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摩尔雕塑的视觉意义
亨利摩尔雕塑的视觉意义学院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20191216212653]
摘 要
v亨利·摩尔不但继承了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对传统雕塑艺术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改革,成为现代雕塑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室外雕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具有视觉意义,同时也表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在世界雕塑史上影响颇深。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亨利摩尔雕塑视觉环境
目 录
1.引言 1
2.亨利摩尔雕塑风格魅力形成的根源 2
2.1 特定时代因素的影响 2
2.2 前辈大师创作风格的影响 3
2.2.1 米开朗基罗传达的躁动的力量 3
2.2.2 罗丹给予的静谧的美好 3
3.亨利摩尔雕塑的外在视觉意义 5
3.1实体挖出恰当空间 5
3.2 分割组成完整作品 6
3.3 线弦连接雕塑两端 6
4.亨利摩尔雕塑的内在视觉意义 8
4.1 对生命的颂扬 8
4.2 对自然的崇拜 8
5.亨利摩尔雕塑的实用视觉意义 9
5.1 将风景融入雕塑 9
5.2 将色彩引入雕塑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1.引言
20世纪的上半叶,在当时的欧洲现代艺术运动的背景下,亨利摩尔的艺术经历了在保守与开放、传统与现代的矛盾环境中从形成、发展到成熟,无可置疑他是创作天才,他的雕塑艺术是传统艺术与大自然的混合产物。在摩尔身上可以看出两个重要的特征:尊重传统的保守主义和追求创新的现代主义。这就决定了摩尔的创新之路必定带有英国的个性色彩,他的现代雕塑艺术有着巨大的视觉意义。
2.亨利摩尔雕塑风格魅力形成的根源
英国的独特地理环境造就了相对隔离的状态,导致当时的英国文化和艺术上的保守与封闭。20世纪初,在当时的欧洲现代艺术运动激烈进行时,英国仍然固步自封,由于它对传统的迷恋和对新事物的疑惑,拒绝接受新观念、新思潮,使它在现代艺术上产生了折衷性和滞后,[1]这也是由于英国人在社会生活中受到教养伦理观念的影响。
丹纳曾在《艺术哲学》中说过:“要了解一个艺术家的趣味和才能,要了解他为什么会在绘画或戏剧中选择某个部位,为什么会特别喜爱某种典型某种色彩,表现某种感情,那么,就应当到群众的思想感情和风俗习惯中去探索。”也就是说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与他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歌德也说过:“不论一个人的头脑和心灵多么的宽广,都应当装满你们当代的时代思想。”那么,在这里先来探讨下摩尔所处的环境吧。
2.1 特定时代因素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摩尔受到过良好的教育,而在“一战”爆发后,亨利摩尔就去参军了,直到因毒气受伤才回国接受治疗。摩尔退伍后在利兹艺术学院学习雕塑艺术,获得了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的奖金。由于表现突出,摩尔受到了校长的赏识和支持,在皇家艺术学院担任一名雕塑教师,这也为摩尔后来成为一名伟大的雕塑家做了铺垫。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摩尔因为他的顶头上司利用他展览带给他的污蔑,迫使他离开了皇家艺术学院。
“二战”爆发后,摩尔出入前线,画了上千幅有关战争的素描,这让他对战争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使他更加坚定了走人文主义的道路,他创作了一系列关于温情家庭的作品来表达他内心渴望和平与亲情的心情。其中《家庭群像》和《着衣卧像》就是带有浓厚亲情和反战情绪的雕塑。《圣母玛利亚和孩子》是一件带有拜占庭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优秀作品,它完美的诠释了人本主义精神。在这作品中,圣母被置于矮凳上,双腿微微抬起,护住婴儿,双肩微垂,脸部稍倾,透出丝丝悲凉。无论怎样的形式,他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表现人的尊严和对人性的关怀。
