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副语言在新闻评论类节目中的作用(附件)
摘 要 副语言是伴随着语言表达的交流工具,具有传递情感和传递信息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播,其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也是艺术的,对副语言的研究也尤为重要。在新媒体的今天,单一的向观众进行信息传递的方式已经不再受欢迎,也将会逐渐被淘汰,节目需要多样化的手段,来丰富节目内容。本文以新闻评论节目,对节目中主持人的副语言的运用与表达进行研究,研究副语言中的表情语,体态语和语调方面的具体表达,以及副语言在节目中的作用。从个人修养和审美的角度,分析如何培养良好的副语言,个人修养表现为专业知识的提升和人文关怀的提升,同时作为播音员主持人对美学应该有一定的追求,在节目中,确立个人的风格,提升节目质量,以新闻评论的节目中主持人的具体表达为例,深刻了解副语言在节目中的运用。
目 录
一、前言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方法1
(三)研究意义1
二、副语言的简述 2
(一)副语言的提出2
(二)副语言的具体表现2
三、副语言在新闻评论类节目中的表现 3
(一)体态语的表现 3
(二)身势语的表现 4
(三)表情语的表现 4
(四)语调在的表现5
四、副语言在新闻评论类节目中的作用 5
(一)服饰方面 5
(二)表情语方面 6
(三)体态语方面 6
五、良好副语言的培养 7
(一)个人修养的提升 7
(二)个人审美水平的提升 8
结语9
参考文献10
致谢11
一、前 言
(一)研究背景
在人们的语言交流中,分为有声语言和副语言,副语言运用体态语,表情等方面与受众交流情感,有声语言与副语言相互配合,相辅相成,才可以达到好的传播效果,因此,副语言在节目中有着与有声语言表达同等重要的地位。
在我们当下,传统媒体在不断创新,从节目的样态,与节目形式都在发生着变化,主持人也在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随着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受众越来越多,节目的关注度也在不断上升,主持人应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不断提高审美水平,在服饰,妆容,配饰方面,既符合个人特色,也符合节目整体效果。在表情语与体态语方面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辅助工具”,辅助我们的情感表达,举手投足之间更加注重交流感,口语化更明显,将真实,有效地新闻信息传递给观众,体现新闻的时效性。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期刊,有关副语言的研究文献,以及有关新闻评论类节目的文献分析,了解主持人在节目中副语言的体现,得出如何在节目中更好的运用副语言,达到节目效果。
2.个案研究法
通过研究个别节目,如《新闻一加一》、《第一时间》、《杨澜访谈录》、《鲁豫有约》等代表性的节目,通过观看节目视频,分析节目制作等方法,对主持人的副语言研究进一步深化。
(三)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在传统的新闻评论类节目中,节目形势较为单一,节目类型也不够丰富,而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评论类节目,副语言的运用非常广泛而且更符合节目的需要,使节目具有更大的传播效果,突出节目的特点,同时,提高播音员主持人的从业素质,以面对不同的主持环境。
实践意义:在新闻评论类节目中,电视节目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利用服饰,手势,表情等除有声语言之外的副语言进行节目创作,鲜明的服饰或者发型,化妆,饰物等,运用明亮的颜色以达到不一样的节目效果使观众耳目一新。在有声语言表达方面,声音的韵律,如:音量、语速、重音等因素。在新闻评论类节目中副语言的准确运用,可以影响节目的整体效果,副语言以及有声语言的创作,根据节目的不同而做出不一样的调整,合理地运用,增加节目的光彩,提高节目的收视人群,
二、 副语言的简述
(一)副语言的提出
1958年,副语言学被提出,此后副语言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其产生是伴随在我们正常的语言交际中的,1959年美国霍尔指出下面这些常见现象:一个人倾听别人说话时,会望着那人的脸,尤其是他的眼睛。人们的交流中,不止有言谈,还有动作,表情上的行为举止。对于我们播音员主持人来说,我们重要的传播手段是有声语言的表达,但是,有很多语言以外的方面,比如,主持人的手势,服装,面部表情,以及有声语言中的重音,节奏等,这些方面影响了信息传播的效果,也影响了受众的感受。
(二)副语言的具体表现
