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人才的朗诵能力研究

目 录
目 录 4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1
(三)研究方法 1
1.文献研究法 1
2.调查法 1
二、浅析朗诵的意义 2
(一)朗诵概述 2
(二)朗诵的发展 2
三、朗诵的主要特征 3
(一)文学语言有声化 3
(二)表现形式多样化 3
(三)传播效果大众化 3
(四)有声语言规范化 4
四、朗诵技巧 4
(一)朗诵情感技巧 4
1.情感的酝酿 4
2.情感的控制。 5
(二)朗诵语言技巧 5
1.停顿 5
2.重音 5
3. 节奏 5
4.语势 6
(三)朗诵的姿势技巧 6
五、播音员主持人对朗诵的认识 6
(一)朗诵能力对播音员主持人带来的好处 6
(二)如何提高播音员主持人的朗诵能力 7
1.过硬的文化底蕴 7
2.要有先进的思想观念 7
3.要有厚实的艺术素养 8
4.要学会不断探索 8
5.要有较强的心理素质 8
结 语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朗诵一向被称为群众性高雅艺术[1]。随着电视节目的迅速发展,朗诵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在一档电视节目,或者以其他表现形式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朗诵,在某种程度上起着传播文化、语言引导和示范的作用。我们可以透过脑海联想到一名播音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用语言与大众沟通,用身体动作以及内心情感与观众交流。所以他所表达出来的语言不仅影响自身的形象,还关系到对人民大众语言的引导。我们知道,广播电视节目中主持人的语言总体上比较规范,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提高节目质量。
(二)研究意义
在现实胜过中,在大众的眼里甚至有专业的播音主持人很少把主持人或者播音员的和朗诵能力联系在一起,他们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联想到一名播音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用语言与大众沟通,用身体动作以及内心情感与观众交流。所以他所表达出来的语言不仅影响自身的形象,还关系到对人民大众语言的引导。我们知道,广播电视节目中主持人的语言总体上比较规范,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提高节目质量。
(二)研究意义
在现实胜过中,在大众的眼里甚至有专业的播音主持人很少把主持人或者播音员的和朗诵能力联系在一起,他们似乎认为朗诵是与播音主持行业没有什么联系的。这是一个片面性的看法。作为一名播音员或者主持人,朗诵是是行业中重要的一部分。此次是以播音主持的朗诵能力为研究,探讨一下播音员或者主持人在朗诵的时候所要的技巧。寻找朗诵的含义与发展。让播音员、主持人以及更多的人重新认识一下朗诵在播音主持行业的重要性。另外,在学院文化传播学院的武传涛教授率先提出了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应具备“播”“说”“诵”“演”四个方面的基本技能,在这四个技能中其中就包括了朗诵艺术。所以在此次研究中我们针对播音主持的朗诵艺术我们进行了研究。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利用校图书馆提供的书籍资料,结合互联网所提供的支持,搜集有关播音主持的朗诵能力研究的相关内容和结果,作为本论文研究的参考。
2.调查法
通过有关途径可以上访在朗诵行业有成就的大师,访问大师对朗诵的看法以及朗诵的技巧。另外我们也可以请教导师,让他对我们讲解一下朗诵能力。
二、浅析朗诵的意义
(一)朗诵概述
“朗诵,作为有声语言情感表达的重要形式;朗,即声音的清晰、响亮;诵,即背诵。传统意义上的朗诵就是用一种高亢洪亮的声音加上对作品的理解完美的表现出来。朗诵和说话有相同点也有相似点。相同的是说话和朗诵都是用声音和情感来表达,不同的是说话没有固定的情感也没有固定的文字表达。朗诵是一个创作活动。通过朗诵,朗诵者不仅可以加强对语言的理解和对增强对文字的表达,而且,通过朗诵,朗诵者还可以陶冶情操。
朗诵是情感色彩与声音形式相互融合所出来的一种艺术行为。
情感色彩是朗诵艺术之魂。没有激情的朗诵者很难创作出感人的朗诵作品,同样,不能控制激情的朗诵者也将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体验真情和表达真情是朗诵艺术抒情的基本要求。朗诵创作如果缺乏真情表达,就意味着朗诵者失去了朗诵艺术的表现力和生命力。
声音形式是朗诵艺术之本。声音形式在朗诵创作中担负着表意和抒情的双重任务。是朗诵艺术不可替代的载体。声音形式的艺术效果,是依靠有声语言和声音传播的外部技巧来实现的。朗诵艺术声音形式的基本要求是词意入声、声随情动。让生意延续思想,让声音抒发情怀。
遵循朗诵艺术的特有属性和创作规律,我们可以先给朗诵艺术做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朗诵是以文学作品为二度创作基础,以饱满的情感色彩赋予有声语言声音形式的律动变化,从而准确、生动的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并抒发情感。汇成一句话就是朗诵是有声语言表达文学作品和书法情感的再创作。
(二)朗诵的发展
朗诵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年代已经很久远了,按照其发展我们可以分为朗诵的古代历史以及朗诵的现代历史。在古代的时候,朗诵第一次出现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在那个时期有很多朗诵的大家,先是南朝沈约创造并提倡了“四声八并”之说。而后是南朝的钟嵘的《诗品.序》解说了朗诵的重点不是只在声音上下工夫,再继续往后发展,就发展到了唐代,我们知道唐代在历史上是个非常繁荣的时期,他的经济发展,还有当时除了一批又一批作诗的大家,殊不知的是在唐代,朗诵十分盛行。其中“每有佳作传送都下”,杜甫在《解闷十二首(其七)》中有这么两句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1],可见是人们喜爱朗诵的程度。再后来随着发展我国古代的朗诵逐渐消失。
我国现代的朗诵的出现,最开始是出现在九一八事件以后。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我们不难猜出,朗诵是为了激励人心,朗诵是为了抵御敌人,朗诵是为了让这种其实成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c/33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