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综艺节目主持人从电视到网络的风格转变以主持人马东为例
目录
学院 2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承诺书 2
一、前言 5
(一)研究背景 5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5
二、综艺节目从电视到网络的转变和发展 5
(一)平台载体不同 5
(二)互动与参与度的增强 6
(三)网络综艺节目的快速发展 6
四、两种平台主持的个性化分析-以主持人马东为例 7
(一)语言风格的转变 7
(二)语言尺度的转变 8
(三)服饰包装的转变 8
(四)身份角色的转变 8
五、导致主持人成功转型的个人因素 9
(一)文化素养的深厚 9
(二)节目的参与度 9
(三)传播正确价值 9
六、主持人从电视到网络应注意的问题 10
(一)合理的尺度把握 10
(二)避免低俗化 10
(三)避免同质化 10
结论 11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互联网发展迅速。腾讯、爱奇艺、优酷、土豆、芒果TV、搜狐等为代表的网络视频媒体,越来越融入我们的生活。网络综艺节目开始占据重要的位置,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的队伍也在不断的壮大,甚至呈现了与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平分秋色的趋势。不得不说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作为主持界的新鲜力量,对主持行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对比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应该如何扬长避短,不断创新,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些年来,国内外关于主持人风格的讨论数不胜数,书籍方面有许嫱和周嘉丽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与节目主持艺术》,宋新民的《网络时代的节目主持》,吴郁的《主持人语言表达技巧》,韩卫娟的《中国当代电视娱乐节目研究》,孙宝国的《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形态学》等。期刊方面有付海恋的《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浅析》,鞠金的《我国网络视频节目主持人形象研究》,赵淑萍的《综艺节目:独放异彩的电视娱乐艺术奇葩——美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意、风 格、模式及其主持人个性、素质分析》等,但这些都是电视或者网络单方面的,将网络主持人与电视节目主持人风格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节目主持》,吴郁的《主持人语言表达技巧》,韩卫娟的《中国当代电视娱乐节目研究》,孙宝国的《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形态学》等。期刊方面有付海恋的《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浅析》,鞠金的《我国网络视频节目主持人形象研究》,赵淑萍的《综艺节目:独放异彩的电视娱乐艺术奇葩——美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意、风 格、模式及其主持人个性、素质分析》等,但这些都是电视或者网络单方面的,将网络主持人与电视节目主持人风格结合起来去进行比较的讨论还是比较稀少,所以将它们相结合是我这次想研究和讨论的。多年来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一直是非常受到观众喜爱的角色,但随着互联网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其发展速度和规模也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网络时代的到来,在这个人人当主播的时代,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无疑也成为了热门行业。他们有较低的门槛,多元化的节目内容和风格,还使观众有着较灵活的收看方式,但他们也存在这素质低下,风格浮夸,尺度过大的不良现象。而马东以其成功地主持了网络综艺节目《奇葩说》而成为主持人从电视到网络转型的成功案例。他在2011年的时候成为了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2013年的时候他选择了离开央视,加盟门户视频网站爱奇艺。2014年担任了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奇葩说》的主持人,其节目奇葩说的收视率一路飙红。从电视到网络,他的主持风格有所变化,转型也很成功,这样的风格转变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学习。
