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丰子恺漫画艺术
浅论丰子恺漫画艺术[20191216212044]
摘要
丰子恺的漫画成就得力于他的生活经历和那时社会的环境。所以他的漫画才会那么的出人意外,却又入人意中,雅俗共赏。他通过漫画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符合时代要求的同时也符合艺术创作规律,更能让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他所想要表达思想。丰子恺在创作上适当考虑大众的审美特点,即既要曲高也要和众,两者不可偏废。虽说他的漫画新颖,但所画的内容却是我们平时生活中所熟悉的。他的生活就是游学于历经世事,这就是他的创作源泉,所以他才能有意义的“漫而画之”。[1]他用一幅幅简练、美妙生动的漫画,记录着故乡的风土人情,唤起了我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丰子恺漫画创作阶段
目 录
1. 引言 7
1.1 漫画的定义 7
1.2 研究背景 7
1.3目的及意义 8
1.4研究内容及方法 8
2.丰子恺的生平简介 9
2.1 童年及拜师学艺 9
2.2 八年颠沛流离的生活 9
2.3 黄昏岁月 10
3.丰子恺的漫画创作历程 11
3.1所受到的影响 11
3.2漫画的主题与风格所经历的四个阶段 11
3.2.1第一阶段—古诗词漫画的早期作品 12
3.2.2第二阶段—儿童漫画 13
3.2.3 第三阶段—社会相漫画 13
3.2.4第四阶段—自然相漫画 15
4.丰子恺创作高潮 17
4.1 《护生画集》 17
4.2 《护生画集》的创作主题思想 17
4.2.1 普劝杀戒 17
4.2.2 护生护心 18
4.2.3 有情世界 19
4.2.4 和睦相处 19
5.丰子恺漫画的艺术特色 21
5.1 童心 21
5.2 佛性 21
5.3 与传统绘画和现代漫画比较都自成一家 21
5.3.1 独特的表现手法的细节 21
5.3.2从“两条横线”到没有五官的人 22
结语 23
参考文献 24
致谢 25
1. 引 言
1.1漫画的定义
漫画,其实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到底什么是漫画。有人说,就是卡通画,有人说就是看图说话。说不对其实也都有道理,说对但又好像总觉得少了一些什么。
漫画,其实就是漫而画之。它来自于意大利文“caricare”,翻译为夸张。因此我们往往将这种艺术定义为“充满夸张的表达方式”。它不仅仅富有那时的年代特点,而且简短便利让人一目了然。但是我却认为,他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添加夸张的手法来渲染从而更好地描绘事物,尤其是抓住他的主要特征进行夸张处理,达到滑稽的效果。
漫画更多的是凭着记忆作画,并不会允许自己局限在一定的条条框框中,或者是要达到多么的精准。我们会在摒弃那些不能够让我们产生兴趣的东西,抓住明显的特征,给它进行适当的的夸张。
随着漫画的发展和进步,不论我们是否对绘画的对象进行夸张,漫画的类型应该越来越多了,像是绘本讽刺画或插图讽刺画、政治漫画或者是其他。
1.2研究背景
漫画具有绵远悠久的历史。它作为一门个性鲜明的幽默讽刺的艺术,无论是在中国亦或是国外,漫画皆已由来已久,它其实是与美术同步产生的。只是当初漫画是通过其它画种,如油画,版画,国画,年画等来表现的。虽说来源不同,却各有联系。一说到漫画,我想不论是我还是其他人更多的第一个想起的估计就是宫崎骏的漫画了。如他所著的《天空之城》、《猫的报恩》、《哈尔的移动城堡》等都是人们所熟悉的。然而对比国外,中国的漫画相对发展较慢,到了近代才真正得到了空前广泛的发展。
我们往往会想,何为漫画?犹记日本一漫画研究专家认为漫画是“及其高度发达的表现形式”。我国是在1925年,因《文学周报》编者郑振铎为此刊连载的丰子恺的画定名为《子恺漫画》时,才算是真正确立了漫画这一画种。虽说时逢暗礁但终是一往无前,近百年来流派迭起,名家辈出。
1.3目的及意义
漫画,在近现代更是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文明和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深受各个阶层喜爱。而且漫画无国界,和音乐一样,是各国人民表达情感的世界语。以下我们就来探讨这个中国的漫画之父——丰子恺。
1.4研究内容及方法
