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葛饰北斋浮世绘艺术

浅论葛饰北斋浮世绘艺术[20191216213222]
摘 要
“浮世”的日语读音与“忧世”相同,意为 “人生是苦”。在葛饰北斋生活的17-18世纪的日本江户时代是日本封建社会的晚期,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城市里产生了所谓“町人文化”的市民文化风气,浮世绘也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了。浮世绘内容大多以百姓生活凡俗为主,以写实的手法反映灯红酒绿的现实百态与世俗万象,因此一直得不到日本当时文化界的认同。直到西方画坛开始研究浮世绘,才让浮世绘受到空前的欢迎。浮世绘世界级大师葛饰北斋的浮世绘艺术内容题材丰富,涉及风景、人物、鬼神、动物等多个主题。其想象力之丰富让后人叹为观止,而其细致入微的构图更是让作品富有冲击力。葛饰北斋的画面着色大胆巧妙,颜色运用丰富并有层次感,融会贯通多种技法。同时,在人物绘画上的用色也相当讲究,人物的服饰花纹以及配色都夺人眼球。葛饰北斋善于利用色彩进行景深的描绘,这在当时是相当超前的。直到如今,他的作品仍然值得细细琢磨和品味,对现代艺术文化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和研究意义,因此葛饰北斋也被称为“现代艺术之前的现代艺术家”。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浮世绘葛饰北斋艺术日本
目 录
1. 绪论1
1.1课题来源1
1.2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1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
2. 葛饰北斋的生活背景3
2.1生平简介3
2.2 时代背景4
3. 葛饰北斋的艺术风格形成5
3. 1 画面的色彩5
3.1.1 配色大胆巧妙5
3.1.2 着色纯净抽象6
3.1.3惊愕世界的“北斋蓝” 8
3. 2 画面的构成10
3.1.1 点线面构成10
3.1.2 重复构成11
3.1.3相似构成 12
3. 3 画面线条14
4. 葛饰北斋浮世绘艺术对创作的启发14
4.1 体会启发 14
4.2葛饰北斋艺术成就对后世的影响16
4.2.1对欧洲艺术的影响16
4.2.2对现代的影响20
结语22
参考文献23
致谢24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以幕府所在地江户为制作中心所发展出的艺术。其题材围绕当时江户市民阶层的社会百态及凡俗情感,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迎合了当时老百姓的生活乐趣。浮世绘起初是以“肉笔”浮世绘为主,指的是用笔墨色彩在纸上直接进行创作,之后由于市场反响热烈,供不应求,因此演变成版画的形式。首先需要画师在纸上绘制出草图,然后有雕刻师将复杂的图案和线条雕刻在木板上制成模具,最后由拓印师进行色彩拓印,我们看的有几个色彩,拓印师就要进行几次拓印。拓印的色彩一开始是单纯的墨摺本,之后随着浮世绘的发展,而产生了丹绘、漆绘以及锦绘等多种样式。
葛饰北斋是当时杰出的浮世绘大师之一,其主要作品有《神奈川冲浪里》、《凯风快晴》等。在葛饰北斋九十年的人生中尝试了绘画领域的多种技法及题材,其作品画面具有强大的冲击力以及超凡的想象力,他在绘画中融入西洋绘画、中国绘画以及日本本土绘画的多种韵味。使得他的作品在欧洲画坛掀起轩然大波。许多著名的印象派大师都曾受到葛饰北斋绘画风格的影响和触动。除了绘画之外,葛饰北斋还精通雕刻和文学,这都体现在他的浮世绘作品当中。
葛饰北斋作品的伟大之处在于不单单在于艺术表现手法以及内容题材,更是在于他对现实奇矫扭曲形态的强烈偏执,这是超越当时人理解的,只有到现代艺术中才能引起共鸣。因此,葛饰北斋的杰出成就让他成为唯一一个入选“千禧年影响世界的一百位名人”的日本人。
1.2 课题目的和意义
葛饰北斋对于艺术界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名字,他不仅仅影响了当时的欧洲印象派艺术,更辐射到了当下现代艺术的风格。本文通过对葛饰北斋浮世绘艺术的研究和分析,旨在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到其浮世绘艺术的精髓,解析其作品对于后世艺术作品的深刻影响。同时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一个时代下的作品所代表的意义,对国内外艺术家的创作与发展方向起到了一定作用。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探究成果展示之中,不同的文献作者在撰写时的侧重点不同,有注重感情表达的,有关注葛饰北斋的生活背景的,也有纯粹从其作品的造型、素材等方面来赏析的,而我的侧重点就是从他的独特的造型表现手法进行分析而看到他的内心情感,从而解析当时绘画的一个发展趋势。
我国著名绘画研究作家高云龙所著的《浮世绘艺术与明清版画的渊源研究》中, “解开一个多世纪以来关于我国明清版画与日本浮世绘版画渊源之间所存在的谜团,唤醒中日学术界重新认识、重新评价在日本江户时代浮世绘版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我国明清版画艺术所给予的巨大影响。”[1]2. 葛饰北斋的生活背景
2.1 生平简介
葛饰北斋(1760年—1849年),是日本江户时代著名的浮世绘大师,葛饰派的创始人,其画风影响了之后的欧洲印象派。葛饰本名为“中岛时太郎”,后来改名为“铁藏”。他使用过的笔名有:宗理、春朗、戴斗、为一、卍、画狂人等。?