2.2 前辈大师创作风格的影响
20世纪时,西方的雕塑风靡全世界,但是和其他的艺术形式一样,在这100年里不断的变化改革。在当时的艺术家中,摩尔占着重要的地位。罗丹是现代雕塑的先驱者,而在摩尔时期现代雕塑达到了最高峰。在摩尔的雕塑艺术生涯中,受到了米开朗基罗、罗丹等众多大师作品风格的影响。
2.2.1 米开朗基罗传达的躁动的力量
摩尔在小的时候翻看过一本少年百科全书,见到了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图片,生出了成为雕刻家的念头。16世纪的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基罗虽然饱受了世态炎凉,但他一生之中也同样获得了许多荣誉和机遇。
少年时代的米开朗基罗就读于自由的美术学校,跟着当时深获众望的著名雕塑家贝托尓多学习,他表现卓越,获得了佛罗伦萨的统治者罗伦佐美第奇的保护与重视。
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体现的是一种雄伟躁动的力量。在他的雕塑作品中,一个个的形象都高大硬朗,就连他创造的女性,形象也是柔美中透着刚勇。《大卫》是米开朗基罗最具代表的作品之一,是美术史上的不朽之作。他把一块废弃已久的名贵石材,用精湛的技术和强烈的信念,雕刻出这尊英雄巨像,真正实现了从石头中释放出生命的理想。米开朗基罗根据自己的想法,摆脱了文字束缚,把少年时期的大卫塑造成一位发育成熟、体魄健美的青年男子,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内在凝聚力,[2]从中表现出他对新社会理想的热情、对人的信心。大卫以他本身的形体与内在传达的力量,感动着世人。[3]在他的另一件作品《摩西》中,进一步表现了他对理想英雄形象的迷恋之情。这是一位以色列的领袖,他坐在那里,但他强健的肌肉形体中有着无比的力量和内在的紧张感,他威严的目光中有着震慑一切的气魄,体现了米开朗基罗的“令人生畏”风格。[4]米开朗基罗一生追求惊世骇人的创造,就算受到屈辱、不被理解也不能阻挡他创作的热情。
2.2.2 罗丹给予的静谧的美好
作为现实主义雕塑家的杰出代表,罗丹十四岁开始学画,拜师于动物雕塑家巴里。他研究吉贝尔蒂和米开朗基罗等多位大师的作品,从中吸取优秀的创作经验,创造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他对雕塑做了根本性变革——以雕塑家个人的感受与认识,用丰富的绘画手法,使艺术形象显得富有生命力,并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与心理内涵。罗丹的创作,歌颂人的创造力、人的尊严,思考人生的疾苦。他觉得真正的艺术家应该不惧一切偏见,诚实的表达自己的感觉。[5]他的每一件作品都包含了某种精神力量,激发人们的某种情感。
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加莱人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着新的创造,但是当时受到了法国学院派的抨击。在他的《思想者》里,他显示出了可与米开朗基罗的《摩西》相媲美的、展现人类复杂的感情与命运的能力。《思想者》和《摩西》都是身体在静态中显示出动态,扭转的身体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只是《摩西》是一种张扬的愤怒,而《思想者》是一种有力的静默。在罗丹的作品里,不管美与丑都能发现优秀的例子。他的一生是与狭隘、偏见、陈规斗争的一生,是艺术修养不断提升的一生。他用那动态十足的身躯、带有塑痕的肌理、深沉的人文精神影响了他往后的雕塑道路。他将现代人的审美与情感融入到了古典艺术中,唤起了人们心底不息的激情。
3.亨利摩尔雕塑的外在视觉意义
经历过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基罗和19世纪的罗丹,到了20世纪,亨利·摩尔则是一个高峰。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隐约看出米开朗基罗作品的躁动与罗丹静谧的足迹,也可以看出他从现代雕塑中吸取的荒诞奇特的因素。
