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TP和RPR梅毒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性传播疾病,可引起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损害.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全球范围内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在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发病率更高,的梅毒发病率也逐年增加[1].梅毒的主要诊断依据临床表现.镜检病原体和血清学实验.镜检病原体敏感性差,很少应用.因而梅毒血清学实验已成梅毒诊断最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hbsrm.com
主要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为此,笔者用适合基层医院使用的梅毒螺旋体抗体乳胶法(TP)和快速血浆反应素实验(RPR)对129例疑似梅毒标本进行检测,等[7]经过临床试验研究,以3cm作为分界点,如乳房脓肿在3cm以下,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治疗,若乳房脓肿在3cm以上,可以采用超声引导下置管负压引流治疗.48例患者中26例选择超声引导穿刺抽脓治疗,治愈25例,治疗失败术中中转开放手术治疗者1例,治愈率为96%,其余22例采用MMT治疗,均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MMT组住院时间少于穿刺组(P<0.05),不过超声引导穿刺治疗费用显着低于MMT治疗(P<0.05).本组研究以脓液量30ml为分界点,结果显示脓液量<30ml时,两组治愈率差异不大,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脓液量>30ml时,MMT的治愈率显着高于超声穿刺治疗(P<0.05),MMT住院时间显着少于穿刺组(P<0.05),这与王尊等[6]研究报道基本相符.因此笔者认为脓液量在30ml以下时最好采用穿刺抽脓治疗,这样不仅可确保治疗效果,也可以降低治疗成本.脓液量在30ml以上时,最好采用Mammotome微创治疗[8].综上所述,哺乳期乳房脓肿患者采用超声引导穿刺抽脓治疗以及Mammotome微创治疗的临床效果均良好,但是临床治疗时应该根据具体的脓液量选择最佳的超声介入治疗方式.术前利用超声立体定位乳房脓肿,客观评估脓液量,准确侧脸脓肿纵横径,可为选择合理的超声介入治疗方法提供重要依据.参考文献[1]王尊,刘庆仪.哺乳期乳房脓肿的治疗新进展[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3,7(4):279-281.[2]施勇,卢淑娇.3种方法治疗乳腺脓肿的比较[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1,17(2):223-225.[3]陈蔓青.微创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可行性研究[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11):4239-4241.[4]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52-1153.[5]刘鹏熙.几种容易复发的非哺乳期乳腺炎[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0,4(4):453-458.[6]王尊,朱烨丰,倪滨,等.66例哺乳期乳房脓肿超声介入治疗分析[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3,12(6):423-426.[7]DixonJM,KhanLR.Treatmentofbreastinfection[J].BMJ,2011,342(6):396.[8]SpencerJP.Managementofmastitisinbreastfeedingwomen[J].AmFamPhysician,2008,78(6):727-731.
主要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为此,笔者用适合基层医院使用的梅毒螺旋体抗体乳胶法(TP)和快速血浆反应素实验(RPR)对129例疑似梅毒标本进行检测,等[7]经过临床试验研究,以3cm作为分界点,如乳房脓肿在3cm以下,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治疗,若乳房脓肿在3cm以上,可以采用超声引导下置管负压引流治疗.48例患者中26例选择超声引导穿刺抽脓治疗,治愈25例,治疗失败术中中转开放手术治疗者1例,治愈率为96%,其余22例采用MMT治疗,均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MMT组住院时间少于穿刺组(P<0.05),不过超声引导穿刺治疗费用显着低于MMT治疗(P<0.05).本组研究以脓液量30ml为分界点,结果显示脓液量<30ml时,两组治愈率差异不大,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脓液量>30ml时,MMT的治愈率显着高于超声穿刺治疗(P<0.05),MMT住院时间显着少于穿刺组(P<0.05),这与王尊等[6]研究报道基本相符.因此笔者认为脓液量在30ml以下时最好采用穿刺抽脓治疗,这样不仅可确保治疗效果,也可以降低治疗成本.脓液量在30ml以上时,最好采用Mammotome微创治疗[8].综上所述,哺乳期乳房脓肿患者采用超声引导穿刺抽脓治疗以及Mammotome微创治疗的临床效果均良好,但是临床治疗时应该根据具体的脓液量选择最佳的超声介入治疗方式.术前利用超声立体定位乳房脓肿,客观评估脓液量,准确侧脸脓肿纵横径,可为选择合理的超声介入治疗方法提供重要依据.参考文献[1]王尊,刘庆仪.哺乳期乳房脓肿的治疗新进展[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3,7(4):279-281.[2]施勇,卢淑娇.3种方法治疗乳腺脓肿的比较[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1,17(2):223-225.[3]陈蔓青.微创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可行性研究[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11):4239-4241.[4]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52-1153.[5]刘鹏熙.几种容易复发的非哺乳期乳腺炎[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0,4(4):453-458.[6]王尊,朱烨丰,倪滨,等.66例哺乳期乳房脓肿超声介入治疗分析[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3,12(6):423-426.[7]DixonJM,KhanLR.Treatmentofbreastinfection[J].BMJ,2011,342(6):396.[8]SpencerJP.Managementofmastitisinbreastfeedingwomen[J].AmFamPhysician,2008,78(6):727-731.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