中国的漫画艺术有着自己独有的文化底蕴以及民族特色。丰子恺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为己所用,力求表现自己独有的风格。不拘泥于当时的漫画风格,子恺在创作上适当考虑大众的审美特点,即既要达到曲高也要和众,走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本论文着重通过对子恺漫画,护生画集来探讨子恺漫画的艺术特点。从传统漫画和现代漫画,从“两条横线”到没有五官的人等进行一些列的分析论证。以分析举证的形式进行我的论文阐述。我打算结合他的作品,进行分析。由点到面,从而更好地来阐述亦或是论述我的文章。从多方面来探究丰子恺的漫画艺术。
2. 丰子恺的生平简介
丰子恺于1898年11月9日生于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取乳名为慈玉。从七岁开始就接触绘画,第一本临摹的则是《芥子园画谱》,也正是因此丰子恺得小画家之名。曾以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后到日本游学,在偶然间看到日本漫画家竹久梦二的漫画,启发了他日后的漫画创作。
2.1 童年及拜师学艺
丰子恺于1898年生于那个富有诗情画意的石门湾,那里也是他祖孙三代歌哭生聚的地方,更是他童年的全部。在那里他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这也为他之后的漫画创作奠定了平民大众又贴近生活的基础。我想他的一些作品中就是他那欢快的童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吧。祖母养蚕的时光、中秋赏月中的专心吃蟹、与伙伴郊游的钓鱼、童年顽皮而留下的疤痕等等。还有那很多儿时参与过的其他乐事。其实不管他的家道是否中落,但至少他的童年时快乐的,开心的。
他对绘画方面的才能在他还在私塾念书的时候就体现出来了。在之后考入浙一师,更是受到了李叔同、夏丐尊两位导师的影响,打破八股文的传统。也就在那一刻,他确立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从此走上了艺术的道路。国内的艺术知识已经满足不了子恺对于艺术的渴求,他更向往西洋艺术。为此,不惜向亲友借钱偷渡到日本,知道时间的短暂,他不放弃任何的学习机会,贪婪的吸收着各种知识。也许他的这段求学经历对我来说,我只能够用“苦学”这两个字来概括吧。
2.2 八年颠沛流离的生活
是因为所有的好事都要多磨么?丰子恺的艺术之路好像是不那么的稳,总是那么的跌宕起伏。从日本求学回来之后没有多久,“八一三”事起,杭州被空袭,时局的不稳定,使得丰子恺过了八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让他的整个生命进入了黄昏岁月,他就像一浮萍,但却始终坚守着灵魂深处的那片净土,让他有勇气面对一切的苦难,乃至于是身体上的亦或是精神上的各种摧残。
2.3 黄昏岁月
丰子恺著有很多经典漫画,我们所熟知的则有《子恺漫画》、《护生画集》等一系列经典作品。但是不得不说,纵有再高的造诣,他的晚年却是凄惨悲凉的。连天的战火也就罢了,却硬是让他饱受了那文化大革命的摧残。好在他的一生慈悲为怀,淳朴坦诚。好在他曾拜在弘一法师的门下,我想他算得上是参透了这人生真正意义的无上智者了吧。好在他的心中有着那一片净土。但终究在1975那一年圆寂了。
3. 丰子恺的漫画创作历程
3.1所受到的影响
在之前我们也说到过丰子恺的漫画主要分四个阶段,古诗词漫画、儿童漫画、社会相漫画以及自然相漫画。在这四个阶段的创作中,虽然说他的内容相互交叉,到那时他的漫画风格却始终保持不变。我想着和丰子恺的人品与内在精神有关吧,我始终坚信一幅优秀的漫画创作需要作者拥有者良好的人品,深邃的思想和娴熟的创作技巧。但是由此我们也可以窥得丰子恺的漫画风格。丰子恺幼时曾留学日本,先后学习了西洋画和木刻,这对他的漫画创作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偶然间看到的日本漫画家竹久梦二的漫画作品更是启发了他的漫画创作。竹久梦二的画风,是完美结合了东洋画法以及西洋画法。其构图是西洋的,画趣是东洋的。其形体是西洋的,其笔法是东洋的。自来总和东西洋画法,无如梦二先生之调和者[2]。还有一点更大的特色则是画中诗趣的丰富。
在过去那漫长的漫画岁月中,我们的主题几乎以诙谐滑稽、讽刺、游戏为主。而丰子恺则摒除此种趣味而写人生。使人看了概念人生,引发遐想。更多的是“无声之诗”。丰子恺创作的不论是元素还是情感皆属中国。他内心崇尚精神的自由,画风简洁坚劲,作品具有隽永的味道,与陶渊明的气质倒是非常的接近吻合。
丰子恺在题材上的选择倒是往往“出人意外,入人意中”。虽然所画的都是别人没有画过的新鲜玩意儿,但是所画的内容却是大家曾经经历过、感受过得那种熟悉的画面,让人看了万分的亲切。然而他在意境上的把握,则是善于造境与情趣并存,在平实中寄深永之致;写实手段高超,反应生活中的真实。丰子恺的画作不求形似只求逼真,讲究气韵生动的创作,因此他的画才会久经不衰,打动着一代代从儿童逐步成年以及暮年者的心。
摘要