亨利·摩尔大胆地吸收并运用了东西方雕塑文化的优点,完美地在他的作品中表现了出来。吴良镛曾说过:“近代的一些雕塑家都受过非洲雕塑的影响,亨利·摩尔也不例外。非洲的原始雕塑虽然线条简朴,但是在造型方面有着震撼人心的特点,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物雕塑,都有其独特性。空洞,是人肢体的变形,是亨利·摩尔雕塑的特征。”章永浩也说过:“我曾在哥本哈根的亨利·摩尔原作前思考良久,他的表现手法虽然有时是没有题目的,但是空洞安排运用得很好。就如中国的园林艺术,但是相对而言摩尔的空洞张力充足,他用简练的表现手法造成耐看、有力量、有强度的感觉,这正符合中国美学‘以 简抒繁’的传统观念。” 而我们所缺少的就是亨利·摩尔的创造性 。
由于受到哥伦布登陆美洲前和非洲艺术的启示,摩尔的作品虽然是抽象的,却表现出人体的造型,他还创造了一些站立的、坐着的和斜倚的人像,这些都影响了整个同时代的艺术家。他稍后以他那些无面孔的斜倚人体而声誉大著,它们是由两块至三块的雕塑作品组成,每块之间都能令人感觉出他动态的造型在空间中彼此的呼应力。
3.1实体挖出恰当空间
亨利·摩尔以其独特的创造性,给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成为现代雕塑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从精神层面来讲,亨利摩尔结合非洲雕刻中的野性力量与拉丁美洲的玛雅雕刻,融入具有典雅性和崇高性的欧洲古典艺术,他在自己的作品中采用了一些潜意识和抽象性的成分,让自己的作品具有人文精神和进取精神为一体。从艺术层面来说,摩尔尊重传统雕塑,同时又作了大胆的创新。他在实体中挖出空间,使雕塑内在的形体更加突显,使雕塑空间更加宽大。完整的雕塑被空洞破坏,观众的视线被或大或小的空洞吸引到了内在的形体,使雕塑的形式更加多样,更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钱绍武说过:“亨利·摩尔作品里的‘空洞’,是他作品中典型的特征,是他作品里的东方印记。空洞比实体更引人注目,更具有力量和吸引力。”
摘 要
v亨利·摩尔不但继承了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对传统雕塑艺术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改革,成为现代雕塑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室外雕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具有视觉意义,同时也表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在世界雕塑史上影响颇深。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亨利摩尔雕塑视觉环境
目 录
1.引言 1
2.亨利摩尔雕塑风格魅力形成的根源 2
2.1 特定时代因素的影响 2
2.2 前辈大师创作风格的影响 3
2.2.1 米开朗基罗传达的躁动的力量 3
2.2.2 罗丹给予的静谧的美好 3
3.亨利摩尔雕塑的外在视觉意义 5
3.1实体挖出恰当空间 5
3.2 分割组成完整作品 6
3.3 线弦连接雕塑两端 6
4.亨利摩尔雕塑的内在视觉意义 8
4.1 对生命的颂扬 8
4.2 对自然的崇拜 8
5.亨利摩尔雕塑的实用视觉意义 9
5.1 将风景融入雕塑 9
5.2 将色彩引入雕塑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1.引言
20世纪的上半叶,在当时的欧洲现代艺术运动的背景下,亨利摩尔的艺术经历了在保守与开放、传统与现代的矛盾环境中从形成、发展到成熟,无可置疑他是创作天才,他的雕塑艺术是传统艺术与大自然的混合产物。在摩尔身上可以看出两个重要的特征:尊重传统的保守主义和追求创新的现代主义。这就决定了摩尔的创新之路必定带有英国的个性色彩,他的现代雕塑艺术有着巨大的视觉意义。
2.亨利摩尔雕塑风格魅力形成的根源
