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王翚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字数:7883】

王翚是我国清初的山水画家,他虽以仿古画作闻名,但在仿古同时注重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画风和画论。本文首先从王翚对于前人画作的临仿角度着手,具体分析他从各朝各代画家作品中汲取经验,进而提出了“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的画论。从技法、构图、风格三个方面表现出王翚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其次,王翚师从娄东画派的王鉴和王时敏,由此来研究在王翚不同阶段的创作中娄东画派对他画风产生的影响。而后王翚突破局限,推陈出新,开创了虞山画派,开创了“山水清晖”的境界,成为清代画坛的重要画家。他的画论是集大成的画论,为我国绘画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当代仍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目 录
1. 引言 1
2. 王翚生平简介 2
3. 王翚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3
3.1“元人笔墨”的技法 3
3.2“宋人丘壑”的构图 4
3.3“唐人气韵”的风格 4
4. “娄东画派”对王翚的影响 4
4.1王鉴对王翚的影响 5
4.2王时敏对王翚的影响 5
5. 王翚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5
5.1虞山画派的开创 5
5.2摹古画论在当代的研究意义 6
6. 对我创作的影响 6
结语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引言
中国的山水画在古代的发展历史悠长,各朝各代风格多样。唐代山水富丽堂皇、绚丽多姿,北宋山水山河壮阔、气势雄浑,到了元明时期又出现了注重笔墨之美的山水笔法。纵观我国绘画史,自山水画诞生以来,几乎未曾间断过仿古之风。南朝谢赫首先在其著作《画品》中提出了“六法论”,他将“传移模写”列入六法之一,对后世的仿古画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明清时期出现了诸多仿古山水画家,较有名的有吴门画派和清初六家等等。董其昌曾有过集大成的设想,然则明晚期南北画派界限森严,所能学习的范围有限,加之历代绘画技法各异,终究是难以整合协调。直到清初,王翚从众多师古画家中脱颖而出,他善于汲取各家之所长,将各家笔墨技法融会贯通,师古而不泥古,被誉为“集古之大成,合南北为一宗”。作为“虞山画派”的开山之父,王翚构图严谨,功力深厚,与“娄东画派”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三王”并称“清初四王”,共同构成了清代画坛的艺术局面。本文以王翚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王翚不同阶段的作品,进一步探究王翚山水画中的艺术特色,以及王翚创立虞山画派对后世的影响。王翚画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使得他在当代仍有着探讨研究的价值。
王翚生平简介
王翚,字石谷,臞樵,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南省苏州府常熟人(今江苏常熟)。生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卒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年八十六。[1]王翚出生于书香世家,祖上几代皆精通书画,民间曾有传闻说在他出生之时“墨香满室,三日不散”。他的故乡虞山亦是江南人文荟萃之地,当地画风受元代大家黄公望的影响很大。王翚四世祖王伯臣善画花鸟,祖父王载仕爱好云游四方,山水花鸟皆善,而王翚的父亲王云客精于描绘山水,画风秀雅。在这样浓郁的艺术氛围熏陶下,王翚自小受到家学渊源的耳濡目染,也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六岁的王翚已经能够在墙壁上用芦荻绘画了,所作枯木老树富有灵气。幼年的王翚喜好丹青,一开始就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随手在宣纸上点染几笔,便得富有意趣的山水[2]。
王翚幼时家境贫寒,于是便为画贾仿造古画来谋求生计补贴家用。在十六岁那年,跟随学黄公望画法的同乡张珂学画,此时的王翚已在绘画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才华,但碍于那个时期的门户之见,缺乏名师的引荐,很难在画派林立的背景下接触到更多更为广泛的知识阅历。在王翚二十岁的时候,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他艺术生涯中的贵人王鉴。1651年春,恰逢王鉴兴起至虞山游玩,偶然间见到了王翚所作的画扇,大加赞赏,派人前往邀约。久仰王鉴大名的王翚有幸得到王鉴赏识,诚恳赴约。两人相谈甚欢,王鉴将所藏倪黄、董其昌真迹展示给他学习,并且收下王翚做他的弟子。到了第二年,王鉴还特地邀请王翚到他家中居住,悉心指导,认真栽培。王翚在自己的著作《清晖赠言》中回忆王鉴信曰:“中秋分袂,又值小春时候矣,无时不怀想高风。谅吾兄必同此意。小斋虽未构就,小婿处亦可下榻。烟翁俱渴欲相晤,乞即命驾一来,纵观古人真迹,亦大快事。[3]”有了王鉴的悉心指教,王翚的绘画技巧提升很大,很快掌握了诸多古人的绘画技艺。几年后,由于王鉴要北上游历,他便将王时敏引荐给王翚,王翚正式拜在了王时敏门下。在此期间,王翚饱览了王时敏家藏的宋元名迹,并得以对本照临,摹古手法日趋精进。王时敏还带领着他寻访各处名胜古迹,将大江南北的各大收藏家介绍给王翚。王翚潜心钻研,追本溯源遍及各家地临摹,笔法有了很大的提高,熟练掌握了前人细密严谨的技法,临摹画作惟妙惟肖,得到了当时书法绘画大家的充分肯定[4]。周亮工赞赏王翚道:“石谷天资高,年力富,下笔便可与古人齐驱,百年以来第一人也。”甚至周亮工还引用了王世祯不必千金买范宽来赞叹王翚对范宽《溪山行旅图》模仿的相似[5]。 此时王翚的摹古几乎达到了可以以假乱真的地步,被赞誉为“画圣”。1691年,六十岁的王翚经人推荐下主笔创作了《康熙南巡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一篇鸿篇巨作。南巡图受到了皇帝的赞赏,赐予了他“山水清晖”的名号。王翚因此名声大噪,享誉大江南北。一些朝廷权贵对王翚其人十分赏识,然而王翚却是淡泊名利,离开京城,返回家乡潜心作画。一举开创了“虞山画派”,与“三王”组成的“娄东画派”共同构成了清代画坛的艺术局面。王翚一生著有《清晖画跋》,辑有《清晖赠言》、《清晖赠贻尺牍》,和恽寿平合著《画荃评》。传世作品有《康熙南巡图》、《秋树昏鸦图》、《虞山枫林图》、《秋山萧寺图》、《芳洲图》等[6]。
王翚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宋代和元代的绘画审美思想观念有所不同,映射到山水画创作上的技法、笔墨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如何将它们协调统一起来成了一个难题。而王翚的画论采取了折中的集大成的方式,“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运用元人松散的线条笔法去描绘宋人气势雄浑的山河丘壑,历代画家都极为推崇这种融汇古今的绘画方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msx/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