丰子恺的漫画成就得力于他的生活经历和那时社会的环境。所以他的漫画才会那么的出人意外,却又入人意中,雅俗共赏。他通过漫画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符合时代要求的同时也符合艺术创作规律,更能让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他所想要表达思想。丰子恺在创作上适当考虑大众的审美特点,即既要曲高也要和众,两者不可偏废。虽说他的漫画新颖,但所画的内容却是我们平时生活中所熟悉的。他的生活就是游学于历经世事,这就是他的创作源泉,所以他才能有意义的“漫而画之”。[1]他用一幅幅简练、美妙生动的漫画,记录着故乡的风土人情,唤起了我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丰子恺漫画创作阶段
目 录
1. 引言 7
1.1 漫画的定义 7
1.2 研究背景 7
1.3目的及意义 8
1.4研究内容及方法 8
2.丰子恺的生平简介 9
2.1 童年及拜师学艺 9
2.2 八年颠沛流离的生活 9
2.3 黄昏岁月 10
3.丰子恺的漫画创作历程 11
3.1所受到的影响 11
3.2漫画的主题与风格所经历的四个阶段 11
3.2.1第一阶段—古诗词漫画的早期作品 12
3.2.2第二阶段—儿童漫画 13
3.2.3 第三阶段—社会相漫画 13
3.2.4第四阶段—自然相漫画 15
4.丰子恺创作高潮 17
4.1 《护生画集》 17
4.2 《护生画集》的创作主题思想 17
4.2.1 普劝杀戒 17
4.2.2 护生护心 18
4.2.3 有情世界 19
4.2.4 和睦相处 19
5.丰子恺漫画的艺术特色 21
5.1 童心 21
5.2 佛性 21
5.3 与传统绘画和现代漫画比较都自成一家 21
5.3.1 独特的表现手法的细节 21
5.3.2从“两条横线”到没有五官的人 22
结语 23
参考文献 24
致谢 25
1. 引 言
1.1漫画的定义
漫画,其实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到底什么是漫画。有人说,就是卡通画,有人说就是看图说话。说不对其实也都有道理,说对但又好像总觉得少了一些什么。
漫画,其实就是漫而画之。它来自于意大利文“caricare”,翻译为夸张。因此我们往往将这种艺术定义为“充满夸张的表达方式”。它不仅仅富有那时的年代特点,而且简短便利让人一目了然。但是我却认为,他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添加夸张的手法来渲染从而更好地描绘事物,尤其是抓住他的主要特征进行夸张处理,达到滑稽的效果。
漫画更多的是凭着记忆作画,并不会允许自己局限在一定的条条框框中,或者是要达到多么的精准。我们会在摒弃那些不能够让我们产生兴趣的东西,抓住明显的特征,给它进行适当的的夸张。
随着漫画的发展和进步,不论我们是否对绘画的对象进行夸张,漫画的类型应该越来越多了,像是绘本讽刺画或插图讽刺画、政治漫画或者是其他。
1.2研究背景
漫画具有绵远悠久的历史。它作为一门个性鲜明的幽默讽刺的艺术,无论是在中国亦或是国外,漫画皆已由来已久,它其实是与美术同步产生的。只是当初漫画是通过其它画种,如油画,版画,国画,年画等来表现的。虽说来源不同,却各有联系。一说到漫画,我想不论是我还是其他人更多的第一个想起的估计就是宫崎骏的漫画了。如他所著的《天空之城》、《猫的报恩》、《哈尔的移动城堡》等都是人们所熟悉的。然而对比国外,中国的漫画相对发展较慢,到了近代才真正得到了空前广泛的发展。
我们往往会想,何为漫画?犹记日本一漫画研究专家认为漫画是“及其高度发达的表现形式”。我国是在1925年,因《文学周报》编者郑振铎为此刊连载的丰子恺的画定名为《子恺漫画》时,才算是真正确立了漫画这一画种。虽说时逢暗礁但终是一往无前,近百年来流派迭起,名家辈出。
1.3目的及意义
漫画,在近现代更是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文明和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深受各个阶层喜爱。而且漫画无国界,和音乐一样,是各国人民表达情感的世界语。以下我们就来探讨这个中国的漫画之父——丰子恺。
1.4研究内容及方法
中国的漫画艺术有着自己独有的文化底蕴以及民族特色。丰子恺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为己所用,力求表现自己独有的风格。不拘泥于当时的漫画风格,子恺在创作上适当考虑大众的审美特点,即既要达到曲高也要和众,走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本论文着重通过对子恺漫画,护生画集来探讨子恺漫画的艺术特点。从传统漫画和现代漫画,从“两条横线”到没有五官的人等进行一些列的分析论证。以分析举证的形式进行我的论文阐述。我打算结合他的作品,进行分析。由点到面,从而更好地来阐述亦或是论述我的文章。从多方面来探究丰子恺的漫画艺术。