二、综艺节目从电视到网络的转变和发展
(一)平台载体不同
网络综艺与传统综艺之间最显而易见的差异就是平台的不同,网络综艺依靠的是互联网,电视综艺节目依靠的是电视播放平台。电视是内容单项输出的载体,而网络是内容双向输出的载体。在单项输出的情况下,电视综艺节目完全可以根据节目组自己的想法来进行制作,也可以亲尽全力的迎合观众去制作。但是在网络综艺节目中,互联网使节目从单项输出变为了双向输出,受众开始成为了节目制作的一部分,他们不再是一味地接收者,而是变为了节目的参与者。网络综艺节目会从受众中来,再到受众中去,就像一些节目内容的选题,它会去群众中进行调查,统计大数据,再制作成贴近生活的节目内容,来与受众一起分享。就像米未传媒的CEO马东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可能是米未的管理者,但我不是奇葩说的管理者,奇葩说真正的管理者是观众,是观众喜欢才有了奇葩说。”由此可以直接看出,受众对于网络综艺节目有多么重要的作用。所以相比于传统综艺在电视上播什么看什么而言,各大视频平台的任意点播,网络综艺节目让受众有了更大的自主权,这也就对节目质量的要求更高,真正有价值有内容的节目,才会引起受众持续的关注。
(二)互动与参与度的增强
互动是最能够直接拉近观众与节目之间距离的手段。网络综艺更是借助网络这个优势条件,将互动发挥到极致。网络节目会依托网络平台最大程度的调动观众的参与度,比如在网络综艺节目《奇葩说》节目当中,正方与反方观点,现场100位观众通过座位旁边的红蓝键来自己选择自己支持的一方,但是在选手的精彩辩论之间,他们可以更换他们的选择,这样一来不仅跟上了节目的节奏,也体现出他们与选手的交流。他们更换意见的票数多了,就间接证明了此选手的观点打动了他们,说服了他们,这也是让现场观众更好的参与到了节目当中。而没有在现场的朋友,他们也可以通过视频客户端进行投票,来预测最后的结果,还可以在观看的同时,通过弹幕表达自己对此时此刻节目内容的观点,也可以让更多同时在线的观众一起进行讨论。这便是网络综艺节目与电视综艺节目的不同之处。
(三)网络综艺节目的快速发展
2012年11月,“互联网+”这个词汇由易观国际于扬提出,也就是从那时起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越来越深入融合,发展成了一种全新的模式。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媒介融合日益增多,从而也就出现了我们所熟知的新媒体。就综艺节目来说,传统媒体各大卫视的竞争可谓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各家卫视几乎都有了自己的代表性的标签节目。他们不再甘心只在电视平台的播出,而竞相的与网络平台达成合作
学院 2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承诺书 2
一、前言 5
(一)研究背景 5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5
二、综艺节目从电视到网络的转变和发展 5
(一)平台载体不同 5
(二)互动与参与度的增强 6
(三)网络综艺节目的快速发展 6
四、两种平台主持的个性化分析-以主持人马东为例 7
(一)语言风格的转变 7
(二)语言尺度的转变 8
(三)服饰包装的转变 8
(四)身份角色的转变 8
五、导致主持人成功转型的个人因素 9
(一)文化素养的深厚 9
(二)节目的参与度 9
(三)传播正确价值 9
六、主持人从电视到网络应注意的问题 10
(一)合理的尺度把握 10
(二)避免低俗化 10
(三)避免同质化 10
结论 11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互联网发展迅速。腾讯、爱奇艺、优酷、土豆、芒果TV、搜狐等为代表的网络视频媒体,越来越融入我们的生活。网络综艺节目开始占据重要的位置,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的队伍也在不断的壮大,甚至呈现了与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平分秋色的趋势。不得不说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作为主持界的新鲜力量,对主持行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对比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应该如何扬长避短,不断创新,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些年来,国内外关于主持人风格的讨论数不胜数,书籍方面有许嫱和周嘉丽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与节目主持艺术》,宋新民的《网络时代的节目主持》,吴郁的《主持人语言表达技巧》,韩卫娟的《中国当代电视娱乐节目研究》,孙宝国的《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形态学》等。