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科技补助对企业研发支出激励效应研究__以上市企业为例

政府科技补助对企业研发支出激励效应研究__以上市企业为例[20191229205605]
摘 要
自2007年以来,我国政府对企业科技补助的数额连年增加,受补助的企业也越来越多。然而,关于科技补助对企业研发支出的激励效应,理论界还存在争议。苏州作为全国经济领先的地区,其上市公司每年都从政府获得大量科技补助。本文以苏州60家上市公司为例,通过2007—2012年的年报数据,实证检验了科技补助对企业研发支出的激励效应,结果表明:(1)前一年的科技补助对企业研发支出的激励效应显著,而本年科技补助对企业本年的研发支出的激励效应不显著。通过把企业收到的政府科技补助分为中央科技补助、省级科技补助,市县级科技补助,进一步得出结论;(2)中央科技补助无论是前一年还是本年对企业研发支出的激励效应都不显著;(3)省级科技补助对企业研发支出激励效应,无论是前一年还是本年激励效应都非常显著;(4)市县级科技补助弱化了企业的研发支出(虽然系数并不显著)。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本文认为科技补助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企业研发支出,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政府补助科技补助研发支出激励效应
目 录
1.绪论 1
1.1选题背景 1
1.2研究的意义 1
1.2.1研究的实践意义 1
1.2.2研究的理论意义 1
1.3 文献综述 1
1.4论文的结构 2
2.政府科技补助与企业研发支出相关理论概述 4
2.1概念界定 4
2.2 政府科技补助的激励效应 5
2.3政府科技补助的负面效应 6
3.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7
3.1样本搜集 7
3.1.1数据采集种类的特别说明 8
3.1.2 数据描述 9
3.2模型的构建 10
4.结果与启示 12
4.1结果 12
4.1.1 研究的局限性 13
4.2 启示 14
5.对策建议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1.绪论
1.1选题背景
优秀的科技成果为企业带来的收益,在一定时间段内是可观的。随着社会总体科技水平的提升,旧的科技成果会被新的科技创新取代。尽管如此,成功的科技创新为企业带来的收益往往能收回其研发成本,并为企业赚取利润,因而科技创新对企业的未来大有裨益。近年来,政府为了鼓励企业科技创新,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科技补助,补助数额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然而,政府科技补助对企业研发支出的激励效应究竟如何?问题的答案在理论界还存在争议。
1.2研究的意义
1.2.1研究的实践意义
对该问题的研究,可以为政府科技补助政策提供一定的借鉴。鉴于本文专门对苏州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因而可以为针对苏州上市公司的政府科技补助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使政府对苏州地区的补助政策作出一些调整。该项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1.2.2研究的理论意义
关于政府科技补助对企业研发支出激励效应的类似研究,国内早已展开。但本文的研究视角是专门针对苏州地区上市公司的,基于该视角的研究在国内还比较少见,因而本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1.3 文献综述
国外研究者从宏观视角对政府科技补助产生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多数研究结论表明,科技补助对企业的研发支出产生了诱导效应[1],即科技补助激励了企业研发支出的增加。与此同时,国内的研究结论也印证了这一点:杜文献、吴林海(2007)通过对《中国科技统计年鉴》1991—2004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从宏观层次上发现诱导效应确实存在[2]。由于国外学术界对该命题的微观层面的研究并未形成统一的方法,有时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但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研究范式不统一造成的[3],这也正是理论界对研究结果产生争议的主要原因。
国内学者通过对类似命题的研究,一般都支持科技补助对企业研发支出存在激励效应[4]。程华和赵祥(2008)通过搜集浙江省民营科技企业2004—2005年间162个数据样本,研究发现科技补助显著激励了企业滞后一年的研发支出[5]。程华和赵祥的研究基于的是民营企业,没有单独研究上市公司。但从国内的研究经验来看,专门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研究也表明,科技补助同样激励了上市科技企业的研发支出的增加:刘振对2005—2007年间97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研究,得出了科技补助激励企业研发支出增加的结论[6]。
虽然国内大多支持科技补助对企业研发支出的激励效应,但国内理论界也有不同的声音:吕久琴和郁丹丹(2011)对2007—2008年间721家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从整体上讲,79.61%的政府科技补助似乎没有激励企业研发支出的增加,科技补助对企业研发支出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但吕久琴和郁丹丹同样也指出,对于追加研发的企业,科技补助能够激励企业研发支出的增加,科技补助是政府对企业研发项目的一种支持和肯定[4],因而有一定现实意义。
本文选取苏州地区60家上市公司2007—2012年的年报数据,对共计199个年份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希望借此能够得出一些关于科技补助对苏州上市公司研发支出激励效应的结论。本文希望通过这项研究,能够为政府对苏州上市公司的科技补助政策提供一点参考建议。
1.4论文的结构
论文的结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国内外对政府科技补助对企业研发支出激励效应的相关研究成果,概述研究现状,同时说明理论界存在的争议。与此同时,提出自己的研究方向:本文对该命题的研究是针对苏州地区上市公司的。
第二部分,结合当前实际,进行理论分析,进一步分析政府科技补助对企业研发支出的激励效应及负面效应。
第三部分,对上市公司年报数据进行科学搜集整理。通过相对合理的研究方法,加上科学的模型设计,进行数据的回归分析。
第四部分,得出研究结论,然后对结论进行进一步说明。最后说明该项研究的启示与局限性。
第四部分,对政府科技补助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2.政府科技补助与企业研发支出相关理论概述
政府补助,作为政府扶持企业一种手段,其效果究竟如何,会对国家的方方面面产生深刻影响。政府补助,尤其是其中的科技补助,如果激励了企业研发支出增加的话,就会对企业的前途产生深远益处。为了就政府科技补助对企业研发支出的激励效应进行研究,必须先对相关理论进行分析。
2.1概念界定
政府补助,指的是企业从政府那取得货币性或者非货币性资产。对于企业来说,政府补助的获取是无偿的。与此同时,政府补助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我国的政府补助主要包括财政贴息、研究开发补贴以及政策性补贴。
政府科技补助,指的是政府补助中,企业用于研发、创新的那部分,比如说科技奖励经费、科学技术奖等。政府科技补助不包括与研发创新无关的项目。
企业研发支出,指的是企业在产品、技术、材料、工艺、标准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潘亚岚、蒋华认为,企业研发支出是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一种反映,对企业当下的经济效益以及未来长远的发展至关重要[7]。
营业收入,指的是企业在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业务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它业务收入两部分。营业收入是用来补偿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的来源,是促进企业扩大再生产的一种手段。
资本规模,指的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现有的总资产。总资产在数值上等于企业负债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总和。
关于资本结构,孙宏宇、彭慧颖认为:广义上讲,资本结构是企业各种资本筹集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既指企业负债总额与企业总资产的比值,又指所有者权益和各项构成项目分别占企业总资本的比值。从狭义上来讲,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各种长期资金筹资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8]。本文研究的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负债总额与企业总资产之间的比值。
ROA,指的是总资产收益率,即企业净利润与企业总资产的比值。
关于自由现金流量,定义并不统一。一说是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扣除资本性支出的差额。Jensen和Michael在1986年对其有不同的定义:自由现金流量是指公司所持有的超过投资所有净现值为正的项目所需资金的剩余现金[9]。本文研究的自由现金流量,指的是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等现金流量净额。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706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