2. 丰子恺的生平简介
丰子恺于1898年11月9日生于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取乳名为慈玉。从七岁开始就接触绘画,第一本临摹的则是《芥子园画谱》,也正是因此丰子恺得小画家之名。曾以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后到日本游学,在偶然间看到日本漫画家竹久梦二的漫画,启发了他日后的漫画创作。
2.1 童年及拜师学艺
丰子恺于1898年生于那个富有诗情画意的石门湾,那里也是他祖孙三代歌哭生聚的地方,更是他童年的全部。在那里他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这也为他之后的漫画创作奠定了平民大众又贴近生活的基础。我想他的一些作品中就是他那欢快的童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吧。祖母养蚕的时光、中秋赏月中的专心吃蟹、与伙伴郊游的钓鱼、童年顽皮而留下的疤痕等等。还有那很多儿时参与过的其他乐事。其实不管他的家道是否中落,但至少他的童年时快乐的,开心的。
他对绘画方面的才能在他还在私塾念书的时候就体现出来了。在之后考入浙一师,更是受到了李叔同、夏丐尊两位导师的影响,打破八股文的传统。也就在那一刻,他确立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从此走上了艺术的道路。国内的艺术知识已经满足不了子恺对于艺术的渴求,他更向往西洋艺术。为此,不惜向亲友借钱偷渡到日本,知道时间的短暂,他不放弃任何的学习机会,贪婪的吸收着各种知识。也许他的这段求学经历对我来说,我只能够用“苦学”这两个字来概括吧。
2.2 八年颠沛流离的生活
是因为所有的好事都要多磨么?丰子恺的艺术之路好像是不那么的稳,总是那么的跌宕起伏。从日本求学回来之后没有多久,“八一三”事起,杭州被空袭,时局的不稳定,使得丰子恺过了八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让他的整个生命进入了黄昏岁月,他就像一浮萍,但却始终坚守着灵魂深处的那片净土,让他有勇气面对一切的苦难,乃至于是身体上的亦或是精神上的各种摧残。
2.3 黄昏岁月
丰子恺著有很多经典漫画,我们所熟知的则有《子恺漫画》、《护生画集》等一系列经典作品。但是不得不说,纵有再高的造诣,他的晚年却是凄惨悲凉的。连天的战火也就罢了,却硬是让他饱受了那文化大革命的摧残。好在他的一生慈悲为怀,淳朴坦诚。好在他曾拜在弘一法师的门下,我想他算得上是参透了这人生真正意义的无上智者了吧。好在他的心中有着那一片净土。但终究在1975那一年圆寂了。
3. 丰子恺的漫画创作历程
3.1所受到的影响
在之前我们也说到过丰子恺的漫画主要分四个阶段,古诗词漫画、儿童漫画、社会相漫画以及自然相漫画。在这四个阶段的创作中,虽然说他的内容相互交叉,到那时他的漫画风格却始终保持不变。我想着和丰子恺的人品与内在精神有关吧,我始终坚信一幅优秀的漫画创作需要作者拥有者良好的人品,深邃的思想和娴熟的创作技巧。但是由此我们也可以窥得丰子恺的漫画风格。丰子恺幼时曾留学日本,先后学习了西洋画和木刻,这对他的漫画创作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偶然间看到的日本漫画家竹久梦二的漫画作品更是启发了他的漫画创作。竹久梦二的画风,是完美结合了东洋画法以及西洋画法。其构图是西洋的,画趣是东洋的。其形体是西洋的,其笔法是东洋的。自来总和东西洋画法,无如梦二先生之调和者[2]。还有一点更大的特色则是画中诗趣的丰富。
在过去那漫长的漫画岁月中,我们的主题几乎以诙谐滑稽、讽刺、游戏为主。而丰子恺则摒除此种趣味而写人生。使人看了概念人生,引发遐想。更多的是“无声之诗”。丰子恺创作的不论是元素还是情感皆属中国。他内心崇尚精神的自由,画风简洁坚劲,作品具有隽永的味道,与陶渊明的气质倒是非常的接近吻合。
丰子恺在题材上的选择倒是往往“出人意外,入人意中”。虽然所画的都是别人没有画过的新鲜玩意儿,但是所画的内容却是大家曾经经历过、感受过得那种熟悉的画面,让人看了万分的亲切。然而他在意境上的把握,则是善于造境与情趣并存,在平实中寄深永之致;写实手段高超,反应生活中的真实。丰子恺的画作不求形似只求逼真,讲究气韵生动的创作,因此他的画才会久经不衰,打动着一代代从儿童逐步成年以及暮年者的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msx/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