英国的独特地理环境造就了相对隔离的状态,导致当时的英国文化和艺术上的保守与封闭。20世纪初,在当时的欧洲现代艺术运动激烈进行时,英国仍然固步自封,由于它对传统的迷恋和对新事物的疑惑,拒绝接受新观念、新思潮,使它在现代艺术上产生了折衷性和滞后,[1]这也是由于英国人在社会生活中受到教养伦理观念的影响。
丹纳曾在《艺术哲学》中说过:“要了解一个艺术家的趣味和才能,要了解他为什么会在绘画或戏剧中选择某个部位,为什么会特别喜爱某种典型某种色彩,表现某种感情,那么,就应当到群众的思想感情和风俗习惯中去探索。”也就是说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与他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歌德也说过:“不论一个人的头脑和心灵多么的宽广,都应当装满你们当代的时代思想。”那么,在这里先来探讨下摩尔所处的环境吧。
2.1 特定时代因素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摩尔受到过良好的教育,而在“一战”爆发后,亨利摩尔就去参军了,直到因毒气受伤才回国接受治疗。摩尔退伍后在利兹艺术学院学习雕塑艺术,获得了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的奖金。由于表现突出,摩尔受到了校长的赏识和支持,在皇家艺术学院担任一名雕塑教师,这也为摩尔后来成为一名伟大的雕塑家做了铺垫。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摩尔因为他的顶头上司利用他展览带给他的污蔑,迫使他离开了皇家艺术学院。
“二战”爆发后,摩尔出入前线,画了上千幅有关战争的素描,这让他对战争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使他更加坚定了走人文主义的道路,他创作了一系列关于温情家庭的作品来表达他内心渴望和平与亲情的心情。其中《家庭群像》和《着衣卧像》就是带有浓厚亲情和反战情绪的雕塑。《圣母玛利亚和孩子》是一件带有拜占庭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优秀作品,它完美的诠释了人本主义精神。在这作品中,圣母被置于矮凳上,双腿微微抬起,护住婴儿,双肩微垂,脸部稍倾,透出丝丝悲凉。无论怎样的形式,他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表现人的尊严和对人性的关怀。
2.2 前辈大师创作风格的影响
20世纪时,西方的雕塑风靡全世界,但是和其他的艺术形式一样,在这100年里不断的变化改革。在当时的艺术家中,摩尔占着重要的地位。罗丹是现代雕塑的先驱者,而在摩尔时期现代雕塑达到了最高峰。在摩尔的雕塑艺术生涯中,受到了米开朗基罗、罗丹等众多大师作品风格的影响。
2.2.1 米开朗基罗传达的躁动的力量
摩尔在小的时候翻看过一本少年百科全书,见到了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图片,生出了成为雕刻家的念头。16世纪的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基罗虽然饱受了世态炎凉,但他一生之中也同样获得了许多荣誉和机遇。
少年时代的米开朗基罗就读于自由的美术学校,跟着当时深获众望的著名雕塑家贝托尓多学习,他表现卓越,获得了佛罗伦萨的统治者罗伦佐美第奇的保护与重视。
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体现的是一种雄伟躁动的力量。在他的雕塑作品中,一个个的形象都高大硬朗,就连他创造的女性,形象也是柔美中透着刚勇。《大卫》是米开朗基罗最具代表的作品之一,是美术史上的不朽之作。他把一块废弃已久的名贵石材,用精湛的技术和强烈的信念,雕刻出这尊英雄巨像,真正实现了从石头中释放出生命的理想。米开朗基罗根据自己的想法,摆脱了文字束缚,把少年时期的大卫塑造成一位发育成熟、体魄健美的青年男子,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内在凝聚力,[2]从中表现出他对新社会理想的热情、对人的信心。大卫以他本身的形体与内在传达的力量,感动着世人。[3]在他的另一件作品《摩西》中,进一步表现了他对理想英雄形象的迷恋之情。这是一位以色列的领袖,他坐在那里,但他强健的肌肉形体中有着无比的力量和内在的紧张感,他威严的目光中有着震慑一切的气魄,体现了米开朗基罗的“令人生畏”风格。[4]米开朗基罗一生追求惊世骇人的创造,就算受到屈辱、不被理解也不能阻挡他创作的热情。
