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食类纪录片配音创作风格以李立宏为例(附件)
摘 要当前,我国电视纪录片发展迅速,内容种类繁多。在纪录片的创作中,一个经典作品的诞生少不了配音与解说的元素,其对纪录片的表现力、品味及质量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因此,针对配音演员李立宏的纪录片配音作品,特别是美食类纪录片的配音特点、配音的风格特色和配音风格构成要素等方面进行研究。目前我国美食类纪录片作品愈加丰富独特,配音演员的语言风格、配音技巧愈加自然娴熟,为美食类纪录片配音创作提供多样化风格特色,同时可以推动该类型纪录片和配音演员的成熟发展。本文希望通过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能对纪录片配音创作风格有所探究,为相关从业工作者提供一些理论帮助。
目 录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一)研究现状 1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2
二、美食类纪录片概述 3
(一)美食类纪录片的界定与特点 3
(二)美食类纪录片的声画要素及相互关系 3
(三)美食类纪录片配音的重要性 4
三、李立宏纪录片配音创作特色 5
(一)配音语言的生活化 5
(二)配音表达的丰富性 6
(三)配音风格的个性化 7
四、美食类纪录片解说风格构成要素 10
(一)独特的音质特色 10
(二)得当的情感把握 10
(三)灵活的创作技巧 11
(四)扎实的专业功底 11
(五)丰富的人生阅历 12
结 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一、前言
研究背景
美食类纪录片属于一种电视或电影艺术形式,以真实地生活背景为创作素材,经过后期的艺术加工后进行展现,从而表现其本质上的真实。随着电视节目多元化繁荣发展,人们对满足精神需求的文化类节目的要求随之提高。纪录片在发展中,解说与配音是其创作的关键要素,对纪录片的表现力和质量具有深远的影响。美食类纪录片在整个纪录片分类中是属于较为小众的,所以对美食类纪录片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舌尖上的中国》和《风味人间:山海之间》创作风格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李立宏的配音创作风格进行系统分析,以提高美食类纪录片的有效传播及配音艺术创作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现在,纪录片迎来一个多元化、高产量的年代。从最初的纪录片为外国人所拍摄被用作记录历史和社会风貌,现如今纪录片拥有了被鉴赏的职能,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精神的结晶。美食类纪录片囊括了天南海北的美食和风土人情,也有其独特的风格。《舌尖上的中国》主要讲述了国内各地独特的美食,《风味人间:山海之间》则是将视野扩展到了世界各地,以国内的美食为主体与国外相似的美食相对比,从不同的角度欣赏美食的魅力。
研究现状
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今天,文化类节目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更能提高文化品位。通过对美食类纪录片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舌尖上的中国》和《风味人间:山海之间》配音创作风格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让美食类纪录片配音创作更能引起受众的共鸣。在如今传统媒体受到挑战,新兴媒体成为艺术创作的新场地。通过这两部比较有代表性的美食纪录片就可以看出,《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是在广播电视传统媒体上首播,而几年之后,原班人马创作的《风味人间:山海之间》却是在腾讯视频新媒体平台上首播。
过去,人们对纪录片的印象始终是单调乏味,所以美食类纪录片也一直处于受众视线之外。由李立宏配音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与《风味人间:山海之间》的出现,打破了人们对传统纪录片的印象。美食类纪录片中画面和解说是联系受众的纽带,而如何用美食画面刺激受众的精神需求,配音演员对解说词的解说技巧也是尤为重要。
二、美食类纪录片概述
(一)美食类纪录片的界定与特点
在2012年5月14日,由配音演员李立宏配音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魅力记录》栏目首播。《舌尖上的中国》主题围绕中国人对美食的见解与对生活的美好追求,用具体人物故事与美食文化相串联,用故事化的语言讲述了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在2018年10月28日,由配音演员李立宏解说的美食类纪录片《风味人间:山海之间》在腾讯视频全网独播,浙江卫视同步播出。《风味人间:山海之间》却不同于《舌尖上的中国》专注于中国的美食,而是将视线延展到了五湖四海。
