(二)国外研究现状
作者的投稿动机不仅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它的形成、发展和变化,都会受到社会经济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化等外部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例如,国外著名学术期刊《Aquaculture Nutrition》的编辑通过设置14种选择情景的60 多项选择内容,对其作者群的投稿动机进行跟踪调查, 探寻作者投稿外部影响因素。早在1997年,Teresa M. Amabile[10]就提出了所有领域的创作和成果都是在内在动机下蓬勃发展,而外在动机起到的是辅助推动的作用。2008年Linda V. Knight和Theresa A. Steinbach【10】研究建立了学术期刊研究者期刊选择标准的综合模型,包括3个大类的39个详细影响因素。2011年,Sandra Rousseau和Ronald Rousseau【11】进行了一个离散选择实验来确定作者投稿时等待编辑回复的意愿,研究发现发表高质量的学术性文章的作者会比发表普通文章的作者愿意等待更长的时间,高质量文章的作者愿意等待18个月之久,而普通文章的作者等待时间则下降到8个月。2013年,Linda Bol ? Douglas J. Hacke【13】从审稿人的角度出发,对年轻学者的写作过程进行分析,认为将良好的写作能力与健全的研究结合起来更有可能取得成功,并同时描述了确定高质量期刊的方法。
2015年Eline Poelmans?Sandra Rousseau【14】等人以经济史杂志为例研究了WTW(Willing To Wait)受哪些因素影响,并将它分为个人特征的影响(包括年龄、性别和地理位置)和与工作相关的特征影响(包括研究学科、隶属关系和学术位置)。同年Rawda Ahmed Omer【15】以国际知名期刊ISI为背景,基于相关文献的深入审查和一系列结构化访谈,制定,验证和验证问卷,调查了研究人员在向知名期刊投稿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阻碍,指出在有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和研究有助于提高未来的学术地位和就业前景。Mirjana Peji? Bach【16】提出科学研究出版在社会发展中除了传播知识外,还会推动研究人员产生发表科学研究成果的动机。
二、访谈设计
(一)访谈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取半结构化访谈法,每位访谈对象的访谈时间在30分钟左右。访谈过程中依据设计好的访谈大纲,根据受访者的回答,及时对访谈问题进行修改【17】。访谈主要从两大主题入手,每个大主题前有引导问题,其下有次级主题,各次级主题下的备选问题在访谈过程中由访谈者灵活改动。在受访者问题回答结束后,根据回答内容追加提问。如若某一问题有连续三位受访者对其持否定意见,则在对下一位受访者进行访谈时将该提问删除。若在访谈过程中一位受访者提出了不同于备选提问的意见,则在后续的访谈过程中将此问题添加进备选提问, 直至第27和第28位受访者,对访谈的问题及备选提问无新的删减或添加意见【17】。访谈结束后对受访者进行感谢,保证其匿名性,避免为其带来负面效应,同时对本次访谈提出感受与建议。
(二)访谈对象的选取
本研究选择大学大四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作为访谈对象的原因主要有:
其一,本研究针对高校学生初次投稿的动机及影响因素,在访谈对象的选取上要选择仅有一次投稿经历或正在准备投稿。采用“便利取样”,通过导师介绍和联系熟人的方式就近获取、选择访谈对象,降低了联系难度,提高访谈对象配合度。
其二,浏览文献后发现较少有学者通过访谈在校学生来研究这一问题。为完善该问题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扩展研究空间。且在校大四本科生、研究生与博士生都是有投稿需求的人群,因此选取这一特殊群体进行访谈与分析。
表1 受访者基本情况
受访者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xxaq/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