在节目中,副语言具体表现为多个方面,广义上的副语言是指伴随着有声语言所表现出来的,如在话语的同时,使用手势,用手势比划出事物的大致形状,大小等,用手掌由上到下,对事物进行区分,或者表示指引的功能。以及,同时使用的面部表情和眼神,不同的环境表达不一样的情绪,开心、幸福、悲伤等。在新闻节目中,播报不同的信息时,伴随语言同时表达,例如《新闻联播》中的主播的面部表情会随着新闻事件内容的不同而不同。在播报的过程中,错误的态度和情感,会给受众不严肃的感觉。
目 录
一、前言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方法1
(三)研究意义1
二、副语言的简述 2
(一)副语言的提出2
(二)副语言的具体表现2
三、副语言在新闻评论类节目中的表现 3
(一)体态语的表现 3
(二)身势语的表现 4
(三)表情语的表现 4
(四)语调在的表现5
四、副语言在新闻评论类节目中的作用 5
(一)服饰方面 5
(二)表情语方面 6
(三)体态语方面 6
五、良好副语言的培养 7
(一)个人修养的提升 7
(二)个人审美水平的提升 8
结语9
参考文献10
致谢11
一、前 言
(一)研究背景
在人们的语言交流中,分为有声语言和副语言,副语言运用体态语,表情等方面与受众交流情感,有声语言与副语言相互配合,相辅相成,才可以达到好的传播效果,因此,副语言在节目中有着与有声语言表达同等重要的地位。
在我们当下,传统媒体在不断创新,从节目的样态,与节目形式都在发生着变化,主持人也在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随着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受众越来越多,节目的关注度也在不断上升,主持人应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不断提高审美水平,在服饰,妆容,配饰方面,既符合个人特色,也符合节目整体效果。在表情语与体态语方面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辅助工具”,辅助我们的情感表达,举手投足之间更加注重交流感,口语化更明显,将真实,有效地新闻信息传递给观众,体现新闻的时效性。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期刊,有关副语言的研究文献,以及有关新闻评论类节目的文献分析,了解主持人在节目中副语言的体现,得出如何在节目中更好的运用副语言,达到节目效果。
2.个案研究法
通过研究个别节目,如《新闻一加一》、《第一时间》、《杨澜访谈录》、《鲁豫有约》等代表性的节目,通过观看节目视频,分析节目制作等方法,对主持人的副语言研究进一步深化。
(三)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在传统的新闻评论类节目中,节目形势较为单一,节目类型也不够丰富,而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评论类节目,副语言的运用非常广泛而且更符合节目的需要,使节目具有更大的传播效果,突出节目的特点,同时,提高播音员主持人的从业素质,以面对不同的主持环境。
实践意义:在新闻评论类节目中,电视节目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利用服饰,手势,表情等除有声语言之外的副语言进行节目创作,鲜明的服饰或者发型,化妆,饰物等,运用明亮的颜色以达到不一样的节目效果使观众耳目一新。在有声语言表达方面,声音的韵律,如:音量、语速、重音等因素。在新闻评论类节目中副语言的准确运用,可以影响节目的整体效果,副语言以及有声语言的创作,根据节目的不同而做出不一样的调整,合理地运用,增加节目的光彩,提高节目的收视人群,
二、 副语言的简述
(一)副语言的提出
1958年,副语言学被提出,此后副语言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其产生是伴随在我们正常的语言交际中的,1959年美国霍尔指出下面这些常见现象:一个人倾听别人说话时,会望着那人的脸,尤其是他的眼睛。人们的交流中,不止有言谈,还有动作,表情上的行为举止。对于我们播音员主持人来说,我们重要的传播手段是有声语言的表达,但是,有很多语言以外的方面,比如,主持人的手势,服装,面部表情,以及有声语言中的重音,节奏等,这些方面影响了信息传播的效果,也影响了受众的感受。
(二)副语言的具体表现
在节目中,副语言具体表现为多个方面,广义上的副语言是指伴随着有声语言所表现出来的,如在话语的同时,使用手势,用手势比划出事物的大致形状,大小等,用手掌由上到下,对事物进行区分,或者表示指引的功能。以及,同时使用的面部表情和眼神,不同的环境表达不一样的情绪,开心、幸福、悲伤等。在新闻节目中,播报不同的信息时,伴随语言同时表达,例如《新闻联播》中的主播的面部表情会随着新闻事件内容的不同而不同。在播报的过程中,错误的态度和情感,会给受众不严肃的感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c/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