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吴湖帆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摘要吴湖帆是一代山水画名家,在画山水画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他吸收了吴地传统的山水画技法,被认为是最标准的继承中国画传统的苏州画家。吴湖帆是一个以难度为主要标准品评传统的功力型画家。本文主要从吴湖帆山水画的形式与构图、虚实与意境、线条与笔墨技法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吴湖帆的山水画风格受吴地文人山水画、北派的青绿山水画和海派山水画风格的影响。吴湖帆在临习了前人的绘画作品后,自己也有所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山水画风格。这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我们所要学习的精神。
浅析庞薰琹《贵州山民图》的艺术风格
摘 要《贵州山民图》是庞薰琹在抗日战争时期,到西南写生和对少数民族地区调查时所创作的。作为第一个走进贵州苗寨的现代艺术家,他的这组作品不仅反映了四十年代西南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情况和风土人情,也为他自己的艺术转型提供了养料,让他走上了现实主义探索的道路。本文以庞薰琹西南写生时期所绘的《贵州山民图》的艺术风格为线索,对中国现代绘画在中西融合基础上进行创新的文化特点展开研究。从庞薰琹简介、庞薰琹在西南时期的艺术活动、庞薰琹《贵州山民图》的艺术风格分析和《贵州山民图》对我毕业创作的影响四个方面描
浅析徐悲鸿现实主义人物画的艺术语言
摘要在徐悲鸿的人物画中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素描人物,二是油画人物,三是国画人物。徐悲鸿革新的中国画人物打破了中国千百年间千人一面的人物绘画形式,将西方绘画的方法融入国画中。无论是国画,还是油画徐悲鸿都强调以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本文通过查阅徐悲鸿论文集和徐悲鸿绘画的相关资料,简略分析徐悲鸿的现实主义人物画的艺术语言,将从徐悲鸿人物画中的色彩语言、构图语言、点线面的艺术语言以及材质肌理语言进行研究分析,从中感悟徐悲鸿的人物画中素描、油画、国画之间的语言性关联。 摘要毕加索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大师,一生成就辉煌。他的艺术风格丰富而多变,却也始终保留自己粗犷有力的特色。在人类的艺术文明中留有卓越而不可磨灭的贡献。毕加索强大的创造力、非凡变化能力以及传奇般的人生都对我有着无法抗拒的吸引力。不再是简单的呈现表象的“我”,而是更加注重本质的自我,旨在追求神似。他的自画像更是打破常规,超越了传统,构建了一个新的视觉形象。带着我们穿越时空,进入另一个空间,那个他最私密的视野,那个令他恐惧的领域。 摘 要野兽派画风摒弃了传统绘画所讲就的明暗和透视,采用平面化的构图以及强烈而又和谐的色彩对比,逃离对自然的简单模仿。他们忽略光影所带来的效果,单纯的用颜料创造光,每一种色彩都是自身的发光体,并且吸收了东方和非洲艺术的表现手法,在绘画中注意创造着一种与西方古典绘画的写实画风明显不同的写意倾向,对西方绘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野兽派画家们对色彩的研究至始至终都饱含着热情,寻找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绘画技巧,野兽派时代强烈反叛的原色画面解放出一个全新的绘画时代。 摘要钱松喦对20世纪中后期的中国山水画艺术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他对于齐白石“似与不似”的丹青特色运用贴切而形象,展示出了钱松喦别具一格的艺术天赋。钱松喦让中国上世纪的山水画由场景布局美转向了情感抒发美,开辟了全新的道路,提升了更高的绘画艺术境界。钱松喦涉及的绘画科目众多,但主要是山水、花鸟、园林和景色,这与他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较深、对于传统技法的严格专注和练习有关。他的晚期山水画是最具代表性的画作,在充分汲取革命气息、时代价值和社会主义精神的基础之上,还添加了自己在旅行途中对景色的独到见解 摘 要剪纸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通俗艺术形式,在历史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与地域性的民俗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是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化,对于未来的寄寓,同时也是行为的展示。现代绘画大师马蒂斯通过对内心的感悟和对艺术的表达,将剪纸升华为了一种纯粹的艺术表达,开拓了剪纸的新境界。本论文从马蒂斯剪纸的抽象表达内容进行分析,解析马蒂斯剪纸装饰元素趣味性和对后世艺术的传承与影响。 摘要丰子恺的漫画成就得力于他的生活经历和那时社会的环境。所以他的漫画才会那么的出人意外,却又入人意中,雅俗共赏。他通过漫画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符合时代要求的同时也符合艺术创作规律,更能让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他所想要表达思想。丰子恺在创作上适当考虑大众的审美特点,即既要曲高也要和众,两者不可偏废。虽说他的漫画新颖,但所画的内容却是我们平时生活中所熟悉的。他的生活就是游学于历经世事,这就是他的创作源泉,所以他才能有意义的“漫而画之”。[1]他用一幅幅简练、美妙生动的漫画,记录着故乡的风土 摘 要当代中国画的创作方向呈多元发展趋势,近年来有关中国画发展与创作的新思路、新探索层出不穷,本文试图以彭薇的绘画创作为对象,了解和分析当代中国画坛的风格转变和多种艺术思潮对传统绘画产生的具体影响,分析中国画在当代面临的多种挑战与机遇的情况下出现的多种新形势、新语言。 摘 要“浮世”的日语读音与“忧世”相同,意为 “人生是苦”。在葛饰北斋生活的17-18世纪的日本江户时代是日本封建社会的晚期,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城市里产生了所谓“町人文化”的市民文化风气,浮世绘也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了。浮世绘内容大多以百姓生活凡俗为主,以写实的手法反映灯红酒绿的现实百态与世俗万象,因此一直得不到日本当时文化界的认同。直到西方画坛开始研究浮世绘,才让浮世绘受到空前的欢迎。浮世绘世界级大师葛饰北斋的浮世绘艺术内容题材丰富,涉及风景、人物、鬼神、动物等多个主题。其想象力之丰富 摘要 从1950年开始,各国先后进入大众消费社会,大众消费文化和大众流行文化对艺术产生深刻影响,使文艺复兴以来建立起来的主要西方为上流社会服务的精英艺术价值观面临困境。艺术的波普策略在大众消费社会中最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选择。本文对波普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和演变成一种文化现象做出分析
浅析毕加索《最后一幅自画像》的特色
浅析野兽主义绘画的色彩解放
浅析钱松喦晚期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浅析马蒂斯的剪纸
浅论丰子恺漫画艺术
浅论彭薇绘画作品中对传统元素的移植与挪用
浅论葛饰北斋浮世绘艺术
浅谈“波普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