期刊方面有付海恋的《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浅析》,鞠金的《我国网络视频节目主持人形象研究》,赵淑萍的《综艺节目:独放异彩的电视娱乐艺术奇葩——美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意、风 格、模式及其主持人个性、素质分析》等,但这些都是电视或者网络单方面的,将网络主持人与电视节目主持人风格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节目主持》,吴郁的《主持人语言表达技巧》,韩卫娟的《中国当代电视娱乐节目研究》,孙宝国的《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形态学》等。期刊方面有付海恋的《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浅析》,鞠金的《我国网络视频节目主持人形象研究》,赵淑萍的《综艺节目:独放异彩的电视娱乐艺术奇葩——美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意、风 格、模式及其主持人个性、素质分析》等,但这些都是电视或者网络单方面的,将网络主持人与电视节目主持人风格结合起来去进行比较的讨论还是比较稀少,所以将它们相结合是我这次想研究和讨论的。多年来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一直是非常受到观众喜爱的角色,但随着互联网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其发展速度和规模也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网络时代的到来,在这个人人当主播的时代,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无疑也成为了热门行业。他们有较低的门槛,多元化的节目内容和风格,还使观众有着较灵活的收看方式,但他们也存在这素质低下,风格浮夸,尺度过大的不良现象。而马东以其成功地主持了网络综艺节目《奇葩说》而成为主持人从电视到网络转型的成功案例。他在2011年的时候成为了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2013年的时候他选择了离开央视,加盟门户视频网站爱奇艺。2014年担任了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奇葩说》的主持人,其节目奇葩说的收视率一路飙红。从电视到网络,他的主持风格有所变化,转型也很成功,这样的风格转变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学习。
二、综艺节目从电视到网络的转变和发展
(一)平台载体不同
网络综艺与传统综艺之间最显而易见的差异就是平台的不同,网络综艺依靠的是互联网,电视综艺节目依靠的是电视播放平台。电视是内容单项输出的载体,而网络是内容双向输出的载体。在单项输出的情况下,电视综艺节目完全可以根据节目组自己的想法来进行制作,也可以亲尽全力的迎合观众去制作。但是在网络综艺节目中,互联网使节目从单项输出变为了双向输出,受众开始成为了节目制作的一部分,他们不再是一味地接收者,而是变为了节目的参与者。网络综艺节目会从受众中来,再到受众中去,就像一些节目内容的选题,它会去群众中进行调查,统计大数据,再制作成贴近生活的节目内容,来与受众一起分享。就像米未传媒的CEO马东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可能是米未的管理者,但我不是奇葩说的管理者,奇葩说真正的管理者是观众,是观众喜欢才有了奇葩说。”由此可以直接看出,受众对于网络综艺节目有多么重要的作用。所以相比于传统综艺在电视上播什么看什么而言,各大视频平台的任意点播,网络综艺节目让受众有了更大的自主权,这也就对节目质量的要求更高,真正有价值有内容的节目,才会引起受众持续的关注。
(二)互动与参与度的增强
互动是最能够直接拉近观众与节目之间距离的手段。网络综艺更是借助网络这个优势条件,将互动发挥到极致。网络节目会依托网络平台最大程度的调动观众的参与度,比如在网络综艺节目《奇葩说》节目当中,正方与反方观点,现场100位观众通过座位旁边的红蓝键来自己选择自己支持的一方,但是在选手的精彩辩论之间,他们可以更换他们的选择,这样一来不仅跟上了节目的节奏,也体现出他们与选手的交流。他们更换意见的票数多了,就间接证明了此选手的观点打动了他们,说服了他们,这也是让现场观众更好的参与到了节目当中。而没有在现场的朋友,他们也可以通过视频客户端进行投票,来预测最后的结果,还可以在观看的同时,通过弹幕表达自己对此时此刻节目内容的观点,也可以让更多同时在线的观众一起进行讨论。这便是网络综艺节目与电视综艺节目的不同之处。
(三)网络综艺节目的快速发展
2012年11月,“互联网+”这个词汇由易观国际于扬提出,也就是从那时起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越来越深入融合,发展成了一种全新的模式。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媒介融合日益增多,从而也就出现了我们所熟知的新媒体。就综艺节目来说,传统媒体各大卫视的竞争可谓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各家卫视几乎都有了自己的代表性的标签节目。他们不再甘心只在电视平台的播出,而竞相的与网络平台达成合作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c/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