葛饰北斋日本宝历10年也就是公历1760年出生于江戸(现日本东京)。早年家境并不富裕,因此被生活所迫开始接触艺术,自幼开始学习雕刻和印刷等技术,从小就展露了惊人的艺术天赋。而他正式开始学习绘画是在19岁那年,葛饰北斋开始进入胜川春章门下潜心学习,立志成为一名画师。在胜川春章门下学习的这段时间,为之后他的艺术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793年,北斋离开了胜川门下,继承了“淋派”画师“表屋宗理”的名号,此后他的作品以狂歌本为主。
1798年改名为“葛饰北斋”,从这年开始他的作品越来越多样,并且形成了有葛饰北斋风格的画风。
在文化7年,也就是公历1810年,北斋开始使用“戴斗”这一画号。期间出版了《北斋漫画》传说是现代日本漫画的鼻祖。“《北斋漫画》精湛的白描手法后来也为有志于推进绘画变革的西方画家们所倾倒,成为席卷欧洲的日本主义的导火索之一。“[2]
在晚年,葛饰北斋原本想弃笔享乐,安度余生,但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嗜赌的孙子将他和女儿逼到绝境,穷困潦倒。于是70岁的葛饰决定重新拿起画笔,再次用艺术拯救自己的人生,就是在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为他赢得世界级大师称号的横大判《富岳三十六景》。葛饰花费了5年时间,在不同地点和时间进行统一主题的表现,开拓了风景版画的新领域。其中的《神奈川冲浪里》和《凯风快晴》最为突出,成为影响后世的世界级巨作。2.2 时代背景
“浮世”的日语读音与“忧世”相同,意为 “人生是苦”。在葛饰北斋生活的17-18世纪的日本江户时代是日本封建社会的晚期,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城市里产生了所谓“町人文化”的市民文化风气。因此,大量市民文化需求开始兴起。在当时,“‘浮世’这个词十分时髦与流行,在当时的报章上经常出现,带有现世炎凉、玩世不恭的嘲讽与享乐况味,出现了以“浮世”冠称的小说和各种 器物,如‘浮世袋’、‘浮世帽’ 等等。浮世绘也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了。”[3] 最初的浮世绘采用毛笔墨绘,称为“肉笔浮世绘”。之后随着需求量的增大,而产生了木刻墨色印刷的“木刻浮世绘”。后来,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从单色的墨摺本,增加了更多的颜色。之后,日本“浮世绘”就成为江户文化的代表,浮世绘的大师们也接踵而起。同时,除了绘制浮世绘,一些浮世绘创作者也进行文学创作,让浮世绘内容更加丰富。然而,由于浮世绘内容大多以百姓生活凡俗为主,以写实的手法反映灯红酒绿的现实百态与世俗万象,因此一直得不到日本当时文化界的认同。直到西方画坛开始研究浮世绘,才让浮世绘受到空前的欢迎。3. 葛饰北斋的艺术风格形成
3.1 画面的色彩
3.1.1 配色大胆巧妙
葛饰北斋的作品画面着色大胆巧妙,颜色运用丰富并有层次感,融会贯通多种技法。在晚年时期,葛饰北斋更时将色彩运用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其肉笔绘大多颜色鲜艳,夺人眼球。下图1.1是天井绘——《八方睨大凤凰图》,此幅天井绘位于日本长野县某若松院的天花板上,是葛饰北斋花费了一年时间完成的。整幅作品的色彩冲击力极强,颜色艳丽,凤凰的羽毛都表现的淋漓尽致,富有光泽。作品所呈现出的力量和活力完全无法让人联想到作者在完成这幅作品时已经87岁高龄。如今这副作品仍然完好地保存在日本,色彩依旧如新。
图1.1《八方睨大凤凰图》(1848年)
葛饰北斋在人物绘画上的用色也相当讲究,人物的服饰花纹以及配色都夺人眼球。下图1.2是葛饰北斋50岁前后时期的作品——肉笔画《二美人图》,作品采用绢本着色,色彩对比强烈,同时采用当时江户最流行的色彩系列:“蓝”、“四十八茶”以及“百鼠”来进行绘制(江户流行色详见图1.3)。画面描绘的是当时德才兼备的吉原女性。站着的女性领子采用蓝色加上白色花纹凸显精致之美;其披肩采用“路考茶色”的扇形花纹;坐着的女性裙摆采用“北条鳞花纹”加上红色以及绿色的黄金配色,产生视觉对比;二女交接处葛饰采用由蓝色过渡到绿色的手法,并采用站女黑色的披肩色彩与坐女暗红色袖子的色彩做呼应。让整幅画面色彩协调丰富,调理清晰,层次分明,实在巧妙。
图1.2《二美人图》(1808年 - 1813年左右)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msx/1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