两部纪录片之所以能够大获成功,除了在选题的技巧和思路角度的独特,也离不开其强大的导演制作团队和优良的设备支持,再加上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李立宏对美食类纪录片独特的配音风格,才使得《舌尖上的中国》与《风味人间:山海之间》两部美食类纪录片呈现给我们别样的“风情”。当各地的风情与美食相融合带给受众的就不会只是画面那样简单,更多的人文环境、历史背景及风土人情包含在里面,这样的纪录片也不是只用美食类纪录片就可以概括的。诚然美食类纪录片不仅仅包含美食和烹饪,但是也绝对不能使其它元素喧宾夺主。如今随着大众生活水平与审美需求的提高,传统纪录片都是寻求新的创作亮点。传统纪录片内容颇为严肃,而美食类纪录片却不乏有温度的人文关怀,在纪录片中赏心悦目的美食画面,又在无形中提升了其美学价值。纪录片内容也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从国内走向国际化,充满了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在陈晓卿导演的这两部美食类纪录片,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各地的美食美景,还能通过解说语言与画面感受到隐藏在美食背后的故事,让我们在欣赏美食的同时能领略各地不同的传统文化。
(二)美食类纪录片的声画要素及相互关系
在传统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从选择拍摄主旨到实际实景的拍摄过程,不管是内在的主旨线索还是外在的声画要素技巧都是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传统观念认为声画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以“画面为主,声音为辅”,声音是为画面所服务,是用来说明画面主旨和渲染画面内容的,并且认为无论声音显示出怎样的表现力,也只对画面有依附作用,所以声音仅有烘托画面气氛的作用。
美食纪录片配音创作作品中声音的作用是将纪录片中表现的多种元素组合起来,通过声音的“二次表达”进行有机结合,使受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能更清晰明了的感受到纪录片所传达的主题思想。在这个纪录片快速发展崛起的时代,纪录片也不再单单只是“视觉艺术”,而是声音与画面并行的综合意识,这种“视听艺术”才是主流方向。在当代,对于纪录片声画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有了不同的观念,画面离不开声音的烘托,声音也少不了画面的渲染,声音与画面是两个共同构筑,相互依存的艺术综合体。在李立宏配音创作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就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声画要素的相互关系。通过摄像机拍摄真实的生活场景,搭配相得益彰的解说词和温馨朴素的音乐氛围,瞬间勾勒出一幅贴近现实生活又不失人文关怀的经典画面。
目 录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一)研究现状 1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2
二、美食类纪录片概述 3
(一)美食类纪录片的界定与特点 3
(二)美食类纪录片的声画要素及相互关系 3
(三)美食类纪录片配音的重要性 4
三、李立宏纪录片配音创作特色 5
(一)配音语言的生活化 5
(二)配音表达的丰富性 6
(三)配音风格的个性化 7
四、美食类纪录片解说风格构成要素 10
(一)独特的音质特色 10
(二)得当的情感把握 10
(三)灵活的创作技巧 11
(四)扎实的专业功底 11
(五)丰富的人生阅历 12
结 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一、前言
研究背景
美食类纪录片属于一种电视或电影艺术形式,以真实地生活背景为创作素材,经过后期的艺术加工后进行展现,从而表现其本质上的真实。随着电视节目多元化繁荣发展,人们对满足精神需求的文化类节目的要求随之提高。纪录片在发展中,解说与配音是其创作的关键要素,对纪录片的表现力和质量具有深远的影响。美食类纪录片在整个纪录片分类中是属于较为小众的,所以对美食类纪录片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舌尖上的中国》和《风味人间:山海之间》创作风格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李立宏的配音创作风格进行系统分析,以提高美食类纪录片的有效传播及配音艺术创作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现在,纪录片迎来一个多元化、高产量的年代。从最初的纪录片为外国人所拍摄被用作记录历史和社会风貌,现如今纪录片拥有了被鉴赏的职能,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精神的结晶。美食类纪录片囊括了天南海北的美食和风土人情,也有其独特的风格。《舌尖上的中国》主要讲述了国内各地独特的美食,《风味人间:山海之间》则是将视野扩展到了世界各地,以国内的美食为主体与国外相似的美食相对比,从不同的角度欣赏美食的魅力。
研究现状