2.2.2 罗丹给予的静谧的美好
作为现实主义雕塑家的杰出代表,罗丹十四岁开始学画,拜师于动物雕塑家巴里。他研究吉贝尔蒂和米开朗基罗等多位大师的作品,从中吸取优秀的创作经验,创造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他对雕塑做了根本性变革——以雕塑家个人的感受与认识,用丰富的绘画手法,使艺术形象显得富有生命力,并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与心理内涵。罗丹的创作,歌颂人的创造力、人的尊严,思考人生的疾苦。他觉得真正的艺术家应该不惧一切偏见,诚实的表达自己的感觉。[5]他的每一件作品都包含了某种精神力量,激发人们的某种情感。
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加莱人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着新的创造,但是当时受到了法国学院派的抨击。在他的《思想者》里,他显示出了可与米开朗基罗的《摩西》相媲美的、展现人类复杂的感情与命运的能力。《思想者》和《摩西》都是身体在静态中显示出动态,扭转的身体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只是《摩西》是一种张扬的愤怒,而《思想者》是一种有力的静默。在罗丹的作品里,不管美与丑都能发现优秀的例子。他的一生是与狭隘、偏见、陈规斗争的一生,是艺术修养不断提升的一生。他用那动态十足的身躯、带有塑痕的肌理、深沉的人文精神影响了他往后的雕塑道路。他将现代人的审美与情感融入到了古典艺术中,唤起了人们心底不息的激情。
3.亨利摩尔雕塑的外在视觉意义
经历过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基罗和19世纪的罗丹,到了20世纪,亨利·摩尔则是一个高峰。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隐约看出米开朗基罗作品的躁动与罗丹静谧的足迹,也可以看出他从现代雕塑中吸取的荒诞奇特的因素。
亨利·摩尔大胆地吸收并运用了东西方雕塑文化的优点,完美地在他的作品中表现了出来。吴良镛曾说过:“近代的一些雕塑家都受过非洲雕塑的影响,亨利·摩尔也不例外。非洲的原始雕塑虽然线条简朴,但是在造型方面有着震撼人心的特点,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物雕塑,都有其独特性。空洞,是人肢体的变形,是亨利·摩尔雕塑的特征。”章永浩也说过:“我曾在哥本哈根的亨利·摩尔原作前思考良久,他的表现手法虽然有时是没有题目的,但是空洞安排运用得很好。就如中国的园林艺术,但是相对而言摩尔的空洞张力充足,他用简练的表现手法造成耐看、有力量、有强度的感觉,这正符合中国美学‘以 简抒繁’的传统观念。” 而我们所缺少的就是亨利·摩尔的创造性 。
由于受到哥伦布登陆美洲前和非洲艺术的启示,摩尔的作品虽然是抽象的,却表现出人体的造型,他还创造了一些站立的、坐着的和斜倚的人像,这些都影响了整个同时代的艺术家。他稍后以他那些无面孔的斜倚人体而声誉大著,它们是由两块至三块的雕塑作品组成,每块之间都能令人感觉出他动态的造型在空间中彼此的呼应力。
3.1实体挖出恰当空间
亨利·摩尔以其独特的创造性,给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成为现代雕塑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从精神层面来讲,亨利摩尔结合非洲雕刻中的野性力量与拉丁美洲的玛雅雕刻,融入具有典雅性和崇高性的欧洲古典艺术,他在自己的作品中采用了一些潜意识和抽象性的成分,让自己的作品具有人文精神和进取精神为一体。从艺术层面来说,摩尔尊重传统雕塑,同时又作了大胆的创新。他在实体中挖出空间,使雕塑内在的形体更加突显,使雕塑空间更加宽大。完整的雕塑被空洞破坏,观众的视线被或大或小的空洞吸引到了内在的形体,使雕塑的形式更加多样,更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钱绍武说过:“亨利·摩尔作品里的‘空洞’,是他作品中典型的特征,是他作品里的东方印记。空洞比实体更引人注目,更具有力量和吸引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msx/38.html