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今天,文化类节目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更能提高文化品位。通过对美食类纪录片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舌尖上的中国》和《风味人间:山海之间》配音创作风格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让美食类纪录片配音创作更能引起受众的共鸣。在如今传统媒体受到挑战,新兴媒体成为艺术创作的新场地。通过这两部比较有代表性的美食纪录片就可以看出,《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是在广播电视传统媒体上首播,而几年之后,原班人马创作的《风味人间:山海之间》却是在腾讯视频新媒体平台上首播。
过去,人们对纪录片的印象始终是单调乏味,所以美食类纪录片也一直处于受众视线之外。由李立宏配音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与《风味人间:山海之间》的出现,打破了人们对传统纪录片的印象。美食类纪录片中画面和解说是联系受众的纽带,而如何用美食画面刺激受众的精神需求,配音演员对解说词的解说技巧也是尤为重要。
二、美食类纪录片概述
(一)美食类纪录片的界定与特点
在2012年5月14日,由配音演员李立宏配音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魅力记录》栏目首播。《舌尖上的中国》主题围绕中国人对美食的见解与对生活的美好追求,用具体人物故事与美食文化相串联,用故事化的语言讲述了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在2018年10月28日,由配音演员李立宏解说的美食类纪录片《风味人间:山海之间》在腾讯视频全网独播,浙江卫视同步播出。《风味人间:山海之间》却不同于《舌尖上的中国》专注于中国的美食,而是将视线延展到了五湖四海。
两部纪录片之所以能够大获成功,除了在选题的技巧和思路角度的独特,也离不开其强大的导演制作团队和优良的设备支持,再加上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李立宏对美食类纪录片独特的配音风格,才使得《舌尖上的中国》与《风味人间:山海之间》两部美食类纪录片呈现给我们别样的“风情”。当各地的风情与美食相融合带给受众的就不会只是画面那样简单,更多的人文环境、历史背景及风土人情包含在里面,这样的纪录片也不是只用美食类纪录片就可以概括的。诚然美食类纪录片不仅仅包含美食和烹饪,但是也绝对不能使其它元素喧宾夺主。如今随着大众生活水平与审美需求的提高,传统纪录片都是寻求新的创作亮点。传统纪录片内容颇为严肃,而美食类纪录片却不乏有温度的人文关怀,在纪录片中赏心悦目的美食画面,又在无形中提升了其美学价值。纪录片内容也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从国内走向国际化,充满了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在陈晓卿导演的这两部美食类纪录片,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各地的美食美景,还能通过解说语言与画面感受到隐藏在美食背后的故事,让我们在欣赏美食的同时能领略各地不同的传统文化。
(二)美食类纪录片的声画要素及相互关系
在传统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从选择拍摄主旨到实际实景的拍摄过程,不管是内在的主旨线索还是外在的声画要素技巧都是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传统观念认为声画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以“画面为主,声音为辅”,声音是为画面所服务,是用来说明画面主旨和渲染画面内容的,并且认为无论声音显示出怎样的表现力,也只对画面有依附作用,所以声音仅有烘托画面气氛的作用。
美食纪录片配音创作作品中声音的作用是将纪录片中表现的多种元素组合起来,通过声音的“二次表达”进行有机结合,使受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能更清晰明了的感受到纪录片所传达的主题思想。在这个纪录片快速发展崛起的时代,纪录片也不再单单只是“视觉艺术”,而是声音与画面并行的综合意识,这种“视听艺术”才是主流方向。在当代,对于纪录片声画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有了不同的观念,画面离不开声音的烘托,声音也少不了画面的渲染,声音与画面是两个共同构筑,相互依存的艺术综合体。在李立宏配音创作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就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声画要素的相互关系。通过摄像机拍摄真实的生活场景,搭配相得益彰的解说词和温馨朴素的音乐氛围,瞬间勾勒出一幅贴近现实生活又不失人文关怀的经典画面。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c/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